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得到高僧指點,寫出絕妙好詩,誰知此人來歷非凡

2021-01-08 品詩賞詞

很多人都讀過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了遊子激動而複雜的心情;「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抒寫了重返故鄉和親人團聚的渴望;「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描述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之意。

宋之問是初唐詩人,十九歲就中了進士,他的才華也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後來宋之問因結交武后的媚臣張易之而獲罪,唐玄宗登基時,宋子問被賜死在自己的寓所。下面介紹的這首宋之問創作的詩不僅很著名,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靈隱寺 唐代:宋之問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傳說宋之問有個外甥名叫劉希夷,曾經寫過一首長詩,被宋之問看見後讚不絕口,尤其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宋之問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當然難以割愛。宋之問為了將此詩據為己有,居然命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

讀者看到這兒一定是氣沖斗牛,可是這還不算什麼。唐代的李顯復位後,宋之問作為張易之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但他難以忍受嶺南的蠻荒,竟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不僅不被追究責任,反而被提拔,但是卻為時人所不齒。

不過人也是會變化的,宋之問也許是認識到自己有很多缺點,慢慢地想改正。可是還沒等他回過味來,他就被唐玄宗殺了。閒話不表,回到原詩,這首詩是宋之問被貶放回後,途經靈隱寺,看見夜空中明月高懸,就走到一個長廊邊開始吟詩:「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可是有了上聯,卻想了半天未得下聯。

這時有位老僧正好在一邊坐禪,看見宋之問愁眉不展,便問:「少年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 宋之問就告訴老僧怎麼回事,同時說了上聯給老僧聽。老僧略加思索,回道:「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頓時覺得腦洞打開,回到宿舍就寫下了這首《靈隱寺》。等到第二天宋之問再想去回訪這位高僧,卻找不到他的蹤影了。

宋之問不知道,原來這位高僧就是大名鼎鼎的駱賓王。提起駱賓王,讀者們都知道一首詠鵝詩,就是他七歲時寫的。武后執政時,駱賓王曾經數次上疏言事,因得罪了權臣而被貶,鬱郁不得志,最後就乾脆棄官而去。

後來徐敬業起兵欲造反,駱賓王就去投奔他,並為徐敬業寫了一篇轟動一時的檄文,揭露武后的罪行。這篇文章也被武后讀到,竟長嘆一聲:「有如此才不用,宰相過也。」徐敬業起義失敗後,駱賓王也下落不明,然後就傳說他隱居在靈隱寺,再後來又漂流到海外。

詩中第二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就是駱賓王給宋之問的提示,真是神來之筆。上句寫遠景,海上日出,紅霞滿天;下句寫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這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思路開闊,成為千古流芳的佳句。駱賓王所用的字詞並不奇異,辭藻也不繁複,卻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當然宋之問也不賴,這首詩前三聯從正面描寫,後三聯由側面烘託,將靈隱寺描寫得古樸、脫俗,最後兩句「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更是佳句,融入了詩人的幻想。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石橋是傳說中神仙所居之處。漢代時劉晨、阮肇進入天台採藥,偶遇兩位女子,留他們做客半年,歸家時人間已過七世。詩人利用這個神話,讚嘆靈隱寺周圍環境的神奇,簡直可以和真正的天台相媲美。

細細讀來,這首詩真是上品,所以能流傳至今。可惜詩人沒能實現「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功過不能相抵,才華橫溢也不能掩蓋作者曾經的罪惡。我們欣賞詩詞,更崇尚高貴的人品,詩人有如此非凡的才華,不能脫穎而出,也是情理之中。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二篇:解析宋之問的《渡漢江》
    在第二十篇:解析宋之問的《靈隱寺》和第二十一篇:解析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裡,我們知道了宋之問這個人文採確實了得,寫得一手好詩。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考中進士,踏入了仕途。到了武則天當政時期,宋之問投其所好,挖空心思寫詩奉承討好女主,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仕途一帆風順,屢次被提拔。
  • 別給我提高尚,戒了,說說宋之問的奇葩養成記
    前兩天,偶然聽見兒子在平板上學成語故事,其中講到「近鄉情怯」時,講述者對創造出這一成語的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的人品給與了最臭的評價。兒子一片迷茫,能夠寫出如此清雅詩句的才子怎能是如此一個不堪的「濁物」?在孩子非黑即白的一維世界中,好詩必然是好人寫的,言為心聲,宋之問這樣的「壞人」怎能寫出如此多流傳千古的佳句?
  • 辭書社精選好書推薦:《歷代絕妙好詩》等12種
    歷代絕妙好詩  本書從先秦至晚清歷代詩歌作品中精選193首,選目側重於作品的知名度與普及性,突出大家,兼顧小家,選取廣為傳誦、耳熟能詳的作品。可以說,將中國書畫大家的筆法以及審美取向融入其人物畫像,是一種藝術的創新,其成果不僅將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晚明以來中國書畫史代表人物的群像畫卷,同時也將讓我們得到這五百年書畫技法發展史的一個特殊文本。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詩人思念弟弟深切,說自己白白地夢見弟弟卻沒有寫出好詩,自謂詩才不及謝靈運,但懷念兄弟之情是相同的。詩人想不出好詞是謙虛了,白居易最喜在平凡的語句中展現深情,寥寥幾字,就感人至深。謝靈運是東晉時期非常有才華的山水詩人,李白就非常崇拜他,曾寫過「腳著謝公屐」。看來白居易也是欣賞謝靈運這個前輩,並且自愧不如。
  • 《渡江漢》的作者宋之問,為奪詩殺害侄子,官場更是阿諛奉承
    這兩句詩出自《代悲白頭翁》,作者是唐代詩人劉希夷,但是他卻因這首詩而死於舅舅宋之問之手。宋之問對此詩喜愛不已,但愛而不得,惱羞成怒,於是命人害死了自己的外甥。而宋之問其人,才華橫溢,但品行卻讓人不敢恭維,文人的風骨也似乎與他毫不相干。
  • 宋之問:一個逢迎諂媚,因詩殺親的壞人,為何能青史留名?
    於是,宋之問的才華成了他上位的資源,他的五言詩無人出其右,絕不是虛言。把才華都用在讚美武則天上,很快得到武則天的讚賞,當時正是張家兩兄弟得寵的時候,作為武皇的男寵,狐假虎威很是囂張,羨慕兩人的風光的宋之問也開始自薦枕席了,如果不是武則天嫌棄他有口臭,估計當時張家兄弟就能被他比到天邊去,畢竟史料記載宋之問可是個大帥哥。
  • 寫出的是千古絕唱,卻始亂終棄,殘害親人,你一定不知道他們是誰
    第二位是宋之問(656—712),宋之問是唐朝初期的大詩人,他最出名的詩歌是《渡漢江》,其中有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其實,他還強盜了一首詩《代悲白頭翁》,其中一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原來,這一首詩是他外甥劉希夷所寫,宋之問為了拿到這首詩的「獨家署名權」,於是就把外甥給殺了,非常殘忍。
  • 攀龍附鳳、品行不端的宋之問,有著怎樣的一生?
    但世事往往與人們既定印象相背離,有的詩人,才賦絕倫,辭章華美,但是品性不端,趨炎附勢,為士林所恥,也不在少數,比如宋之問。 宋之問是汾州人(今山西省汾陽市),字延清,又名少連。家庭並不顯赫,不過他的父親卻是個極有才華的人,擅長寫文章,書法也極其出色,還有強大的勇力。正是在父親的榜樣下,宋之問自小便熱愛讀書,儀表堂堂,口才尤其出眾。
  • 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辭,一時成士人相傳的佳話美談。唐高宗上元二年,年僅20歲的宋之問進士及第,喜登「龍門」,從而踏上了仕途之路。
  • 是宋之問!
    這個人,就是初唐著名的帥哥、詩人宋之問。宋之問在初唐的詩歌地位很高,相當於詩壇盟主,開啟了初唐詩歌的風氣之先。他有一首著名的詩歌《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深刻地揭示了遠離家鄉想回家但又很忐忑的心情,比賀知章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還要精妙。
  • 唐代宋之問筆下的這首思鄉詩,引發了多少遊子真情實感的共鳴?
    寫思鄉的詩歌千千萬,但也許,只有宋之問這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最讓人想要落淚。宋之問在政治上也許「不足為外人道也」,但在詩歌上的造詣卻是極高的。前期他的作品多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的開始,宋之問開始接觸社會、歷練生活,在這一階段他也開始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渡漢江》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殺人奪詩賣友求榮,還給權貴倒夜壺,宋之問名聲臭,不只因人品差
    所以,宋之問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個才華既有民間認可,又有官方證書,毫無爭議。不像貝利和馬拉度納,一個是官方指定球王,一個是民間票選球王,爭議很大。  為此,有人還專門寫論文研究,為啥一個人的人品和才華能相悖到這種程度呢?  宋之問人品差,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個,政治投機太頻繁,換主子換太多。
  • 大才子宋之問真的殺甥奪詩、賣友求榮嗎?說出來你別不信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寫了一首詩叫《代悲白頭吟》,宋之問看了讚不絕口,尤其喜歡其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就想據為己有,但劉希夷不肯,於是宋之問就用裝土的袋子將他壓死。這個故事被很多人看成是宋之問一生的重大汙點,但實際上,它的疑點很多,可以說是站不住腳的。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獻給星空的詩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獻給星空的詩 2021-01-06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張三丰、慧昭高僧上榜!
    張三丰、慧昭高僧上榜!1.張三丰正史記載張三丰1247年出生於遼東,1280年左右辭官修道,之後在武林上時隱時現。因此具體活了多少歲,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答案。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的作者李師融考證稱,張三丰卒於1458年享年212歲。《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記錄稱,張三丰卒於1464年享年218歲。
  • 弘一法師出家之前寫2個字,賣了471萬,網友:意義非凡
    弘一法師出家之前寫2個字,賣了471萬,網友:意義非凡。李叔同書法「放下」寫這幅書法的書法家叫做李叔同,李叔同很多朋友應該並不陌生,他就是後來的有名的高僧弘一法師。很多網友看了這兩個字也是感慨不已,認為李叔同寫得這兩個字意義非凡。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人們的欲望是很難得到滿足,更不用談放下了。當然,很多東西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實現,但是人們還是會不斷地追逐,因為這就是欲望。但是很最難的不是追逐欲望,而是放下,放下就意味著放棄一切,放棄得到的,放棄沒有得到的,所以這點比追逐更難。
  • 史上五大賣友求榮之人——韓信、酈寄、宋之問、沈括、袁世凱
    宋之問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
  • 來歷神秘的舍利子!顏色越深修為越高深?
    來歷神秘的舍利子!顏色越深修為越高深?小時候看《西遊記》,有一章就是說舍利的,那九頭蟲和萬聖宮主偷了祭賽國國寶舍利,後來歸還時,那霞光萬道,瑞氣千條,當真了不起。在我印象裡,舍利應該是類似夜明珠一樣熠熠生輝的圓潤珠子。
  • 跛子救破命女,高僧卜算十年後必死一人,怎料絕境中浴火重生!
    趙跛子聽聞山上寺廟高僧法力高強,便背起女嬰,拄著拐杖,就近求醫。敲響廟門,一小僧出來,趙跛子說明來意。但小僧多番阻撓,說寺內高僧修行,不宜打擾,施主這女嬰何來歷?看著女嬰愈發辛苦,趙跛子急了,大喊道,「我是孩子的爹,快讓高僧出來救救我孩子吧。」忽然,廟門開了,一和尚徑直走來,「是何人在此大吵大鬧。」趙跛子衝高僧施禮說,「請大師救救孩子吧,她快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