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潘金蓮毒害的武大郎,為什麼乾娘王婆卻落得被剮的下場?

2021-01-07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水滸第13期:

一提到隔壁老王,估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要是你家隔壁住著個老王,那一定得當心了。不然,一不小心可能這個老王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爹,所以不得不防啊!

只是隔壁老王這個梗並非現在才有,也不是從《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得到的啟發,如果論起源頭,估計還得從《水滸傳》中談起。

只是這個老王不再是男士了,而變成了女子,她就是《水滸傳》中最著名的「惡人」——王婆!

(你說老王家本本分分的,招誰惹誰了,咋就成了一個梗了呢?)

楊角風談水滸第13期:策劃大師王婆,不過是撮合姻緣,為何落得千刀萬剮下場?

一、

在《水滸傳》中,王婆並非只有一個,書中有正面描述的至少就有三個:

當然,這三個王婆並非都是壞人,比如林衝的鄰居也是王婆,當初林夫人被騙出門的時候,就匆匆忙忙拜託鄰居王婆幫忙看家。

第二個王婆是宋江的鄰居,也是一個媒婆,閻婆惜就是她攛掇給宋江做了小妾,不能說她心眼兒就壞,只是沒想到這樁婚姻最終成了悲劇。

第三個王婆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講的一個了,她能力相當強悍,硬是把小潘姑娘送進了西門大官人的懷抱,當然,最終也落得千刀萬剮的下場。

王婆其實也是一個苦命人,書中並沒有出現她的丈夫,其人設是一個寡婦。王婆有一個兒子,外出做生意也許久沒回來,直到王婆被凌遲處死了也沒出現,估計其兒子也是兇多吉少。

王婆經營一家茶館,雖算不上高大上,但在陽穀縣也是佔據了人流量大的地界。茶館嘛,顧名思義,這是陽穀縣的八卦集中地,王婆作為這個集中地的主人,自然是風雲人物:

「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所以,王婆雖然經營茶館,實際上還會接一些其他的活,這就包括做媒啊、接生啊、調解鄰裡關係啊、幫忙納妾啊,甚至還會幫你做一些「不好描述」(馬泊六)的勾當。

按照西門慶評價王婆的話,她是「智賽隋何,機強陸賈」,隋何和陸賈都是漢初名人,王婆能獲得這個評價,足見其智謀雙全。

二、

如果王婆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正地方,不說大富大貴,至少安度晚年不成問題,那麼為什麼最終走向了不歸路呢?

其實,王婆的茶館主營業務並不是賣茶,她這本就是一家黑店,暗地裡做的就是幫助有想法的人偷腥!

有點類似於前些年洗頭房裡不洗頭,理髮店裡不理髮,推拿店裡不推拿,一樣的道理,因為王婆自己就跟西門慶講了:

「老身不瞞大官人說,我家賣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今天不發市,專一靠些雜趁養口。」

作為一名資深的「紅娘」,這個紅娘跟《西廂記》裡的紅娘還不一樣,因為出發點就是錯的。所以同樣是穿針引線,同樣是有夫之婦(崔鶯鶯其實早就跟別人定親了),但是兩個「紅娘」的結局不同。

所謂的「鬼打更」其實就類似於「掛羊頭賣狗肉」,表面上是賣茶,實際上是幫人通姦,而且三年前還有搭線成功的例子。

這項服務叫「捱光」,而「捱光」業務並不是隨便開展的,而是要看人的。並不是不管誰來了,只要給錢,王婆就能跟他做這單生意,而是有先決條件,用王婆自己的話講是這樣的:

「大官人,你聽我說:但凡捱光的,兩個字最難,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這五件,喚作『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此事便獲著。」

三、

那麼王婆為什麼最終答應幫西門慶「捱光」,幫他把潘金蓮搞到手呢?

王婆這個人非常善於察言觀色,一般做這種中間人,是必須要了解雙方的秉性的,只有了解了雙方秉性,才能一擊即中。

首先看潘金蓮,剛才也提到了茶館就是陽穀縣輿論集中地,當初武大郎離開清河縣來陽穀縣就是因為潘金蓮好偷漢子。

平時兩個縣來往的人們跑到茶館喝個茶,一抬頭,咦,這家饅頭店怎麼這麼眼熟,裝修風格也跟清河縣的這麼像?

再一看,哎呀,原來是武大跑到這裡開店了,我跟你說,這個武大啊,可是走了狗屎運……巴拉巴拉,王婆自然也就了解個清楚了。

實際上不僅王婆知道潘金蓮的秉性,連西門慶也是清楚的:

「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

等到王婆跟他確認,就是武大郎時,西門慶直拍大腿,哎呀:

「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裡!」

這句話跟清河縣的人們諷刺武大郎是一個字都不差的,可見西門慶也是聽說了潘金蓮的事。

也就是說,潘金蓮早有前科,所以只要運籌得當,是沒啥問題的,另一個關鍵則是西門慶了。王婆必須確信西門慶也有這種想法,她才好把自己不光彩的勾當告訴他,所以西門慶雖然經常來喝茶,卻不知道王婆還經營牽線幹壞事的活。

四、

王婆試探西門慶也很簡單,幾句話就試出來了,在她發現西門慶眼睛總是往饅頭店瞄的時候問了一句:

「大官人,吃個『梅湯』?」

「梅」跟「媒」同音,就是問西門大官人,是不是想讓我給說個媒啊?

等到西門慶隱晦地說出來後,王婆還是不敢確認,而是反問:

「大官人,你宅上大娘子得知時,婆子這臉怎吃得耳刮子?」

我王婆子可不敢給你說媒哦,你家還有娘子呢,到時候扇我巴掌,我這一把老骨頭可受不了,其實這是欲擒故縱。

等西門慶再次來的時候,王婆進一步試探:

「大官人,吃個『和合湯』如何?」

這個「和合湯」是夫妻一起喝的湯,西門慶還讓放甜點,王婆這是仍然在勾搭西門慶,繼續吊著他。

等到西門慶再次登門,王婆覺得時機差不多可以了,於是問了一句:

「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個『寬煎葉兒茶』,如何?」

我看你西門大官人饑渴地不行啊,好了,不吊你了,我有讓你寬心的良策,你要不要?

當然,王婆吊著西門慶,遲遲不幫他牽線和出謀劃策,其實就是為了獲點利益。前兩次吊他,西門慶付清了欠的茶錢,還說幫她照顧她兒子,最後仍然吊他,西門慶就直接掏了一兩銀子當定金。

最後他們約定了,只要事成了,那麼就付給王婆十兩銀子,王婆這才給西門慶出了十步走的計策。

五、

當然,剛剛也提到了,計謀要想成功,還需要西門慶具備『潘、驢、鄧、小、閒』:

潘安的貌、驢的器、鄧通的財富、心思細膩、還得有大把空閒的時間,剛好,這些西門慶都有!

也就是說,王婆一開始就不懷好意,幹的都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然就讓人唾棄。可以說,沒有王婆,西門慶根本就勾搭不上潘金蓮,不是說這倆人沒有這方面的欲望,而是因為缺少中間人。

至於王婆怎麼設的計讓潘金蓮投入了西門慶的懷抱,這裡就不細講了,我們回到題目。

就算王婆幹這種教人通姦的勾當,也罪不至死啊,為什麼最終卻被千刀萬剮了呢?

主要原因還在於武大郎的死,真正的主謀是王婆,潘金蓮和西門慶不過是從犯罷了。之所以王婆要設計弄死武大,歸根到底還是人心的惡,以及王婆的貪婪:

其實不僅王婆貪婪,鄆哥也貪婪,他得知西門慶跟潘金蓮那點事之後,想到的是去勒索一把,結果被王婆趕出來了,雪梨也打爛了,於是一怒之下告訴了武大郎。

就這樣,武大郎去捉姦,奸是捉到了,自己也挨了一腳,就這一腳,可要了老命了。實際上,西門慶自始至終沒有想過給武大郎一筆錢,讓他休了潘金蓮,自己娶了。

而武大郎也從來沒有講過,既然你不想跟我過,那麼我休了你,你去找西門慶吧。而是一個勁地暗示,如果你不好好伺候我,並把我伺候好了,等武松回來,我就告訴他。

於是手足無措的潘金蓮跟西門慶又找到了王婆,求她出主意:

「如今這搗子病得重,趁他狼狽裡,便好下手。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把這砒霜下在裡面,把這矮子結果了。」

六、

王婆不僅出主意毒死武大郎,還出主意,讓西門慶去賄賂驗屍人何九叔,足可見這個老婆子心思之縝密,估計這種主意也沒少出過。

等到後來武松回來,用刀逼著潘金蓮供出實情後,王婆也就慌了,說明,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死罪難逃,所以才會罵潘金蓮是咬蟲:

「咬蟲!你先招了,我如何賴得過!只苦了老身!」

咬蟲,其實是反咬一口的意思,就是說你潘金蓮怎麼亂咬人啊,不過也沒辦法,賴不過去了,只能招了。

武松當場宰了潘金蓮,隨後又在鬧市砍了西門慶,唯獨沒有要王婆的命,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自己先斬後奏,如果都宰了,到時候怎麼證明這一切,好歹留下一個活口,好審訊啊。

另外,王婆無權無勢,即使武松不殺她,朝廷也會要她命的,畢竟她教唆她人殺人,本身就是重罪。

最後,只有判了王婆重罪,才能在民間製造輿論,告訴大家王婆、潘金蓮、西門慶是無惡不作,罪大惡極。才能彰顯武鬆手刃了潘金蓮和西門慶是大快人心,是民心所向,也只有這樣,才能輕判武松:

「武松雖系報兄之仇,鬥殺西門慶姦夫人命,亦則自首,難以釋免,脊仗四十,刺配二千裡外。」

說是打四十,也不過輕打了七八下而已,倒是王婆,被判了個凌遲處死:

「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字:『剮!』上坐,下抬;破鼓響,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後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所以說,輿論也是會影響到審判結果的,只是這個王婆,確實罪有應得,千百年來,幾乎沒人同情過她!

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滸傳》,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王婆為何罵潘金蓮是「咬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水滸傳》裡,王婆罵潘金蓮為「咬蟲」,唐牛兒罵閻婆為「老咬蟲」,到底什麼是「咬蟲」呢?有人說,咬蟲就是母老虎的意思,因為蟲在《水滸傳》裡就是老虎,武松打虎也可叫作武松打大蟲。可聯繫當時語境,這樣解釋似乎不妥。
  • 98版《水滸傳》走過20年,武大郎、潘金蓮、王婆終於和諧相處!
    2018年4月26日,《水滸傳》劇組來了一次20年來最全的一次大聚會,許多演員的容貌還沒怎麼變,他們對「水滸」的情義也絲毫未改變,真是一波滿滿的回憶殺。其間,「老戲骨」們還在現場唱了《好漢歌》,既歡快又讓人感動到熱淚盈眶。一個小畫面,攝影師的鏡頭下,按下快門捕捉到了「武大郎」、「王婆」、「潘金蓮」同框,他們正在互加好友。
  • 王婆為什麼要趕在「閏月」,給自己做送終的衣服?
    眾所周知,武松命運的改變,與哥哥武大郎之死有關,而武大郎之死,與潘金蓮有關。潘金蓮之所以會害死武大郎,是因為她背著武大郎,和西門慶私通,又聽從王婆的話,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潘金蓮為什麼會和西門慶搭上話呢?也是因為王婆。
  • 水滸傳中幫武大郎「捉姦」的小鄆結局如何?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
    但是在水滸傳中有一個配角就比較有意思,這個人就是武大郎家鄉的小鄆,也是一個機靈鬼。既然是配角,那麼用在小鄆上面的筆墨夜就不是很多,但是即便是一點點筆墨,作者依舊是給他塑造了一個基本的形象背景。在水滸傳中,小鄆是一個年僅十五六歲的孩子,同時也是水滸傳中推動一部分情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小鄆的家中只有一個父親,對父親非常的孝順,從小就開始為家中的生計做打算,依靠賣水果去養活家庭。
  • 王婆的「媒」,攻於心計,終於狠毒
    水滸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回寫到西門慶和潘金蓮捱光發事發,鳩殺武大郎,行者武松怒殺姦夫淫婦為兄報仇的故事。內容很精彩,裡面有個人物甚是引人專注!那就是王婆。王婆,俗稱王乾娘。家住陽穀縣紫石大街。主業開茶鋪,副業眾多,保媒拉縴、接生、外加拉皮條!王婆這個女人不簡單啊!
  • 水滸傳中的小角色,後來救下了第二代梁山好漢,走上人生巔峰!
    水滸傳這部小說當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據說都是星宿下凡轉世而生,個個具有不俗的本領,極具傳奇色彩。在這些好漢當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這是因為這些故事我們才得知了那些飽滿的人物。水滸傳當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也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們才在武松打虎之後,再一次認識到了武松這位好漢。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這則故事中有一位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叫做鄆哥,那時她只有十五六歲,是一個專賣水果的小商販子,初讀這本小說的人,或許會認為這個人是個小人。
  • 都說《水滸傳》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附屬品,死相大都很難看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自問世以來便受到不同朝代的讀者們的喜歡,裡面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均非常鮮活。108將更是各有各的特點。但在《水滸傳》中對於女性角色的處理,卻顯現出驚人的一致——《水滸傳》中的女性角色大都下場極為悽慘,很多女性甚至難得全屍。
  • 從面相分析潘金蓮為什麼「偷情殺夫」
    潘金蓮,《水滸傳》中出現的人物,因為與西門慶偷情、殺害丈夫武大郎,經過無數戲劇舞臺文學作品的演繹,堪稱妖豔、淫蕩、狠毒的典型,成為幾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壞女人樣板。《水滸傳》畢竟是小說,歷史上是否有此人物暫且不說。今天我就通過《水滸傳》原著中對潘金蓮的形象描寫,來分析一下潘金蓮。
  • 盼得沉冤昭雪的武植潘金蓮
    一旦提及「潘金蓮、武大郎」這對夫妻,便會使人想起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荒唐故事:書中說潘金蓮出身貧賤,因勾引豪門公子,被豪門主母逼著與身材矮小、長相醜陋的燒餅攤武大郎成親,潘心中憤憤不滿許久。後來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併合夥謀害親夫武大郎,最終慘遭報應,被武大郎之弟武松斬殺。
  • 水滸傳:宋江為何逼扈三娘嫁給王英?潘金蓮:道理和我的婚姻一樣
    是不是和曾經記恨潘金蓮的張大戶如出一轍呢?張大戶想得到年輕貌美的潘金蓮,潘金蓮也是寧死不從,於是,張大戶賭氣把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還倒貼了武大郎不少錢財。 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節選第二十四回)
  • 武大郎的原型武植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好漢武松的哥嫂武大郎和潘金蓮二人,一個是相貌奇醜無比,身材矮小,被人譏諷為三寸釘,一個是花容月貌,嬌柔無比,水性楊花的蕩婦形象。武大郎潘金蓮夫妻二人到底是什麼人,難道真的是像施耐庵說的那樣,一個是醜男,一個是淫婦嗎?誰能料到一個古墓的出土徹底顛覆了水滸傳中武大郎潘金蓮的形象。
  • 水滸中,武大郎被稱為三寸丁、谷樹皮,丁作何解?谷樹又是啥?
    武大郎為何會被戴上三寸丁穀皮的"桂冠"?俗話說造物弄人,水滸傳中的武松長得很偉岸,書中描述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 《水滸傳》、《紅樓夢》裡面的女性悲劇,為何都是「萬豔同悲?」
    《水滸傳》中的女性不多,但基本是悲劇結果,也是讓人聲聲嘆息。《紅樓夢》的悲《紅樓夢》是我最早開始看的四大名著小說。記得當時還是小學四年級,書是跟堂哥借來看的。堂哥正在向女朋友展開熱烈追求,所以到處找未來大嫂喜歡的東西,有書有畫有美食有花給她、討她歡心的。等未來大嫂把書看完了,還給堂哥時,我就有機會借來看了。堂哥當時找到的《紅樓夢》是一套四本的,也是120回版本。
  • 河北1996年發現一古墓,墓主是武大郎,施耐庵後人為何寫信道歉?
    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葛仙莊鎮武家那村,一個叫武雙福的老人表示自己是武大郎的24世孫,而武大郎的墓已經於1946年被挖了,裡面的陪葬品,也被村裡拿走去解決饑荒了。 所以一直到1992年,自稱武大郎的25代孫的武書常做了村幹部,才開始尋找此前的武大郎的棺木,打算重新安葬。結果找到的是一個鐵索纏繞的楠木棺材。
  • 記得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哪裡幽會嗎?為什麼選擇在那裡那?戳開看看
    大家還記得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西門慶和潘金蓮幽會的地方是哪裡嗎?沒錯就是王婆家的茶坊,從這個小小的一間茶坊我們卻可以得到很大的信息。首先西門慶從這個王婆的嘴裡打聽到了潘金蓮的情況,隨後也並沒有別的動作了。宋代的茶館有什麼功能?王婆那是多麼睿智的人,老奸巨猾,從西門慶第一次來他就知道他想幹嘛了,這也可以看出她這個茶館的性質,給人說媒的。
  • 葉祖新變身霸道哥哥《歡脫定律》上演「新版潘金蓮」
    魏翔演繹全新搞笑版西門慶 重說經典笑料十足  西門慶、潘金蓮與武大郎三人之間的故事,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影視作品裡。但在本期節目中,魏翔憑藉自己多年的喜劇表演經驗,對故事進行了全新的改編。  不同於馮小剛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沉重,歡脫版的「潘金蓮」更像是一個歡樂的「現世報」故事。
  • 王婆賣茶:在茶裡下了多少苦心?一碗茶竟有如此多的講究和寓意
    最後來看看《水滸》中的王婆賣茶。在《水滸》著重描寫的王家茶店中,寫得最生動,最能反映宋時茶風之盛的是王婆所開設的那家茶坊。而對王婆賣茶的描寫,又成了突現其人性格特徵的最富有生機的筆墨。王婆其人,大家很熟悉。她是一個精於鑽營和察顏觀色的所謂「三姑六婆」式的人物,她自己說「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