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礪儒:「全人格」教育倡導者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林礪儒(1889-1977),原名林繩直,廣東人,我國著名教育家。歷任北京高師附中主任(即校長)、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院長、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兼教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1950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1952年任教育部副部長。代表著作《文化教育學》《倫理學要領》《教育哲學》。

如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成為一句時髦的口號,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相互比拼,到中學時更有一些人唯分數馬首是瞻。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懷念和敬仰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全人格」教育的提倡者林礪儒先生。

林礪儒,原名林繩直,1889年7月18日出生於廣東省一個小鄉村的書香之家。高祖林漢源是清朝貢生,祖父林兆蓉是同治庚午科舉人,父親林達是秀才,因鼠疫早卒。這年,林礪儒4歲,母親不幸又患癲癇,他只能靠祖母養大,而培養教育則全依靠伯父林鴻和叔父林適。林適是一名教師,頗有學問且善書法,外出教學時總把林礪儒攜於身邊,讓他自幼接受詩書薰陶。林礪儒到了入學年齡,伯父林鴻便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他,並經常檢查他的學習情況,對他嚴格要求。

林礪儒1905年進入高州高郡中學堂讀書。他學習十分勤奮,喜歡博覽群書,曾因積勞成疾幾次吐血。1911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聘到學校任教,同年又參加公費留學日本的考試,選報了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抱定終身服務教育的決心。在日本學成歸國後,到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大學(後改名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擔任心理學和教育學教師。後來「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站到正義的一邊,支持學生運動,幫助學生辦平民學校和識字班。林礪儒常常對學生講:「教育家要培養進步的人格,以適應進步的社會!」

應學校整頓並辦好附中的要求,林礪儒1922年就任北京高等師範大學附中校長。在就職演說中林礪儒指出:「中學教育是全人格教育」「要給學生解決所遇問題的資料和方法」,讓學生主動提升文化修養。在附中,他打破過去小學七年、中學四年的學制,試行新學制,即小學六年,初、高中各三年。為了實現「六三三」學制,林礪儒組織教員制訂規章制度和教學計劃,並親自修訂和編寫教村。同時,對校風學風進行全面整頓,堅持相互友愛協作、教育應以生活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接受系統的科學知識,他在附中增設了第二外國語、解析幾何、微積分、初等力學、電磁學、分析化學等課程,並在全校普及體育。除此之外,還聘請一批有學識、有改革精神的新教員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經過努力,北高師附中風氣好轉,質量提高,成為一所全國仰慕的學校。

後來北高師併入北平大學改稱第一師範學院,林礪儒任臨時院務委員會主席。他在學校進行了改革,增設了社會系,支持師生參加社會進步活動。他的這些做法不為當局所容忍,1931年林礪儒被解除校長職務,後來他憤然離開第一師範學院,南下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授兼教務長,不久又兼任廣州師範學校校長。

1933年,廣東省政府為紀念古應芬(字勷勤)創辦勷勤大學,林礪儒應邀參加籌辦工作。該大學成立後,林礪儒任教務長兼教育學院院長。勷勤大學教育學院後來獨立出來,他任校長,推動了一些順應社會時代發展的改革,比如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常規,增加公共必修課,新哲學、經濟學、現代經濟學說史、國際政治、世界革命史等;先後聘請了一批進步教授到校執教,還邀請一些著名民主人士到校作形勢報告。他提倡思想自由、學術研究自由,學生可以組織各種社團,探討各種問題。他還帶領師生下鄉進行抗日宣傳,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但他的這些進步行為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不滿,不斷派員到學校尋釁滋事。1941年5月,國民黨當局下令對學院改組,免去林礪儒的職務。消息傳開,全校震怒。師生們自發成立了「挽林委員會」,召開聲勢浩大的挽林大會,派出教師代表團前往韶關向省政府請願,要求省政府收回成命,並通電全國。

1941年10月,林礪儒來到桂林擔任廣西教育研究所導師;次年4月,改任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兼教務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毅然加入民主同盟,194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礪儒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兼北京師範大學校長,1952年起任教育部副部長,並當選為全國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教育事業,他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即使後來身患重症,他仍率領工作組奔赴吉林、雲南、廣西等地,為師範學校的學制及教學計劃、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等進行調研。

縱觀林礪儒的一生,無論是他提出的「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感」;還是「中學教育是全人格教育」等,都是「全人格」教育理論不折不扣的倡導者和先行者。直至如今,人們仍然懷念他,並對他在《我的中等教育見解》一文中的觀點深表贊同:我認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絕非何種職業之準備。要全人格的陶冶受得圓滿,那麼將來個性的分化才算是自然的。譬如一株樹要發育完好,就要讓根四面八方蔓延。若堵住幾向,單讓一向給它伸張,就不能完全發育。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7年08月16日第15版 

相關焦點

  • 揚林礪儒教育思想精髓 結「全人格教育」豐碩成果——信宜礪儒中學...
    信宜礪儒中學素質教育結出豐碩成果,主要是因為該校秉承了林礪儒先生的「全人格教育」理念,開拓創新,不懈奮鬥。林礪儒(1889-1977),信宜市北界鎮結坡上村人,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偉大的師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林礪儒先生是在國內有著很大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人。解放後,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和教育部副部長。
  • 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強調: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
    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中國國學與未來學研究者 李儒奇開設 「互親書院· 儒奇說」專欄日前,在「互親書院·儒奇說」的國內各音視頻講座中,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中國國學與未來學研究者李儒奇先後發布其中,李儒奇通過大量歷史回顧及對比總結,揭示出在世界歷史長河當中,中國是家庭結構最穩定、家庭教育典籍最豐富、家庭教育理論最深入、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最多、家風家訓家譜傳承最悠久綿延的國家。世界家庭教育之話語權,本在我中華!李儒奇同時指出,千年傳承之中華互親教育、中華互親修養,今人已知之甚少。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重拾中國人的教育自信正迫在眉睫!
  • 吳宓:「博雅」教育倡導者
    今天我們梳理吳宓的教育觀念和教育主張,不能不從「新文化運動」起始。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教育運動。當時的中國高等教育總體上呈現出從傳統保守的舊學體制向現代大學緩慢轉變的過程。吳宓這一時期的教育思想和基本主張,主要是通過點評「新教育」、批評新文化運動,以及轉述哈佛大學導師白璧德的教育思想來表達的。他認為,新教育必須「有系統有精神」。那麼,何謂有系統有精神?
  • 「明日方舟」阿米婭——論INFJ(倡導者)型人格的獨特魅力
    阿米婭,一個典型的INFJ(倡導者)型的角色。這樣一個看上去並不起眼,瘦瘦小小溫柔可人的小姑娘。偶爾天氣好的時候在甲板上拉拉小提琴,喝杯茶,怎麼看怎麼都不像是一個本該威嚴冷峻的最高管理者。相比較而言,也許那個冷酷無情,雷厲風行的龍門警察陳暉潔才是最符合標準領導人的形象。問題是,羅德島並不是那個紙醉金迷的龍門。這是一群走投無路的感染者最後的避難所和棲身之地。
  • ESTP——八面玲瓏的倡導者
    在16種人格類型中,倡導者具有八面玲瓏、雷厲風行、實事求是、活在當下的特質。他們是外向型E、感覺型S、思考型T、感知型P,合在一起,簡稱ESTP。約佔總人口數量的10%。ESTP極富藝術性,勇於行動,雷厲風行,喜歡說服別人加入自己倡導的事業中。
  • 馬伊裡:公益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公益人格的年輕人
    演講題目:變局挑戰下的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內容提要:1.教育的更高追求是教人「立上等志,做平常人」;2.公益教育的核心是全過程、全領域,批量培養公益人格的人;3.公益人格看問題更多的是社會視角,是可持續、平等、公平;4.公益慈善區域性生態建設中的生態位和互動關係;5.變局以及確定的方向
  • 北京自如,自如生活倡導者
    北京自如,自如生活倡導者   北京自如家修一直以「10分鐘響應、技能認證、價格透明、質保無憂」作為自己的服務標準,為租客提供更全項目、更高品質的生活服務,自成立以來深受租客的信賴。   北京自如,做自如生活的倡導者。【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或購買建議。
  • 教育心理學:人格的特徵
    人格的獨特性即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需要大家理解掌握,會考內涵反選,當然考試中出現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同樣是獨特性的體現;人格的功能性在專業教材中的解釋是「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通俗來講人格的功能性大家可以理解為人格對個體外在行為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考試中出現的「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一個人的命運」明顯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現
  • 銳學教育:大五人格特質
    本期的內容又是滿滿乾貨,我們的答疑老師已經給大家進行了答疑,現銳學教育將全部內容整理出來,方便大家後續學習。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吧!【答疑】《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強調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傳網絡,廣泛宣傳「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_____」 等健康意識和科普知識。
  • 從日本青訓看,足球是最好的人格教育
    作為英國的頂尖貴族學府,伊頓公學將體育放在了與文化教育平等的位置。在東方,中國也有相似的例子。我國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這是因為,足球本身就是最好的人格教育——如何過好一生的道理,幾乎都包含在了裡面。 >>>顧及他人 團隊至上<<<< p="">日本人一直以強大的自制力和集體意識讓世人讚賞。看日本足球,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團結的隊伍在戰鬥。作戰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場上「團隊至上」的精神,讓很多歐洲球隊都不能望其項背。
  • 全腦開發 孩子不容錯過的教育
    腦科學的研究一旦獲得突破,影響將是深遠的…… 全腦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全腦教育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當時的教育學博士七田真提出右腦教育。 右腦開發、全腦教育不僅僅是人類的一場教育大革命,同時是一場人類思想意識的大解放,大革命。
  • 杭州自如,專業化生活服務倡導者
    杭州自如,專業化生活服務倡導者杭州自如搬家更專業化杭州自如搬家致力於改變以往搬家繁冗、沉重、費時費力的客戶搬家體驗,為租客減輕壓力的同時,節省租客的時間精力,讓租客可以不用自己費心,讓搬家不再成為負擔。除此之外,杭州自如搬家還為租客提供了多種省心搬家套餐,如「中搬+打包」、「小搬+打包」、「小搬+打包+遠程」套餐,為有選擇困難症的租客提供了省心方案。
  • 父母課堂 l 全腦教育,兒童教育的新力量
    ▌全腦開發=左腦+右腦的全面開發全腦教育是以人腦為核心的整個身心功能的全面開發。按照人腦思維的規律和思維發展的規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採用相應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訓練孩子的思維心理、思維形式、思維方法、思維器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發展孩子的情感和個性,從而使孩子加速獲取知識全腦,完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同時讓孩子自覺科學用腦、營養腦和保護腦。★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來的知識。
  •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兒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創始人,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既是弗洛伊德的學生,也是弗洛伊德的反對者之一。阿德勒強調社會文化和自我奮鬥對個人的影響,是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
  •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人格的基本特性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人格的基本特性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1-19 11:4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全腦開發教育解決孩子教育的學習難題
    全腦教育包含全腦以「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育人、發展人、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全人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樹立教育是為了「整體的人」的發展的教學觀念,將德、智、體、美、勞、心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統一在學科教育之中,教單科育全人。 全腦教育的概念不僅僅是指全腦功能開發更包含全人教育教學。
  • 第五人格魔術師全皮膚圖鑑 第五人格魔術師皮膚大全
    導 讀 《第五人格》裡有很家因為喜歡魔術師的大叔形象於是選了這樣一個角色,還有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縮小技能也是溜屠夫神技
  • 大連樂羲教育告訴您:全腦開發的十大好處
    下面就和大連樂羲教育一起來看看大腦開發訓練吧!  全腦開發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全腦開發有助於開發大腦的潛能,在學習中就會養成非常好的記憶習慣,甚至可以培養孩子過目不忘的記憶習慣、增強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讓青少年個個都變得聰明伶俐、充滿智慧。
  • 2015年山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綜合試題(1-100)及答案
    1.下列說法中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的權力的是()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維護受教育者C.組織實踐教育教學活動D.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及處分2.活動課程的倡導者是( )A.誇美紐斯B.赫爾巴特C.杜威D.布魯納3.
  • 淺論生涯教育中人格類型測驗和特質測驗的應用
    關於作者:一個非典型理科男,陰差陽錯,誤入歧途從事了生涯教育,索性將錯就錯。前五年從事技術性工作,目前有想法寫些東西,講些「微不足道」的話。 一、問題的提出 有關「生涯」的理論很多,但眾多理論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完整的生涯教育過程包含了內部自我認知和外部探索。而在生涯教育中,「測評」作為探索自我的工具,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心理學第三視角,它在「自我認知」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