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人種、宗教、文化都非常多元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宗教...

2020-11-15 雨果網

印度是一個人種、宗教、文化都非常多元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宗教和宗教徒最多的國家,這種多元卻又富有特色的宗教文化使得印度當地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節假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 印度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頒布了共和國憲法,宣布成立共和國,這一天因而具有了重大的意義,被定為共和國日,也是印度的國慶節日。

每逢此日,全印度各邦首府都會舉行慶祝盛會和巡遊活動,其中尤以首都新德裡的大巡遊最為壯觀,屆時包括總統、總理在內的政界要員,各國外交使節都將出席慶典。

● 甘地逝世紀念日 (Gandhi Jayanti)——1月30日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甘地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非暴力,這一信念鼓舞了其它的民主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在這一天,在首都的甘地陵會有為紀聖雄念甘地而舉辦的誦經、祈福活動。

● 灑紅節——公曆2、3月間

灑紅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大致在公曆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排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holi,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終於結束,並預示著春天土地的豐饒。

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紮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 拉瑪節(Ram Navami)——公曆3—4月左右

拉瑪節(Ram Navami)是重要的印度教節日,將於3月25日舉辦。拉瑪節是慶祝毗溼奴(Vishnu)第七個化身拉瑪(Rama)的生辰紀念日。節日期間男人會在前額畫上紅色的印記,女人也會在前額點上紅色的圓點以示祝福,法師會人們會向身上撒清水祈求平安。

● 馬哈維那節(Mahavir Jayanti)——公曆3—4月左右

馬哈維那節是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萬計的較徒聚集在當地耆那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 南印度豐收節

豐收節,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曆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 北印度的豐收節

豐收節是印度北方農業產區人民每年4月間舉行的傳統節日。

● 耶穌受難日/聖周五(Good Friday)——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是基督徒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和死亡的日子。這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事件,因為它代表了耶穌一生的犧牲和痛苦。

● 衛塞節 (Vesak)——5月月圓之日

衛塞節是南傳佛教傳統,是為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成道、涅盤的節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裡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每年衛塞節的日期根據曆法而定,是在五月的月圓之日。由於衛塞節已獲得聯合國承認,因此其正式的國際名稱是「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 大溼婆節(Maha Shivratri)——印歷五月下半月第三天夜晚

大溼婆節將於2月13日舉行,這一天被認為是溼婆神和帕爾瓦蒂成婚的日子。這一天,信徒們要禁食守夜,在溼婆林伽前供奉鮮花、水果、貝葉求得庇佑,人們相信在這一天,宇宙中行星的位置很容易喚起精神能量,很多宗教修行人士通過藥物治療和瑜伽實踐獲得裨益,更有虔誠的信徒會高聲大喊「Om Namah Shiva」。

● 印度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8月15日,是印度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過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裡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致辭祝賀獨立節。

● 佩鐲節——8月間

在每年8月間月亮最圓的那天舉行,節日中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

保護和友情。據印度神話傳說,在古代,許多神被魔鬼從天上起了下來,他們用一根繩子作信號,互相傳迅,暗示大家聯合起來同魔鬼戰鬥,結果趕走了魔鬼。最初僅是印度教徒在印度各地慶祝這個節日,約400多年前穆斯林教的胡馬雲國王接到了細繩,不問宗教的區別出兵援救了拉賈斯坦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女王。從此該節日成為各教派和種族共同慶祝的節日。

佩鐲節也叫「拉克夏·本坦」節,一般在7、8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二相傳在古代,因陀羅神在決戰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個綢帶做的護符,叫「拉克夏」。因陀羅神戴著它最後大獲全勝。所以,每逢過節,姐妹要給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們一生平安。不過,這種「拉克夏」現在變成了綢帶、紅線或是手鐲。做兄弟的當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們也會向姐妹們保證,他們將終生保護她們。

● 建摩斯達密節(Janmashtami)——公曆8—9月左右

建摩斯達密節是印度教徒紀念印度教克利須那神的誕生的節日。節日當天,印度教徒們會聚集在一起,扮成克利須那神,疊大型人塔,以此來慶祝克利須那神的誕辰。

● 十勝節(Dussehra)——公曆9-10月左右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曆法,十勝節是從頞溼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曆9、10月間。十勝節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

十勝節期間,印度各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不管是地處偏遠的鄉下,還是車水馬龍的都市,到處都群情鼎沸、熱鬧非凡。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慶祝活動更是規模宏大而隆重。「十勝節」的前9天,各地搭臺演戲,從羅摩降生開始,一直演到羅摩最後徹底戰勝羅波那。這種活動被稱之為「羅摩裡拉」。「羅摩裡拉」一般都是在露天舉行。

● 排燈節/萬燈節/屠妖節(Diwali)——公曆10—11月左右

印度的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即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這時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就要來臨。商人們都習慣在這天更換新帳本,以求開市大吉,財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燈節說成是他們的新年。燈節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

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隊隊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閃光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塔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樂曲。到處是出售燈籠蠟燭、焰火鞭炮、節日禮品的攤頭。各地方風味小吃的攤販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園內還有算命先生和巫師搭起的帳篷。各種文藝節目,如:舞蹈、騎象、玩蛇、耍狗熊和遊戲,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時放三次焰火,焰火綁在幾根高杆上,點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杆上的焰火也騰空而起,現出滿天瑰麗的彩花。

● 宰牲節(Bakr Id/Eid ul-Adha)——無固定時間

又稱古爾邦節或爾德節,是伊斯蘭教的節日。伊斯蘭教的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即開始。由於看到月牙時間不一,不同伊斯蘭國家進入齋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同時,因為伊斯蘭曆每年約355天,與公曆相差10天左右,所以齋月在公曆中沒有固定的時間。齋月開始的日子即入齋日,結束的日子即開齋日,在齋月期間,穆斯林教徒從日出到日落期間是不吃不喝的,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我犧牲。宰牲節在開齋節後的七十天左右,由於齋月時間的不確定,因此宰牲節每年的時間也不同。在這一天,穆斯林們會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宰殺牲口互相分享。

● 聖誕節(Christmas)——12月25日

在印度,聖誕節也是法定節假日之一。

相關推薦:英國傳統節日有哪些?英國節日大全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各個宗教的禁忌食物是什麼?
    世界上很多人信仰宗教,宗教對他們的影響很深,也是因為宗教的原因,他們的飲食有很多禁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他們主要是進行守齋活動,是為了紀念聖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有大齋和小齋,大齋是指復活節的前40天守齋,早晚的飯都只允許吃少許點心,中飯才可以吃飽。
  • 讀《宗教社會學》有感——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除了人們的生活、精神、性格等方面,還包括對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宗教的存在,宗教是人類心靈的必需品。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其重大,不管信仰哪種宗教,它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從宗教意義上來說,有團結民族,安撫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利益,甚至在人們的生活中或精神上取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可見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大,值得討論一般。
  • ...宗教徒都最多的國家,這使得印度當地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節假日。
    印度是一個人種、宗教、文化都非常多元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宗教和宗教徒最多的國家,這種多元卻又富有特色的宗教文化使得印度當地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節假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 都什麼時候了,印度宗教人士還在糾結疫苗是否含有牛血
    撰文:不二 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以來,很多國家逐漸都控制住了疫情,而印度疫情仍然嚴重,至今為止,印度確診人數超過了1037萬人,是全球確診人數排名第二多的國家。
  • 尊師講麒麟文化與宗教的不同之處
    麒麟文化與宗教的不同之處:麒麟文化內容宏富,博大精深。她是一門以人體煉養技術為基礎,進而研究生命科學,研究整個世界,揭示其內在規律,傳播大道之理的文化體系。作為一個嶄新的、先進的文化體系來說,她繼承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切文化的優秀成果,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之大成,尤其是合理地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佛、道、醫、儒、武精華於一爐,構築起麒麟文化八大體系。     麒麟文化和宗教的哲學宇宙觀不同,實踐方式不同,根本宗旨不同。     在哲學體系上,宗教以唯心主義為其宇宙觀和方法論,是形上學的真理觀。
  • 卓新平:論"政教關係"——"全球化"的宗教與當代中國
    宗教與政權一、政教合一、政教協約與政教分離從「政權」層面來看,在權力主體層面上則會涉及宗教與國家的關係問題。在此,雙方都有著如何調整宗教與國家在權力與利益分配上的比重或能否達致其均衡關係的考慮。但不同的「政教」模式,其審視和考慮亦會有所不同。
  • 自然、藝術、人文、宗教、色彩——馬來西亞必遊:黑風洞
    要說印度文化,最有特色的應該就是印度的宗教文化了,黑風洞就是印度文化在馬來西亞的中心。這裡經常舉辦一些印度的傳統活動,每到印度新年或節日,黑風洞廣闊的大廣場上基本都會人滿為患。
  • 李海峰:春節習俗裡的宗教文化
    春節是我國傳統中最隆重的節日,以其特有的文化傳承方式在中華民族中流傳了上千年。春節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釋道的許多精華,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春節作為重要的中國文化符號,浸潤在每個中國人心裡,反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 論俄羅斯宗教的哲學思考
    他用自己的犧牲去責怪清洗世界,傳播恩澤世界。盧布廖夫具有俄羅斯宗教信仰最明顯的特點:關心國家和人民,關心整個人類的發展命運。在內心深處,盧布廖夫有一個宏大的歷史和價值觀。他願意用他的刷子來承受使命的拯救世界。這部電影以名字命名,反映了塔可菲斯基深刻思想的布局。
  • 把眼睛作為圖騰的宗教,供奉世界各地神明,李白孫中山都在
    中國有道教、日本有神道教、越南有高臺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本土宗教。信仰不分國界,在宗教面前,所有信徒都會一致雙手合十低頭祈禱。哪怕是汗水打溼了衣領,都不會放下內心的虔誠。高臺教,是越南本民族的特色宗教,起源於20世紀的越南,可算是一種新興宗教。
  • 日本宗教現狀及神佛融合——樂敏
    另外根據與國外的比較統計(電通總研、餘暇開發中心「37國『世界價值觀調查』報告」1995年、1989~1991年實施)顯示,日本人有33.3%的人信教,90%人口信教的國家有6個,80%的有10個。因此日本的信教人數非常少,同一調查中,中國的信教人數更少,僅為3.5%。那麼日本是否是宗教性淡薄的國家呢?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基督教篇)
    上帝只有一個,包含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聖父也稱天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愛的主,自在、永在的神,也是忌邪的上帝。《聖經》是基督教重要的經典,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上承猶太教傳統。
  • 新疆宗教人士:以現代文化營造遠離極端思想社會氛圍
    他們表示要發揮宗教人士的積極作用,從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要求出發,挖掘和弘揚宗教中與現代文化要求、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積極因素。  阿不來提·如則:莎車縣伊什庫力鄉伊什庫力村5組清真寺伊瑪目 伊斯蘭教尊重勞動,反對懶惰。我們穆斯林的一段名言說:「你當為今世而耕耘,就像你永遠不死;你當為後世而幹功,就像你明日即死」。
  • 為什麼在印度,很多女孩子都要在眉間點一點紅?
    小時候,每到過生日,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去照相館照相,雖然全國各地的風俗不同,但卻發現幾乎每個人的童年照的前額都貼著一盒紅點,這是一個特別的寓意嗎?事實上,在印度這種情況比較普遍,無論男女,你都可以在他們的前額看到紅色的圓點,而這並不僅限於傳統的印度女孩,也不是在提醒女孩們要自重,這個看起來平凡的圓點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吧!眾所周知,印度人即使放棄金錢、生命,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信仰,印度的宗教觀念非常嚴格,很多文化習俗和行為習慣都源於他們的信仰。
  • 為什麼在印度,很多女孩子都要在眉間點一點紅?看完算搞懂了
    其實在印度這種情況更加常見,不管是男女老幼,你都能在他們的額頭上看到紅色的圓點,這不僅僅局限於印度傳統女生,也不是提醒女生要自重,這個看似普通的圓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呢?今天就帶大家來揭秘一下吧!大家都知道在印度哪怕放棄金錢、生命,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信仰,這個國家的宗教觀念十分嚴格,有很多文化風俗和行為習慣都來自於他們的信仰。
  • 堅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新疆全面落實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確保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都享受同等權利。在新疆,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信仰哪一種宗教,完全由公民自主選擇。公民在宗教活動場所內以及按照宗教習慣在自己家裡進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禮拜、封齋、過宗教節日等都由宗教團體和公民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干涉。
  •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周秋鵬從網上可以找到一個資訊,全球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之一牛頓,在生命的末端,重新相信了宗教。這個資訊引起了很多爭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了解釋。對於這些個人的解釋,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但從牛頓晚年相信宗教,可以引發一個話題,就是科學與宗教,究竟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說「法輪功」是邪教不是宗教
    但即使是在國外,邪教組織也不都被認定為「宗教組織」,它們的「信仰」也不都是「宗教信仰」。它的「教主」李洪志目空一切,自吹自擂,聲稱自己高於釋迦牟尼、老子、耶穌,能主宰宇宙,是降臨在當今地球上的唯一救世主,只有他能把「不可救藥」的人類度到另外的「美好世界」去等等。然而,人們眼裡另一個真實的李洪志,卻是一個為爭一尺地皮對鄰居大打出手的「小市民」,一個拿著「法輪功」練習者的血汗錢置別墅、買綠卡、出入賭博色情場所的「花花公子」,哪裡有一點「神」氣可言。  二是看主要社會作用。
  • 30年宗教大事記(1983-1989)
    12月,趙樸初在中國佛協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倡發揚一個思想(人間佛教)和三個傳統(農禪並重、學術研究、國際友好交流)。  7月28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率領中國佛教代表團赴斯裡蘭卡出席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十四次大會。
  • 十二生肖中的傳統與宗教 佛經中記載的終極真相
    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著生肖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見生肖作為傳統文化的無可比擬之地位。事實上,生肖文化的傳承與人類社會的宗教發展緊密相連。 「在野蠻期的低級階段,人類的高級屬性開始發展起來。……開始於此時產生神話、傳奇和傳說等未記載的文學,而業已給予人類以強有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