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

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  漫畫來自新華社

嫦娥五號月面取土。  漫畫來自新華社

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

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

起飛離月宮 載人不是夢

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與奔月時藉助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力量不同,嫦娥五號在月面起飛面臨著諸多考驗和不確定因素。專家介紹,由於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時,只能依靠在月球上「協同作戰」的著陸器作為「臨時塔架」;起飛過程中,由於月面環境複雜,上升器的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還面臨著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存在差異等問題;上升器起飛後,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時間窗口同樣分秒必爭。從12月1日著陸到12月3日飛離,嫦娥五號必須在月球白天的48小時內完成採樣封裝等科學任務,並在月球入夜、進入極端寒冷環境前離開月面。

因此,此次地外天體起飛的順利實現,不僅跨越了嫦娥五號探月的一大難關,對於走向深空的中國航天而言意義更為深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表示,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標誌著中國首次掌握了地外天體起飛技術。中國人獨立自主完成載人登月、建立月球空間站,甚至走向更為深遠的太空將不再是夢。

在上升器點火返回前,嫦娥五號還準備了一個驚喜——著陸器在月面成功展示了一面「織物版」國旗,這是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這並不是五星紅旗第一次在月球出現,但這是一次獨特和令人振奮的亮相。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成功互拍,讓中國國旗首次出現在月球上;2018年12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將耀眼的「中國紅」帶到了月球背面。與此前兩次通過噴塗的方式展現國旗不同,嫦娥五號展示的五星紅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

據了解,為了讓國旗在月球極端惡劣的氣候等環境條件下順利亮相,相關研製團隊用了超過1年的時間進行選材,最終選用了某新型複合材料。為了讓國旗平整展示、讓呈現效果更好、照片元素更豐富,科研團隊採用了捲軸展開的形式,並將國旗尺寸定為2000毫米×900毫米。

著陸處女地 採得月壤歸

在此次整裝出發之前,嫦娥五號已在月球忙碌了近19個小時,實現了月面著陸和自動採樣封裝兩大「壯舉」。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的登月經驗,為嫦娥五號的月面著陸奠定了基礎。與之相比,由於涉及月面採樣和起飛,嫦娥五號的對於著陸位置的精度和平整度有更嚴苛的要求。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嫦娥三號和四號驗證過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在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的指揮下穩穩降落。

與嫦娥三號相比,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著陸緩衝機構重量指標減少了5%,這對嫦娥五號的減重設計提出了極高要求。為此,在嫦娥三號和四號的基礎上,嫦娥五號的四條「腿」(著陸緩衝機構)實現了強化升級,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收攏簡單、展開可靠。

嫦娥五號即將帶回的2千克月壤「紀念品」,取自於月球風暴洋地區,這裡是人類探測器從來沒有造訪過的處女地。專家表示,月壤蘊藏著巨大的科學研究價值,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等重要信息。通過對月壤的研究,可以提供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信息,並為未來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科學依據。

作為時隔44年之後再度奔月取土的人類太空飛行器,嫦娥五號為何選擇在風暴洋地區採樣「取土」?

從歷史來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先後實現了月球採樣返回。美國通過6次登月計劃,帶回380多千克的月壤和月巖樣品;蘇聯則在3次探月過程中採集了300餘克樣品。美蘇月壤樣品採集地歷史更老,而嫦娥五號降落區域形成的地質年代較短,約為37億年。如果嫦娥五號能夠帶回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月壤樣品,將有望在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創性的科學成果。

為此,嫦娥五號在挖土過程中「手腳並用」,用「表取」和「鑽取」結合的方式,既抓取了月球表面的月壤,又鑽取了月表以下兩米左右位置的月壤。專家表示,此舉能夠更加原汁原味地保留月表以下兩米的月壤構造情況,讓科學家們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月壤的構造和分布以及每一層的特徵。

雖然嫦娥五號尚未「到家」,但月壤樣品已「炙手可熱」。不少國外科學家和航天機構提出,希望利用中國獲得的月球樣品開展研究。

交會對接後 嫦娥瀟灑回

嫦娥五號從月面起飛,僅僅是重返地球的第一步。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3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後,將與軌返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交會對接,把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中。

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這在人類航天史上尚屬首次。此前蘇聯實施過3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均是從月面起飛後直接返回地球。

從2011年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成了多次交會對接任務,空間自主交會對接技術已經成熟。但此前的對接任務都是在地球軌道上完成的,有充足的地面站與人造衛星資源提供精準的測距、定位、導航服務。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穿針引線」般的交會對接,可謂前無古人、挑戰重重。

據專家介紹,上升器和軌返組合體交會時,兩個太空飛行器的相對位置誤差不能超過5釐米。上升器重量為三四百千克,軌返組合體則重達近2000千克,如果採取碰撞式對接,一旦控制不好,重量和體積小一號的上升器就有被撞飛的風險。為此,科研人員設計了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相對速度為零的狀態下「摟緊」對接的方案,類似雙臂拉住對方隨後收緊。這對太空飛行器的姿態、測控精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完成接力、接到珍貴的樣品後,軌範組合體將與上升器分離。而在距地球約5000公裡時,返回器將再度同軌道器分離,獨自踏上回家之路。在此階段,返回器將以接近每秒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奔向地球。為了不「超速」、更安全地回家,返回器將以「半彈道跳躍式」的再入返回方式在太空中「打水漂」——先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隨後再以每秒8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經歷慣性滑行、地球大氣再入、回收著陸三個階段,返回器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域落地。(記者 劉 嶢)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5日   第 05 版)

責編:閆宇航、李萌

31931475,.「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2020-12-05 04:01:53,.204518,.閆宇航、李萌

相關焦點

  • 科普丨嫦娥五號是怎麼去月亮上「挖土」的?
    據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 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 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深度丨一文解讀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懷揣著 2 公斤月壤,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升器做好了起飛準備。臨別時,它看了一眼著陸器。十多分鐘以後,它們將永不再見。接下來的每一步,它必須小心翼翼,毫釐不差……落區平坦,起飛第一步,穩了!12月3日20時07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進入起飛準備模式。這是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實施太空飛行器起飛。火箭在地球表面起飛有完備的發射塔架支持系統。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一、海陸空為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保駕護航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有載人返回艙的七分之一左右,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覓這樣小的目標可謂難上加難。」回家,為其保駕護航。
  • 「嫦娥5號」回家了!俄專家翹起大拇指:中國真太棒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5號順利回家並在我國內蒙古著陸,同時將在月球採集的土壤樣本帶回了軌道,這標誌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5號的任務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同時俄羅斯方面的專家對中國的這次探月工程也表示「中國真的太棒了」。
  • 首次月球起飛採樣!嫦娥五號11月24號發射
    作為當前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也備受大家關注。 11月17最新消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於今天早晨7時40分前後,開始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並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嫦娥五號。
  • 月亮上沒有嫦娥和玉兔,中國的「探月之路」也從未停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許多古代文明中,月亮都被奉為神明。但中國的古人認為,月亮是仙女的宮殿——美麗的嫦娥懷抱玉兔,從那裡眺望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失望地發現: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玉兔。它清冷、寂靜、荒涼一片。即便如此,人類依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推動下,不斷向它靠近。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2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
  • 上古時期最美的女神,月亮中的仙女,不老女神嫦娥不為人知的故事
    嫦娥,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根據史料記載,常羲又稱常儀,她與帝嚳(帝俊)生了十二個月亮,而且「常羲」字面意思就有生月亮的意思,表明帝嚳和常儀的女兒就是月亮之神嫦娥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詳勘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 嫦娥頭像+關於月亮的id
    嫦娥頭像+關於月亮的id 月亮奔我而來
  • 月亮上沒嫦娥!嚇得我趕緊放下了手中的月餅
    月亮上沒嫦娥!幾千年來,月亮滿足了人們對於宇宙的無限遐想。50年前人類終於登上月球,那人名叫阿姆斯特朗:Ladies and 鄉親們,月亮上沒嫦娥,但真的不是我的錯!什麼!沒嫦娥?沒關係!至少「玉兔」還活著。
  • 嫦娥為什麼能成為月亮的代表?看到她的本體是什麼就懂了
    我們中國人,每當看到月亮,就會想起神話中住在月亮上的嫦娥,可以說嫦娥作為一種符號,早已跟月亮融為一體,嫦娥即是月亮的代表,當然嫦娥並不會代表月亮消滅你,反而還會請你吃五仁月餅,可謂人美心善。 嫦娥在人們心中歷來以美貌著稱,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除了長得漂亮,我們還對嫦娥了解多少呢?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陳凱姿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嫦娥...
    據悉,本次航天任務共有11個重大飛行階段,23次重大軌道控制,6次重大分離控制等複雜環節,還有太空飛行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飛以及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高風險環節。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23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為什麼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執行本次任務?
  • 小明問嫦娥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嫦娥五號經過兩次近月制動後,距離降落月面繼而實施月表採樣又近了一步。和太陽的炙熱如火不同,月亮總是蒙著一層神秘悠遠的面紗。天上一輪明月,從古至今都牽動著很多人的思緒。跟著小明,一起掀開月亮那層神秘的面紗。小明嫦五姐姐,我記得唐代詩人李白寫過一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亮一定長著一張光潔如玉的美麗臉龐,好想湊近看看啊。 嫦娥五號那…...你可能會失望的。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相應地,月面起飛就有所不同了,它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著陸器就相當於上升器的發射塔架,託舉「五姑娘」回家。阮劍華說,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的地形上。這就給起飛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五姑娘」還要克服地月環境差異、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等難題。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挖土」之旅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當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後,就會開始為期兩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與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回地球家園。  首次月面起飛上升。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面工作後,就要踏上「回家」的旅程。回家第一步如果順利邁出,將會突破我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據月球科學家介紹,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嫦娥「五妹」降臨月宮,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因此,嫦娥五號落月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嫦娥五號帶回了月球樣品 試問不能飛天的古人 眼中的月亮有什麼
    對於現代人來說星空好像不再是秘密,但對中國的古人來說,寄託著思念似乎近在眼前的月亮都充滿著神秘,古人沒有飛天的能力,但古代先賢充滿了想像力,來表達自己對宇宙星空的好奇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詩仙李白寫得,以同一片天空上的明月來寄託對遠方故鄉的思念。古人們望著月亮,就有了好奇心,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