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大家談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這一問題。大部分人認為,母親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影響多一些,因為母親的陪伴更多,孩子的一舉一動要麼是模仿母親,要麼是受教於母親。
父親則在性格方面對孩子的影響多一些,因為性格的養成其實是自身的認知和價值觀的外在表現,而父親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比母親的形象更寬廣厚重,所以對孩子的影響也更大。
這樣的觀點有沒有道理呢?來看曾子教育兒子的一個故事。
02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哭著也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就說:「兒子你要不跟媽媽去的話,媽媽回來後把咱家的豬殺了給你做好吃的。」
妻子到集市後很快回來了,曾子看見後就開始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妻子制止他說:「我那只不過是為了哄孩子聽話才那樣說的。"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不懂事,要聽從父母的教誨慢慢學習。現在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辦法。"於是真的就把豬殺了。
03
曾子妻子的做法其實不是個例,現在很多母親都有這樣的舉動:為了哄好哭鬧的孩子會編出各種各樣的話來控制當時的場面,但轉身忘得一乾二淨,或者因為編的謊言代價太大了而不了了之。
曾子的兒子很幸運,因為他有個遵守諾言的好父親。但是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裡,父親有時甚至成了說謊母親的幫手,和母親一起鬨騙孩子。現在社會的誠信問題如此嚴重,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家庭的教育。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畫,他就怎麼成長。
04
「誠實」這個詞在二十歲時的理解,差不多跟「傻瓜」是同義詞。誠實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木訥,不靈活,愚笨,怠慢等等,總之都是一些中性或者貶義的詞語。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印象呢?
二十歲出頭的人,因為剛剛步入社會,需要很快被人認識,接著還要被人認可,最後還要被接受。但是這一個融入的過程不是他自己一個人,他周圍還有成百上千個競爭者。
如果在這樣激烈的生存狀態下表現出這種「呆板遲緩」的印象,那對於一個人的初級生長是很不利的,就像剛出土的綠植缺少了水分一樣,很難生存。
所以我們會看到,能夠迅速嶄露頭角吸睛吸粉的一定是那些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人。
05
網上流行一句話: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一個人的顏值讓我們興奮,一個人的才華讓我們敬畏,而唯有一個人的人品,才能讓我們放心。而誠實,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標籤。
青春掠過,走到三十好幾這個年紀才逐漸體會到,原來誠實,才是成年人交往的最高級的技巧。
十幾年的職場歷練,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浸染了各種精明的社交技巧,就是因為大家都太老練了,所以不願再花精力看對方的表演。用蔡明的話說:都是千年的狐狸了,誰還愛玩兒什麼聊齋。
你對伴侶精明,他會心知肚明地偽裝起來配合你。
你對好友精明,他會暗自惋惜地慢慢疏遠你。
你對同事精明,很快你就會失去全體的信任。
你對上司精明,前面的路會越來越窄。
如果此時能很誠實地坐下來開門見山,坦誠相見,那麼大家都會很輕鬆,而且對方也一定能卸下防禦的武器,坦誠相對。
所以我們會看到,為什麼那個後起之秀和眾望所歸之人,到最後還是那個最老實的人,因為他靠譜,每一個人都很信任他。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孩子太老實了會吃虧。但是,老實的孩子吃的是小虧,不老實的,可能就要吃大虧了。
還是那句老話,精明不如厚道,百術不如一誠。
誠實,才是一個人厚積薄發的最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