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biangbiang面文化 咥了才知道(組圖)

2021-01-15 華商網


圖片來源:三秦都市報

  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德國外教米五鬥(中文名)和泥塑藝術家仇一凡一起吃麵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黃利健攝

村民推著一輛當年秦鹹古道上賣面的狗脊梁車上來給大家展示

   

  面陝西人都吃過,但這個筆畫繁多的「biang」字,會寫的人不多,知道為什麼這麼寫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在戶縣康王村,不光家家戶戶都吃麵,而且每個村民都會寫這個字,還知道它的來歷。

  昨天,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話說西安》百姓系列大講堂鄉村版,選在康王村一棟舊民居前舉行。村民們吃完面,一起聽國內外的民俗專家諞面的文化記憶。聽了這一講,您或許就對這道關中家常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狗脊梁車重出賣 面

  面麵條像褲帶,是陝西八大怪之一,歌謠的唱詞和面有什麼關係?「推個車車逛鹹陽」又是什麼意思?《話說西安》講堂每次邀請一位民俗專家講解西安民俗。此次邀請的是研究面文化多年的康王村村民靳應祿,此外還有來自德國的西安民俗專家Udo.Mueller(米五鬥)先生。

  群藝館特地為此次活動設計了以下特殊流程來充分展示面的歷史:做面、咥面、品面書法、唱面歌謠、推著狗脊梁車再走秦鹹古道。村民和洋專家一起諞面。

  記者從西安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王升榮處得知,這次之所以將《話說西安》選在康王村舉行,是因為康王村旁原來有一條一千多年的「秦鹹古道」,據說周康王就是經由這條路從秦渡鎮到鹹陽的。在面歌謠中最後一句「推個車車逛鹹陽」所走的就是這條路。至今,康王村還有歌謠中所描繪的獨輪車,這種賣面的車村民形象地稱之為狗脊梁車。

  在活動開始前,康王村的一位村民便推著一輛當年秦鹹古道上賣面的狗脊梁車上來給大家展示,並模擬驅車賣面的形態,車上的草帽、麻花、竹簍等正是歌謠中所唱。主講靳應祿現場講解字的來歷,就是這種獨輪車的造型。例如「一點撩上天」指的就是賣面人的草帽,「留個鉤搭掛麻糖」指的是車旁掛的麻花,「東一扭,西一扭」就更神奇了,說的是賣面人推車的走路姿態,因為獨輪車比較難推,走路時身體隨著車子擺動,尤其是上坡下坡時,擺動更厲害,腳步也慢了下來,這個歌謠可謂高度概括了賣面人的外觀、姿態和艱辛。

  面和字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面的傳說有多種,字的寫法、歌謠的唱法也有所不同,但大家都認同狗脊梁車之說。

  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智稱,字也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最獨特的漢字,發音獨一無二,為什麼發這個音,至少有6種說法。它的書寫在漢字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寫法至少有10種,最少的54畫,最多的71畫,不同的寫法還有多種不同的歌謠幫助人們記憶,世代相傳,歌謠恰恰反映出了它的書寫順序和間架結構,所以說這是一個足以單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字。

  在這種麵食和字中,王智認為最獨特的是它的歌謠,「歌謠中蘊藏著最悠久、最豐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歌謠最少有10個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歌謠也有多種不同的民間傳說,而對不同傳說和歌謠的解讀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沒有人能說清楚它的真正來源,因此,也成為著名的關中八大怪之一。字也就成為最具關中民俗特色的一個文化符號,一個關中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圖騰。它蘊藏著的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有待我們進一步解讀。」

  據了解,在3000年前的周王朝,康王村曾經是最繁華的周王朝的首都郊區,強大的西周王朝出現了一個成康之治,康王村的來歷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周王朝的成康之治中的周康王有著直接的聯繫。從這裡有一條古道向西直通周王朝的發祥地,物資和糧草源源不斷經過這裡,推著車車年復一年走在路上,漸漸就有了獨具特色的車夫謠。「實際上關中每一個村落都有古老的歷史,都有古老的文化記憶,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蘊藏在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蹟中,更蘊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所以,我們要為老百姓辦一個講壇。以前覺得,講壇是電視臺的事情,是學術界的事情,和鄉村八竿子打不著,我們的草根講壇把看似遙遠的講壇和農家院落連起來,把老百姓身邊的文化挖掘出來,還給老百姓,草根文化講壇下鄉是希望探索全國文化下鄉的新模式。」群藝館館長王升榮說。本報記者狄蕊紅

  歌謠版本

  1.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鹹陽。

  2.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中間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鉤掛麻糖,坐個車子回鹹陽。

  3.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著個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個鉤鉤掛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

  4.寶蓋頭,八字腰,左防肉月右防刀,你一扭,我一扭,中間有言不開口,左綁長右綁長,當中坐個馬大王,心在底,隨軍推車送軍糧,兵掃六國走四方,保得秦王坐鹹陽。

相關焦點

  • 陝西鹹陽美食的名片——biangbiang面,國際麵食之都,名不虛傳
    因為太餓了,這個秀才沒幾口就把這碗面給咥完了。咥完之後,當然沒錢付帳,於是他告訴老闆:「你這點沒有招牌,我是讀書人,可以給你寫個招牌。你說吧,想要什麼招牌?」老闆略一思索 ,便說:「街坊四鄰吃我做的面,都說我做面時候有biangbiang 的聲音,他們都叫biangbiang 面。」
  • 陝西美食——biangbiang面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麵食除了味道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名字,它就是"biangbiang面"biang是中國漢字中筆畫最多最難記憶的字,一共有57劃,是是一個合體出來的漢字,因此我們是沒有辦法打出來的,biangbiang面還有其他的名字就是陝西人民經常說的褲帶面。
  • 喋一碗地道的陝西biang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陝西名特小吃,也是陝西八怪之一!這個字,不是圖案,而是文字。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文化味濃,這個字確切字型正規字典裡查不到,辭海裡也沒有,外地人更不認識,他是陝西關中地區食的一種面的稱謂:叫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是代用而已。
  • 陝西「biangbiang面」將亮相中國十大名面邀請賽
    中國十大名面邀請賽將於9月3日至6日在陝西鹹陽舉辦。屆時,被譽為陝西「八大怪」之一、最具特色的關中傳統風味麵食「biangbiang面」將亮相名面邀請賽,與蘭州拉麵、北京炸醬麵、廣州雲吞麵等全國特色麵食「一決高低」。
  • 陝西最好吃的特色美食之一,biangbiang面好吃的過癮!
    陝西在中國是個非常有名的地方,不光是淳樸的民風,就連歷史文化也是文明悠久。就連皇帝都出了十幾個,一個比一個有名。這樣的好地方怎麼會少得了美食的存在呢?各式各樣的特色美食,琳琅滿目的種類讓你吃個痛快。要知道陝西可是一個小吃特別出名的地方,尤其是各種麵食那叫一個絕!
  • biangbiang面因何走紅?
    在陝西Biangbiang面的賣法,不按一碗賣,而是論根賣,一根足足有二兩重,俗話說「biangbiang面吃一根飽一天,吃兩根飽一年,吃三根飽終生     「biang」字是一個合字,陝西食範大學教授傅功振認為Biang字由10個文化元素組成,向人們傳達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環境、居住形式、飲食習慣
  • 陝西八大怪中biangbiang面的"biang"要申遺
    圖為老外也來秀一把吃biang-biang面的姿勢。昨天,百餘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戶縣康王村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最獨特的漢字,發音獨一無二,也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字。這是一個足以單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字。本報訊 陝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麵條像腰帶,說的就是biangbiang面。昨天,百餘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惹的德國學者米五鬥連連讚嘆:「 扎了!
  • 【我支持北方美食】陝西美食之biangbiang面
    作者:寶寶知道沐風媽我在之前的兩片帖子中已經說過個兩個陝西美食(羊肉泡饃,肉夾饃),再來說說這個biangbiang面。關於biangbiang面這個biang字,比較難寫字典裡沒有,用張圖吧是不是有點難,記住口訣的話就沒有那麼難了。
  • 天天科普 | biangbiang面因何走紅?
    在陝西Biangbiang面的賣法,不按一碗賣,而是論根賣,一根足足有二兩重,俗話說「biangbiang面吃一根飽一天,吃兩根飽一年,吃三根飽終生」。「biang」字是一個合字,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傅功振認為Biang字由10個文化元素組成,向人們傳達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環境、居住形式、飲食習慣、審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
  • 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陝西傳統美食中排位第一,當之無愧
    大家好,今天與你分享的是陝西傳統美食號稱第一的biangbiang面。不太了解陝西的朋友們看到這裡就會問了:陝西美食多了,這個面有這麼牛麼?先不說這個面牛不牛,就衝這個biang字,字典裡查不到,計算機打不出,普通人寫不來,就可以看出這個面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牛之無愧了。
  • 西安biangbiang面哪家好吃 西安美食biangbiang面推薦
    很多人都知道biangbiang面是陝西美食,風味獨特,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安美食之一,到底西安biangbiang面哪家好吃呢?為你天津最好吃的幾家西安biangbiang面,一起了解一下吧!西安biangbiang面哪家好吃?
  • 陝西人的名小吃,biangbiang面,最好吃的麵條,最難寫的字!
    「Biang biang面」是陝西的一道名小吃,也是陝西八怪之一。因為麵條又寬又長,形似褲帶,所以也叫「褲帶面」。食材:麵粉、鹽、清水做法:1.biangbiang面的做法,最關鍵的,就是擀麵的過程,簡單又講究,先把麵粉倒入踩面盆,把加鹽的水慢慢倒入。2.從攪拌到揉,面會從絮狀變成團,不停揉面,直到面光盆光手光。3.蓋上保鮮膜和鍋蓋,醒一會兒面會更鬆軟。4.拿出來繼續揉,揉開之後就可以擀了。
  • biangbiang面
    陝西食品工業仍不滿足本地小麥的麵筋值,進口哈薩克斯坦麥粒就地制粉,可見麥粉的蛋白質左右著麵條的綿韌。 biangbiang面可無限延伸而不寸斷,這是關中小麥演繹的筋道綿韌,倘無關中麵粉,biangbiang之聲在案板上摔得山響,也難成大器。
  • 滋養山西人的麵食biangbiang面!
    縱觀周秦漢唐的歷史,實際上也就是小麥在中國的擴張史,關中平原盛產的小麥,成為日常飲食,滋養鹹陽的,就是面。到鹹陽吃麵去,這是吃貨們的口號,也是鹹陽人的驕傲,在鹹陽市建設路上的這家麵館,醒目的招牌,告訴人們,名聞全國的陝西美食biangbiang面,是這店裡的主角。什麼是biangbiang面?在鹹陽,一定得尋到答案。麵食的製作,都得從和面開始。
  • 陝西「biangbiang」面走紅日本
    在今年,關於中國美食最被津津樂道的話題無疑當屬陝西省傳統麵食「biangbiang面」,這道美食不僅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國餐館的菜單上,還被便利店開發成新商品。 「biangbiang面」成為網絡話題(日本《中文導報》) 自2017
  • 寫biang字做biangbiang面 永興坊讓傳統文化更有面兒
    今日(2018年7月7日)小暑,永興坊舉辦「夏爽中國嗨西安之小暑吃新面·消暑又有面兒」活動,為中外遊客和西安市民送西瓜、綠豆粥解暑,還教大家如何做biangbiang面,寫biang字,讓遊客和市民通過活動了解節氣風俗習俗,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更有「面兒」。
  • 「味道記憶」陝西特色biangbiang面!秀才造字難倒多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國十分具有特色的麵食,它的名字就是「biangbiang面」。這種面是我國陝西關中的特色麵食,由於製作過程中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因此得名「biangbiang面」。由於字典中並沒有這個象聲字,因此在記錄它的時候無法用電腦打出這個字來,故常常被代替寫成彪彪面。
  • 舌尖上的美食:biangbiang面
    看到這個字,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了。對,就是 biangbiang面。(不知道為什麼輸入法打不出,見諒)。biangbiang面「陝西八大怪,麵條像腰帶」。書生寫罷,滿堂喝彩,從此,biangbiang面聞名天下。長話短說,下來就介紹一下biangbiang面的做法。biangbiang面也屬於製法的一種,是陝西麵食種類目前最有名的製法。biangbiang面的製作方法:一,麵粉500克,3克鹽,230克水,溫水把鹽化開,攪拌成絮狀,揉成麵團,達到盆光,面光,手光的境界,餳五分鐘。
  • 您們吃過biangbiang面嗎?
    雖然是在山西,可這家麵館卻是一家陝西麵館,反正也沒吃過,來山西吃到了陝西麵食可謂是一箭雙鵰呀。據店裡老闆說,Biángbiáng面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尤其那個招牌字(biang)打字也打不出來叫人看到招牌字就想一探究竟!biangbiang面,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麵條。
  • biangbiang面:最方便簡單的快速美食
    特別是陝西人,各種特色美食都是關於麵食。對於南方的人來說更喜歡吃米飯,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原因。北方人民喜歡吃一些快而簡單的食物。如果吃米飯的話就要炒上幾個菜,而吃麵條的話就方便很多。在陝西出名的都是一些麵食,其中有一種麵食火遍大街小巷。那就是長相非常像褲腰帶的面。他還有個非常難記的名字——biangbiang面。這個麵條的長度和寬度都是南方人沒有辦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