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但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人均壽命只有五十多歲,不到六十歲,因此,七十歲是大多數人不曾活到的壽命。
而在我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將軍,在68歲那年出徵打仗,當敵軍將領看到他的相貌後,頓時下馬跪拜,主動認輸。那麼,這位將軍是誰?都有哪些事跡?
圖片:將軍出徵打仗劇照
一、文學中的薛仁貴
這位將領就是著名的薛仁貴,在中國歷史上,薛仁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歷史課本,幾乎都沒有關於薛仁貴的介紹,薛仁貴卻做到了家喻戶曉,原因就在於,其實我國民間對於歷史的了解,自古以來都不依靠歷史課本,而是主要來源於說書和戲曲。
1、薛仁貴的故事
時至今日,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多數人對歷史的了解也是通過自媒體平臺,畢竟歷史課本太過枯燥。雖然古代社會沒有網絡,但卻也有古代版的「自媒體」,那就是戲臺子和說書人的嘴巴。
在傳統評書、戲曲裡面,薛禮徵東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這個故事說的是唐朝太宗在位時期,遼東高句麗國不斷挑釁大唐天子,於是大唐派兵準備討伐高句麗。
但是高句麗大將蓋蘇文是能徵善戰之輩,於是大唐朝廷招納賢才,薛仁貴在這個背景下從軍,並打敗了蓋蘇文,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事後,大唐皇帝冊封薛仁貴為平遼王,這便是傳統文學裡,著名的薛禮徵東的故事。
圖片:說書人劇照
2、流傳原因
在我國,之所以薛仁貴的故事得到流傳,是因為早在宋元時期,隨著市井社會的形成,小市民群體也隨之誕生,小市民群體在茶餘飯後之後,需要消遣,而古代一些不得志文人,比如清朝的蒲松齡,在科舉事業失敗以後,就需要創作一些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的理想,這些文學作品,最為常見的莫過於三種。
第一種是才子佳人模式,這類作品其實往往是作者對理想中自己的暢想,比如不得志的文人會幻想自己出人頭地,甚至娶了公主等等,這個寫作傳統現如今依舊存在,比如網絡文學的爽文,其實都是這種文學作品的延續。
第二種是公案小說,比如包公的故事,在古代,司法腐敗是常見現象,因此很多文人會通過撰寫包公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對腐朽司法的不滿。
第三種是良將小說,比如薛仁貴,這類小說的形成年代一般是朝廷處於外敵入侵,因此文人們通過撰寫這些古代良將的故事,來表達自身對驅逐外侮的願望。
圖片:不得志的文人創作文學作品劇照
二、歷史上的薛仁貴
其實歷史上的薛仁貴和文學上的薛仁貴,確實有很多類似之處,比如,他確實參與過討伐高句麗的戰爭,但是,薛仁貴的對手又不止一個高句麗。
1、高句麗的隱患
早在南北朝時期,高句麗就佔領了遼東半島和韓半島北部,成為東北亞首屈一指的大國,高句麗和北朝以遼河為界,而北朝由於內亂以及和南朝常年打仗,對於高句麗的膨脹和崛起,也並無太多關注。
隋朝統一天下以後,隋文帝逐漸意識到了隱患,比如隋朝的主要邊患是突厥,但是,高句麗是僅次於突厥的對手。而且,隋朝的情報人員還發現,高句麗的使者曾出現在突厥地盤上,因此隋文帝制定了國策:隋朝如果想要千秋萬世的話,突厥和高句麗都是隋朝需要解決的問題。
隋文帝在位期間,突厥發生分裂,並被隋朝打敗,到了隋煬帝統治時,隋煬帝決定徹底剷除高句麗,於是三次進攻高句麗,結果,高句麗沒被隋煬帝滅亡,隋朝反倒自己先崩潰了。
隋朝滅亡以後,唐朝開始進入統一天下的進程,唐朝完成統一以後,唐朝和高句麗的矛盾也不斷激化,於是,唐朝和高句麗爆發了戰爭。
薛仁貴在這個背景下,參與了唐軍,並且立下了不少戰功,被朝廷授予官職。
圖片:薛仁貴漫畫
2、薛仁貴的失敗歷程
不過,和民間文學中稱薛仁貴被封王不同,薛仁貴的人生,也經過很多低谷,比如唐高宗在位期間,唐朝和吐蕃的邊塞戰爭不斷,唐軍和吐蕃的主要戰場在青海,要知道吐蕃是藏族同胞的祖先,而青海大多數地區都是高原,在高原上作戰,吐蕃軍隊具備地理上的優勢。
話說這一年,薛仁貴率領四萬唐軍,在青海遭遇吐蕃四十萬大軍,雙方經過一番惡戰,唐軍慘敗,不過,客觀來說,這個結局雖敗猶榮,因為四十萬對戰四萬,已經是很可怕的比例了,更何況是在青藏高原上對付吐蕃軍隊。
而唐高宗沒考慮這一點,直接以薛仁貴打了敗仗為名,把薛仁貴打發回家種地了,在此之後,薛仁貴還遭到唐朝皇帝的流放。
圖片:雙方對戰劇照
3、老當益壯
唐高宗為人軟弱,朝廷大事是由武后定奪,在武后的管理下,唐朝和周圍的很多邊塞部族發生衝突,比如突厥,就對唐高宗和武后夫婦表示不滿,甚至對唐朝發動了戰爭。
此時武后思來想去,覺得整個朝廷裡有過打敗突厥經驗的將領,只有薛仁貴,於是派人找來已經68歲高齡的薛仁貴,問他能否繼續出徵?薛仁貴沒有拒絕,而是披盔戴甲,開始出徵。
突厥的將領聽說唐軍方面的指揮官是薛仁貴,頓時表示難以置信,因為根據突厥國內的傳言,薛仁貴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不可能繼續出徵了,因此要求唐軍的主帥出來對話。
圖片:高齡將軍披盔戴甲出徵劇照
當薛仁貴來到兩軍陣前的時候,突厥將領頓時激動不已,甚至下馬跪拜,希望就此停戰。不過,薛仁貴決定用自己這一生最後一次出徵,給突厥人留下夢魘,於是指揮軍隊掩殺過去,就這樣,唐軍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