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情重義的人有很多,當然也少不了有些賣友求榮的人,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的那些為了利益而出賣朋友的人。
1. 韓信
鍾離眛是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素與韓信交情不錯。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漢軍圍困於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項羽乘勝追擊,漢軍被困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向漢王獻計離間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幾個人的關係。項王果然中計,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眛還追隨項王。項王敗死後,鍾離眛投奔韓信。漢王詔令韓信把鍾離眛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把鍾離眛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以保全自身。鍾離眛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亡。」隨即自刎。韓信便帶著他的頭顱去拜見漢王,結果被漢王綁了起來,帶回朝廷。
2. 酈寄
劉邦駕崩後,皇后呂雉控制了漢朝政權。後漢惠帝劉盈駕崩,皇太后呂雉臨朝稱制。漢高后八年,漢高后呂雉駕崩。八月,呂雉的侄子趙王呂祿、梁王呂產掌握兵權,率領呂氏宗族發動叛亂,陰謀奪取漢朝江山。酈寄平時和呂祿交往,時常一同外出遊玩打獵,飲酒作樂,呂祿對酈寄言聽計從。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準備誅殺呂氏宗族,恢復劉氏江山,但無法進入軍中奪取兵權。 於是,陳平、周勃密謀,讓酈寄進言呂祿使其歸還印信,呂祿聽信了酈寄的話,放鬆戒備,同他一起出去遊樂。 九月初十,周勃奪取軍權,率領漢朝軍隊討伐呂氏家族,終於恢復了漢朝劉氏家族的統治地位。在這場宮廷政變中,酈寄憑藉同呂祿的友情,為鞏固劉漢王朝立下大功。同年酈去世,諡曰景侯,酈寄承襲侯位,卻落下賣友求榮的千古罵名。
3. 宋之問
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4. 沈括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變法運動。沈括積極參與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在守舊勢力的瘋狂反撲下,第一次被罷相,黯然下臺。沈括深怕受連累,急於洗白自己,於是反戈一擊馬上向宰相吳充呈上了一個秘密報告,歷數新法的種種弊端。吳充轉身把這秘密報告呈遞給了皇帝。神宗皇帝看不過去,「始惡括之為人」。新、舊黨人中的不平之士,見皇帝也討厭沈括,就上書彈劾他,說他出使遼國時出賣了國家利益,辱國失地。實際上,那次邊界談判很成功,只是神宗自己軟弱,答應了遼國其他的苛刻條件(如增加歲幣等)。但卻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出來為他辯誣。於是沈括被貶。
5. 袁世凱
1897年,袁世凱擢升直隸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練兵。後維新派實行戊戌變法,康有為等維新派(帝黨)從一開始就寄希望於袁世凱,在7月底就派徐仁錄前往小站聯絡袁世凱,試探其態度。康有為判斷袁世凱「為我所動」,乃舉薦袁世凱為侍郎。後康有為等人決定包圍頤和園,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並殺死慈禧寵臣直隸總督榮祿,而這一任務則被維新派委託在袁世凱身上。當天夜晚,譚嗣同進入袁世凱寓居的法華寺,將「圍園劫太后」的陰謀告知袁世凱,並袁世凱不得已答應了維新派的請求,打發走了譚嗣同。袁懼怕譚嗣同勸其出兵圍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牽連自己,遂向榮祿告密。9月20日(八月初五)上午袁世凱受到光緒帝召見,同日乘火車到天津。9月21日(八月初六)晨,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入紫禁城,宣布臨朝訓政,罷斥康有為等維新派,戊戌變法遂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