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注意了!一定要痛下決心修忍辱!否則我們這一生就白幹了!

2021-01-09 阿彌陀佛學淨土

下面第三,「忍度」,忍辱。忍辱第一個,「耐怨害忍,謂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無返報心」。這個要學,一切學佛的同學,我們所遇到的,大家都知道,也都常常感嘆著:自己業障深重,用什麼方法去懺悔業障?每個人確實是很留意、是很想學懺除業障。忍辱波羅蜜是懺除業障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你不能夠忍,你的業障永遠不能懺除。遇到怨恨我們的人,憎裡面就有嫉妒、障礙,嫉妒我們的人,還有毒害我們的人、毀謗我們的人,你遇到怎麼辦?佛教導我們「安然忍受」。我們接受,好好的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別人給我的毀謗,加害於我的,我有沒有過失?真有過失,感恩他提醒我,改過自新。沒有這種過失,冤枉受這個災害,也要感激他,提醒自己、警覺自己不要犯這些過失。不但沒有報復的念頭,還是感恩的念頭。誰願意說別人過失,造這個口業?大家不願意,都喜歡讚嘆別人,不願意說人過失。說人過失是造惡業、造口業,誰願意說?真正說人過失,在古時候只有三種人,一個是你的父母,看到你有過失,一定要叫你改過;第二個是老師;第三個是真正知心的朋友。不是這三種,誰勸你?你造的業與我不相干,各人有各人因果報應,我勸你幹什麼?勸你如果你要不聽,反目成仇,那就更不值得。所以見到人過失不說,真正有修養、有學問的人笑笑而已不說。

我在臺中求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人家有過失,你要不勸告他,你沒有慈悲心;你要勸告他,他把你當作仇人。怎麼辦?要有善巧方便,最好的方法就是講經教學,這經文上的,我說這個,對象不是說你,讓你聽到之後,你能夠感受到:我有這個毛病。你自然就會改!所以老師對待這些信徒、對待這些弟子,慈悲到極處,天天講經,天天在勸大家,我們要會聽。有些人聽經怎麼樣?老師他講別人的,不是講我,我沒有這個,講別人的。這就完了,他什麼都沒學到。有些人聰明:我有這個毛病。他就得利益!最怕的是什麼?沒有善根、沒有福報,聽經的時候,這經都講別人的,都講那個、講那個、講那個,沒有一條是講他自己。自古以來就有,不是現在,所以我們看的時候用平常心看待,正常的。有幾個覺悟的人,就是有善根的人?有幾個有福德的人?有善根、有福德,聽講得受用。為什麼?他會反省,他聽了之後,想想我有沒有這過失?讚揚好的事情,想想我有沒有這德行?他會學,他聽了真管用,就能落實在生活當中。真正會學的人,你記住,這個自己也可以做參考,永遠只有一個感恩的心,決定沒有報復的心、沒有怨恨心。如果聽逆耳忠言還有怨恨、還有報復,這個人與道遠之遠矣。這個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什麼?沒有善根、沒有福德。《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要多善根、多福德。

因緣我們是遇到,沒問題,緣我們有了,問題是有沒有善根?善根是真信,真的能理解,這是善根;福德是真幹,我真的依教奉行,這人有福。聽到別人批評,不管批評對與不對,都要感恩,不對是什麼?他看錯了,他誤會了;對了,那更要感恩,他見到我們過失。所以這難,真難!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他辦了個班,經學班就是教講經的,班上二十多個同學,我也是其中之一。老師對我們每個同學態度不一樣,有的同學,老師從來沒有好態度對待他,見到就是批評、就是罵人,有時候打人。這個班是成人班,不是小孩,年紀最小的都二十多歲,最大的林看治老居士六十歲。所以上課門外都派人巡迴,不讓人靠近,為什麼?有打有罵,叫人聽到很難聽,所以門外有守衛的。有幾個同學,老師對他特別客氣,見面都是笑臉。我那個時候初去懷疑,為什麼老師厚此薄彼,對這些人這麼兇,對那些人怎麼那麼好?老師看出來,我們有這個懷疑,有這個問題不敢問,被他看出來。他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間裡面去,告訴我這個問題,他說這個你們都要注意,你將來教人要懂得。有人能接受,真聽話,那你要真教他,你不教他對不起他;有些人不能接受,好面子,說幾句不好聽的,臉就紅了,決定不要再講,講的時候就結冤讎。這我才明白,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同學那麼多人面前,不好意思,不能接受,決定不說,才知道老師對待同學態度不一樣的原因。所以這二十幾個同學,每個同學的根性他都了如指掌,對每個人教學方法都不一樣。這以後我們在經教學,這是真實智慧,對我們同學來說是真實利益。

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積功累德靠什麼?靠布施,但是這個功德能保持靠忍辱,如果不忍辱,積再多的功德都會流失。經教上所說的「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發脾氣。脾氣沒有發,心裡很不高興,功德就少了一半;脾氣一發,燒光了,功德完全沒有了。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這個要知道,不是別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一發脾氣,定沒有了,功德全沒有了。一發脾氣是什麼?生煩惱,不生智慧。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那你沒有忍耐,你清淨心從哪來?由此可知,忍辱在修學它是關鍵。前面,六波羅蜜前面,布施、持戒是積功累德,這個功德能不能成就、能不能把它真正變成功德全靠忍辱,能忍都是功德,不能忍是福德。福德是在六道裡頭享受的,功德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能幫助你念佛往生提升品位,你看作用不一樣。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我們在忍辱這個課程當中,一定要痛下決心,要認真學習,否則的話我們這一生不就白幹?財物是人之所愛,人家要,給他,全部要,我全部給你,我這一生幹了好幾次。

離開臺灣全部舍了,只帶了換洗衣服,跟平常自己用的幾本書,全部舍了;離開美國,在美國的道場舍了;離開新加坡,新加坡舍了。你要是拿金錢來算,新加坡是一千多萬美金,歡歡喜喜舍掉,供養那邊的。我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人家三年對我有恩,我們送給他報恩,統統都是布施報恩。我能舍,可是我們悟字輩沒有這個境界,他們心不平。所以我就告訴他,我們要相信佛經,要相信老師,命裡有的丟不掉,我這裡舍掉,我那邊得到會更多。真的,一點不假,每次都是這樣,一個大舍,得到的時候加一、二倍,大家看到了,真的。所以現在都學會布施了,他看到了,他沒有看到都不相信。真的,這經上跟老師講的話對的,愈施愈多,可是後頭有一句話說,愈多愈施,你不能留,你要留了,留了就是病;愈施,捨得乾乾淨淨,你得到的是圓圓滿滿。這個不能忍是做不到,能忍,能明白這個道理,才可以做到,念念別想自己,念念都是利益眾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我這樣的年齡,還想什麼?只想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除這個之外,我沒有任何想頭。對我自己來講的時候,我天天是求生淨土,愈早去愈好。所以人家說這個世界上災難多,哪些地方沒有災難要去。我跟人家想法不一樣,哪裡有災難我到哪裡去,為什麼?我想早一天往生,跟一般人想法不一樣。可是我到那個地方去,好像災難就沒有了,這是什麼?這是阿彌陀佛不讓我走。我是隨時隨地求他來接引我,我也不勉強他,我相信什麼時候我該去的,他就現身在我面前,我天天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二、安受苦忍,謂若遇水火刀杖眾苦所逼,恬然忍受。」這裡頭有忍,就是天災人禍,我們今天講的,用這四個字大家就了解,水災、火災,刀杖就是戰爭,像這些苦,現在講自然災害,人禍是指戰爭,遇到這些事情痛苦,要恬然忍受,歡喜忍受。我們遇到過,自然災害我還沒遇到過,人禍遇到,中日戰爭,我們正在成長的時候,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十一歲,抗戰八年,抗戰結束的時候我十八歲,這個八年苦!我們在前面跑,後面日本人在追,機關槍的聲音、炮聲都聽得見,你說距離戰場多近。沿途上看到這些士兵,有中國人、有日本人,那個屍首就在路旁邊,有人、有馬。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難,沒吃的,逃難。所以那個時候人心還不錯,當地這些農民、居民,看到我們這些樣子,都會送一點吃的,衣服破爛不能穿了,還能夠送一點衣服,互助合作度過這個難關。往後如果再遇到這些天災人禍,那就比從前嚴重太多了。

我在美國德州住了不少年,沒有遇到過龍捲風,聽說過。最近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這個信息給我看,好像德州一個月當中有兩百多次龍捲風,從來沒聽說過的,這反常!所以現在這個災難太多了。同學們知道我不願意看報紙,所以他們只把新聞標題給我看,內容都不要,就列新聞標題,這一個月我一看三月、四月、五月,好像一百七十多件,全世界嚴重災難。六月份這一個月就一百五十多件,我們只看這三、四、五、六,一個月比一個月多,頻率在上升,一次比一次嚴重,這真的是麻煩事。怎麼樣去應對?最好的方法念佛。為什麼?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前面講了太多,你要真正了解它。念佛是善中之善,一切功德的核心,這個能量太大,什麼樣災難都能化解。你要用真誠心去念,不能有一絲毫懷疑,真誠恭敬心去念,清淨慈悲心去念,確實能產生不可思議的能量,這個能量幫助你解決問題,化解災難。現在人不了解,所以講這部經有好處,教你什麼?認識阿彌陀佛,認識極樂世界,認識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只要把這三樁事情搞清楚,你心就定了,再大的災難降臨在面前,你可以如如不動,你不會受它的幹擾,你不會驚慌,你不會恐怖。在這個狀態之下,災難自然降臨到我們身上,就往生極樂世界去,真有把握,好事不是壞事,對災難還感恩。為什麼?它送我到極樂世界,怎麼會不感激!一絲毫怨恨都沒有。所以前面第一條「耐怨害忍」,是對我們的冤親債主;這第二條是對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天災人禍你怎麼對付它。

第三個是對修行,「諦察法忍」,修行你要忍耐,你不忍耐你修不好。諦是真實,察是觀察,你要觀察這些佛法,佛講些什麼,你應該怎麼做法。學經教沒有耐心,你怎麼能學得成?念佛沒有耐心,這個念佛的功夫不能成就,清淨心念不出來,沒耐心。修學大乘這不是小事,大事,什麼大事?了生死出三界,世間法裡頭沒有。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還有比這更大的事情嗎?怎樣才能成就?都靠忍辱,不能忍全不能成就。(淨空法師講述)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七八集) 2011/7/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78

相關焦點

  •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有人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老實人總是會吃虧,現實中也的確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作為一名學佛人,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怎樣妥善處理,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修行呢?「佛教講忍辱,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但忍辱不是硬忍,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要做膽小怕事的老好人。而是以智慧轉化,把煩惱排解了、心結打開了,真的想通了。
  • 宣化上人:我是如何修忍辱的
    要知道,你們這個師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時辣到我的弟子眼淚鼻涕一股腦兒跑出來了。告訴你,我怎樣學得這麼辣?我十六歲便開始為人講金剛經。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從那時候我便發願效法,一心去修這個忍辱法門。我知道自己生來性情那麼辣,這麼剛強,最宜修忍辱法門。一旦下了決心,考驗就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
  • 修行要忍辱,這個太重要了!
    忍就能成就1 我們學佛修什麼?無非是去「貪嗔痴」而已。《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金剛經》上六波羅蜜,它是教誡初學先修兩樣,一個布施、一個忍辱。2 布施是放下,絕對不是說我有錢趕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那你可把佛的意思全搞錯了,這個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 「布施是度貪心,忍辱是度嗔恚」,一定要學忍辱,何況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
  •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佚名
    6.瞋心時似乎有一個瞋心的對象如箭靶一樣,當我們生氣時,好像對象很真實。他罵我、我罵他,彼此互罵,好像很真實,事實上自他都緣起,你要瞋那一個?是瞋自己或是瞋別人呢?想回來都是緣起,這道理你要多想,否則境界來時你一定想不到。7.別人的心思模式不調伏才會心生痛苦,如果你觀念正確,痛苦不會來的,是由錯誤的煩惱觀念產生的。
  • 勤修忍辱波羅蜜,是成就八正道的善因
    宗喀巴大師,曾勤修忍辱波羅蜜修學佛法,需要有慈悲濟世的寬容,思惟空性的智慧,精進有為的進取,也要有安忍的修為。說起安忍,在漢文佛經中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忍辱」,許多人在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一聽說學佛要忍辱,就會特別的排斥,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許多難過的事情,為了尋求內心的清淨才來到佛門,怎料想進了佛門就要去忍辱?其實佛門的忍辱,是有智慧的修持,而不是一昧地煎熬忍受。
  • 在家學佛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切記)
    在家學佛也是行菩薩道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人就是你第一個得度的對象,你真正修得好,你的家人怎麼不歡喜?怎麼不佩服?得真幹!把經上所講的全都做出來,自然就感動一家人,一家感動,肯定就感動你的鄰居,鄰裡鄉黨,這叫真正行菩薩道。
  • 忍字心頭一把刀,修行人為什麼要修忍辱?
    可是,「忍辱」就真讓人有點為難。俗話說,忍字心頭一把刀,如果面對別人毫無道理的羞辱,為什麼要忍? 怎麼忍?會不會忍出內傷?最後,修行人堅定無比的忍辱精神感得天神前來擁護,他的身體也立即恢復如初。至此,歌利王驚覺自己犯下惡行,長跪懺悔,請求這位「忍辱仙人」饒恕他的罪行。而忍辱仙人也發願,成佛後即來度化這位「歌利王」,這就是後來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憍陳如」。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後,說法四十九年的過程中,面對外道的詆毀、陷害,也一直在修忍辱。
  • 南懷瑾的告誡:忍辱,不是忍氣吞聲,答案截然不同
    01忍辱,是六度的中心說到忍辱,南師表示:「普通人要修忍辱,小不忍則亂大謀;修佛人更要修忍辱,忍辱是佛門六度的中心,不修忍辱,難登菩薩地。」南師所言的「佛門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忍辱波羅密,什麼是忍辱?
    所謂的六度也已經說過,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換句話說,這也是學佛的一個次序。  首先,學佛的要學布施,布施就是能夠舍;舍並不是叫你光把口袋裡的錢掏出來,而是一切的習氣都要舍掉,改變,丟掉,把整個人生轉化。放下也是舍,萬緣放下就是布施,這是內布施。真布施了,此心清淨,才算真持戒;心不清淨的持戒,那是小乘戒,是有意去操作的。
  • 法清法師: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
    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圖片來源:資料圖片)請問: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什麼要這樣?菩薩修行有六個法門,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裡所說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勁憋著。因為憋著,就好像是築了一道堤壩,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是在蓄積能量,一旦爆發,可不得了,會出大事。佛說的忍,實際是化解之意,先無條件地接受,然後將其化於無形。那麼,怎麼化呢?化當然是需要條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質。首先,別人找你麻煩、對你發脾氣、暴跳如雷,是別人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使然。
  • 學佛:如何快速成就忍辱波羅蜜,一語驚心夢中人
    學佛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不然火燒功德林,得不償失。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成就忍辱波羅蜜。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對於初學佛的同修來講,這個「忍」就是要學著疏導,平衡自己的心理感受,生活中遭遇所有的煩惱,事實上都是因為自己的心不平衡所造成的,這是根本原因,並非是外界因素。忍辱波羅蜜能度化嗔恚煩惱,以忍辱波羅蜜來對治嗔恚。下面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是什麼讓你生嗔恚煩惱,一語驚醒夢中人。
  • 懂得忍辱的人福報大!
    工作或者生活中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大多時候我們應該把嘴巴閉上,帶著耳朵聽就好,只需要做好自己!這看起來就像是在敷衍,實則不然,而是一種豁達的人生價值觀。然則,它還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佛教裡有個六度的法門,是菩薩的修行之法。
  • 阿旺上師: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逆緣比較痛苦,在這個過程當中經常懺悔,自己的心量要打開一些,要包容父母,這個很重要。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家裡老公打你要修忍辱,當作冤親債主來的,前世你欠了老公,今世還給你了。你要忍辱,不要生氣,你開心地忍下去,業障消掉了他會好起來。什麼時候業障消了就好起來了。要想讓自己遠離嗔恨,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忍辱。
  • 鐵腳僧開示:修行得念佛、修忍辱、下苦功、放下才能成就
    這個九月間可能要回來了吧?  般舟七就是念阿彌陀佛,不管能傻念都念阿彌陀佛,念少念多都是自己的收穫啊,自己想了脫生死必須下功夫。咱這個生死苦海沒邊啊,光這生老病死、這八苦,咱都受不住。這業身想證個佛身,很得堅持、很得受千般萬苦才能得個佛身。你明心見性了脫生死還得到娑婆世界度父母兄弟。惡的、善的都是在一堆裡纏繞著的。
  • 正確認識修忍辱波羅蜜
    從此岸度到彼岸的方法很多,佛為菩薩說了六種行持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叫作六波羅蜜,中文意思叫六度。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忍辱就是其中一種。忍辱是對治嗔恚的。每個人都有嗔恨心,嗔恨心是產生煩惱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生起無盡的煩惱。所以忍辱不光是菩薩修持的行門,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忍辱。可忍辱是最難修持的。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學佛,但也許並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無法知道學佛的意義和目標,就有可能錯失了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經雲「宿有福田得逢佛法」,所以如果一個人過去沒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人遇到佛法是件非常殊勝的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發心學佛,說明你有這個福田,才有機緣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錯失佛法,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佛,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 佛教的忍辱波羅蜜
    這是行菩薩道的一個過程,行菩薩道就是為了證得般若。佛所說的「忍辱波羅蜜」是要具備般若智慧,能忍辱了,就是不執著於我。佛在娑婆世界,就是以忍辱波羅蜜悟道,因為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諸惡充滿,必須要忍辱修行才行。忍是指心,讓自己不起嗔心,這樣煩惱就不會生,無妄想、無煩惱。
  • 佛讓我們修忍辱,是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嗎?
    佛教中的忍辱,是不是就是說,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呢?其實大部人都理解錯了!忍辱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辱是一種智慧、力量、承擔,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眾利益之前,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忍辱,是修行「如何克制自我認識、自我見解的執著」的一種方法,不是忍世間的事,而是忍「自我」對世間事物的局限的,不全面的,不真實的看法認識。也就是說,是忍自我意識的妄想執著。佛讓我們修忍辱,不是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而對具體事物行為的判斷和行動,還是需要有的。
  • 淨空法師,講到將自我心態,哪幾種情況下修忍辱
    這個人真正了不起,真是打他不回手,罵不還口。我從他那裡學到這套本事,一生都得受用。所以不管人家怎麼樣毀謗、怎麼說,到最後都煙消雲散,對自己內心的修養也增加了。不僅能增加內心的修養,就連談吐自如,幽默詼諧的態度也會隨之而來,儘可能的關注自己的正能量,將我們的沉默是金用在被人欺辱、打罵的時候,最好的方式來化解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