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18顆行政審批章變為1顆。 焦永普攝 圖②: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服務大廳。 焦永普攝
圖③:天津港氣勢恢宏。 王廣榮攝
消除審批管理的「灰色地帶」:在全國率先一次性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突破跑審批的「公章旅行」:18個辦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一顆印章敲定;
打破市場監管的「九龍治水」:力推食藥監、工商、質監「三局合一」,大部門制有望在省級層面破冰;
……
開弓沒有回頭箭,卒子過河只向前!「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勇闖簡政放權的「深水區」,天津先破頭腦中的「深水區」,動真的,碰硬的,堅決不搞「一陣風」「擠牙膏」。
牽住牛鼻子,把握破與立的結合、點與面的協調、變與穩的平衡,天津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改革蹄疾步穩。
曬曬行政許可權
一份清單管邊界
「以往取得前置許可需40多個工作日。」天津海瀾德投資集團剛註冊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總裁助理趙衛生將相關申請資料送到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第三天就領到「四證一章」,憑剛辦的營業執照,即可從事籤訂合同購買設備的籌建活動。
辦證提速,緣自天津連續6次清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將市級事項由2005年的1133項,減少到2013年的394項,今年4月又減到295項,是歷年來減少力度最大的一次。
骨頭越來越硬,為啥還能減下這麼多?
「這考驗改革的勇氣,也考驗改革的智慧。」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連慶說。
市審批辦自身並無行政審批權,他們自稱「第四方」,其實也是「夾心層」——削別的部門的權,談何容易?
阻力來自長期的「審批即監管」的管理方式、固化心態,有的委辦局拿出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據理力爭;有的說,把這兩項審批權拿走,我這個部門就沒有意義了,乾脆撤了得了;還有的開玩笑說,要不我們歸你們審批辦管得了……
各委辦局說歸說,畢竟都明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乃大勢所趨,博弈之後,是審批權一批批被取消、調整、下放。
4月份向社會公布的《天津市行政許可事項目錄(2014年版)》,詳細列出了事項名稱、許可類別、許可部門等內容,將角角落落的行政許可權力清掃一遍,明確了政府「許可家底」。
設立行政審批局
一顆印章管審批
行政審批局的成立,免除了祥恆瑞金屬製品銷售公司辦事員張璐的爬樓梯之苦。
「不少跑審批的職員,包裡都要放一雙平底鞋,以備有時要跑多個部門、爬很多層樓梯,但是現在不用了。」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開張當天,張璐就拿到了開辦企業的「四證一章」。
所有在濱海新區辦理註冊登記的新設企業,均適用「一口式」辦理。程俊霞任副處長的經貿商務處,負責「一口式」審批。
「以前,工商、國稅、地稅、質監、公安5個部門之間基本上是『信息孤島』,設立企業辦『四證一章』,少不了在這幾個部門之間『往返跑』,現在通過『車間式流水線』『一口式』審批,把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打破了,24小時即可辦結。」程俊霞說。
她原來在新區商務委工作時,先後從事過4種事項審批,目前經貿商務處共有43項審批事項。
與程俊霞需要籤字的審批事項驟然增多相反,新區文廣新局行政審批處副處長馮家強再不用籤了:該局所屬的28項行政審批權,全部被劃轉至審批局。
馮家強算了一下,去年經手籤字的審批事項近160件,接件時要去現場踏勘,籌建之後還要現場驗收,「大半年時間,都用在事務性工作上。」
行政審批局專門組建了綜合業務處,負責所有審批事項的現場踏勘工作。「原來以審代管,今後審批局一批完,我們就集中精力進行監管,增加監管密度。」馮家強說。
如何避免市場監管真空?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的答案是:建立審管互動信息交流、重大事項會商、專業審查員審核、監管部門派出觀察員參與踏勘等4項機制,實現審批與監管的無縫對接。
「成立行政審批局,劃轉所有審批職能,就是為了實現『審管分離』,真正實現集中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說。
試水街道鄉鎮綜合執法改革
一支隊伍管全部
見到滿頭大汗的姚家祥時,正值周末,天津的氣溫已經飆升至近40攝氏度,他剛和同事制止了轄區內園蔭北裡一處違章建築的施工。
姚家祥有兩個身份:南開區王頂堤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街道行政執法隊負責人。「以往,一是執法隊人員不足,二是制度限制,想管的管不了,能管的不讓管。」
今年年初,王頂堤街道組建了綜合執法隊,以原有駐街綜合執法大隊為基礎,並從區環衛局、房管局等抽調幹部,在轄區內集中行使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等行政執法權。姚家祥感慨:「常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過去這根針的『針眼兒』穿不通。」
為解決基層行政執法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特別是社區執法「進不去、管不了、不及時」等問題,2013年10月起,天津在15個街鎮開展行政執法授權試點。
東麗區是「一支隊伍管全部」的發源地,目前已在全區推廣。初嘗甜頭的區委書記尚德來說,通過組建一支綜合執法隊伍,實現了「管全部」,既減少「大蓋帽」多頭執法,避免對基層群眾和企業「輪番轟炸」,又減少推諉扯皮,逐漸消滅執法盲區和空白點。
東麗區華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長河是個老基層,幹了多年街道一把手,最早建起「一支隊伍」:「華明有新市鎮、農業園區、高科技園區,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傳統的街鎮管理模式已跟不上發展需要。」
「一支隊伍管全部=60%服務+30%管理+10%執法」,這是老張沉澱下來的一條經驗公式。「心裡不裝著群眾,多少支隊伍也沒用!」
食藥監工商質監「三局合一」
一個部門管市場
新任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還兼任新區食藥監局局長。聊及「九龍治水」、監管「踢皮球」問題,他常舉一個例子:「你在餐館喝了一包奶,出了問題該找誰?」
向食藥監局投訴,督促餐館,餐館說,這不是我生產的,是在超市買的;超市屬於流通環節,由工商局負責,超市作解釋,這是從廠子裡買的;找生產廠家,這時歸質監局負責,一看有出廠檢驗,沒有問題,質監局可能會告訴你,估計是在流通過程中,運輸保管不善造成的,你再回頭找去吧。
「消費者能不急嗎?看似投訴有門,其實投訴無門,看似都負責了,其實誰都不負責,監管責任模糊。」張鐵軍也感到無奈。
天津市工商局的一項調查印證了張鐵軍的說法:在市場監管方面,工商部門和其他部門存在職能交叉的法律、法規、規章共有143部,其中與其他部門共同執行的法規9部,協助其他部門執行的117部,與其他部門存在職責交叉的17部,僅食品安全監管至少涉及12個部門。
「由於部門職能交叉,造成了前後審批,交叉監管,多頭執法,錯位使用,部門分散,行政成本高企。」天津市工商局局長王海福痛說弊端:「有頭無腳,看見沒法管」「有腳無頭,想管不便管」……
眼下,天津正在醞釀大動作:力推大部制改革,全面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今年以來,加快整合市食藥監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的機構和職責,以及市衛生局承擔的食品安全有關職責,新組建的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即將亮相,不再保留食藥監局、工商局和質監局三個市級部門。這一改革方案經過反覆論證,國家有關部委也已同意。
啟動京津冀通關一體化
一個平臺管全程
位於天津港區內的天津新港海關,接單、驗放兩個中心一派繁忙,目前每個工作日接核6000多票報關單、徵收4億多元稅款,全年365天全天候通關。
「7月1日,京津通關一體化啟動後,業務量將大幅增長。」新港海關關長劉俊倩信心滿滿。
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譜寫京津「雙城記」的今天,京津通關一體化提上了議事日程。
京津冀海關不同區域條塊割據,相對不統一,監管效能不高,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貿易便利化不強,天津與海關總署、北京市溝通協調,海關總署已出臺《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今年7月1日起,相關改革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實施,10月,擴大至石家莊海關,在京津冀海關全面推開。
「多地通關,如同一關」,京津冀通關一體化,現有海關體制不變,通過機制優化,將各自獨立的管理體系,以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形成區域聯動的通關中心。「以物流貿易的便利化為目的,打破區域界線,設計新的流程。」天津海關改革辦主任邸傑說。
圍繞虛擬化的通關中心,將建設4個實體化運作平臺,參與方案制定的天津海關風險管理處處長黃彥博形象地比喻:京津通關好像兩排4層居民樓,原有的方式互相不通,如今逐層打通,分別建立統一的申報、風險防控、專業審單、現場作業平臺。
「公司每年進出口130億美元,60%在首都機場,初估節約的顯性成本包括通關時間約8小時,途中運費可降低約30%。」三星國際物流公司經營支援部部長王毅,再也無需在海關之間奔波。「企業無論在任何一個海關辦事,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就像一個海關一樣。」
王毅的話,也是在天津口岸通關的8000多家天津企業、在京冀通關的近3000家天津企業的共同期待。
專訪天津市市長黃興國
自我革命
別無選擇
今年以來,天津市政府公布行政許可權力清單,濱海新區試行一個窗口流轉,一顆印章審批,街鎮綜合執法一支隊伍管全部,市場監管即將一個部門管市場,京津海關通關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措施迭出,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本報記者就相關熱點問題採訪天津市市長黃興國。
記者:天津為什麼不斷抓緊行政審批和管理體制改革,如您常說的政府的自我革命?
黃興國:中央要求天津積極探索促進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驗,這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和現實課題。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加快形成與之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既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的政府自我革命是一場行政觀念的革命,變以往重審批輕監管的「審管一體」為「審管分離」;是一場簡政放權、流程再造的革命,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是紅利予民的革命,除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市場主體活力,政府沒有任何自身利益。
記者:政府自我革命應該做什麼,怎樣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轉變政府職能?
黃興國: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可分為三類:政府應該做什麼,市場可以做什麼,市場同政府共同做什麼。
政府自我革命的核心是轉變職能,要義是「放管結合」,放是放活,不是放任,管要管好,不是管死,必須同時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做好政府權力和市場活力的「加減法」,兩者的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我們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繼續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給市場和社會鬆綁減壓,杜絕「有形的手」成為「閒不住的手」。積極向社會轉移職能,通過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市場準入、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把政府「具體服務」交給社會;二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將工作重點放在政策研究、宏觀調控、規劃制定、行業標準規範上,將管理職能從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建立企業經營承諾制、年度報告制、信用監管制等,讓誠信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處處受限;三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大部門制改革,推進街鎮鄉綜合執法試點,實現「一個部門管市場」,綜合執法「一支隊伍管全部」;四是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堅持運用「制度加科技」的辦法管人管錢管權管交易,推動政府依法履行職能,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總之,形成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制度法規健全的市場環境,政府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是整體性的、系統性的。
記者:濱海新區「一顆印章管審批」是否可複製、可推廣?
黃興國: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試驗一段時間後,如果成熟的話整個天津市可以推廣。各職能部門統一授權,把所有的審批權都調到現在的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程序與濱海新區一樣,把新區的先行先試經驗先在天津開花結果。
記者:建立徵信體系是政府信用管理的前提,全社會十分關心,天津如何實現政府自我革命中管理便利?
黃興國:我們在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當中實行信用管理,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採集做到真實、嚴肅、權威、公正、法定,企業有不同意見可以投訴,可查詢可追溯。針對企業不同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法人如果沒有不良記錄,我認為基本不需管它,不要去幹擾它,企業無事不插手,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不要狹隘地理解為僅是審批方便,它是整個過程的管理便利。兩年、三年、十年甚至更長,只要企業在這裡經營,全過程都要便利,這是政府管理一定要做到的。信用不好的,天天盯著它,情節嚴重的,打入黑名單。用這套方式來進行事中事後全程監管。若發現政府公務員利用信用管理給企業製造麻煩的,要敲掉他的飯碗。
採訪札記
改到深處是利益
「天天樂道、津津有味」,天津「治」權,值得細細品咂。
集216項審批權於一身,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應是不少人眼中的「肥差」。然而,從某職能部門平調而來的一名副處長,坐了不到一天,就「打道回府」了,撇下的理由是不習慣坐在行政服務大廳的工位:申請人面對面「盯」著你,視頻音頻全程「錄」著你,這處長當得「太沒感覺」。
從分散到集中,審批還是那個審批,為什麼「一席」之變,會激起不適,甚至失落之感?
跑審批的人都知道,傳統的以部門為中心的審批程序,環節稠密、透明度低、自由裁量權大,審批人員常以管理者自居:「審批就是管理」;「批多舒服,你得求我」。
「有的單位不願意取消、調整、下放審批權,首先要肯定人家責任心很強,強在哪?交給別人不放心,出了問題怎麼辦,說不定還要被追究責任,不如在自己手裡攥著踏實。」天津市政府審批辦副主任趙宏偉語帶雙關。
勇闖「深水區」,首先要蹚出審批權力觀中的「深水區」。天津「治」權,理念鮮明,行動果敢——
「清」權。「民營企業自己投資蓋個樓,為什麼也要邀標?難道兩人自由戀愛結婚,還要再經過婚介?」將隱藏在各個角落的行政許可權力翻箱倒櫃清掃一遍,今年將市級審批事項砍掉1/4。同時,鎖定審批事項,推出權力清單,清單就是邊界,清單之外再無權。「如果某個部門『有形之手』再伸出六指兒來,難逃『見光死』之劫!」在天津採訪,類似的警句時有耳聞。
「制」權。「審批人員如果把材料一放,啥都不說,讓你回去等信兒,申請人就習慣性高度緊張了,四處找人活動。」誠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所言,杜絕不作為亂作為,靠境界最終不如靠制度、靠流程。從「車間式流水線」到「網上辦事大廳」,從「網上留痕」到電子監察,以用戶體驗為第一優先的網際網路思維,顛覆著傳統審批流程,既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也讓張鐵軍們擁權不敢自重、掌權不敢自利。
「放」權。「我們要是不批了,幹啥去?」「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對政府的要求更高了,再不能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天津創新體制機制,對症施治市場監管、基層綜合執法職責交叉、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等久治不除的頑疾。新組建的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即將亮相,「一個部門管市場」,不再保留食藥監局、工商局和質監局三個市級部門;開展街道鄉鎮綜合執法授權試點,「一支隊伍管全部」……不能有監管盲點,但並不意味輪番轟炸,「這擱哪家企業也受不了,行政資源也永遠有限」,天津正在探索信用管理,針對企業不同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
「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不要狹隘地理解為僅是審批方便,它是企業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的管理便利。」瞄準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天津正在扎紮實實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運營環境。
改到痛處是權力,改到深處是利益,天津勇毅篤行,不搞簡單的修修補補,瘦權力、強權利,放權放飛,氣象更新。
專家觀點
扮好三種角色
做好加減乘法
濱海新區以審批權的「減法」以及事中事後監管服務的「加法」,換取市場效率和社會活力的「乘法」。通過扮演好三種角色,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治理現代化。
一是行政審批權的「剪刀手」。作別過去的行政審批改革存在「批髮式減少,零售式增加」現象,濱海新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突破部門阻力;二是事中事後監管的「守門員」。「放」和「管」如同兩個輪子,必須同時運轉起來,其中尤其要明晰「放什麼」的邊界和「怎樣管」的策略;三是市場效率和社會活力的「催化劑」。濱海新區充分放權市場和信任社會,實現改革紅利「加速倍乘」效應。
——胡穎廉(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