冷兵器時代三首殺氣最重的詩,最後一首至今讓人不寒而慄!
第一首:《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後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於是他滿懷憤恨地寫了這首《不第後賦菊》。他借用菊花來比喻像他一樣的被剝削壓迫的廣大農民群眾,用百花比喻黑暗的李唐王朝和腐敗的官吏們,全詩雖是描寫菊花,但是語調斬截、一團肅殺、氣勢凌厲!這首詩給了後世有志之士提供了很多的正能量。
黃巢離開長安後,便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公元875年,王仙芝領導山東、河南農民數千人在長垣起義,得到黃巢的響應。在後來的造反生涯中,他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弄得大唐帝國晚期風雲變色、草木含悲,並直接促成其滅亡。他本人也成了後世農民造反家追捧的偶像,《水滸傳》裡宋江在潯陽樓暢飲,感慨萬千,賦詩一首,說「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意思是,我宋江他日也要效仿黃巢,看誰還敢嘲笑我。
第三首:《杜郵館》
汪遵
殺盡降兵熱血流,一心猶自逞戈矛。
功成若解求身退,豈得將軍死杜郵。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汪遵在路過白起自殺處有感而發。白起,何許人也?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一生為秦國徵戰70餘次,因未嘗敗績被譽為「戰神」。白起不僅用兵如神,更是殺人無雙,在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在長平一戰活埋趙軍降將近45萬人。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佔二分之一強,這個數字讓人毛骨悚然!後世對於白起的評價也因此而毀譽參半,白起也有了「殺神」之稱。
第二首:《七殺詩》
張獻忠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
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措手勞。
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
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
不禮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殺殺殺!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臺,
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
傳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須封刀匕。
山頭代天樹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全詩共用了十五個殺字,委實殺意太重。張獻忠是明末的農民起義帶頭人,與李自成齊名。從這首詩來看,用現在的話來評價張獻忠,他就是一個老憤青。為什麼這麼說呢?張獻忠本人出身貧苦家庭,當過大頭兵,憤世嫉俗,為人仗義,好抱打不平。張獻忠率農民軍起義後,進入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年號大順,是唯一的大西皇帝。
公元1646年,清軍南下攻打四川,張獻忠率軍抵抗,最終戰死在鳳凰山。但是,關於張獻忠傳奇並沒有結束,如江中沉寶、入蜀屠川等。滿清統治階級一直把張獻忠誣陷為「殺人魔王」、「人屠」等等,史學界對此一直存在爭議。
在那些戰火連天、屍山血海、人頭滾滾冷兵器戰爭年代,詩句也遍布殺機,充滿殺氣!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用不用如此霸氣外露呢?讓人不禁想起了今年賀歲大片《瘋狂的外星人》裡的一句臺詞:「犯我地球者,雖遠必誅!」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