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總是揠苗助長?「偽獨立」對孩子的3個危害,家長要知道

2021-01-08 萱媽育兒糖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教育孩子是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如果沒有耐心,而且過分的急於求成,那麼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拔苗助長」的育兒方式。

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過,雖然在生活中我們不會真的去「拔苗」以助長,但有一些教育方式中,這種行為還是有跡可循的。

身邊有一個早早為人父母的朋友,熱衷於讓自己的孩子變得非常獨立。但是不難發現,他讓孩子獨立的方式,早已超出孩子這個年紀可以承受的範圍。

在孩子五歲的時候,他就認為孩子已經到了較為獨立的階段,不能再和小時候一樣依賴著父母。有一次他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買東西,買完東西之後,他讓孩子自己先回家。

孩子其實並不知道回家的路,卻也沒敢多說什麼。但由於不知道方向,所以孩子迷了路,直到天黑都沒有回到家。

朋友心急如焚,最後和親戚鄰居一起找,才在離超市不遠的路上找到蹲在地上哭泣的孩子。

這件事情朋友事後再想的時候非常後怕,但他還是不明白,自己只是為了讓孩子獨立,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後果呢?

一、父母的「揠苗助長」式教育,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1.使孩子的自尊受到打擊

司各特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資格,就是要有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耐心會讓孩子變得有安全感,也能讓孩子漸漸學會一些道理。

而愛心則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有愛的環境,讓孩子保持足夠的自尊和自信。一個不會正確對待孩子自尊心的人,一定不是好的父母。

尤其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頻繁的和別的孩子做比較,無意之中就是在向孩子傳達一種「你不如別人」的思想。

這讓孩子從小在內心就給自己分了三六九等,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

2.導致缺乏關愛和安全感

安全感不僅僅指的是能讓孩子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內心認可自己,讓他們學會該如何平等地面對別人和自己。

如同故事中的孩子一樣,如果父母過於嚴格地強調孩子的獨立,就會讓孩子變得如驚弓之鳥一般。

因為他們不知道接下來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樣的事情,更不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父母怎樣的情緒和責怪。

3.使親子關係變得疏遠

一個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孩子,必定無法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而父母的愛不僅僅有讓孩子覺得嚴格的那一面,更多的是溫柔溫和的關心和愛護。

想讓孩子變得獨立是好事,但如果操之過急,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教育產生抗拒。內心不接受父母,更不接受父母讓自己做的事情。這樣勢必會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二、如何讓孩子做到真正的獨立,減少對家長的依賴

1.要多引導孩子,而非挑剔孩子

孩子獨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這種好是建立在父母正確教育的前提之下的。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

尤其是對於一個孩子獨立的過程來說,本就是漫長的。父母要多加引導和鼓勵,這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一種支持的力量,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更有信心。

尤其是讓孩子獨立的方式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要求孩子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

2.讓孩子擁有獨處的時間

許多成人需要獨處的時間思考和生活,孩子也是如此。他們需要有一部分自我空間,才能讓他們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

其實獨立性格從很小就可以進行培養,而培養的方式就是讓他不要那麼依賴父母,給予他一定的空間。讓他一個人畫畫,一個人讀書等等。

3.給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許多父母面對孩子一些提問表現得非常沒有耐心,不屑於給孩子回答問題,更不屑於給孩子的思維做引導。這樣是絲毫不能培養孩子獨立的。

因為獨立不僅僅是行為獨立,更多的還是思維獨立,一個無法獨立思考和獨自解決問題的人,是做不到真正的獨立的。

三、總結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天比一天更加獨立,而且會不自覺地和拿自己孩子的獨立程度和別的孩子做比較。

培養孩子獨立注意循序漸進,操之過急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抗拒獨立。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獨立」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而揠苗助長的「偽獨立」,父母應擯棄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早早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因此在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加強了孩子的獨立教育。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揠苗助長,是偽獨立,家長需要注意。多多今年五歲了,他的爸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爸爸不止一次地跟多多說:「你已經五歲了,應該學會獨立,不要什麼事都依賴家長。」
  • 超前教育的危害你知道嗎?「揠苗助長」背後,是家長虛榮心作祟
    其實這樣做真的好嗎,為了學的更多,而讓孩子在本該玩的年齡,卻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補課班度過的!今天我們來聊聊超前教育對孩子危害有多大?家長們要了解,別做"揠苗助長"的農夫。孩子超前教育終將自嘗苦果靜靜是一年級的新生,學習成績非常的好,很多家長都紛紛的羨慕,而且還都向靜靜媽媽討教,怎麼可以讓孩子學習那麼好。
  • 讓孩子獨立不是靠逼的,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養不出獨立娃!
    前幾天,有兩位媽媽對於是不是該讓孩子早日獨立,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天天的媽媽覺得就應該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都是靠逼出來的,你不在後面推孩子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厲害!天天七歲的時候就會自己上學了!一開始雖然哭著不願意,但是後面還不是可以獨立了!別把孩子當個寶!"而另一位媽媽則是強烈的反對孩子揠苗助長的偽獨立,"那還不是你們逼迫的!
  • 孩子「贏在起跑線」,不代表就可以贏在未來,家長別「揠苗助長」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對孩子"揠苗助長"過?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讓大多數父母變得很焦急,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被這個時代淘汰,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被碾壓,贏在起跑線上,大多數父母開始對孩子"揠苗助長"。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可是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喜歡對孩子「揠苗助長」,總是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舉個例子:當孩子還不知道東西南北的概念時,你卻要他理解東西南北這些字詞延伸外的故事,字詞是概念,當概念還不存在的時候,你卻要讓他掌握指代概念的故事,能有用嗎?
  • 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家長別再誤解了,這是教育的大騙局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讓寶寶早識字,就像我家寶寶上幼兒園小班那會,別的孩子就開始學前識字了,到了中班後別人家的孩子都認識1000多字了,當時我就覺得讓孩子早識字真好,但在我剛準備教孩子識字時,卻又聽說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什麼的。早識字真的對孩子有危害嗎?
  • 買來金魚讓小孩子捏,用來鍛鍊孩子的膽量,對於家長的這種做法,你有...
    ,因此,買來金魚讓小孩子捏,用來鍛鍊孩子的膽量,對於家長的這種做法,你有什麼看法?【參考答案】家長從小鍛鍊孩子的膽量,以增強孩子的競爭力,這無可厚非,但企圖通過「捏金魚」等虐待動物的方式進行鍛鍊,是完全違背了基本教育原理的偽命題,不僅有悖於初衷,更會適得其反,遺患無窮。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怎樣的性格,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的性格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孩子一生的成長,一個注重性格教育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比較自信、獨立、又主見的孩子!
  •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暴躁式」教育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別不在意 現在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壓力都比較大。有時候家長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難免就衝著孩子發脾氣,但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千萬別不在意。
  • 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考慮年齡是否合適,切忌揠苗助長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希望自己生命的延續能夠書寫出一段精彩,甚至是創造一段傳奇。為了讓孩子更夠贏在起跑線,家長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不惜燒錢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家長的內心os都是:我或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但我要儘可能給孩子更好的。報多個興趣班,幫助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潛力,也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實在是兩全之美。但家長們一定注意:啟蒙≠學習!
  • 孩子性格暴躁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讓孩子擺脫性格暴躁
    父母也正是影響孩子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自然是很大的。2、教育方式錯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選擇運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呢?在教育孩子時,你是否會刻意關注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呢?有一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時,就會開始大發雷霆,選擇運用發脾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是你的教育方式出現了錯誤,那麼帶給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 父親當街毆打女兒:懂得給孩子留「面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此前,廣東團省委、團河源市委已介入,並對張某進行了法制教育,引導他正確管教女兒,同時還對孩子進行了心理疏導。孩子在成長路上犯錯是難免的,父母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也是很常見的。但像張某這般「人前教子」的方式,會使孩子感到難堪、失去尊嚴,也會暴露出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無能」。人人都希望被尊重,人人都想要被理解。
  • 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而「拔苗助長」,這樣的孩子有多可憐你知道嗎
    原先我們強調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要快樂教育。但是,我們發現國外的快樂教育實際上是一場假象,因為快樂教育是給一些底層階級的孩子,真正的精英還是要靠努力學習的。因此,爸爸媽媽就越來越強調孩子努力學習,強調孩子應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其實,這種觀點本來沒有錯,但是很多爸爸媽媽過分的強調「贏在起跑線」,就會產生很多揠苗助長的教育行為。
  • 「畸形」母愛的危害,真的會毀了孩子的一生,要及時糾正
    父母過分的親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一、模糊男女之別很多父母每次想和孩子分房睡覺時,都被孩子的哭聲哭的心軟了,每次都對孩子妥協,但是這樣做並不是在幫助孩子,是在「害」孩子,有專家說過,孩子在5、6歲的時候都儘量要和父母分床睡覺了,如果超過這個年齡段就會模糊了孩子的男女之別。
  • 【教養策略】揠苗助長不可取(上篇)
    放學後,歡歡剛進家門,就聽見媽媽強壓著怒火,朝向每天課餘時間要參加三個特長班培訓的歡歡。 「我也不知道。」歡歡有點不知所措。 「你這孩子,你看這題,昨晚不是才做的嗎?怎麼就錯了呢?」媽媽用手指狠狠地點著試卷。 歡歡一臉茫然,很無辜地望著媽媽。 「趕緊的,『創新數學班』的老師在等著呢!」歡歡還沒醒過神兒,媽媽就拖著她奔下樓去。
  •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如何把握教育尺度?家長要警惕「食鹽效應」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一種為孩子好的名義,在無形地「傷害」了孩子。因為父母認為的「好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孩子需要的,這種對孩子的過多管束,只會讓孩子一直在走下坡,使家長吃力不討好。對於孩子的愛,一定要懂得把握一個度,在教育上其實也是,尺度很重要。
  • 孩子情緒總是陰晴不定,面對「蛋殼型情緒」的娃,家長該怎麼教育
    其實認真觀察不難發現,生活中許多孩子似乎都是蛋殼情緒型的寶寶,那麼什麼是蛋殼情緒呢?蛋殼情緒指的是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就會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的心靈和情緒都很脆弱,就像蛋殼一樣容易破碎。他們易哭又易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突然的情緒發作總是讓父母們措手不及,父母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鬧,我經常聽到有新手父母抱怨:「我也沒做什麼啊,怎麼孩子就哭了。」
  • 關於初中生教育,家長要注意這8個方面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家長更關注和擔憂孩子學業受影響等現實因素,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遠遠不夠,更沒有看到異性交往對孩子練習相處親密關係,建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婚姻觀的重要價值。 由於對青春期異性交往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不少家長處於高度戒備、過敏狀態,24.03%的家長「通常不會同意」,有的甚至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籤。
  • 學前階段孩子教育難題怎麼破?揭開這3個成長真相,家長不再困惑
    引子有朋友在前段時間發出由衷感慨:現在的家長真不好當。我問他為什麼,他倒出了一肚子的困惑:一是面對大家都在為孩子購買市面上各種號稱能「開發大腦潛能」的教育產品、報各種收費不菲的輔導班、興趣班,不知道自己要不要隨這股大流?二是孩子每次從幼兒園回來,問他今天學了什麼,他就會「不知道」。我讓他跟我學認字、學算數,他總是坐不住。
  • 0-3歲是早教啟蒙關鍵期,家長從兩方面入手,孩子往往更聰明
    俗話說:「輸什麼都不能輸掉孩子的教育」。這句話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家長好好引導,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不少家長在寶寶一歲期間,就開始培養寶寶的認字能力,3歲開始學習外語。但其實「揠苗助長」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