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說:「今天我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讓我感到……"
這是很多人的習慣把這種事情當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會把夢中引起我們關注或記憶裡的場景分享給別人。
別人會給我們個反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定是……」
是的,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對夢的內容有過感嘆驚訝的地方,分享給朋友的同時,朋友也會對我們的夢進行一定的解析。不知不覺中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同樣有這麼一群人致力於夢和人健康的科學研究,致力於心理學和夢的科學研究,致力於生物解剖學和夢關係的科學研究。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關於夢的顯著心理特徵的心理學研究結果。
關注過小編前幾篇夢的圖文的朋友可能會了解到:夢是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並不伴隨身體的改變。怎麼理解呢?就是你夢中可能在飛翔,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你在床上一動不動。
夢中飛翔的場景在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實現的,由此可以看出夢具有脫離現實的。脫離外部世界,具有幻覺色彩,是夢生活顯著特點之一。
人們睡眠會經歷清醒-入睡前幻覺-睡眠狀態。其中思想活動以概念形式體現出來,而不是用意象形式發生。區別於日常生活,夢中所有心理活動以意象形式體現,個體自主意識變弱,非自主念頭變成意象群,導致無法去做那些我們感覺有意去做的觀念活動。
將觀念轉換為幻覺並非夢與白天對應思想的僅有的區別方面。夢由意象創造出一個場景,他們表現為一個時間,就如同真實發生的一樣。夢中的我們不像是思考而是在體驗,身在其中,我們徹底相信幻覺。那種感覺就像現在的AI虛擬實境體驗一樣。在醒來以後才會發現只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思考,並沒有經歷過什麼。
夢產生於睡眠狀態,睡眠產生於心靈對外部刺激興趣匱乏的前提。所以喚醒一個睡著的人,只要一個感覺刺激或者和對他具有某種觀念重要性的事物相聯繫。
另外根據萊蒙的觀點,「不連貫性」也是夢的主要特徵之一。
小編舉個自己例子說明一下:某日小編做夢乘坐電梯到7樓的。到了7樓,小編在樓層中間的走廊裡,兩邊有房間。小編立身的位置也有敞開的空間,放滿了學生上學用的單個書桌。此時夢中的小編比較迷茫和詫異為什麼在這裡,並且往前走尋找是否有出口(沒有考慮上來的電梯)。樓道走到底是一扇窗戶,小編從窗戶往外看到時寬闊的海平面,這棟樓房竟然是海平面上的孤島。小編想要出去,不想困在這個空無一人的樓房裡,所以帶著一種衝動的(認為這是唯一出路)從7樓窗戶上跳了下去。轉眼場景到了一個景區裡面,有一個蘑菇形狀的平臺,可以通過扶梯走上來。上來有一塊很寬闊的場地,小編身著一身古風的白衣在平臺上舞劍。當小編意識到後我就從平臺上飛快地離去,往周圍的密林中跑去,結果穿過籬笆,來到另外一番天地。前面有座高山,風輕雲淡,山腳下有一條鐵道……
從小編的夢境中可以看出,整個夢中有三個大場景,小編自身所思所想是主旋律。夢中的三個場景沒有什麼關聯性,而是以小編的視角為主線帶入進去。夢中行為也沒有計劃預見性,而是一種冒險闖關的方式體現。
除了小編夢境的佐證,關於夢的「不連貫性」特徵,很多專家也支持萊蒙的觀點。
默裡認為:「沒有一個夢是全部合理的,總有一些不連貫、離奇的地方。」
杜加斯認為:「夢就是精神、情感和心理的無政府狀態,是一種任意的功能的發揮,是既沒有目的又缺乏控制的活動;在夢裡人們的精神成為一種精神的自動化形式。」
最後,是有關夢的預言未來的能力的問題。大量的實例的報告,以及卡巴尼克斯(一八九七)《實例集》,好像把夢能夠完成白天同樣的智力工作這一點放到了不容置疑的位置,但也有更多的案列表明夢的內容沒有多大的意義,此處的矛盾暫時無法答疑。
但接下來的時間小編將會帶領大家從自然心理學領域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明日更新「夢中的道德感」,喜歡小夥伴敬請關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