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全球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基礎大,且高速發展中的國家來說,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9年10月24日,中國正式將區塊鏈技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經過一年時間,從多個維度來看,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一、中國區塊鏈披露應用項目數位居首位
據陀螺財經的研報,從2019年10月24日至2020年9月1日,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項目數量呈下降趨勢。全球新增區塊鏈技術應用項目披露約345個,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63個項目。其中,中國以項目數252個位居全球第一位,約佔據全球項目的73%,同比增長12%,落地數遠超第二位美國的27個。同時可以看出,中國區塊鏈項目政策作用明顯,項目數增加峰值位於相關政策發布後。在252個項目中,有56個項目為政策發布之後的19年11月新增,48個項目為19年12月披露,之後項目數逐漸平緩。
從技術應用地區分布來看,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廣東,成為積極推動區塊鏈應用落地的五大省份。
根據陀螺研究院的不完全數據統計,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政務、公共服務與金融等領域。除了中國地方政府,一些上市公司,如騰訊,京東,小米、華為,百度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區塊鏈的布局和應用。針對區塊鏈今年的區塊鏈落地應用情況以及對於明年的計劃,小米數科總經理姜永強說:
「今年我們已經落地了天津、重慶、廣州、寧波等多個政府產融平臺,基於區塊鏈做出了多種創新性產業端融資產品,明年會基於這些產品對產業結構進行創新性產業扶持,幫助產業借用區塊鏈等技術能力完成產業數據化智能化升級。」
二、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助推中國區塊鏈應用落地
2020年4 月 25 日,由權威機構國家信息中心牽頭髮起國家級區塊鏈平臺「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 BSN 在全球範圍內投入商業使用。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Cointelegraph也一直關注了區塊鏈服務網絡的發展並報導。
據 BSN 官方介紹,BSN 將是一個跨雲服務、跨門戶、跨底層框架,用於部署和運行各類區塊鏈應用,將成為唯一由中國自主創新並由中國控制入網權的全球性基礎設施網絡。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落地的一個最大障礙是建立平臺既昂貴又困難,而且區塊鏈平臺很多,將來也可能同樣產生和傳統網際網路一樣的數據孤島問題。當前,BSN的生態涵蓋底層架構商、開發者、雲服務商、門戶商和運維方等,而BSN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區塊鏈網際網路,統一碎片化的區塊鏈市場。
截止目前,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公共城市節點的部署已經有136個,中國節點已經有98個入網,30個在建中,海外節點有8個,聯盟鏈框架是四個,公鏈12個,跨鏈技術2個。雲服務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百度雲、Azure。其中,集成的12家知名公鏈包括:Nervos、NEO、ETH、Tezos、EOS、IRISnet、ShareRing、Solana及Alogrand、Polkadot、BitYuan、Oasis。
回顧BSN在2020年所取得的成績,BSN的運營主體紅棗科技CEO何亦凡說:
「明年中國的區塊鏈行業將會蓬勃發展。但因為整個區塊鏈技術仍然處在很早期,所以中國除了要大力推進落地應用場景外,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上有更多的公司可以關注和參與。明年將會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元年,央行數字貨幣將是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的主動力之一,也希望行業內的企業多進行關注和探討」。
三、中國的DCEP從紙上到線下實踐
12月12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四大試點城市之一,蘇州市數字人民幣紅包已經正式開始使用,已經實現四種支付場景。「雙離線支付」、 線下支付、線上支付、貨到付款。
這標誌著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中國作為最早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之一,2014年,時任央行行長的周小川便提出構建數字貨幣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從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官方機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歷時6年的研究和反覆實踐,8月15日,中國商務部宣布,數字人民幣(DCEP)將在中國28個省市(區域)作為試點。
由於中國居民絕大多數已經習慣了支付寶和微信的電子支付,未來DCEP的大範圍推廣會非常容易,但是引入DCEP也不太可能對中國當前的電子支付格局造成任何幹擾,只會是讓中國居民更多一個選擇。DCEP的線下支付體驗會讓中國人和企業更多去關注區塊鏈技術,促進更多的企業研究和採用區塊鏈,加快整個產業的向前發展。
關於2021年以及未來DCEP在中國的發展,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說:
「從目前的試點來看,數字人民幣在支付方面的功能已經比較完備,線上線下常見場景均已支持,在無網環境也可以實現支付。但數字人民幣的意義不止於此。未來可以延伸到新技術場景的支付需要,例如,在5G時代,無人駕駛汽車、物聯網設備、工業網際網路將得到廣泛應用,物與物之間的交易需求將不斷增加,而目前的貨幣和金融體系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人民幣必須升級為數字人民幣才能滿足這些場景的潛在交易和金融需求。數字人民幣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貨幣形式。在未來數字時代,一切資產,包括人的身份都會數位化。數字人民幣的普及會加速中國資產數位化和身份數位化的進程,進而會促進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未來數字人民幣將會帶來一系列全新的商業機遇,為傳統產業向「新智能商業」轉型提供源動力。」
四、中國政府的監管加強
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徵求意見稿》出現了和數字代幣相關的法條。
相關法律專業人士表示,這是中國第一次將數字貨幣相關的相關條款納入法律的範疇,以《徵求意見稿》的形式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一方面肯定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法定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任何形式的其他數字貨幣在中國不合法。
隨著美國司法部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加劇,全球範圍內的監管也在加強,中國也不例外。對於部分註冊在海外,而在中國有實體運營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相關部門的監管也進一步加強。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採用新技術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技術,這種接受新技術的意願將使中國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更具優勢。顯著的人口基數和網民基數,移動網際網路及支付的普及,大量的人才,以及政府對技術採用的支持都是中國區塊鏈領域取得很大發展的因素。尤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2020年,政府對於醫療、慈善、防疫、溯源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區塊鏈技術採用需求更加迫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
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繫Cointelegraph中文相關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