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右江盆地腹地,有一個縣每年能為全國13多億人每人提供一個芒果,它就是「芒果之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田東縣在地圖上的境域版圖輪廓,像極了像一顆巨大的芒果。田東縣具有發展種植芒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當地注重開發利用、善於管理,經過多年的積累,田東已經成為中國優質芒果生產基地之一,芒果產業也成為了田東民眾脫貧增收的產業之一。7月正是芒果成熟的季節,鳳凰衛視與京東眾籌聯手推出的公益幫農節目《大家來幫忙》,第8期我們走進田東縣,與果農們一起摘芒果、聽他們講述種芒果的故事。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這些先天優勢使得田東縣的芒果外形優美、果肉細滑多汁、香甜可口。田東縣目前芒果種植面積達32萬餘畝,年產量19萬噸。放眼望去,小山坡上那一簇一簇像傘一樣的小樹,都是芒果樹。田東縣有多個芒果品種,比如臺農、貴妃、金煌、桂七……這當中要數桂七最為特別,因為桂七目前為百色地區的獨有品種。S型曲線、大地綠的外表、果香中透著淡淡的木香,這些特點都讓桂七在眾多芒果中脫穎而出。桂七為綠皮芒果,從結果到成熟都是綠色,而且它的口感完全不輸給黃皮芒果。成熟的桂七甜度可以達到20度,比哈密瓜還要甜5度。口味獨特,它的果香中還透著木香,一口就會上癮。
陸永標,田東縣果農,1980年生人,如今已是600畝芒果園的守護人。陸大哥原本是在廣州務工,2015年回鄉探親時路過百色市,看到百色果農種植的芒果又大又好,果農們的收入也不錯,而回到家鄉田東縣,他發現村民們在種植芒果的時候,沒有科學、規範化的管理,導致芒果從品相到品質都不統一,而且他們對於流通渠道、電商銷售也不了解,經常是辛苦一年卻收入甚微,始終走不出貧困的境地。
陸大哥從小就喜歡芒果,也願意將心血和汗水撒入黃土地,因此他決定2016年返鄉,加入到種芒果的行列中。陸大哥找到駐村第一書記表明了想法,在鎮政府、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幹部的大力支持下,陸大哥整合了村裡面的土地資源成立了合作社,成為了村裡面的致富帶頭人。
岑參,85後,土生土長的田東人,陸大哥的好同鄉。他與陸大哥一樣,也選擇了返鄉創業,不過陸大哥是種芒果的,而他是賣芒果的。大學時岑參學習的是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後正趕上移動互聯、電商蓬勃發展之時,於是他決定搭建一個電商平臺,專門幫助家鄉的果農們賣芒果。
芒果是後熟的水果,也就是說摘下來之後不能馬上吃,要放幾天之後才可以食用,因此芒果很適合電商銷售。他們的芒果都是當天採摘當天發貨。果農們會把當天採摘的芒果送到岑參這,經過篩選、稱重、包裝之後,下午就能發貨了。
田東縣一舉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芒果產業可謂功不可沒。去年,芒果為田東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2482.5元,佔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19.91%。其中,產業輻射帶動28個貧困村,累計有2700貧困戶1.16萬人依靠種植芒果脫貧致富。在陸大哥的果園裡共有20多名貧困戶,他們以提供勞務、土地入股的方式來獲得收益。所以芒果賣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貧困戶們的收益。
芒果農們一年的辛苦,回報只在這2、3個月。陸大哥說,芒果成熟期時很怕下雨,幾乎每下一場雨就會有一些損失,雨水不但會影響果子的甜度,還會在果子表皮留下果斑,這樣芒果就很難賣上好價錢。鳳凰衛視和京東眾籌聯手推出的公益幫農節目《大家來幫忙》,這一次我們選擇幫扶田東的果農,消費即幫扶,大家一起來幫「芒」,賣個好價錢,助果農們脫貧增收。
掃碼參與眾籌、匯聚公益力量
您也可以跳轉眾籌連結【https://z.jd.com/project/details/118066.html】進行購買、讓我們一起支持百色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