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自守與識才(洛陽曆代家風故事)

2021-01-21 洛陽網

  歐陽修(資料圖片)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許多人會首先想到千古傳誦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種幽美山景,那份瀟灑坦然,皆讓人心嚮往之。

  其實,歐陽修不僅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曾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身居高位。他憂國憂民,對有真才實學的後輩竭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重視傳承清廉自守的家風,還寫下名篇《誨學說》,教誨後代及世人要勤學上進,做有用之才。

  寡母「畫荻」自幼苦讀

  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23歲的歐陽修中進士,次年即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歐陽修在洛陽「守」了3年,邁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歐陽修是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其父親歐陽觀也曾在綿州(今四川綿陽)任推官,主管刑獄。歐陽修出生於綿陽,可他4歲時,父親便患重病去世了。歐陽觀為官清正廉潔,沒什麼積蓄,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只得帶著歐陽修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富裕,好在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池塘邊長的荻(dí)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寫字,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這便是慈母教子典故「畫荻課子」的由來。

  歐陽修後來在為父母所作墓表(祭文)《瀧岡阡表》中,記述了幼時母親的諸多教導。「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壠之植……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於汝父,知其一二,有待於汝也。」「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鄭氏常用歐陽觀生前的言行教育兒子,要求他清廉自守,奉養長輩不一定要衣食豐厚,重要的是要孝順,待人處事則要敦厚仁愛。

  在母親的教導下,天資聰穎的歐陽修勤奮好學,叔叔給他留下的書籍很快便讀完。他還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三上」作文清廉做官

  歐陽修在洛陽僅3年,卻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總結,撰寫出歷史上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他的千古名句更為後人津津樂道。

  從洛陽起步,歐陽修書寫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雖然在政治上因支持革新、變法數次被貶,但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倡導詩文革新,一生創作散文500多篇,文字簡潔凝練、清新自然,開創了一代文風,留下《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名篇。他參與修訂《新唐書》、自著《新五代史》,還撰寫金石學著作《集古錄》,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件。

  對於自己著述頗豐的原因,歐陽修在《歸田錄》中這樣解釋:「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尤可以屬思爾。」意思是,他所著文章,多是在騎馬、睡覺前、如廁時構思完成的。此話反映出他惜時如金的一貫作風,他總是在政務繁忙之餘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星時間進行文學創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在《誨學說》中,他更用簡練的文字寫出深刻的道理,教誨人們只有「學」才能知「道」,才能懂得人生道理,才能成為有德有才的「君子」。

  歐陽修不僅勤勉有加,而且為政清廉。他做官多年,一直帶著寡母和妻兒借住在衙門大院,還租住過破舊的民房,「牆壁豁四達,幸家無貯儲」,他42歲才在安徽買房置地。

  為了避免有人變相行賄,歐陽修甚至連轄區內出產的東西都不買。侄子十二郎要從南方來看望他,他在家書《與十二侄》中特別囑託道:「昨書中言欲買硃砂來,吾不缺此物,汝於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物外,不曾買一物,汝可安此為戒也。」

  「獎引後進」多舉賢才

  《新唐書》修成後,按照以往的規矩,史書只署官階最高者的姓名,歐陽修的官階比宋祁高,歐陽修卻以宋祁「編修費時長,功甚偉大」改了規矩,於是《新唐書》的《紀》《傳》部分署名歐陽修,《列傳》部分署名宋祁。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歐陽修成為北宋文壇公認的領袖,「以文章道德為一世宗師」,「天下翕然師尊之」。

  「取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一頭地也。」歐陽修在給好友梅堯臣的信中這樣盛讚蘇軾,盡顯發現賢才後極度歡悅的心情。對有真才實學的後輩賢者,他極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

  公元1041年,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曾鞏,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並獻《時務策》,表達政見。歐陽修讀後賞識不已,在回信中說:「其大者固已魁壘,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曾鞏擅長古文策論,輕於應舉時文,屢試不第。為此,歐陽修特撰《送曾鞏秀才序》為其叫屈,又把曾鞏納入門下。在歐陽修的培養和幫助下,曾鞏於公元1057年高中進士,從此一鳴天下知。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成名,也得益於歐陽修這位伯樂。據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公元1056年,48歲的蘇洵攜蘇軾、蘇轍兄弟以文章為「敲門磚」,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希望得到舉薦。張方平寫了一封推薦信,讓蘇氏父子去京城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之前,歐陽修與張方平曾因政見不同而交怨,但當歐陽修讀了蘇洵的文章後,並不因為他是政敵推薦的而怠慢,反而擊節道:「後來文章當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薦布衣蘇洵狀》,贊其「文章不為空言而期於有用」「辭辯閎偉,博於古而宜於今,實有用之言」,極力舉薦,蘇洵從此名動京師。

  另據《宋史·本傳》載,歐陽修「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歐陽修的胸禁、眼光和影響可見一斑。(記者 郭寧康)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一日千裡,歐陽修的勵志故事
    故事出自《湘山野錄》#歐陽修#歐陽修是我國唐宋時期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散文寫得非常好,他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生於1007年,卒於1072年,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
  • 【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2020-08-14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故事匯】第六十一期|畢永蘭:幸福的一家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
  • 天資聰明,勤奮刻苦,樂觀豁達為後世留下許多著作的史學家歐陽修
    不錯,是由歷代的史學家記載和傳承下來的,如果沒有他們這些歷史學家的考察、總結和傳承,那麼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許多事情我們都不會知道,因此歷史家們的功勞是很大的,大家可能都覺得研究歷史的人應該每天都是呆在屋裡裡面研究那些先人留下來的史書,並且不停地到各個地方去考察。
  • 歐陽修《浪淘沙》詞賞,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東城故地重遊時候,有感而發創作的詞文。作者通過「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這句詩,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歐陽修為何會突然產生這樣的感概呢?
  • 歐陽修家族:「一門十進士」的科舉傳奇
    同時格外注重培育家風、弘揚文教,造就出一個詩書傳家、薪火不絕的書香門第,從而形成了以文章道德影響社會的名門望族。有一年,家裡堂屋前的柱子上長出了一株紫芝,並且在一根莖上開出兩朵花狀,鄉親們感到非常驚奇,認為這是由於他常年行善積德的結果,於是撰寫文章大加頌揚。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 | 勤儉,我家的一大家風
    說到家風,會有不少人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家,那有什麼家風可言。其實,家風並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做事的標準,哪些事可做,哪些話可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為人處事的準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人,這就是家風。
  • 家風潤童心 關愛護成長|「讓愛溫暖童心」特別行動「送家風故事...
    讓 愛 溫 暖 童 心 家風是什麼?家風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家庭故事,一段記憶。
  • 朱自清家書裡的家風故事
    原標題:朱自清家書裡的家風故事 良好的家風家規意蘊深遠,催人向善,是凝聚情感、涵養德行、砥礪成才的人生信條。 寫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不僅自己一生風骨正氣,還用無形的家風涵養子孫。
  • 千家萬戶,一個城市的流水和鮮花,總領和洛陽牡丹,雍容華貴
    洛陽牡丹花大,品種繁多,色彩豔麗,共有9個主要的色彩系統,10個花卉類型和1000多個品種,紅、白、粉、黃、紫、藍、綠色和黑及多種顏色。花開時節、洛陽城花海的人群很受歡迎,牡丹倩正在競爭。這是《洛陽牡丹圖》中歐陽修的著名句子。土脈是指洛陽。這是個奇怪的地方。牡丹長得很好,但在田間,他逐漸退化,至少花沒有以前那麼大了。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勤儉,我家的一大家風
    翁源昌家庭家風:勤儉導讀:我的父親、母親小時候生活在一個還比較富裕的家庭,但成家之後飽嘗生活酸苦,勤勞節儉是他們克服生活艱辛的一大法寶。父母的勤儉作風,對我們影響極為深刻,生活上克勤克儉,學習工作是勤奮刻苦。勤儉,是我家幾代人最為明顯的一個共同的生活態度與方式。說到家風,會有不少人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家,那有什麼家風可言。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歐陽修與蘇軾兩人淵源可不淺,早期有知遇之恩,師生之誼,後來又政見相投,詩酒歡會,同時兩人都曾在潁州做官。歐陽修在潁州寫了《木蘭花令》多首,這裡列出其一: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
  • 歐陽修故地重遊,寫下《浪淘沙》憶春,感慨來年「知與誰同?」
    這首《浪淘沙》是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歐陽修所作,創作這首詞時,正當春日,歐陽修與朋友梅堯臣在洛陽故地重遊,他們飲酒觀花,交談甚多。這是一首憶春惜春的詞,作者歐陽修觸景生情,想藉此抒發一種對人生無常、聚散匆忙的感慨。詞的上片以「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開門見山,這兩句出自司圖空所寫的《酒泉子》中的「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不一樣的是,歐陽修在「從容」前加了一個「共」字。
  • 歐陽修的詩有哪些?歐陽修的詩詞全集161首
    宋代詩人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蘇軾兩首詞,抒寫和歐陽修的師徒之情,其深情感人肺腑!
    對蘇東坡的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除了父母之外,就要屬恩師歐陽修了,還在少年求學時,蘇軾就對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心嚮往之,嘉佑初年,蘇洵攜子進京趕考,蘇軾得到了主考官歐陽修的特殊稱賞。當時的歐陽修已經是文壇盟主,一代宗室,竟然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如此讚賞,的確有慧眼識人的能力。
  • 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於是我們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就有一套自己的識人術。他不僅能文能武,還能窺視人心,據史書記載,曾國藩對"相術"頗有研究,並且總結道: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主意看腳跟,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古人這可不是迷信,那時候他們觀人主要通過在大半輩子的摸爬滾打中得來的經驗!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
  • 他是最長壽的詞人,送給小尼姑的這首詞,竟然讓歐陽修瘋狂點讚
    宋仁宗嘉佑六年,參知政事歐陽修的府上來了一位客人。但是,歐陽修很忙,他相當於副宰相,來人的官職只是尚書都官郎中,他並沒有多大興趣,正準備讓下人委婉拒絕。然而,他細細看了來人的門狀,赫然寫著一個名字——張先。
  • 以《鵲橋仙》寫七夕詞的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觀,後有此人
    中國最為感人和優秀的詩歌作品之一,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中便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描寫,之後,歷代詩人們將牛郎織女寫入詩詞作品中的,不計其數。鵲橋仙最初由歐陽修的作品中而來,其詞作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仙雞催曉」之佳句,因取為詞牌名。所以宋詞中描寫牛郎織女的故事,寫七夕的詞作,多愛用《鵲橋仙》這一詞牌名。
  • 蘇軾科考耍小聰明,高中後還口出狂言,為何主考官歐陽修仍欣賞他
    此外李賀、柳永、馮夢龍、蒲松齡、吳敬梓等,都是落榜生,明代第一散文家歸於光考到62歲才中了個三甲進士。 由此可見,古代科舉考試,似乎並非是一場純粹的才華大比拼。但凡選拔考試,考生除了要具備實力和才華,有時候也要掌握應試技巧,甚至是要耍些小聰明。說到這裡,咱們就不得不提很會耍小聰明的蘇東坡。
  • 世事無常,盡在歐陽修這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的小詞,通常傷春悲秋,看慣人間悲歡離合。畢竟身居高位,品位與一般詞人大有不同。比如他的這首詞,抒發兩人的友誼之深,卻也寫盡了人間的聚散無常。且看: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