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舍利弗請法

2021-01-08 劉祖清369

(第二十八段)

【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嘆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願佛為解說。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願出微妙音,時為如實說。

諸天龍神等,其數如恆沙,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說:佛陀的智慧,猶如太陽,光芒四射,照亮十方,是三界內外的「大聖尊」。這裡說的大聖尊是什麼意思呢?「大聖尊」之「大」,指的是法身,法身廣闊無邊,故稱為大;「聖」指的是聖人。聖人的標準需具備世間十德,我國的世間十德是:「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除此之外,還須具備法師十德,即:一、善知法義;二、能廣宣說;三、處眾無畏;四、無礙辯才;五、巧方便說;六、法隨法行;七、威儀具足;八、勇猛精進;九、身心無倦;十、成就忍力。同時還須具備善知識十德、長者十德、如來十德等,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就是佛,稱為大聖人。「尊」指的是尊貴。總體意思是尊貴的大聖人,簡稱「大聖尊」

大聖尊之「尊」,就人而言,指的是世尊。「世尊」是對佛陀的尊稱、佛的十號之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住世,所以佛是最尊貴的,人們也就在習慣上常用世尊來稱呼佛,世尊又含有自在(無拘無束)、熾盛(智慧如火焰般旺盛)、端嚴(端正而尊嚴)、名稱(具足如來十德果號)、尊貴(受人天尊敬而高貴無比)、吉祥(為眾生傳播如意吉祥)等六義,又稱有德、有名聲等,為世間最尊貴的人。大聖尊是法身聖人和世尊的合稱,此稱呼更顯尊重,惟佛獨有之稱號。

舍利弗說:大聖尊以前用四諦法和十二因緣法為我們破除了無明黑暗,使我們得到了解脫,這時間已過了很久很久了,世尊現在又說難解之法,並說自己就是因為破了這難解之法才得到了佛的十種大力量、四無畏智、三昧、禪定、八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這「不可思議法」就是離四句、絕百非之法。也就是離一切相、離一切語言文字,於三止三觀中,湛然寂照,行於中道,叫「不可思議法」。此法是小根器人的智慧所不能及、所不能推測得到的一些東西。佛在本經中講不可思議微妙法的時候,有五千比丘退席,就是因為這些人根淺智薄,不能理解「不可思議法」。

舍利弗說:佛在道場裡證得的實智微妙法即般若究竟智,不是聲聞、緣覺、菩薩所得的權智即方便權宜智能夠提問於此難解之法的,佛意是很難測知的,憑權教菩薩的智慧是想不到提這些問的,權教菩薩指的是修證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者。既然沒有人提這方面的問題,佛就只好無問自說,稱揚讚嘆自己所行之道,是真實智慧,非常微妙。這些微妙實智,是所有的佛都得到的。眾多已得無漏果位的阿羅漢和求解脫證涅槃者,對佛所得的難解法,而今都墮入疑網中,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理解佛為什麼要這樣說。

還有求二乘緣覺果位的人及比丘、比丘尼、天神、龍眾和諸多鬼神,乾闥婆等,都你看我、我看你,猶疑不解,陷入迷惑,都瞻視仰望著「兩足尊」。「兩足尊」之兩足是指福德足、智慧足,故名兩足;「尊」是尊貴。兩足尊是佛的尊稱之一,即世尊。這兩足尊須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所謂的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才能圓滿兩足尊。大家都呆呆的看著兩足尊,想問這難解之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希望能得到佛的回答。

舍利弗說:在所有的聲聞眾中,佛說我是他們中智慧第一的人,以我這樣的智慧,而今也是疑惑不解的,不知何法為究竟法?何道為佛所行之道?我們這些從佛說法的口中所生之佛子,都合掌瞻仰,耐心等待,希望佛用微妙音,為我們作如實開示。天龍八部和諸多鬼神,其數如恆河沙那麼多,還有求證佛果的諸多菩薩,僅七地以上的大菩薩就有八萬,還有從萬億多國土來的轉輪聖王,都合掌以恭敬心,想聽佛說具足究竟圓滿的無上道。

這時世尊告訴舍利弗說:止住、止住!不要再說了,如再說這難解之事,一切世間諸天天神代表的天眾,及所有的人,全都會驚怖懷疑,會認為除了三乘法外,不可能還有什麼一乘難解之法,如果他們不相信,說這難解之法又有何益!

舍利弗再次對佛說:世尊!唯願你說、唯願你說!為什麼呢?因為現在來參加法會的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般多的眾生,都曾見過無數多的佛,他們個個都「諸根猛利」。「諸根猛利」於《大方等大集經》中說:菩薩復有四法,能得遠見「諸根猛利」,何等為四?即:一、念菩提樹不舍菩提心,就是憶念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雖離一切相,卻不舍菩提心。二、念佛智慧:但不執著於佛智。三、念法身:修證空、無相、無願這大三空三昧,可得法身。四、念佛涅槃:於生死中,心無厭悔,雖念涅槃,卻不起貪求心。由此可見,菩薩能做到這四法,即得「諸根猛利」。這種情況,是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諸根包含:「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一切善根,此一切善根具足者,名諸根猛利。

舍利弗說:法會大眾們很多都得到了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聽佛說再難解的法,都能生大恭敬、大信心,所以請佛為我們講這難解的不可思議法。舍利弗說完後,將以上請求,用偈語的形式複述於下:

相關焦點

  • 法華經:初聽佛說自己當作佛時,舍利弗還以為是魔的惱亂(22)
    舍利弗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當人們攀緣「智慧第一」這個名相時,總以為尊者修習佛法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他在修行中同樣也有疑惑的時候,只不過他的疑惑是他道業增進的動力,而不是阻礙。舍利弗原本有一個苦惱,這就是修聲聞者不能成佛的苦惱。不過,這個苦惱在聽聞佛說根本沒有聲聞法和菩薩法的區別,一切都是隨宜所說的一乘成佛法門時,就消滅了。
  • 《法華經》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
    (第三十三段)【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
  • 《法華經》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種,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
  • 《法華經》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
    (第三十二段)【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闢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闢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
  • 《法華經》但惜無上道
    菩薩們說:一些惡性比丘,誣人外道論議,實為以法謗法,對我們宣講的《妙法蓮華經》,說成是我們自己偽造的,以此種種謬言妄語來欺騙迷惑眾生,說我們自造《法華經》,是為了貪圖眾生的名聞利養,以此來顛倒是非。
  • 有菩薩、天王、羅剎說咒語,擁護受持《法華經》者;並宣示其功德
    此品的內容主要是講:佛陀宣說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者之功德,藥王菩薩、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諸羅剎女等各自演說咒語,擁護受持、演說《法華經》者。接經文,這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袒露右肩,合掌向釋迦摩尼佛致禮並對佛說:世尊,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或者非常流利通達的讀誦此經、或者抄寫經卷,那麼他們能得到多少福德呢?
  • 《法華經》四大名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
    《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華經》,在諸佛經中,有「成佛的法華」的美譽。《法華經》中認為,人人皆能成佛。只是由於每個人,被自己的煩惱所覆蓋,就像自己的衣裡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所以讓自己仍然處於貧窮的地步。證明了《法華經》的廣大功德。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的四大名句,這四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讓人隨緣開悟!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十方佛土,皆是淨土。十方諸佛,皆在度脫眾生。世人總在尋找,這尊佛怎麼度人,那尊佛怎麼度人。真實的情況是,所有的佛,度人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讓人修心向善,結緣了願。
  • 佛陀宣示得《法華經》之四法,普賢菩薩說神咒護佑持經者
    此品為勸化眾生當奉持《法華經》。普賢啟問如來滅度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陀宣示若能成就四法,當得斯經。普賢菩薩說陀羅尼神咒,並發願當於未來護持此經,及受持眾生。接經文;這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無礙的神通之力及威得名望,與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大菩薩一起,從東方出發前來此法會,途中所經諸國,大地皆震動,空中散下如雨一般密集的寶蓮花,並奏響百千萬億種歌舞與音樂。
  • 法華經:修行者應當如何起心動念,與周圍人交往(76)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甚為稀有,敬順佛故發大誓願,於後惡世,護持讀說是法華經。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這時候,文殊師利法王子對佛陀說:「世尊,這些菩薩都非常稀有難得。他們因為敬順佛的緣故而發下了大誓願,要在後惡世中護持法華、讀誦宣說法華。
  • 《法華經》序品第一之佛陀現祥瑞之相,眾皆惑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法華經》,今天講序品第一之佛陀現種種祥瑞神通之相,與會四眾皆疑惑。這些大比丘為:阿若陳如、摩柯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樓馱、劫賓那、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羅等這些大眾廣知的大阿羅漢。另有未達阿羅漢果位的修行者及已斷盡見思二惑的阿羅漢等二千人。
  • 宣化上人:他那個眼睛如果是三角的,你不要和他做朋友|每天一段《法華經》
    若人有輕毀之言:假使有人,輕看或毀謗這位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或者他這麼樣說,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你真是狂人!你做這種事情,能有什麼用處呢?這簡直一點用都沒有,浪費時間,什麼也得不到!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他如果這麼樣輕毀你,這樣來對說你,他將來會得什麼果報呢?生生世世都是瞎子,沒有眼睛。
  • 法華經:波闍波提和耶輸陀羅的成佛授記(74)
    能發出這個願望的人,是對法華經義有所領悟的人,故而才明白快速成佛是完全有可能的。讀者不過是業餘讀了一篇文章。讀明白了,心中就有了快速成佛的願力了,更何況是當時在現場的法會大眾呢?那個加持力就更強。他們為了快速成佛,都紛紛在佛前發下了弘揚法華的誓願。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 《法華經》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世尊說:一切聲聞學者,及修行菩薩道的人,如果聽到我說此《法華經》,或只要能記住經中的一個偈語,皆能成佛道。如本篇中所說:「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這算一偈,一般多以四句為一偈,其他只要能完整表達一個意思的四句,都稱為一偈,能記住《法華經》中的一首偈語,皆能成佛,這是不用懷疑的,是佛親口授記的。成佛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因為這叫:成佛的法華!
  • 法華經:佛對三位尊者的成佛授記,從中你能領悟出什麼(36)
    有人問:舍利弗未來成佛後,會受到國土中人天眾生的幹擾而隨時墮落人天道嗎?顯然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會受到過去業種幹擾的是凡夫,聖者已經證得無生法忍,過去的業習種子不會再起現行,怎麼會墮落呢?聖者尚且如此,更何況究竟覺悟的佛呢?如何理解無生法忍?就好比凡夫看平面鏡和哈哈鏡。
  • 經中王者78000字的《法華經》要告訴世人什麼?4句佛經道明原委
    《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卷,全名《妙法蓮華經》,有多個譯本,現今修持者多以七萬八千餘字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卷為正本。此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其晚年的說教,是大乘佛教早期的一部經典,與《楞嚴經》《華嚴經》並稱為大乘佛教「經中之王」,明示不分高低貴賤人人皆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