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調呼吸、念三字明入道,哪些人不宜修行?打坐時為何冒汗?

2021-01-21 意識的宇宙

一、如何理解入道?

修行要有正確的究竟圓滿的見地,然後安於每個當下,就是在道中。

入是進入、符合的意思,是當你發起了出離心並以此為出發點,去改變並覺悟、開悟了。

1、修見地(在修佛知見的基礎上提起正念,比如楞嚴經);

2、修證(念念入彌陀願海比如華嚴經);

3、行願(比如普賢行願品。普賢普賢,一切善根功德普皆回向於西方極樂淨土)。

身心清淨就可以入道,入道以後,制心一處,就可以得道。就是整體融入了環境,無形與有形成為了一體。守一抱一。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隨順宇宙規律法則,跟隨其頻率而運行。

二、呼吸對修行的作用和意義。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正確的呼吸方式對修行十分有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真正的修行人必定用的是正確的呼吸方式,也即通常說的腹式呼吸。

人本來就是活在一呼一吸之間,人的生存就是靠呼吸來維持。有了呼吸就有了一切,沒有了呼吸,什麼都沒有。一個修行人,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呼吸,要一吸就吸滿,就吸到丹田,呼的時候就從丹田呼出去,呼乾淨,然後又吸進來,吸滿……,用這樣的呼吸方式,你的中氣、底氣就特別足,就容易入道。

師父教的呼吸剛開始是一種有為的方法,讓我們提升能量,助於修行的一種方法。

還有種呼吸方法就是安那般那呼吸方法,是佛陀時代教弟子的一種自然的呼吸方法。

末學以前練三字明後,靜坐,很自然就會落到呼吸上,佛號也不想誦。後來看到南懷瑾老師說的安那般那呼吸打坐方法後,明白了,這個需要根據個人根基和習性來決定,它有個次第性,從散亂、放逸,再到昏沉,它需要一個過程……

呼吸方式一改變,你的身體素質就改變了,你的命運就改變了。

三、念三字明有什麼體悟?

三字明只要念對了,就捕捉到了感覺,聲音會全是從頭頂出去的,聲音在頭頂上震動、盤旋的感覺,而且很渾厚。

我打坐時基本都會念20分鐘,呼吸慢慢地深入丹田了,身體也慢慢能跟大自然的節奏接軌了,會感覺到身體能量的增強。

四、有根基的人都可以直接念「三字明」嗎?

一切法為解脫而用,三字明也不例外。從法性上理解,人人可念。但師父說,體質弱的人最好先念六字明,然後再念三字明,因為三字明的力量太大了,初學者要循序漸進。到了實修用到一些有相的修行方法時,三字的力量大於六字明。當能接觸到並有機緣行持,則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如果你的氣脈完全暢通,就可以直接念;如果氣脈還未完全暢通,三字明強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細的脈絡堵塞了。這時候,可以先念一個階段(最少半年)的六字明,再加上觀想,然後才能念三字明。

一般念半個小時。如果你有念六字真言的基礎,在整個打坐過程中,可以念久一些,念一個小時都沒問題。如果出現頭脹頭痛,眼睛紅腫,說明下面的能量上來了,這時候就可以停下來不念,只要觀想頭頂蓮花打開,從眉間向前平視就可以了。

五、哪些人不宜修行?

1、心理不健康的人。這種人慧根不夠,心理素質差,習氣重,只能讓他信信佛、誦誦經,拜拜佛、燒燒香,護持三寶,種點福田;

2、能進不能出的人。()就是能進入狀態,出不了狀態的人。此種人身心能力不夠,欲望過盛;

3、警覺性提不起來的人,這種人說明沒入道,但是也在禪定中,這種禪,為無明的花,多情的果,眾生的根性不定,其實菩薩都在」三有」城獄中。也就是沒有覺照的人,這種人也不能學佛。

一個世間上的事情都做不了、做不成功、沒有警覺、丟掉了覺照的人,又能做什麼呢?你又怎敢與他共事呢?他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

看過韓國那個解脫貓的視頻,我們就會知道,眾生平等,所以末學突然對本覺、始覺有了一種想法,六道眾生一樣擁有的絲毫不差!並非我們現在學佛的才有本覺、始覺之說,至少末學以前是這麼認為的。

六、打坐時容易冒汗是怎麼回事?

這是身體發暖,體內寒溼排出的現象!體內過去有風溼、風寒。由於打坐的原因,身體陽氣產生了,過去的風寒、風溼之氣就必須排出去,這時候身體就可能會冒涼氣,手腳、身體就會冒汗。

如果我們體內的陽氣、正氣沒有生起來,或者不夠,身體裡面必定會進來邪氣和風寒。當我們打坐到某個階段,全身發暖,覺得暖融融的,那說明我們身體的精氣神都已經甦醒,復活了。當陽氣一產生,邪氣就會往外排,這時候身體可能就會冒涼氣,手腳會冒冷汗。這些都說明打坐見成效了。

相關焦點

  • 打坐牢記這兩個字,入靜並不困難!
    真正想打坐入靜,前提要做到身體放鬆,心情舒適。如果身體無法放鬆,感覺不到舒適,整個人會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打坐中會下意識地不停調整身體,導致身體出現不由自主「晃動」的現象。等身體放鬆了,感覺舒適了,有了這個基礎,再才可以真正談入靜。
  • 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自古以來修行都是:一加法、一減法
    一、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炁」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修行人必須讀《黃帝內經》,對醫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結構要有所了解。修行人必須通醫理,這是「」五明」之一的「醫方明」,只有通達醫理才會知道人體經脈,修行時脈絡通暢了才能入道。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不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出家人要真動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還俗結婚,也用不著偷偷摸摸的。這是張至順接受採訪時的原話,十道九醫,一般來說修行者就像是醫生一樣,我們在講百日築基的時候提到過,百日築基其實就是熟悉自己的器官運行路線,掌握關於經絡的一些知識,然後通過各種滋補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充滿精力,這也就使得這些修行者基本都上都具備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識,在張至順小時候,他的母親曾經生過一次病,因為家裡貧苦,小時候的張至順迫不得已要上街要飯,有一次要飯回來發現他發現自己的母親像是加重了病情一樣
  • 為什麼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菩薩時念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有原因
    欲令眾生入佛諸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簡單的說就是讓眾生入佛之知見,本師釋迦牟尼佛睹明星悟道,證悟成佛。曾說過,「大地一切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能證得」。說明我們和佛在本性沒有差別。只是我們迷了,俗話說,「迷者凡夫,覺者佛陀」。佛陀教誨的佛法,無非是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佛性。
  • 要繼續打坐修行嗎?
    修行是一件很艱苦的事,也是一個比較長遠的堅持過程。當一個人真正要修行,就要做好長期修行的打算。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極端的時間內,做到立地成佛成道。當心中有了長遠的打算,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如何去修行了。有的人喜歡打坐,身體是修行的資糧,打坐能令身體變得舒適、輕鬆。身體好了,修行起來,事半功倍。這就是為什麼佛家道家都講究打坐的原因。
  • 十修行
    ,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修行舍丈夫不能相逢,忘不了夫妻的一場恩情三修行舍兒女比比真情,忘不了小嬌兒抱在懷中四修行舍姐妹好修真人,忘不了姐妹是一母所生五修行出遠門明光大道,有仙人來指路直往前行六修行出遠路離開家門,一路上受苦難誰人知情七修行受盡了千辛萬苦
  • 說台州深山有一位隱居修行人,人稱之為「蛇姑」
    當有善人來時,蛇是不出來的。當有惡人來時,它就出來驅逐壞人。時間長了,供養的人也多,錢物都不少,所以就引來了小偷。小偷趁著夜色來,這條蛇就與他纏鬥到天亮,蛇也昏死過去了。這位道姑,就給它灑水布氣,這蛇就甦醒過來好了。話說本地,有一個讀書人,叫張得一。
  • 打坐提升境界的兩個秘密,一是五心朝天,另一個知道的人並不多
    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吸收天地宇宙的能量就成了修行人研究的方向。道家和佛家中不同的法門的說法並不一樣,道家喜歡將三生萬物,所以他們認為人體之中存在著天、地、人三才。而對應體內的重要穴位就是人的泥丸宮、絳元宮和丹田位置。這三個位置存儲這不同的宇宙能量,在打坐的時候就會在人體體內互相反覆的交換。
  • 同為修行之人,為何道士大多身材瘦弱,而和尚卻大多都是胖子
    佛、道雖然都是修行,不過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佛教注重往生,在他們看來,今生的行善積德,是為了給往生積攢好運而已。而道教則更加注重今生,因此他們更加渴望長生,他們追求突破身體的極限,喜歡研製可以延長壽命的丹藥。不過,佛、道雖然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還是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的。比如說修行之人都要清心寡欲,都要吃齋。
  • 佛法:讀經、打坐時妄念多,不妨堅持誦讀這位菩薩的聖號
    很多人都知道讀誦《地藏經》可以消業,讓現世生活得到安穩遂意,還可以畢竟成佛,成就聖道。這是由地藏菩薩的大願而來,讓眾生能夠脫離苦海,並植種善根,菩提不退。安置生天涅槃之道。」細細揣摩上邊的經文,你就能發現它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類似之處。在普門品裡也說至誠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就能離欲、離嗔、離痴等等。而地藏菩薩所發的願,是不僅能讓你遠離這些能惱亂身心的塵相,而且「隨其所應。安置升天涅槃之道。」,這句經文非常重要。一直專修地藏法門的夢老為何說他往生時想要去哪,地藏菩薩就能把他送到哪呢?看這一句就能明白了。
  • 大悲咒〉一念到這個字,一切鬼神都要守規矩(宣化上人
    「唵」字時, 一切鬼神都要合起掌來,恭恭敬敬地來聽你誦。 節選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 宣化上人 講述 「唵」字譯為「本母」,本是根本,母就是母親。本母也就是「咒母」,咒母就是「佛母」,佛母就是「眾生的心母」;因為眾生的心,具足本母的這種智慧。由這咒的力量,能生出來十種法門: 一、字。
  • 一次性念誦108遍百字明的功德!
    如果一心專注所緣境、不摻雜庸俗語言,一次性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毀的戒律,一定會得以清淨。這是上師金剛薩埵親口允諾的。如《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云:「於心上誦百字真言加持自身,假使過去世中造種種惡業、五無間等一切罪障,由此百字真言加持故,一切罪障悉皆消滅。」《無垢懺悔續》中也說:「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華,能夠淨除所失毀的戒律與分別念的罪障,堪稱為一切懺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誦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補一切所失之戒,不會墮入三惡趣。
  • 念觀音心咒有哪些好處
    觀音心咒也叫六字真言,還叫六字大明咒。就是六個字:嗡嘛呢巴美吽。在藏地很多人都念這個咒。而且很多人在石頭上刻上這個咒語、經旗上印上咒語掛在房子上,可以說是到處都是。我也不認識藏文,看起來和蒙文也有些相像。和英語一樣,對我來說都是一門外語。師父教了怎麼念就怎麼念就好了。
  • 修行心備三心:靜心、內心、耐心!
    而入定就一定要靜心,所以修行首先就要靜心。 我們的心太散,說明了我們的欲望太多了,攀緣心太強了。那又如何靜心、如何修行呢? 人人都知道,修行要的就是放下,正所謂「沒把死心掛心頭,就很難入道」。
  • 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打坐也叫入靜,也叫專注,專一。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 勇於對治打坐中自己身體的疼痛 正是禪修者勤於修行忍辱的機緣
    如果你已開始練習打坐,就一定會感受到腿部的疼痛。如果你正計劃進行打坐禪修,就一定要知道打坐時腿部會很疼痛。正在進行盤腿打坐的禪修者,即將開始打坐的禪修者,在自己的內心都要明確的知道,打坐之初自己的身體肯定會很疼痛。同時要知道,只有經過頑強地忍受,才能徹底去除自己腿部的疼痛,才能讓自己的身體穩穩地端坐一個小時。
  • 把握好機緣,契入佛門,做一個修行人
    這也是修行人一開始的目的。如果家不像家、人不像人、天天吵鬧、身體不好、也沒有精力工作,事業每況愈下,這就違背學佛的初衷。修行是為什麼?就是為了有一個圓滿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佛法的要義,發起勇猛之心,這樣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修行了,佛時時刻刻在心中,不管吃飯還是睡覺,都是在念佛。如果沒有發願、沒有發心,就是整天在佛堂裡念阿彌陀佛,那也不是念佛,不是修行。
  • 孫式靜功(三)靜功要領|丹田|氣海|祖竅|守竅_網易訂閱
    深細長勻調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兩忘萬籟寂,形神俱妙樂在中。  掐子午,除雜念,祖炁修足玄關現。  臉似蟻爬丹田曖,口滿津液要吞咽。即舌頂上顎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其五:呼吸綿綿,微降丹田。  調理呼吸,又謂調息,是初步入靜的重要環節。用功時既然是閉口,無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細、長、勻。  深:不論是順呼吸還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這樣才能深。
  • 佛陀涅槃天降花雨,他對500比丘說了一句話,道明2字修行真諦
    佛陀將佛法融於塵世,將自我、小我融於眾生,實現了修行之初所發下的宏願。佛陀在80歲那年入寂,涅槃之前,安詳地側臥於娑羅林中,500比丘環繞在他的四周,誦經不斷,梵音四起,整個大地為之震顫。雖然那年的春天遲遲未至,但娑羅上已經紅花滿樹,一陣風過,花瓣紛紛跌落,如天降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