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AMC類信貸業務不行 最高院判華融虛假不良轉讓合同無效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這樣做AMC類信貸業務不行!最高院判華融虛假不良轉讓合同無效

  近日,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則華融虛假收購不良債權合同被認定無效的案件,引起市場對不良資產行業的關注。

  據披露的信息來看,2014年2月28日,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下稱「華融雲南分公司」)與中天公司籤署《印章交接單》兩份,中天公司將其公章、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等移交給華融雲南分公司保管。

  2014年5月10日,中天公司與呈鋼公司籤訂《借款協議書》,約定呈鋼公司向中天公司借款1.09億元。2014年5月8日,華融雲南分公司通過光大銀行向中天公司轉帳支付4000萬元。此後,在2014年5月13日至2014年6月19日期間,中天公司利用該4000萬元款項在中天公司與呈鋼公司之間反覆多次往來轉帳,虛構了實際並不存在1.09億元的債權債務關係。隨後,中天公司與呈鋼公司籤訂《債權債務確認書》,確認中天公司對呈鋼公司享有1.09億元債權。

  2014年7月10日,中天公司與華融雲南分公司及呈鋼公司籤訂《債權轉讓協議》約定,中天公司將其對呈鋼公司的1.09億元債權以1.09億元的價款轉讓給華融公司,價款分兩次支付,第一次支付9600萬元,第二次支付1300萬元。債權轉讓協議籤訂後,華融雲南分公司於2014年7月11日通過工商銀行轉帳向中天公司支付了9600萬元。

  後來三者出現糾紛,華融雲南分公司根據云南省昆明市真元公證處作出的(2016)雲昆真元證執字第11號文書,向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呈鋼公司、中天公司等提出執行異議,昆明中院裁定不予執行。華融雲南分公司向原審法院申請複議,原審法院裁定:本案終結審查。

  原審法院認為,債權轉讓的前提必須是債權真實合法存在,且沒有爭議,華融雲南分公司在庭審中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中天公司對呈鋼公司享有真實合法有效的債權,中天公司和呈鋼公司雖然承認借款協議上的籤名和公章真實,但認為雙方之間實際並不存在1.09億元的借款關係,中天公司實際對呈鋼公司並不享有債權。案涉所謂債權轉讓債務關係是華融公司、呈鋼公司、中天公司三方通過多次往來走帳虛構的,屬於華融公司違規收購不真實的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以收購不良資產名義為中天公司提供融資貸款。基於上述分析,應認定華融公司與中天公司、呈鋼公司之間實際並不存在債權轉讓關係,華融公司與中天公司、呈鋼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名為債權轉讓,實為企業之間借貸。

  另外,原審法院認為,因雙方協議中通過財務顧問費、重組款項補償金、重組寬限補償金、違約金等形式變相約定的資金利息明顯過高,且華融雲南分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企業,不具備向企業發放貸款主體資格,其向企業變相提供融資的行為屬於違反部門規章的行為,故原審法院酌定本案資金佔用利息按年利率6%計算。

  華融雲南分公司不服,繼續提起訴訟。

  最高院認定,華融雲南分公司與中天公司之間的借款關係違反銀行業監管法第十九條規定而無效。據銀行業監管法第十九條規定:「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該規定涉及金融安全、市場秩序、國家宏觀政策等公共秩序,屬於強制性效力規定。華融雲南分公司系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其經營範圍不包括貸款業務。華融雲南分公司未經批准從事貸款業務,違反上述規定,與中天公司之間的借款關係無效。原審法院認為部分條款因變相約定利息明顯過高無效,適用法律確有不當,應予糾正。

  最高院最終表示,華融雲南分公司、中天公司、呈鋼公司故意以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訂立案涉不良債權轉讓合同,規避法律禁止性規定,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應確認無效。該合同無效後依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形成的債權債務為當事人明知的基礎法律關係。當事人為實現這一真實發生的債權債務而訂立的還款協議及擔保協議等,應當認定為有效,以維護正常交易秩序,平衡當事人利害關係。華融公司的實際損失為其出藉資金的佔用費,鑑於其本身資金來源的特殊性及資產管理的風險,原審法院酌定以年利率6%計算資金佔用費作為中天公司、呈鋼公司賠償華融公司的實際損失,處理結果並無不當。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唐春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從資管新規正式頒行以來,行政監管部門為金融業務回歸本源做出了較大的努力。在司法領域,也極為重視在個案的爭端處置中對相關業務的「穿透視審理」,探究交易的真實目的和實質,追求公平合理的裁判結果。以力求與行政監管部門的尺度相協調。因為通過各種合形式或通道安排實施的貸款行為,大量存在。這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及其體現出的司法趨勢,無疑將對AMC業務,甚至信託、基金、券商等泛資管業務產生深遠影響。

  從司法趨勢的層面上,唐春林稱,對金融交易的實施和業務模式的選擇,強化了底線性思維。針對審理的交易無論在形式上,採用了什麼樣的協議架構、通道安排,穿透這些表象背後的真實交易,實質是觸及金融監管底線,危害金融安全,甚至影響社會公共利益的業務,在法律效力上上予以否定。上述案件中,對於各方實施的真實交易,法院確認為企業之間的借款行為。雖然由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權轉讓的形式實施,帶有不良資產處置表象,法律實質為資產管理公司實施的追求利益的貸款行為。貸款業務需要單獨的審批核准才能進行,這是監管底線。否則,將可能助長沒有貸款風控能力的金融機構,變相從事貸款業務,危機金融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從對市場的影響層面,唐春林表示,對於尚不具備資質開展的業務,市場各主體應嚴格按照法律的標準,滿足經營要求,使業務開展與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有序開展業務,從而避免盲目跨界,追求眼前利益而留下風險隱患。

  「很多違規的業務模式,具有當時、當地的客觀性。但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歷史移留問題,一方面繼續開展新業務難以擺脫歷史包袱的牽絆,另一方面特殊歷史因素帶來的現實危害亦難以消除。對於已經違規開展的業務,無論形式如何,終究逃避不了對交易實質的探究,且對可能產生或已產生的損失亦將嚴格按照誠信、公平、合理的原則劃分責任。最高人民法院,作為我國最高司法裁判機關,這次判決及所體現出的司法趨勢,有利於AMC業務的重新規範和有序解決過渡問題及歷史遺留問題。」唐春林稱。

(責任編輯:馬先震)

相關焦點

  • 不良資產處置帶火這類機構,年化收益或超100%
    目前業務聚焦網貸,資產非標屬性強「我們的運作模式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直接買斷消費金融類的不良資產,然後自己做仲裁或者法訴。」廣東某民營資產管理公司的商務人士曹琦說道。曹琦所說的「買斷」包含兩種方式:一是機構轉讓自身的不良資產債權,第三方以受讓行為變更為債權人;二是通過代償方式,第三方獲得不良資產的追償權,再通過自己的渠道實現催收。在曹琦看來,目前市場上直接收(買斷)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並不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四大、省級AMC)和國資背景的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大多只收抵押類不良資產,並且對公業務佔大頭。
  • 四大AMC進入地產的前世今生 從無心插柳到主動栽花
    不過,其他三家公司的房地產項目主要還是不良項目,像信達這樣直接舉牌拿地的還是個例。  從被動接收到成立獨立地產公司  成立之初,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國有四大銀行和國開行政策性貸款1.4萬億。2004-2005年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夕二次剝離不良貸款約7900億,違約處置不良損失率4500多億。
  • 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解讀:《新建工解釋》將施工合同有效但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時結算問題的處理方式,回歸至按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之違約責任的規定為依據,而不再參照無效合同的處理方式。即「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該調整有序釐清了施工合同有效情形與無效情形下工程結算分別不同的處理方式。
  • [發行]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新銳:華融新銳靈活配置混合型...
    基金投資人自依基金合同取得基金份額,即成為基金份額持有人和本基金合同的當事人,其持有基金份額的行為本身即表明其對基金合同的承認和接受,並按照《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關規定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基金投資人慾了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應詳細查閱基金合同。
  • 一文看懂非標業務中的收益權
    2016年4月銀監會頒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銀監辦發【2016】82號,下稱「2016年82號文」),首次對「信貸資產收益權」作出規定,認可了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合規性,要求轉讓信貸資產收益權應當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下簡稱:銀登中心)備案流轉。
  • 最高院發言人:「賴昌星不判死」不會成追逃慣例
    最高院發言人:「賴昌星不判死」不會成追逃慣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2日 07:14 來源:新京報           熱點問題    「賴昌星不判死」不會成為追逃慣例    ●最高院曾專題研討冤錯案件 ●死刑案件證據標準已統一    新京報:這兩年最高院對一些冤錯案的報導給予了足夠的寬容,比如佘祥林案。最高院當時有沒有考慮禁止媒體討論?    倪:完全沒有。
  • 2020信貸ABS市場總結
    1,592.7億元;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引導下,微小ABS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 2020年零售類ABS發行規模佔信貸ABS總量的79.1%,其中,RMBS發行54單、4,072.6億元,發行規模佔銀行間信貸ABS發行總量的50.6%,繼續保持信貸ABS市場主導地位。
  • 10年貪汙近18億,豪宅成贓款「超市」:原中國華融老總賴小民如何淪...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EMBA教授魏傑向《企業觀察報》回憶:改革開放後中國出現了兩次經濟過熱,分別是在1984年和1988年,引發的後果是國內銀行信貸失控,形成了大量無法處置的不良資產;進入上世紀90年代,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這令中國銀行業雪上加霜,不良貸款急劇惡化。
  • 最高院剛批覆:這七類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解釋(附逐條詳解)
    第三,新批覆的潛臺詞是沒有主動列入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七類金融機構,再從事金融業務,不適用新批覆的規定,或可能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規定。其實,新批覆和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是一個風向標,要求金融監管要全國範圍進行覆蓋,即便在業務範圍和組織名稱與上述七類金融機構相同,但未列入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範圍的,照樣不適用新批覆的規定。
  • 【收藏】不良資產處置方法匯總解析與經典案例!
    1999年,財政部注資、央行再貸款、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華融、長城、信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AMC;到2000年8月底,四大AMC先後完成1.4萬億不良貸款的剝離與收購工作,使得四大行不良貸款率下降了超過10個百分點。當時,我國的市場經濟還未形成,相當部分的不良貸款來自於地方政府干預、對國有企業的信貸支持。
  • 民生銀行明星支行長,判無期!147名客戶被騙27億!
    銷售這種虛假理財產品時,其先到櫃檯告訴櫃員王曉紅,待會有客戶要到她的櫃檯做轉帳業務,但收款人不想讓轉款人知道收款人的情況,故讓她把轉帳回單收著不給轉款人而交給張穎,張穎再跟客戶解釋。囑咐好王曉紅後,張穎再與客戶籤合同,並帶客戶到指定櫃檯辦理付款業務。
  • 最高院案例與觀點 婚姻篇
    (辛正鬱)3.申請宣告死亡利害關係人的順序問題 在失蹤人長期下落不明且已符合宣告死亡法定條件時,配偶基於財產掌控等目的惡意不行使申請權,致使其他利害關係人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5條規定的申請宣告死亡的第二順序利害關係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死亡。
  • 廊坊建築公司建築資質轉讓 轉讓費用是多少
    廊坊建築公司建築資質轉讓轉讓費用是多少   企業的建立意味著建築企業加強自身的管理,建築企業的信息,包括信息都可以直接反映在上,如果施工企業存在虛假信息或失衡,將直接影響施工企業工程施工業務的發展。
  • 蘿蔔章羅生門|產品違約後各方踢皮球:通道業務的坑怎麼填?
    而西部信託因為不希望佔用資金額度,於是又拉中原信託入場,從而形成了這樣的資金鍊條。&nbsp&nbsp&nbsp&nbsp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介紹稱,這是一款過去在資管行業中很常見的非標融資業務,從合同上看是個主動管理業務,但真實情況是個通道。這在過去(資管新規出臺前)是很常見的一個結構,但在資管新規出臺後,此類業務也越來越少。
  • 技術轉讓合同訂立要注意哪些,技術轉讓合同訂立有哪些注意事項?
    那麼技術轉讓合同訂立要注意哪些,技術轉讓合同訂立有哪些注意事項?網友諮詢:技術轉讓合同訂立要注意哪些,技術轉讓合同訂立有哪些注意事項?貴州瀟雄律師事務所鄧小琪律師解答:技術轉讓合同訂立要注意的有:1、要注意專利與技術秘密的有效性;2、技術的有關情況應當約定清楚;3、轉讓或者許可的範圍;4、技術轉讓合同可約定讓與人和受讓人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的範圍,但是不得以合同條款限制技術競爭和技術發展;5、轉讓費用的約定。
  • 一文了解股權轉讓!
    基於上述理由導致的股權轉讓無效或異議之訴,通常應由公司其他股東提出,而不應由其他民事主體提出。受讓人僅能就股權轉讓合同本身提起確認之訴、無效之訴或者履行給付之訴,不應有權提起本應由公司其他股東提起的無效確認之訴。 二十九、股東名冊變更的法律性質及對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影響?
  • 商標轉讓中的幾大坑:商標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項目有哪些?-雨果網
    可以通過查驗以下資料來了解交易商標的真正權利人是誰、目前誰有權利將商標轉讓、許可或質押等: a.商標註冊證書 b.商標轉讓合同 c.交易授權書 d.或者查詢商標公告 e.該轉讓商標國家的商標網 3、
  • 合同風險防控的六類60個要點
    業務完成後建議您儘快收回尚未使用的介紹信、授權委託書、合同等文件。 5、離職通知相關客戶 企業業務人員離開您的企業後,建議您在與其辦理交接手續的同時,向該業務人員負責聯繫的客戶發送書面通知,告知客戶業務人員離職情況。
  • 一起確認合同無效糾紛的奇葩案件解讀
    近日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確認合同無效糾紛的「奇葩」案件。 阿美、大勇二人經人介紹認識,相處幾個月後便登記結婚。阿美名下有一處位於某小區的婚前房產。她怎麼也沒想到,婚後不久,大勇就打起了這套房子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