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左宗棠帶病到南京治水 開闢朱家山河分洪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經盛鴻

  晚清重臣左宗棠,不僅帶兵打仗相當厲害,作為地方官管理政務同樣很有一套。他以近七旬的高齡到南京就任兩江總督期間,最看重的事情之一就是興修水利,並為此忙碌奔波於大江南北……

  「治內之策,尤莫急於水利」

  清光緒七年(1881),左宗棠來到南京,就任兩江總督,總管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的軍民政務,是清朝最高級別的封疆大臣之一。到任不久,他這樣向友人陳述在經歷了太平天國戰亂之後江南當時的破敗情況:「江南克復二十年,而城邑蕭條,田野不闢……河務鹽務敗壞不振,農田漕運均無益而有害。向有所聞,今則有所見矣」。

  面對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局面,左宗棠意識到,「江蘇治內之策,尤莫急於水利」,因為「水利,尤民命攸關,三吳之富強貧寡,悉視乎此」。他認為興修水利,可以安定地方,保證兵源,加強海防,同時有利於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才能與世界列強競爭。他說:「蓋必治水而後可以保民,能保江淮以北之民不為島人所驅使,而後兩江之兵,不可勝用。」又說:「江淮之間,地廣而土沃,若能興修溝渠,培厚加廣,挑淤浚淺,一如隴上新疆治法,則水有所歸,旱潦有備。墾荒成熟,加以桑棉之利,則民可自贍,又可以洋人銀錢,以供賦稅。」

  左宗棠到南京就職時,已是近70歲的高齡,且抱多病之身,卻不辭辛勞,忙於政務,《左文襄公全集》中稱「閱伍之餘,文武畢集,士農環侍,隨到隨看隨議隨辦」。他還長途跋涉,親身到轄區各河道與海濱,「躬身履勘,悉意講求」。通過實地勘測,認真調查研究,他制定了多項水利計劃與方案,並督率軍民對江南水利展開了大規模的整治。

  誠如左宗棠後來給友人信中所說:「弟到金陵一月,出省閱伍江北,即與運司各道府縣遍考水務利弊,立即督率官吏民兵切實辦理。江北畢事,始出巡江南,如法行之,浚其支,導其幹,水始大治。」

  從1882年到1884年,左宗棠在兩江總督任上,始終沒有停止過抓水利工程。開闢朱家山河分洪,消除滁河對六合和浦口地區的危害,就是其中大功一件。

  滁河是從安徽滁州流入南京浦口、六合地區的一條河流,「以安徽滁州、來安、全椒山水三面下注,兼受定遠、合肥之水,匯三汊河繞六合兩百餘裡入江」。由於水流洶湧,河道依山環繞,「每淫雨水漲,河流迂緩不能驟洩,則泛濫四出。滁州、來安、全椒、江浦、六合圩田數十萬頃悉為巨浸」。

  根治的辦法唯有裁彎取直,「劈開」滁河中段流經的朱家山,讓滁河直接從浦口入江,而無需再繞道六合。但是,朱家山系石質,開山工程十分艱巨,因此自乾隆、嘉慶以來,屢議興修都不得結果,此前浦口駐軍統帥吳長慶統領兵勇開挖朱家山河2年,工程卻因其移防而暫停。這次左宗棠總督兩江,以其一貫的果敢勇氣與雷厲風行的作風,調集了30營的湘淮軍,很快就循著吳長慶所疏故跡再次動工。

  1883年3月,朱家山工程處在最艱難的階段,「工已抵山麓,迂石脊,長亙十餘裡,高者至數十丈,錘鑿無所用力」。左宗棠聞訊,趕到朱家山河工地視察。他調來親信部將王德榜的部隊。這支部隊曾在西北和北京郊區經營水利工程多年,富有開山治水的經驗和技術裝備。他們「鑿石穿孔,實火藥其中轟之。藥力所至,石輒糜碎,工始得施」。這在當時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中國後來開山炸石多用此法。

  經過近2年的艱苦施工,朱家山河工程勝利完成。1884年3月工程竣工之日,左宗棠扶病再次到朱家山工地檢查驗收。他欣喜地看到,滁河的水害基本得以根除了。

  任期雖只短短兩年,帶來氣象一新

  濱江臨海的江蘇,河湖遍地,除淮河為害最烈外,還有潮汐海嘯時時威脅蘇北沿海地區,在江北有滁河危害南京浦口、六合一帶,在蘇南則有秦淮河與太湖諸水年年泛濫。左宗棠在首抓治淮的同時,對上述諸河道水害都進行了積極認真的治理,這些水利工程數目之多、規模之大、工效之速、效果之好,是清末江蘇水利史上少見的。

  修築赤山湖圩壩、建立秦淮河石閘,治理南京、鎮江一帶的江南水系,這些也是左宗棠在任時取得的功績。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蘇南水害較之蘇北為輕,這是因為在道光年間,陶澍、林則徐大興太湖水利,開浚黃浦、吳淞、瀏河三江水道,頗見成效,澤及後世。唯南京、鎮江一帶,水利失修,秦淮河常常泛濫。句容境內的赤山湖地處茅山山麓,「湖匯茅山諸水流,經溧水、上元、江寧,以入秦淮。湖底淤高,堤亦坍壞,水旱並受其災」。

  1882年春,左宗棠下令抽調部分軍隊,開赴句容,修浚赤山湖,「築道土壩至麻培橋圩堤,修復下遊橋閘,令相洄注,弭壅潰之患」。該項工程歷時1年,到1883年3月完成。完工之日,左宗棠照例以其認真精神,親至工地,「勘驗新築圩堤,長二十裡有餘」。他又指示,沿著圩埂移植桑秧,既護圩堤,又利於農桑。

  對流經南京城的秦淮河,左宗棠也曾親自乘船勘測,下令在秦淮河入江去路各關鍵所在地建起多座石閘,控制流量,導引清流。對南京、鎮江一帶瀕江的圩堤溝道,也一一整修。這些水利工程期間左宗棠都曾多次去現場視察督導。

  在大興水利的同時,左宗棠率領軍民,在南京城內大片荒地上,清理丈量,種植桑樹、柏樹、松樹、杉樹等數百萬株,為防止水土流失、綠化南京,作出了貢獻。

  左宗棠任兩江總督雖時間很短,卻取得了很為可觀的成績。1883年中,他曾興奮地寫信告訴郭嵩燾:「農田水利一氣呵成,……支幹相承,上流下接,帥水之智,用士卒之力,瞬息改觀也。蒞事未滿一年,而氣象一新,較之兵災之前,尚覺遠勝。」

  這番話並不誇張,就在1883年這一年,新修的江蘇水利工程承受了一次洪水的嚴峻考驗,發揮了極為良好的作用。「皖豫上遊盛漲,加以蛟水,而下遊免沉沒之災,圩田收成加倍,而浙直告糶之船踵至」。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智慧——明鬥暗合
    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中興之臣的曾國藩與左宗棠又怎會不知。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1歲,作為湖南老鄉很早便已相識。二人走向巔峰都得從鎮壓太平天國,掌握兵權說起,並且也在太平天國覆滅之時交惡,走向對立。鹹豐元年正直太平天國初期,曾國藩回家為母奔喪,受朝廷命令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至此名震中外的湘軍誕生了。
  • 從諡號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何功勳蓋世的左宗棠最差
    晚晴四大臣通常是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也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說法)。四位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文忠。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既然是名臣,生前顯赫,死後自然也會獲得皇帝冊封的諡號,既表示對逝者的尊敬,也是對此人一生的評價。那麼,看看這四位名臣到底是什麼諡號?
  • 抖音傷口不用喘息離開只是帶病去旅行是什麼歌 帶病旅行歌詞
    「傷口不用喘息離開只是帶病去旅行」這首歌是廖俊濤演唱的歌曲《帶病旅行》。歌曲雖然聽著有些傷感,但是真的很好聽,值得循環的歌曲。傷口不用喘息離開只是帶病去旅行什麼歌  「傷口不用喘息離開只是帶病去旅行」這首歌叫做《帶病旅行》,由廖俊濤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發行於2019年8月10日。
  • 曾國藩被左宗棠咒罵,卻不以為意,離世後左宗棠反說自己不如他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勤奮好學。後來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這位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可謂是五百年來除了王陽明之外的唯一聖人,但這位聖人在小時候和我們普通一樣,並非天資聰穎,其智力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
  • 左宗棠與七夕有關係?左周聚少離多堪比牛郎織女
    科考是需要錢的,因為囊中羞澀左宗棠考完鄉試後,便入贅周家。可以說,如果左宗棠沒有成為左文襄,上門女婿左宗棠就不會有下面這些民間傳說了。人們為什麼要編排各種民間傳說?就是基於兩個問題。其一,左宗棠何以入贅湘潭周家;其二,周詒端為何21歲才結婚?在古代這已經是大齡青年了。左宗棠入贅四種傳說在各種傳說中,僅左宗棠多大歲數訂婚、多大結婚、如何入贅周家就有四種說法。
  • 左宗棠和表兄弟,同樣八字命相異
    年輕的時候他們兩兄弟一同來到湘陰縣算命,縣城有一位聞名遐邇的算命先生「胡半仙」,胡半仙問了二人的八字,閉目掐指算了半天,說道:「你們兩個人均出生於嘉慶十七年壬申十月初七寅時,八字是壬申年辛亥月丙午日庚寅時」 胡半仙又煞有其事地說:「這個八字九歲紮根(指起大運),命中缺木缺火,初運、二運為天地水,29歲以前難言功名利祿,29歲以後甲寅,39以後乙卯,本是天地木,奈何走的是空亡運,先師劉伯溫說過
  • 75歲了,我想自駕去看看祖國的大好山河!
    駕駛證申請年齡將不做限制  只要符合身體條件要求  70+依舊可以自駕跨越千山萬水  政策內容  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託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對70周歲以上人員考領駕駛證的,增加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保證身體條件符合安全駕駛要求。
  •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感慨:自愧不如
    我們所了解的曾國藩都知道他是從一個「愚者」變為「智者」,科舉考試7次不過,但後來卻智慧高升,被成為了「與他們同期的還有左宗棠,曾國藩和左宗棠認識的時候,兩個人的身份地位懸殊。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那時候曾國藩到長沙去辦湘軍,已經當了十多年京官,級別和湖南巡撫一樣高。左宗棠是一個普通舉人,任何級別都沒有,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當師爺。
  • 唐家山堰塞湖不採爆破分洪 讓水自動流入洩流渠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中新網5月31日電 綜合消息: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可比原計劃提前實現分洪,預計6月1日至3日進行分洪。
  • 救下左宗棠的潘祖蔭後來官運亨通
    這一年,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因為貪縱,被湖南巡撫駱秉章罷免,遷怒於在湖南巡撫幕府久專軍事的左宗棠,向湖廣總督官文構陷罪名。 鹹豐皇帝下詔命欽差大臣錢寶青、湖廣總督官文審理此案,此前有「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美名的左宗棠以死自誓,悲壯地表示"縊鬼伺於梁,溺鬼伺於塘"。
  • 紫微觀人 左宗棠
    他苦笑著,看著那些厚厚的自己已經熟讀的書,回憶起一些往事…… (一) 父親和伯父都是功名之人,自幼受家庭薰陶,熱愛讀書,年幼時隨父親遷居長沙,十七歲考取長沙府試第二名,十九歲獲得老師的疼愛並結為兒女親家,二十歲與湘水校經堂多次考試獲得第一名…… 一切,似乎很順利,家境不錯,出身書香門第,深得師長關懷
  • 有人問:甲午慘敗的時候左宗棠到哪裡去了?筆者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事實上,左宗棠對甲午戰爭曾經有過預測,1881年開始,左宗棠就任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兼南洋通商大臣。從那時候起,左宗棠就知道戰火將從海上燃起,於是他積極布防,並開始跟洋人較勁,但是這段故事《清史稿》記載相當簡略:「嘗出巡吳淞,過上海,西人為建龍旗,聲炮,迎導之維謹。」
  • 左宗棠最經典的3副對聯,其中蘊含的人生智慧,明白的越早就成功的越早
    戰功赫赫的左宗棠就是一個極其努力的人,他童子試,鄉試都異常順利,可也許是前兩次的考試將他的好運用完了,所以輪到會試的時候,左宗棠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境遇,而且是屢次不中。 20歲到40歲期間,可以算是左宗棠的低估時期,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頹靡,夜以繼日地鑽研兵法、飽讀詩書是他那段時間的常態,這次的沉澱為他以後的成功做了深厚的鋪墊。
  • 帶礪山河守初心 歲歲年年今勝昔——陝北南泥灣見聞
    新華社西安10月2日電題:帶礪山河守初心 歲歲年年今勝昔——陝北南泥灣見聞新華社記者李浩時令已過秋分,陝北南泥灣的稻田將川道盡染金黃,山林卻依舊綠意盎然。何止這山河,1958年就和父母逃荒至南泥灣的侯秀珍,也是一钁頭一钁頭跟隨南泥灣發展的軌跡,見證了新中國農村的變遷。陽光下,一把侯秀珍公公劉寶齋當年開荒時用過的老钁頭,將思緒帶回70多年前的南泥灣。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敵人封鎖,邊區糧食和生活用品匱乏。
  • 左宗棠給他們下了一個緊箍咒
    當時,為了防止法國人控制福州馬尾造船廠,左宗棠在建立之初,就確定了「社會招聘,杜絕法國政府的人員委派」的原則。左宗棠還選擇了法國軍官日意格,雙方籤訂勞動合同,由日意格在法國物色招募合適的木匠、鐵匠、鎖匠等一班技術人員,只是催促的社會招聘,從而杜絕了法國政府的人員委派的合作方式,避免了日後與法國政府打口水仗。
  • 那年南京血染山河,願你我珍惜此時的錦繡年華
    在下關,瀚見到一個日本兵將10個中國俘虜綁在一起,將他們推到挖好的坑中,澆上汽油活活燒死,周圍的日本士兵看著竄騰而起的大火和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則手舞足蹈的哈哈大笑。在太平路,日軍野獸們強迫一群商店職員救火,卻用繩子將他們綁在一起,然後推入到熊熊烈火之中。
  • 朋友在關鍵時刻是用來「出賣」的,左宗棠好友沈葆楨的醜惡表演
    關鍵時刻好朋友也靠不住朝廷指派左宗棠的好友,時任兩江總督的沈葆楨具體辦理。沈葆楨字幼丹,福州人,比左宗棠小九歲。從私人關係上來講,二人屬於同一圈層。沈葆楨的親舅舅就是林則徐,他還娶了林則徐的二女兒。左宗棠的兒女親家陶澍是林則徐的頂頭上司,臨終向道光皇帝推薦的接班人。
  • 《鶴唳華亭》虐,《慶餘年》爽,《大明風華》老朱家日常笑斷腸
    納蘭驚夢/文今年年底的古裝劇可謂是格外的熱鬧,主要還是受之前政策限制,不得不延後到如今扎堆播出,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隔空打擂的局面。目前來看,《慶餘年》、《鶴唳華亭》和《大明風華》無論是從播出熱度還是口碑品質方面,要比《夢回》和《劍王朝》更勝一籌。
  • 對付兩面三刀的小人,左宗棠有一個妙招,一箭雙鵰還解氣
    左宗棠作為晚清名將,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對付小人的妙招,不僅一箭雙鵰,還特別解氣。一、豐功偉績左宗棠左宗棠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在歷史課本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張之洞、曾國藩等人是他的好友,從太平天國開始,到洋務運動,再到收復新疆,左宗棠的功績可以說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