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到2020年廣東不動產登記全省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提前三年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目標。廣深兩市表現亮眼,深圳部分不動產登記業務甚至實現半小時辦結,實現辦理登記時間從「按日」到「按分」計的轉變,大大節約辦事人的等候時間。
與此同時,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深入推進「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截至2020年底,全省所有縣(市、區)基本實現不動產登記線上線下、實體虛擬、全業務類型「一窗受理」,讓信息「跑腿」,代替群眾跑腿。
提前三年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目標
完整的不動產登記流程,一般包括交易、繳稅、登記三部曲,分屬不同部門,過去,群眾和企業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時需要跑3個部門、跑3個窗口、提交3套資料。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與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稅務局利用信息共享互通,將原有串聯辦理的業務改為後臺並聯審核辦理。到2018年底,全省基本實現人員集成式的不動產登記業務「一窗受理」,群眾和企業只需進一扇門、到一個窗口、交一套材料、只跑一次,就可以辦理不動產交易、繳稅和登記三項業務。2019年,三部門繼續深化合作,實現由人員集成模式向信息集成和流程集成模式轉變。2020年,在存量房(二手房)轉移登記業務基礎上,廣東將增量房(新房)轉移登記等所有業務類型納入「一窗受理」範圍。
截至2020年底,全省基本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同時,在提前三年完成國家任務目標的基礎上,辦理時間比法定的30個工作日提速90%以上,比國家要求的目標5個工作日分別再壓縮了40%、80%,任務完成速度快、質量高。
根據廣東省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平臺統計,2020年全省全年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總量高達1155.08萬多宗,辦理時間60分鐘以內的253.5萬多宗,佔總業務量的22%。這意味著,每5個辦事群眾中至少有一人60分鐘辦結。
記者走訪發現,廣深兩市在推進壓縮辦結時間中各有亮點。業務改革前,廣州市企業間存量非住宅不動產轉移登記、抵押權首次登記、預告登記等28項登記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為5個工作日,改革後,一舉壓縮至60分鐘「馬上辦」,提速97.5%。
深圳市的部分業務已經實現「30分鐘」內辦結,包括企業間存量房轉移登記,抵押人為企業的抵押權登記,企業因名稱、身份證明號碼、不動產坐落、用途或權利期限等發生變化的變更登記等。
多點開花,「一窗辦理」挺進銀行、中介和開發商
辦理業務一定要去不動產登記中心?未必!家附近的銀行、房產中介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或許就能辦結登記業務。
2020年7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以「總對總」方式部署推廣、升級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系統。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940多個銀行網點開通了便民服務窗口,群眾、企業在辦理貸款的同時可以申請不動產抵押登記。目前全省已有20.8萬多宗此類業務。
除了金融系統,廣東省還將目光對準房產以及中介行業,率先在珠海市創新實施「不動產登記+房屋中介」以及「不動產登記+開發商」模式。據悉,不動產登記中心將在中介企業設立便民服務點,買賣雙方如果談妥交易,可直接在中介的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辦理過戶手續,無需再跑一趟登記中心。
一手房登記業務同樣簡便快捷,採取「在線申請預審+現場核驗登簿」的模式,線上預審通過後,辦事人員攜材料到登記機構窗口現場核驗,核對無誤後當場發證。
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近150家合作開發企業通過此模式辦理各類一手房登記業務近2萬宗,現場核驗後當場發證領證。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珠海模式」將在適當時機向全省逐步推廣。
【記者】黃敘浩
【通訊員】馮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