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投資時報》記者 楊飛

10月下旬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資管行業壓力山大。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從數量和名次不難看出,中國資管業正在追趕國際步伐。

有意思的是,這是平安資管首次參評,即推動中國資管公司排名大躍遷。這是一鳴驚人還是蟄伏已久?歐美是獨立系和銀行系資管分庭抗禮,為何中國反倒由保險系資管公司躋身前驅?在大資管背景下,各類資管機構同臺競技,保險資管持續增長動力何在?本文試圖探析一二。

為什麼是保險系?為中國資管刷新榜單

細究500強榜單,會發現中國資管業與國際同業一些有意思的差別。

從國際看,榜單前十名巨頭乃獨立系和銀行系對分天下。貝萊德、領航、富達等都是赫赫有名的獨立資產管理公司,道富、JP摩根、紐銀梅隆則是銀行系資管公司。相形之下,國際保險系資管有些落寞,嚴格意義上的最佳排名是第11位,來自法通保險。

聚焦中國大陸上榜的4家資管公司,則是另一番景象。排在最前面的是保險系的平安資管。後3家雖然都是基金系資管,但合計管理規模未及平安資管。因此,說平安資管是中國資管行業在國際舞臺的實力擔當,並不誇張。

代表中國刷新全球資管榜單的,為什麼是保險系?以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保險行業從1980年開始就恢復經營,1995年出臺《保險法》。與之相比,中國首家獨立系的基金公司國泰基金要到1998年才誕生,2003年監管出臺《基金法》。在中國,保險資金管理相比基金管理,有了十年以上的先發優勢。

當然,保險資管不僅有先發優勢,還有長期運作的特性。中國的基金行業具有明顯的脈衝性,其規模往往跟隨A股「走牛」而快速增長,也時常伴隨A股走弱而下行,近年雖然依靠貨幣基金、定製免稅債基等政策紅利而進一步壯大了規模,但往往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與之相比,保險資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壽險、養老金、專業機構資金等長線資本,追求長期、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而非一時的高速度增長,整體布局策略相對穩健。

中國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羅豔君就專門分析過這個問題,「這是保險資金區別於商業銀行、公募基金等最大的特點。我國壽險公司平均負債久期約13年,有的公司負債期限20年以上,成為服務實體經濟長期資金需求的重要來源,也是金融業可提供股權性資本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憑什麼是平安?「穩健式狼性」規模15年翻12番

行業特性給了保險資管公司先天優勢,但能否持續規模化運作則見仁見智,倚賴各家公司的管理與實力。

雖是首次亮相全球榜單,平安資管的實力可不是一蹴而就。資料顯示,它已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其戰略、文化、管理和創新,始終走在行業前沿。

成立於2005年5月27日,平安資管是中國保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前身為平安集團投資管理中心。而2005年的平安集團,當時已經登陸港股,且作為唯一上榜的中資保險企業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539位,並躋身《財富·中文版》「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前十強。

雖然背靠平安這座大山,更進一步助推平安資管行穩致遠並日益精進的,是平安集團與子公司之間一脈傳承的文化精神。研究平安資管的發展歷程,其戰略上大刀闊斧,管理上推陳出新,技術上銳意進取,結合平安的危機意識與保險資管的穩健屬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穩健式狼性」。

戰略上先發制人,又步步為營。早在2006年,平安資管就率先行業開展第三方資管業務,擺脫母體優勢依賴,投身市場化競爭。得益於早部署,如今,平安資管的第三方業務領軍行業,上半年環比增幅高達32.4%,推動其整體規模向前。相比之下,部分保險資管公司還專注於管理母公司資產,尚未開闢出新的增長極。平安資管也是國內保險資管公司中最早開拓國際業務的機構,目前受託海外資金規模最大,客戶覆蓋也最全,包括頂尖海外主權基金和國際養老金。幾年前,平安資管又率先開啟科技轉型,加固其護城河。成立15年,平安資管每隔5年迭代一次戰略,敢為人先又踩穩節拍。

管理上推陳出新,創多個第一。為完成保險投資長期、絕對收益的要求,平安資管還充分發揚了平安集團「一分投資、九分管理」的投資格言。例如,在業內最早組建專門的戰略戰術相結合的資產配置決策體系和團隊,最早組建買方內評體系,擁有全市場買方機構中最大的信評團隊。平安資管還是國內第一家通過ISAE 3402國際鑑證的資產管理機構。ISAE 3402鑑證準則是目前針對服務機構內控水平的國際公認的、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鑑證準則,平安資管的投資與服務能力可見一斑。

技術上銳意進取,賦能行業革新。平安集團擁有全球最多的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數,科技也是平安資管的一把「牛刀」。其自主研發「平安債券智能投資一體化平臺」(簡稱KYZ),通過大數據和AI提供投資預警信號,降本增效之外,幫助提高投資勝率。據了解,這一平臺已經在平安內部,包括平安壽險、平安銀行、平安證券等充分實踐,投資績效和風險管控效果顯著。KYZ還入選《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成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唯一入圍項目。

在銳意創變同時平衡風險與效益的「穩健式狼性」驅動下,平安資管的業務規模15年翻了12倍,成績令人矚目。

保險資管持續增長動力何在?

近兩年,隨著央行資管新規出臺,原先固若金湯的市場格局被攪動,牌照紅利不復,行業標準拉平。銀行理財子公司雨後春筍般冒出,成為保險系資管公司的潛在PK對象。與此同時,保險資金也面臨來自債券市場的變局——曾經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幾乎不存在的違約風險,但最近高評級主體也出現「暴雷」,違約事件有抬頭趨勢。多重挑戰之下,以平安資管為代表的保險系資管公司能否保持持續規模增長?

答案是可以謹慎樂觀的。

從行業維度看,保險資管業歷經了十餘年的市場化競爭,無論是能力儲備,還是平臺建設,都有豐富且成熟度的經驗。在大類資產配置、長久期資金管理、穩健的投資風格以及審慎的風險管理體系等核心資管能力上優勢非常明顯。這些都是其他類型資管機構在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

就平安資管看,在戰略、管理、文化等既有優勢外,還在加大第三方業務和科技布局,以加固護城河。

發展第三方業務,是國際保險資管同業實證有效的經驗。數據顯示,國際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中,保險資產佔比僅為20-30%左右,更大比例的規模來自於受託其他非保險資金。而在中國保險資管業,第三方資金僅佔比26.05%。據此可見,第三方資金將成為保險系資管公司進一步跑馬圈地的藍海。

今年《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被明示為保險資管產品投資者。平安資管當即抓住這一利好,加大對養老資金管理等第三方業務的發力。據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透露,平安資管已有一整套成熟的投資策略和產品,其中大多都是非常適合養老目標的投資需求的。保險資金的長期絕對收益投資能力與社保基金、地方養老等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契合,這是保險資管公司的顯著優勢。

科技則成為平安資管加固護城河的另一利器。今年,平安資管發布了KYZ Family平臺,包含KYZ Risk投資風險智能顧問服務、KYZ Primarket債券智慧發行服務、KYZ Modeling智慧建模服務等多個模塊。其中KYZ Risk提供組合風險管理(KYZ Portfolio)、信用風險管理(KYZ Credit)和委外投資風險管理(KYZ Fund)三大服務產品線,通過提供智慧終端服務、專家顧問服務及數據API服務等共享投資風險管理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協助機構投資者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預見、識別、管控風險。這一功能,意味著科技在資管公司轉型中突破了傳統角色,實現了從基礎數據整理、降本提效到智慧賦能、決策輔助的升華。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資管在近期的信用債違約潮中實現了風險券全部規避,這背後除了投研風控能力的長期積累之外,KYZ Risk這樣人機合一的新投資模式,應當功不可沒。

當然,護城河絕不僅限於固定收益。畢竟,現在多元化投資,至少要做到股債並進。保險資管長期給人的印象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甚至被認為能力圈不在股票投資。平安資管也正在打破行業這一刻板印象。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僅2019年,國內有十多隻混合型保險資管產品收益率超過30%,前五席中平安資管佔去四席。

第53名,是平安資管為中國資管行業創出的最好的全球排名。而以中國經濟體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第53名顯然與中國資管行業的體量不匹配。能不能將中國資管行業的最好排名繼續向前推進?期待資管公司們刷新答案。

相關焦點

  • 樂歌股份老闆深夜怒懟基金經理,平安資管回應來了,競爭對手也來湊...
    8月29日,公司董事長兼CEO項樂宏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措辭嚴厲申明: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年輕人功課不做,老三老四。當天深夜,項樂宏在微博發文,致擬到樂歌股份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我最近接待基金調研的一些感受》,道出了背後的苦衷和不滿,解釋了在朋友圈發文的緣由。
  • 資管新時代 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有哪些新變化
    中證金牛首創淨值型銀行理財評價體系資管新規發布一年多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發展突飛猛進,淨值型產品數量爆發性增長。中證金牛作為中立的第三方研究機構,依託自身的數據優勢和金融產品評價經驗,首創淨值型銀行理財評價體系,定期對銀行理財發行機構和理財產品開展評價。
  • 80億市值上市公司董事長霸氣拉黑平安資管,兩家自說自話,啥情況?
    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歌股份董事長兼CEO直接在微博怒懟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更是在朋友圈直接點名,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臨近今天中午,平安資管張良回應「樂歌股份董事長拉黑」事件稱,反省了大概兩點冒犯董事長。8月28號確實也去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 銀保監會要給保險資管公司「打分」,D類面臨業務「減法」!
    來源:陳孝先同學繼保險公司按照償付能力等標準來分級、評級後,保險資管公司也迎來了「比較高下」的監管標準。1月12日,銀保監會向各保險資管公司發布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機構監管和分類監管,促進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合規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
  • 學者建議拆分15萬億美元資管三巨頭!
    >《新型資金信託:大型資管如何控制我們經濟及如何應對》一文提出應加強對資管巨頭監管資管巨頭如何影響社會議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興起顛覆了過往以主動管理為主的解決方案,被動投資大面積覆蓋基準指數中的股票,使得資管機構持股的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三家公司都是ETF行業的重量級企業,散戶投資者無疑從ETF的崛起中受益,ETF收取的費用比主動管理的基金低得多。
  • 擇善而從 景瑞不動產資管模式下的公寓事業
    論壇聚集了公寓租賃行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開發商、運營商、投資商等各路大咖,就中國租賃式公寓行業及品牌運營商對接國際資本市場和未來行業發展機遇進行深度交流與思考。同時,景瑞控股合伙人、助理總裁、景瑞不動產總裁耿俊峰先生受邀出席,並就《資管視野下的行業機遇》主題進行TED演講。
  •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之路:「大而全」還是細分領域的「精品店」?
    圖片來源:攝圖網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據悉,德邦資管成為了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年內繼安信證券、甬興證券和天風證券之後第四家獲得資管牌照的券商。
  • 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頒獎典禮舉行 專家熱議資管業新生態
    高培勇表示,資管行業的新生態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資管行業的新生態,他總結了以下三點:一是高質量發展條件下的發展理念,強調的是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替代了原來的經濟增長規模和增速,成為第一關注的問題。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焦點,由總量問題轉變為結構問題,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由需求側的問題轉變為供給側的問題。
  • 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發布:tutorabc母公司iTutorGroup上榜
    近日,全球風投機構的風向標CBInsights發布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共有214家企業上榜。其中,包含iTutorGroup在內的中國企業佔據55家,是除美國之外擁有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國家。一同上榜的企業還有Uber、滴滴出行、小米、Airbnb等。「獨角獸」是風險投資行業術語,指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並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傲人成就的創業公司。
  • 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發布
    件)、強生公司(535件),平安集團以1074件專利位居全球第一。此前,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國促會數科委表示,相較美國,我國在數字醫療建設方面起步較晚。如今,能夠取得如此成果,離不開醫療機構和醫療科技公司的努力,同時以平安集團為代表的行業巨頭跨界入局,為數字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創造力和影響力。
  • 險資調研盯緊「中小創」 2月份以來「出鏡」高達210次佔比88%
    從險資對A股後市布局及走勢研判來看,平安資管、泰康資產、國壽資產等大型險資機構紛紛看好A股中長期走勢,並認為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不高,這意味著市場趨勢向下的概率較低。具體到行業個股,上述險資機構認為,科技、消費龍頭、醫療醫藥等均具有一定配置價值。另有北京險資管理人士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春節後已有不少保險機構加倉A股,後市將關注此前超跌的消費龍頭、銀行、地產等個股。
  • 興證資管匡偉:尋找好商業模式 追求投資中的確定性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一直是近兩年來券商資管行業的熱詞。Wind數據顯示,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興證資管」)首隻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產品——興證資管金麒麟領先優勢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計劃(下稱「金麒麟領先優勢」)自2020年4月13日變更為公募化產品以來,截至2020年12月25日,已取得49.39%的回報。
  • 胡潤榜單:中美擁有全球八成「獨角獸」企業
    來源:參考消息網據路透社香港8月4日報導,胡潤研究院周二發布全球「獨角獸」最新榜單,中國及美國擁有最多的「獨角獸」企業,而今年上榜的十大「獨角獸」中,有6家為總部設在中國內地的企業;計劃在上海科創板和港交所上市的螞蟻集團以1萬億元人民幣的估值,繼續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之首,字節跳動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獲《財富》2015全球商業人物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獲《財富》2015全球商業人物 2015-12-09 11:33:32」50強榜單,中國平安董事長兼執行長馬明哲博士名列第18位。主辦方對馬明哲博士帶領中國平安把握中國中產崛起的趨勢、業務多元化並屢創佳績給予了高度肯定。  「2015年度全球商業人物」排名首位的是Nike執行長Mark Parker,其後依次為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與Electronic Arts執行長Andrew Wilson。
  • 中國平安的AB面:蓄力2021
    疫情之下,多個行業受到影響,直播帶貨卻火得一塌糊塗;線下教育機構叫苦連連,甚至破產,線上教育卻迎來爆發……疫情之下,不管是哪一家公司,都會面臨發展的AB面,A面是困難和挑戰,B面是新生和增長。在B面中,比起疫情下催生的新興商業模式,我們更好奇於老牌企業的內生轉型。它們為何能突破困境,又憑什麼能持續實現發展?這或許能為市場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引導。
  • 中國平安 (02318):以客戶為中心的行業踐行者
    平安集團順應時代步伐,深化「金融+科技」的戰略轉型,加大金融應用技術在公司業務方面的應用,優化客戶體驗提高自身競爭力。2012年平安成立了陸金所,開始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的業務,並致力於引進網際網路高新技術人才。此階段平安完成了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目標,市值突破萬億,躍升全球保險集團首位,全球金融集團前十。
  • 保險資管協會張倩:以開放穩健、持續創新理念促進保險資產管理業...
    當前,大資管行業正進入改革轉型、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作為大資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保險資管機構應該如何應對新變局,邁出新發展步伐?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倩作主題演講時表示,保險資管業應做到四個「堅持」:堅持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並舉,堅持鼓勵創新和規範發展並行,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並重,堅持能力建設和合作共贏並進。
  • 三維賦能金融行業 的盧深視獲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優勝獎
    12月12日,為期三個月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終於落下帷幕,在京召開頒獎典禮。的盧深視三維視覺全棧技術解決方案獲得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優勝獎。大會聚焦金融科技創新創業,來自監管機構、學界、業界的嘉賓及創新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的行業創新、商業模式、技術進步與監管動態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探討。大賽圍繞銀行科技、保險科技、證券科技、資管科技、信貸科技、金融信息與大數據、區塊鏈科技等一系列金融科技創新賽道展開線上線下評審。
  • 成都晶融匯寫字樓更名平安金融中心 平安再次當房東
    日前,中國平安不動產旗下平安置業在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宣稱成都CBD東大街上「晶融匯」甲級寫字樓正式更名為「平安金融中心」。有業內人士認為,繼2014年4月平安不動產在成都購得90000平米的倉儲物業後,本次更名舉動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平安金融產品線正式向西南地區伸出觸角。而放眼全國市場,「險資」投資地產的路徑也正在擴張。
  • 中國首家「赤道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 它的「資管生態圈...
    目前,興業銀行理財業務規模超過1.3萬億元,位居國內股份制銀行第二,符合資管新規的新產品佔比超40%,淨值化轉型市場領先,在普益標準銀行綜合理財能力排名中,興業銀行已連續8個季度蟬聯第一。「興銀理財將堅守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初心使命,不斷提高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專業能力,向著『以創新引領市場、以投資創造價值的一流資產管理服務商』遠大目標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