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沒有嫦娥和玉兔,中國的「探月之路」也從未停歇→

2020-11-26 網易新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許多古代文明中,月亮都被奉為神明。但中國的古人認為,月亮是仙女的宮殿——美麗的嫦娥懷抱玉兔,從那裡眺望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失望地發現: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玉兔。它清冷、寂靜、荒涼一片。即便如此,人類依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推動下,不斷向它靠近。

  2004年,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立項啟動。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便以傳說中的仙女命名,它就是——「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奔月而去。11月5日,它開始繞月飛行,不斷地拍照、測距,向地球上的人們發回九天之外的風景。依靠它,我們繪製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圖和月壤主要元素分布圖。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已經繞著月球飛行了5514圈,燃料即將耗盡。這位「仙女」正在走向生命的終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 當時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比較好的各種方案(當中)就是我們就撞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 之所以選擇這麼讓它硬著陸,也是為了以後我們嫦娥三號要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做一點技術和一些經驗上的準備。

  

  2009年3月1日16時,「嫦娥一號」減速變軌,伸展著雙臂向月面落去。直到生命最後時刻,它仍在傳回圖像與數據。 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墜落在預定撞擊點,長眠在了月亮的懷抱裡。

  仙女,晚安!

  2010年10月1日19點,伴著《新聞聯播》的片頭曲,中國探月的又一位「仙女」——「嫦娥二號」探測器翩然升空。它的首要使命,是為後續到來的「嫦娥三號」的預定落月點區域進行「地毯式」的高清晰度拍攝,為中國太空飛行器的首次月面軟著陸打牢根基。之後,「嫦娥二號」開始拜訪「鄰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 (嫦娥)二號的最大特點是一探三,就是用一個備份星,最後我們實現了對月球的探測,對日地拉格朗日二點的探測。還對小行星4179,它的學名叫圖塔蒂斯,這麼一個小行星的探測。

  「圖塔蒂斯」又名「戰神」。2012年12月13日,來自中國的「仙女」追上了「戰神」,抓拍到了有史以來第一組「戰神寫真」。拍完照,「嫦娥二號」已經離開地球700萬公裡了。它完成了全部使命,從此「流浪」夜空。

  如今,「嫦娥二號」已經成為一顆繞著太陽運行的「人造小行星」。大約在2028年,這位「流浪的仙女」將路過地球附近,從太空中遙望家園。

  仙女,一路平安!

  2013年12月14日,21點11分,「嫦娥二號」的「妹妹」——「嫦娥三號」探測器,穩穩地落在了月面上。而後,她輕輕放下懷抱中的「玉兔」號月球車。這隻銀色的「小兔子」回頭看了仙女一眼,然後開始了自己的巡月之旅。月夜,它蜷成一團,在寒冷的黑暗中睡去;月晝,它舒展筋骨,繼續探索前行。 直到有一天,它停了下來。

  玉兔: 啊,我壞掉了。

  

  2014年1月25日,「玉兔」發了一條微博,瞬間牽動人心。

  嫦娥三號月面巡視器副總指揮 張玉花: 確實我們在故障復現的時候才發現,在追溯前面的照片有在月面留下比較深的車轍。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夠看到石塊,有可能在(經過)深的車轍和石塊的過程當中把電纜就鉤到了。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孫澤洲: 這些電纜出線口、進線口感覺是這些電纜出現了鬆脫,運動之後呢再機械磨損,最終可能就導致了某一個供電路的短路。

  2016年7月31日,在超期工作兩年半後,「玉兔」號陷入了永久的沉寂。這隻勤奮的「小兔子」,將被許多人銘記於心。「嫦娥三號」落月區域已被正式命名為「廣寒宮」。這位「仙女」至今仍在工作,她將如傳說中一樣,在這裡「長住」下去。

  仙女,保重!

  從古至今,月亮總是把正面朝向地球。它的背面蘊藏著重大科學價值和月球的古老秘密。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號」 探測器順利升空。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它攜帶的 「玉兔二號」刻下了人類在月背的第一行印跡。通過中繼星「鵲橋」,「嫦娥四號」始終與地球保持通話,一系列任務迅速展開。

  首先「嫦娥四號」是一位「護士」,它給月球「測量體溫」,幫助人類繪製出第一份完整的月球全天溫度曲線圖。

  

  「嫦娥四號」還是一位「觀測員」,它承擔了人類在月球背面的首次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嫦娥四號」還是一位「園丁」,它攜帶的特製容器裡,裝著地球植物的種子。

  

  2019年1月4日,這位全能的「仙女」,在荒蕪的月球上第一次培育出了植物的嫩芽。或許將來,我們仰望夜空,能看到月亮上開滿鮮花。

  

  女兒: 爸爸,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嗎?

  父親: 當然有啊。

  女兒: 她們是吃了仙藥飛上去的嗎?

  父親: 不是。是我們中國的科學家,把她們送上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壯舉。  ——「旗開月表」振奮人心。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了解關於月球的知識
    河北傳媒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舉報   人類月球日  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 嫦娥攬月 夢圓中國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發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新華社發2019年12月5日,在東京開幕的第三屆國際月球村研討會上,中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獲得月球村協會頒發的優秀探月任務獎。
  • ...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啟航
    為了避免各種不可抗力帶來的意外,在地面上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反覆調教機械臂。」二是首次月面起飛上升,全靠嫦娥五號「自己完成」。當完成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就要回家了,但嫦娥五號想帶著月壤回來可不容易。眾所周知,運載火箭在地面起飛是有一套複雜的系統和龐大的地面隊伍作保障和支撐的。而月面起飛就完全不同,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長久以來,人類對 「月亮」 始終懷有別樣的情感,古有李白詩曰 「欲上青天攬明月」,而到了現代文明中,人類則通過科學技術,成功開啟了一段又一段探月之旅。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
    從12月1日著陸到12月3日飛離,嫦娥五號必須在月球白天的48小時內完成採樣封裝等科學任務,並在月球入夜、進入極端寒冷環境前離開月面。因此,此次地外天體起飛的順利實現,不僅跨越了嫦娥五號探月的一大難關,對於走向深空的中國航天而言意義更為深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表示,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標誌著中國首次掌握了地外天體起飛技術。
  • 嫦娥攬月 夢圓中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2019年12月5日,在東京開幕的第三屆國際月球村研討會上,中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獲得月球村協會頒發的優秀探月任務獎。圖為月球村協會主席朱塞佩·雷巴爾迪向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右)頒獎。
  • 奮進中國2019|嫦娥四號月背著陸 玉兔二號成功落月
    2019年,我們有一隻奮進的兔子在月球上創造紀錄,這就是玉兔二號月球車。2019年1月2日,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成功落地,在月球遠端留下了第一條軌跡。大屏上的兩張照片就是成功著陸後,玉兔二號和嫦娥四號互相給對方拍的第一張照片。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了解這些關於月球的知識
    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知道多少1.月球有幾歲?
  •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又醒啦
    來自中國探月工程的官方消息,1月7日10時29分,「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喚醒,1月8日03時13分,「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迎來了第26月晝。從2019年1月3日落月至今,嫦娥四號已工作736個地球日,繼續刷新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的記錄。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許琦敏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繞」月探測是中國探月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我國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這一項目用修2千米地鐵的經費,打造了38萬千米的天路。 「嫦娥一號」比原計劃多飛行了117天,共傳回1.37TB有效科學探測數據。它獲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圖,以及月表化學元素分布和礦物含量、月壤分布、近月空間環境等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月球探測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開啟了中國人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為什麼要「午休」呢?
    據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微信公眾號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完成第十六月晝科學探測工作,分別於2020年3月31日17時30分和8時25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本次月晝期間,著陸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載荷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按計劃開機工作,地面接收科學探測數據正常。
  • 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喚醒,即將進入第26月晝工作期
    我國探月工程按照三步走計劃完成,繞、落、回這三步均全部成功完成,就在2019年1月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完成了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2019年到2021年時間流逝已經過去兩年時間,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嫦娥四號探測器也交出落月兩年的工作報告,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巡視車已在月球背面工作731天,玉兔二號月球巡視車已經累計在月球背面行駛
  • 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出發,驗證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技術儲備。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出發,成為人類唯一地球/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月亮上的「玉兔」到底是怎麼來的?有五種說法,第二種最不靠譜
    古代人對未知領域抱有敬畏的態度,由此,衍生出對種種自然現象、星體的崇拜與神話,古往今來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漢樂府有一首《董逃行》就詳細描述了「玉兔」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神話中在月宮裡搗藥的這隻神奇的兔子。之後,在許多文化中,特別是在東亞(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朝鮮)的民間傳說和阿茲特克神話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搗研缽的形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參與嫦娥五號探月工程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龐偉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快看,嫦娥五號探測器上有咱蘭州製造!
    60平方米活動件潤滑機構1920件其中,「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和返回地球之後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兩大核心裝置直接決定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成敗從載人航天、北鬥導航、探月工程……國家部署在中國幾何版圖最西端的航天院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
  • 嫦娥與蟾蜍、玉兔、后羿、吳剛、太陰星君的關係極為複雜
    文/趙九九 每到中秋月圓之時,人們仰望月宮,追尋嫦娥、玉兔、金蟾、桂樹以及吳剛的蹤影。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們想像的月亮上的神人或精靈,並不是在同一個神話體系中一下子同時出現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關月亮上的傳說故事不斷疊加而逐漸被人們「湊」在了一起。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亮點解析:五個首次、三步走戰略壓軸之作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