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忍辱 | 感謝那些詆毀過你的人

2021-01-17 青城山墨客

假如遭到他人莫名的辱罵,你會如何做?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莫名其妙,然後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點燃,心裡種種不舒服,甚至還會回擊對方。假如雙方越吵越厲害,可能還會拳腳相加。

這是許多人都會出現的心態,所以我們說要修忍辱。當遭到他人無理的辱罵,首先是要克制住我們心中的怒火,不然火燒功德林,以往積攢的資糧都功虧一簣了。

然後冷靜地跳出來當時的情境,用空性的智慧來觀照,他人確實講了很多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話,但就在他說完的那一刻,所有的話都如同烏雲一樣飄散不可得,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生氣?那些話就這麼煙消雲散了,了無蹤跡,所以我們為什麼還會耿耿於懷?為什麼還會執著那些已經無處可尋的話語?

之所以讓我們感到憤怒,是因為他人刺痛了我們心中的我執,而這個我執正是每個人都最需要放下的,所以我們應該感謝對方的提醒,而不是滿腔憤怒。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過失時,儘量不要生嗔恨心,應先反反覆覆地觀察自己。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心感激那些詆毀過我們的人,因為他們犧牲了自己,成為我們修行路上的新臺階。

原創來源:青城山墨客(轉載註明原處、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法清法師: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
    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圖片來源:資料圖片)請問: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什麼要這樣?菩薩修行有六個法門,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裡所說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勁憋著。因為憋著,就好像是築了一道堤壩,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是在蓄積能量,一旦爆發,可不得了,會出大事。佛說的忍,實際是化解之意,先無條件地接受,然後將其化於無形。那麼,怎麼化呢?化當然是需要條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質。首先,別人找你麻煩、對你發脾氣、暴跳如雷,是別人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使然。
  • 忍字心頭一把刀,修行人為什麼要修忍辱?
    在尚未成佛前,他有一世身處「歌利王」(暴虐之意)的時代,作為一位修行人身份偶遇歌利王,身邊妃嬪宮女都被修行人精彩的講法吸引而去,歌利王心生不快。當得知修行人正在修忍辱,歌利王便挑釁地以寶劍割下他的耳、鼻......甚至將他節節支解。但是,修行人依然不動瞋心,反而發自內心地憐憫歌利王不懂因緣果報的道理,才會出此噁心。
  •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
    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 正確認識修忍辱波羅蜜
    從此岸度到彼岸的方法很多,佛為菩薩說了六種行持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叫作六波羅蜜,中文意思叫六度。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忍辱就是其中一種。忍辱是對治嗔恚的。每個人都有嗔恨心,嗔恨心是產生煩惱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生起無盡的煩惱。所以忍辱不光是菩薩修持的行門,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忍辱。可忍辱是最難修持的。
  • 宣化上人:我是如何修忍辱的
    告訴你,我怎樣學得這麼辣?我十六歲便開始為人講金剛經。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從那時候我便發願效法,一心去修這個忍辱法門。我知道自己生來性情那麼辣,這麼剛強,最宜修忍辱法門。一旦下了決心,考驗就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本來不罵我的人也罵我,本來不打我的人都打我。本來對我最好的朋友,結果專門來攻擊我。於是乃自忖:「我為別人講金剛經,說忍辱仙人被割斷身體而不生嗔恨。
  •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有人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老實人總是會吃虧,現實中也的確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作為一名學佛人,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怎樣妥善處理,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修行呢?「佛教講忍辱,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但忍辱不是硬忍,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要做膽小怕事的老好人。而是以智慧轉化,把煩惱排解了、心結打開了,真的想通了。
  •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佚名
    飯沒有讓我們會飽的意思,但吃飯會飽;意思是怨敵沒有讓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緣敵人還是可以修忍辱的,這功過要想一想。12.對方是愚痴所自在,因瞋心而作瞋行,若我還瞋這個人的話,我即是愚痴。你罵對方,而他生氣是愚痴,你自己也生氣,那不是你也更愚痴嗎?你讓別人生氣已經對不起了,你對別人的生氣又生氣就更對不起了,不管對方是不是無釐頭生氣,如果觀眾生過失的話,佛陀也不會成佛的。
  • 法華經心得|修忍辱波羅蜜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中,除了「布施」是外修,其餘的全是內修。換句話說,布施是個人透過行為,對外禪修「施與舍」的窗口,同時也是面對際遇魔考的道場。「佛」教弟子,藉助這樣的五濁世,在現實世界中,學習忍耐,修忍辱波羅蜜。所以下段的偈言,「未甞睡眠,經行林中」,是講述「精進」到不分晝夜的禪行於林間,思索經義。
  • 勤修忍辱波羅蜜,是成就八正道的善因
    宗喀巴大師,曾勤修忍辱波羅蜜修學佛法,需要有慈悲濟世的寬容,思惟空性的智慧,精進有為的進取,也要有安忍的修為。說起安忍,在漢文佛經中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忍辱」,許多人在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一聽說學佛要忍辱,就會特別的排斥,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許多難過的事情,為了尋求內心的清淨才來到佛門,怎料想進了佛門就要去忍辱?其實佛門的忍辱,是有智慧的修持,而不是一昧地煎熬忍受。
  • 洛桑陀美上師開示:怨敵是修忍辱的對境,是修福德的因
    意思是,如果沒有怨敵的損害,就無法修忍辱,也就不能產生忍辱的福德;只有在怨敵作損害的時候,才能夠修忍辱,從而產生忍辱的福德。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們想一想:如果沒有人損害你,那麼怎麼修忍辱呢?必須得有一個修忍辱的對境才行,所以有怨敵才能夠修忍辱、修福德。我們的福報從哪裡來?是修忍辱而產生的。那麼忍辱是從哪裡來?是怨敵給的。由此可見,怨敵就是修福德的因。
  • 佛教的忍辱波羅蜜
    佛說忍辱波羅蜜(四)觀忍,外人內身,皆達如夢也。百忍成剛什麼是忍辱呢?內心含容謂之忍,外境橫逆謂之辱。若不見有能忍之心——忍心不可得;不見有所辱之境——辱境不可得;心境俱空,無忍無辱,即非忍辱波羅蜜。心境俱空,不見有忍辱可得,證忍辱的實相,是名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有三種形式: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 淨空法師,講到將自我心態,哪幾種情況下修忍辱
    儘管我們可能生命中,對於這個人不太熟悉,或者接觸時間不長。心裡想為什麼我要遭受他人的辱罵和羞辱呢?可是轉念一想,這正是我化解冤親的方式。對我們這一世結了結,下輩子,我們或許不會再欠他什麼了.即如沒福報時,要做有福想,有福報時候,要想身邊還有很多受苦受難的人。如果講福報--一般人對你更加讚嘆,某人真有修養!如果不是這些人來侮辱、誹謗,你的忍辱功夫就不能現前。
  • 修忍辱波羅蜜,沒了嗔恚心,得大自在
    修忍辱波羅蜜是第一大功夫,目的是放下「我執」,得到智慧。何為我執?舉個簡單的例子,凡人都是利己的,看重自身的名譽,地位,利益,都有自尊心,好面子,腦子裡存在的這些觀念就是對自我的執著,而對我執深的人,煩惱必然就多。殊不知我執其實就是虛妄幻想,是幻化出來的,不是真相。那麼修忍辱波羅蜜有何意義呢?
  • 佛教修忍辱就是忍氣吞聲嗎?
    佛教修忍辱就是忍氣吞聲嗎?(圖片來源:資料圖)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 修忍辱|不為迎合別人,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難行莫過忍,修忍辱,是世間修行當中最難修的。特別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容易受傷,點滴事情都會讓人覺得受到傷害。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我執,有一個頑固不化的「我」,這個「我」以自己為中心,喜歡強詞奪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 如何通過修煉忍辱 改善緊張的夫妻關係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通俗佛法解讀忍辱,是漢傳佛教六度修行中的第三個階段的修行。是禪修者經布施、持戒後,要進行的禪修。忍辱,是要忍住因修忍辱給自己的壓力,不要破壞了自己的忍辱修行,不要破壞了自己修忍辱發下的決心。佛法上的忍辱,不是指忍氣吞聲,與世無爭。
  • 明證法師開示:碰到境界如何修忍辱?沉不住氣時怎麼辦
    請問師父,碰到境界如何修忍辱,沉不住氣的時候怎麼辦?  師父開示:碰到境界如何修呢?——把自己看作是死屍,沒反應,隨便罵,隨便打,這是虛雲老和尚的方法,叫活死屍。  你把自己當死屍,叫死屍法,非常有用,非常好,死人還會起反應嗎?不會的。你看大地,挖個坑它也這樣,蓋個樓房它也不叫,壓死我了,太重了!它都不管,你隨便吧!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
  • 南懷瑾的告誡:忍辱,不是忍氣吞聲,答案截然不同
    越是忍辱,就等同於自己糟踐自己的人格自尊,甘於忍讓不順,是弱者獨有的表現,所以大多數人都是秉承著「士可殺不可辱」的態度處世。然而也有一部分群體,面對「忍辱」有著與世人截然不同的看法,譬如佛門教派,就是如此。昔日作為知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南師就曾在自己的開示講壇中,給諸弟子闡明過忍辱的本質。
  • 佛讓我們修忍辱,是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嗎?
    佛教中的忍辱,是不是就是說,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呢?其實大部人都理解錯了!忍辱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辱是一種智慧、力量、承擔,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眾利益之前,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忍辱,是修行「如何克制自我認識、自我見解的執著」的一種方法,不是忍世間的事,而是忍「自我」對世間事物的局限的,不全面的,不真實的看法認識。也就是說,是忍自我意識的妄想執著。佛讓我們修忍辱,不是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而對具體事物行為的判斷和行動,還是需要有的。
  • 學佛人注意了!一定要痛下決心修忍辱!否則我們這一生就白幹了!
    下面第三,「忍度」,忍辱。忍辱第一個,「耐怨害忍,謂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無返報心」。這個要學,一切學佛的同學,我們所遇到的,大家都知道,也都常常感嘆著:自己業障深重,用什麼方法去懺悔業障?每個人確實是很留意、是很想學懺除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