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五大賣友求榮之人——韓信、酈寄、宋之問、沈括、袁世凱

2021-01-08 黃河歷史

歷史上重情重義的人有很多,當然也少不了有些賣友求榮的人,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的那些為了利益而出賣朋友的人。

1. 韓信

鍾離眛是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素與韓信交情不錯。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漢軍圍困於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項羽乘勝追擊,漢軍被困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向漢王獻計離間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幾個人的關係。項王果然中計,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眛還追隨項王。項王敗死後,鍾離眛投奔韓信。漢王詔令韓信把鍾離眛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把鍾離眛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以保全自身。鍾離眛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亡。」隨即自刎。韓信便帶著他的頭顱去拜見漢王,結果被漢王綁了起來,帶回朝廷。

2. 酈寄

劉邦駕崩後,皇后呂雉控制了漢朝政權。後漢惠帝劉盈駕崩,皇太后呂雉臨朝稱制。漢高后八年,漢高后呂雉駕崩。八月,呂雉的侄子趙王呂祿、梁王呂產掌握兵權,率領呂氏宗族發動叛亂,陰謀奪取漢朝江山。酈寄平時和呂祿交往,時常一同外出遊玩打獵,飲酒作樂,呂祿對酈寄言聽計從。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準備誅殺呂氏宗族,恢復劉氏江山,但無法進入軍中奪取兵權。 於是,陳平、周勃密謀,讓酈寄進言呂祿使其歸還印信,呂祿聽信了酈寄的話,放鬆戒備,同他一起出去遊樂。 九月初十,周勃奪取軍權,率領漢朝軍隊討伐呂氏家族,終於恢復了漢朝劉氏家族的統治地位。在這場宮廷政變中,酈寄憑藉同呂祿的友情,為鞏固劉漢王朝立下大功。同年酈去世,諡曰景侯,酈寄承襲侯位,卻落下賣友求榮的千古罵名。

3. 宋之問

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4. 沈括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變法運動。沈括積極參與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在守舊勢力的瘋狂反撲下,第一次被罷相,黯然下臺。沈括深怕受連累,急於洗白自己,於是反戈一擊馬上向宰相吳充呈上了一個秘密報告,歷數新法的種種弊端。吳充轉身把這秘密報告呈遞給了皇帝。神宗皇帝看不過去,「始惡括之為人」。新、舊黨人中的不平之士,見皇帝也討厭沈括,就上書彈劾他,說他出使遼國時出賣了國家利益,辱國失地。實際上,那次邊界談判很成功,只是神宗自己軟弱,答應了遼國其他的苛刻條件(如增加歲幣等)。但卻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出來為他辯誣。於是沈括被貶。

5. 袁世凱

1897年,袁世凱擢升直隸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練兵。後維新派實行戊戌變法,康有為等維新派(帝黨)從一開始就寄希望於袁世凱,在7月底就派徐仁錄前往小站聯絡袁世凱,試探其態度。康有為判斷袁世凱「為我所動」,乃舉薦袁世凱為侍郎。後康有為等人決定包圍頤和園,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並殺死慈禧寵臣直隸總督榮祿,而這一任務則被維新派委託在袁世凱身上。當天夜晚,譚嗣同進入袁世凱寓居的法華寺,將「圍園劫太后」的陰謀告知袁世凱,並袁世凱不得已答應了維新派的請求,打發走了譚嗣同。袁懼怕譚嗣同勸其出兵圍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牽連自己,遂向榮祿告密。9月20日(八月初五)上午袁世凱受到光緒帝召見,同日乘火車到天津。9月21日(八月初六)晨,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入紫禁城,宣布臨朝訓政,罷斥康有為等維新派,戊戌變法遂告失敗。

相關焦點

  • 韓信賣友求榮,劉邦卻不領情,為何?專家:韓信這是小人之心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焦達篇幅論述了韓信的一生,前半生,韓信瀟灑自如,後半生卻落個身敗名裂。後半生的失敗,大多是因為韓信的小人之心,使得他一步錯步步錯,而小人之心,就不能不說韓信出賣好朋友鍾昧離了。《史記》記載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極其不放心韓信,於是有一次便借著」天子巡狩「來到韓信楚國的封地。韓信自然知道,這次劉邦是衝著他來的,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旁邊就有一個人給韓信出了一個餿主意:把鍾離昧砍了,送到劉邦面前,以表忠心。聰明一生的韓信這個時候卻犯起糊塗來。這個鐘離昧可是韓信的鐵哥們呀!項羽死後,鍾離昧無處可去,韓信念及情誼,就收留了他。
  • 「賣友求榮」反而是最美「大義」?史家眼中最美的「賣友求榮」桂冠屬於誰?
    「賣友求榮」反而是最美「大義」?史家眼中最美的「賣友求榮」桂冠屬於誰?
  • 殺人奪詩賣友求榮,還給權貴倒夜壺,宋之問名聲臭,不只因人品差
    所以,宋之問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個才華既有民間認可,又有官方證書,毫無爭議。不像貝利和馬拉度納,一個是官方指定球王,一個是民間票選球王,爭議很大。  為此,有人還專門寫論文研究,為啥一個人的人品和才華能相悖到這種程度呢?  宋之問人品差,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個,政治投機太頻繁,換主子換太多。
  • 大宋全能型人才沈括,其巨著名垂青史,為官卻喜歡見風使舵
    毫不誇張地說,沈括是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收藏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水力學家、兵器專家、軍事家等等,就連現在世界各國爭奪最緊俏的戰略物資石油,都是沈括最先發現並命名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他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而且現代有人開玩笑說,沈括大致相當於大宋的牛頓加愛迪生加諾貝爾加伽利略,再搭上李四光、黃老邪。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大才子宋之問真的殺甥奪詩、賣友求榮嗎?說出來你別不信
    大才子宋之問真的殺甥奪詩、賣友求榮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初唐詩歌大咖宋之問的口碑歷來很差,這是因為他做人太不講究,基本上是誰有權有勢就依附誰,哪怕是張易之、張昌宗這樣的奸臣也無所謂,不愛惜自己的羽毛。這一點,是沒什麼爭議的,但是筆者想說的是,加在他身上的有些劣跡,其實也有莫須有的嫌疑,是趁機往他頭上扣屎盆子。
  • 唐朝詩人中的敗類,賣友求榮殺人奪詩
    在唐朝眾多詩人中,有一個人今天被大家稱為「人渣詩人」,他喜歡溜須拍馬,不僅賣友求榮害死了幫助他的朋友,更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僅僅是為了搶奪外甥的一句詩。這個詩人叫宋之問。龍門奪錦袍宋之問出身於一個小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曾做過一些地方的小官。在父親的教導下,宋之問從小喜歡讀書,詩寫得不錯。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
  • 是宋之問!
    在中國哲學史上,孟子很善良自信,認為人性本善,人人在本質上都是好人,之所以有壞人,那是因為有人把內心的善性丟掉了,也不知道找回來。而荀子和韓非子則是超級冷靜冷酷。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為了利益你死我活的爭奪,而韓非子認為自然資源有限而人性自私,人與人之間都是爾虞我詐的陰謀算計。荀子認為要把壞人變好人,就要加強教化,韓非子則覺得教化還不夠,絕對得用鞭子和大刀。
  • 攀龍附鳳、品行不端的宋之問,有著怎樣的一生?
    肖靖/撰 人言詩人多高潔之士,為何?因為只有偉大的靈魂才可寫作不朽的篇章。如李白,氣魄豪邁,厭煩於世俗的蠅營狗苟,所以所作的詩歌有飄逸出塵的氣質;又如杜甫,憂心於生民社稷之艱難,關注現實,沉鬱頓挫,有「詩史」之稱。
  • 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如果就這首詩來評價宋之問其人,兩個字:有才;但如果發掘這首詩背後的作者經歷和歷史文化背景,再來評價問之問其人,那就相差十萬八千裡,也是兩個字:無德。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辭,一時成士人相傳的佳話美談。唐高宗上元二年,年僅20歲的宋之問進士及第,喜登「龍門」,從而踏上了仕途之路。
  • 我為什麼有點兒心疼《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
    1094年,沈括跳江自殺。但被救起,並未死成。為什麼會這樣?這件事情,跟什麼有關?跟他的巨大成就有關嗎?1 沈括的牛氣與卑劣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晚年「可憐」 之人的牛氣之處。沈括的牛,是真牛。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 別給我提高尚,戒了,說說宋之問的奇葩養成記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的是宋之問的性格養成記,所以只介紹兩點。一是宋之問的才高八鬥。很多人只是聽過宋之問的部分名詩,譬如,最著名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譬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譬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 第二十二篇:解析宋之問的《渡漢江》
    在第二十篇:解析宋之問的《靈隱寺》和第二十一篇:解析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裡,我們知道了宋之問這個人文採確實了得,寫得一手好詩。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考中進士,踏入了仕途。到了武則天當政時期,宋之問投其所好,挖空心思寫詩奉承討好女主,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仕途一帆風順,屢次被提拔。
  • 袁世凱和「戊戌變法」:袁世凱出賣譚嗣同是賣友求榮嗎?
    袁世凱,辛亥革命和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也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中國古人云,亂世出梟雄。這句話用在袁世凱身上也是合適。儘管這位亂世梟雄做過一些違背道義之事,如暗殺北方實力派人物吳祿貞,派人暗殺宋教仁(此謎案基本定論是袁世凱暗中指使,由此導致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有研究者認為,光緒皇帝之死也和袁世凱有關。
  • 宋之問得到高僧指點,寫出絕妙好詩,誰知此人來歷非凡
    很多人都讀過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了遊子激動而複雜的心情;「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抒寫了重返故鄉和親人團聚的渴望;「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描述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之意。
  • 被誤讀的歷史人物:沈括才學絕世,人品卻差得不敢恭維,真的嗎?
    沈括是什麼人物,他是天文地理、音樂醫藥、律歷佔卜無所不通的全才。他的《夢溪筆談》廣受稱讚,被後人認為是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中國科學院也曾為紀念他,將1963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沈括。可見他成就之高,影響之廣泛,並非虛言。
  • 歷史的另類臉譜:袁世凱與段祺瑞決裂,北洋之龍出山解圍
    北洋軍閥的根基所在,源於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對於袁世凱來說,在那一階段的袁項城全身心都投入到練兵之中,北洋新軍的編制與調遣,選拔與補充,都是親自上陣,但是由於人馬逐漸擴充,一大批頗具雄才的戰將開始嶄露頭角。袁世凱也不再事必躬親,諸將的權力也逐漸提高,「北洋三傑」逐漸成為北洋軍中崛起的山頭,其中以北洋之虎段祺瑞和北洋之犬馮國璋的勢力最為強大。
  • 宋之問:一個逢迎諂媚,因詩殺親的壞人,為何能青史留名?
    有一個人,自薦當男寵,成為當朝公主的入幕之賓,他為了仕途逢迎諂媚,賣友求榮,更為人所不恥的是他因為一首詩殺害了自己親侄子。以上所述,形容的是一個人,唐代詩人,宋之問。他是千古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作者。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被稱為仙宗十友。
  • 沈括寫了《夢溪筆談》,有「全才」之稱,《宋史》為何淡化他?
    然,《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卻榜上有名,有"北宋第一全才"之稱。不過,《宋史》卻沒為這位"全才"單獨立傳。這是啥回事呢?一、沈括其人公元1031年出生於杭州錢塘沈氏家族的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祖父沈曾慶曾任大理寺丞,父親沈周、伯父沈同均進士出身,父親沈周還曾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沈括幼年即隨父親宦遊各地,增長了不少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