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令探月器撞擊月球

2021-01-08 搜狐網

  據新華社天津8月30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9月3日北京時間13時30分左右,歐洲航天局3年前發射的探月器「智能1號」將執行其最後一項任務——撞擊月球。屆時「智能1號」將以7000公裡的時速在月球火山巖坑著陸,同時「砸」出10多公裡厚的「塵埃」供天文學家研究。

  探測器撞出的「塵埃」將被地面反射的太陽光照亮,通過觀察,科學家將進一步了解這些「塵埃」的成分,分析月球起源。如果這些「塵埃」能飛到離月球表面20米的高度,天文愛好者就可以通過小型望遠鏡、甚至肉眼觀察到陰暗月球表面的「塵埃」亮點。由於撞擊時間正值我國的白天,因此我國的天文愛好者無法直接看到,但仍可以通過網絡收看當時的情景。

  據江蘇、天津兩地的天文學會通報,除探月器「撞月球」外,9月份,公眾還可欣賞到三大天象:「天王」衝日、月偏食和木星接近氐宿一星。

  9月5日,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衝日」。在此後近半個月時間裡,天王星距地球最近,亮度也最高,公眾在理想的夜空條件下藉助望遠鏡可隱約見其「芳容」。

  9月8日,公眾可先欣賞月偏食天象,再看到最大最圓的月亮。當天凌晨2點多,在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印度洋等地將發生月偏食天象。此外,今年最大最圓的月亮也將在同一天現身夜空。

  9月12日,木星接近天秤座氐宿一星。當天日沒後不久,木星出現在西南方低空,與著名的天秤座α星十分接近,相距半度左右。使用雙筒野外望遠鏡觀測,可以同時看到天秤座α的兩顆子星相互爭輝的有趣天象。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了解這些關於月球的知識
    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知道多少1.月球有幾歲?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了解關於月球的知識
    -21 05:50:48 來源: 河北傳媒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舉報   人類月球日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在超額完成各項任務後,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受控撞擊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二步是「落」月探測,實施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共兩次飛行任務。 2010年10月1日,作為技術先導星的「嫦娥二號」發射升空。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嫦娥一號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等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我國月球探測後續工程和深空探 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圓滿結束了探測使命。
  • 人類月球日|月球遺產如何保護?
    一名登月的「太空人」為了拍攝登月飛船上打出的橫幅,不慎踩到了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表面的第一個腳印。「人類在太空中的第一個腳印」這個月球遺產,就這麼被破壞了。這個讓人捧腹不禁的場景,出自某手機品牌的宣傳廣告。△(太空人:我在月球上攤上事兒了!
  • 美國慶登月50周年,說探月意義重大,月球對人類到底有啥利弊?
    探月後對人類產生的重大意義那麼為什麼耗巨資和那麼多人登月探月的目的是啥呢?當時許多美國人也是很反對的,不過最終的成果表明「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探索之一,也同時改變了美國甚至全人類的生活。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亮點解析:五個首次、三步走戰略壓軸之作
    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通信衛星「鵲橋」發射成功。
  • 【歷史上的今天】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第二階段包括在月球上降落和漫遊,由嫦娥三號於2013年,嫦娥四號於2019年分別完成。第三階段是從月球近端收集樣本並將其發送回地球,這是未來嫦娥五號和六號的任務。第四階段包括在月球南極附近開發科研站。探月工程旨在為2030年的載人登月減輕困難,也為在南極附近建立前哨基地打下基礎。為了加快航空航天創新,降低生產成本並增進軍民關係,中國探月工程已經開始首次吸收個人和企業的私人投資。
  • 人類44年後重返月球取樣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大幕開啟,歷時16年的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迎來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四器疊加、狀似寶塔,分為15個分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期間,著陸器和巡視器組合體通過「鵲橋」月球中繼星與地面建立上下行通信鏈路。著陸成功後,著陸器將擇機完成巡視器釋放。著陸器、巡視器分別開展科學探測,並通過「鵲橋」將數據傳回地球。 「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升空後,由於準時發射、準確入軌,原計劃在近月制動前實施的3次軌道中途修正,只於2018年12月9日進行了1次,達到了預期目標。
  • 月亮上沒有嫦娥和玉兔,中國的「探月之路」也從未停歇→
    即便如此,人類依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推動下,不斷向它靠近。  2004年,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立項啟動。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便以傳說中的仙女命名,它就是——「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奔月而去。11月5日,它開始繞月飛行,不斷地拍照、測距,向地球上的人們發回九天之外的風景。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 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出發,成為人類唯一地球/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次任務更是人類在時隔44年後再次嘗試獲取月球土壤樣本,對中國探月、乃至整個人類探月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探測器重8.2噸 人類史上最複雜無人探月任務有多難?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是人類無人探月史上最複雜、最重的探測器。
  • 價值2813.7萬元/克,月球上的土憑啥這麼貴?
    它將把原始的月球土壤帶回地球,而這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再未做過的事情。 此次不同尋常的探月,將幫助解決月球的諸多謎團:如月球的火山歷史之謎;呂姆克山附近某些元素濃度、放射性異常之謎;這項任務甚至可以幫助校準整個太陽系的時間尺度。而關於月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答案或將更加清晰、具體。
  • 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喚醒,即將進入第26月晝工作期
    我國探月工程按照三步走計劃完成,繞、落、回這三步均全部成功完成,就在2019年1月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完成了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2019年到2021年時間流逝已經過去兩年時間,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嫦娥四號探測器也交出落月兩年的工作報告,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巡視車已在月球背面工作731天,玉兔二號月球巡視車已經累計在月球背面行駛
  • 嫦娥四號將落在月球背面哪個點?
    人類通過多次環月探測發現,月球背面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天體撞擊坑。這片神秘區域到底經歷過怎樣的天體活動?科學家分析,這些撞擊坑有的在幾十億年前生成。能否通過它們找到宇宙起源的蛛絲馬跡?嫦娥四號在月背成功著陸後,有望為解開這些謎題邁出關鍵一步。月球的背面有什麼至今,還沒有太空人或月球車登上月球的背面。
  • 自然禮讚|人類月球日
    月球是我們地球家園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正因為和地球如此「親密」,它的每個變化都能引起人類的關注。無論是陰晴圓缺還是月食日食,以及各種大氣現象,都揭示著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月亮同時還作為一種傳說或象徵的符號融入到人類文化的血脈中。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也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這麼多首次疊加在一起,意味著本次任務難度非常高,可謂「步步驚心」,同時看點也是層出不窮。在嫦娥五號任務發射之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走進文昌航天發射場,聽多位航天專家權威解讀嫦娥五姑娘的本次探月之旅。
  • 今天,「人類月球日」
    51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阿姆斯特朗駕駛阿波羅11號任務登月艙降落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為了紀念這一壯舉,將每年的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月球時,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人類開始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六十餘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