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周總理和魯迅700年前是一家,中學一篇課文的作者是其先祖

2021-01-11 騰訊網

一直知道總理老家是江蘇淮安的。如去上次去淮安,方知道總理祖籍其實是浙江紹興的,一直到其父周劭(shào)綱先生小時候,才從紹興移居到淮安。

這讓我的腦海裡不禁跳出來一個問題:魯迅先生本姓周、也是浙江紹興人,總理的周家和魯迅先生的周家,是不是會有什麼關係?

這可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我查找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這個問題竟然還有據可查。在總理紹興祖居的牆上,掛著一張《周氏世系簡表》,按上面記載、總理這一枝的先祖為周茂。在魯迅先生的本家族譜《越城周氏支譜》上,記載他這一枝的先祖為周逸齋。

周茂與周逸齋是什麼關係呢?

淮安。周恩來故居

紹興。魯迅紀念館

按照《山陰天樂周氏宗譜》中的記載,可以查到周茂這一枝的先祖是周從遠:周從遠周智強周懷成周敦頤周燾周彝周靖周亥周謹周恪周文鬱周茂林周澳周完周文惠周茂。

按照《周氏壽一公世系表》中的記載,可以查到周逸齋這一枝系的先祖是周澳:周澳周德周景芳周希賢周勤周王宣周昂周同周貞溪周逸齋。

在這兩枝的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名字「周澳」。這就是說,從總理和魯迅先生分別往上溯源,大約700年,就會歸於一個老祖「周澳」(1263一1323)。

從周澳再往上溯,就是他們共同的祖先了。在上溯的枝系中,可以看到周敦頤的名字,這個人就是《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的作者。

若從周敦頤開始、算第一世,那麼、總理為周敦頤的32世孫,魯迅則為周敦頤的31世孫。

1959年。周恩來和許廣平人大投票

1952年,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到中南海周總理家做客,總理親熱地對她說:「廣平同志,排起輩分來,我應該叫你嬸母呢!」

然後,總理還進行解釋說:「我已經了解到和魯迅確屬本家,不過是很遠的關係,按輩分魯迅長我一輩。」

1969年,周總理拜訪魯迅的弟弟周建人時,也說到此事:「建老,我已查過,您是紹興周氏20世孫,我是紹興周氏21世孫,您是我的長輩,我要叫你叔叔來!」

其實、除了這一層關係外,魯迅和總理還有一層關係,那就是魯迅的母親魯瑞,是周總理祖母魯氏夫人的堂侄女。所以,總理與魯迅同族同宗,且是遠房親戚,不假。

相關焦點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民國時期,魯迅已有數十篇文章被選入教科書1、出版商所編中學教材,喜歡選用魯迅的散文,作為白話文範文魯迅是20世紀初最重要的白話文作家之一,其作品在生前就已被選入各種教科書中,作為學生學習白話文的範本。民國教科書還時常選用一些魯迅的譯作,如《徒然的篤學》(作者鶴見佑輔)、《我的學校生活一斷片》(作者愛羅先珂)等,大多偏向文藝。①與教材配套的參考書裡,還有「編者」對魯迅相關作品的詳細解讀。
  • 緬懷周總理逝世45周年:願這盛世,如您所願
    每每提起周恩來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些曾學過的課文《十裡長街送總理》《難忘的潑水節》《飛機遇險的時候》《一夜的工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深秋的早晨》......2021年1月8日,是周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當年十裡長街送總理的靈車,已經回到恩來故裡。
  • 騙子假冒魯迅欺騙女學生,魯迅知道後寫了一篇文章,自此銷聲匿跡
    文/歷史人物趣事騙子假冒魯迅欺騙女學生,魯迅知道後寫了一篇文章,自此銷聲匿跡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一直都是我們教材書中的常客,他的很多文章我們都讀過,對他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說在我們國家很少有人不知道魯迅先生的。
  • 童年夢想 文學為經:專訪「勤徑千裡馬 課文作家作品系列」主編及...
    其中合集以一位或兩位課文名家作品為重頭,幾位非課文作者加入。而且,在書名環節,我們做了精心的研究,既要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又要有新鮮感,還要是作者的某篇作品篇名。最終,共20位現當代名家作品使得12冊的「勤徑千裡馬·課文作家作品系列」完美呈現。
  • 統編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課文讀後感(小練筆)
    子瑜老師說:學統編教材四上第七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其中的兩篇課文講的是周恩來和梅蘭芳的故事。周恩來少年立志和梅蘭芳蓄鬚拒演的故事讓孩子們印象深刻,並為之震撼,所以下面的文字,展現的是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學習後的小練筆,更有赤子之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
  • 說出來你不信,魯迅年入千萬,北京輕鬆買房
    今天小編就拿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魯迅來舉個例子,魯迅大家肯定都拜讀過他的文章,畢竟他的文章是小學課本裡的常客,其實魯迅本身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富二代,這一點我們從課文中也能看出端倪,後來魯迅選擇棄醫從文以後,遭遇了一段人生的低谷,但是在他的堅持之下終於在文學領域佔領了一席之地,變得小有名氣起來,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魯迅的粉絲變得越來越多,他的收入也逐漸提高。
  • 2013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四)
    (滿分:150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論與實踐一、中學語文教學示例分析(每小題10分,共20分)1.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覆盆子的「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學生提出補語「遠」用詞不當,應改為「多」。你如何回答?
  • 部編版七上語文第三單元重點字詞+課文詳解+名著導讀,值得收藏列印!
    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 ★一、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魯迅日曆:2019》新書發布
    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魯迅日曆:2019》正式面世。10月14日,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魯迅研究專家黃喬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炳月,就魯迅的戰士品格和文人情懷,在涵芬樓書店進行了饒有興味的對談。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化巨匠、新文學奠基人。他學識淵博,著述嚴謹,思想深刻,品格剛正。
  • 在曹靖華筆下,魯迅之形象並非「橫眉冷對」,倒顯得豐富可喜
    其中描述的故鄉「猴頭」蘑,河南「靈寶棗」;雲南的花木,廣西的山歌和神奇山水,都給當時的我帶來了有些幻美的驚嘆。之外,書中還插附有多幅水粉畫。這些畫,不是當時「剛硬」的風格,而完全淡綠作底,或欹枝斜逸的殷紅梅花,或小船自在行遊白水紅綠之間……望去有親切、潤澤感。插圖和封面畫作者署名:李斛,很遲才知道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畫家。可在那時候,這些文字繪畫居然以如此自在本然面目示人,教人有些不可思議。
  • 《魯迅嘉言錄》:對魯迅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這篇獻詞可不是應景文章,它可是一篇高質量的、精彩的研究魯迅的學術論文,我為它的深邃的、理性的、縝密的邏輯力量所震撼。現將我的讀後感寫下來,與大家共享。我寫好此文的初稿,首先請老伴楊瑾閱讀提意見,修改後她表示同意,所以用我們兩人的名義發表。
  • 光遇9月10日復刻先祖登場 旅行先祖位置詳解
    9月10日,也就是本周四中午12:00降臨復刻雙平臺旅行先祖,這次的新先祖是白鳥鬥先祖,先祖帶來的是音韻季的白鳥披風和板琴背飾,以及貓頭鷹面具。肯定有很多玩家都不知道具體位置,看到了消息的玩家肯定會想要提前了解到具體位置的,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光遇9月10日復刻旅行先祖位置詳解。
  • 那些長大後才理解的課文,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文中人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 今天|6月9日,15年前,《魯迅全集》完成大修,佚文佚信增收20餘萬字
    2005年12月3日,新版《魯迅全集》正式開始在全國發行,由原來的16卷增至18卷。其中,創作10卷,書信4卷,日記3卷,索引1卷,總字數約700萬。這次修訂工作主要從收文、校勘和注釋3方面進行。《魯迅全集》的4代版本1938年版。這部全集是魯迅去世後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的,收入作者的著作、譯文和部分輯錄的古籍,共20卷。1958年版。
  •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的楊蔭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此後十多年,楊蔭榆先後任中央大學區立民眾教育院講師、東吳大學日文兼教育學教授,執教於蘇州女師和省立蘇州中學。30年代中期,楊蔭榆還創辦了名為「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的私立學校。楊蔭榆晚年視力很不好,儘管戴有高度近視眼鏡,但講課時還必須藉助放大鏡才能看清課文。學生們雖對她很敬畏,但總捺不住好奇心,想和這位嚴肅的有著特殊經歷的老師開個玩笑。
  • 《記念劉和珍君》說課稿
    一、說教材《記念劉和珍君》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為主題展開。《記念劉和珍君》是一篇現代白話散文,也是同學們高中以來學習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
  • 周總理:我是愛南開的!
    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 1946年4月9日,教育部宣布南開大學改為國立,張伯苓任校長。從此,南開大學開始了國立時期。復校後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及邊疆人文研究室。
  • 魯迅後人今何在?兒子成高官,侄孫是當紅明星,一說名字家喻戶曉
    魯迅這一生只有周海嬰這一個兒子,但要算起周海嬰的後人和其他旁系血脈,後人就不只周海嬰這一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的後人都有哪些,過得怎麼樣了。魯迅以前沒孩子的時候最喜歡買書,有了孩子後就變成玩具店,除了興趣愛好變了,就連寫作文風都變了,以前寫文章總是什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吃人的社會」,讀者光是看著這些字眼都感覺魯迅又在訓斥人,可你看他給兒子寫的安眠曲「小象,小紅,小紅象。小紅,小象,小紅紅」看完這幾句幼稚的童謠,你還覺得魯迅是那個犀利的作家嗎?
  • 周總理翻譯:因懂的多被啟用
    至於烏努先生希望我成為一個佛教徒的美好預言,恐怕永遠不能實現了,我遺憾地告訴你,因為30年前我經過嚴格的比較和選擇,我挑選了從歐洲傳來的主義,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中國的問題、解決中國的問題。我當時深深地被周總理的智慧和風度所折服。這讓我暗暗下決心,既然答應組織上學習日語,將來要當日語翻譯,我將來一定要站在他身邊,為他做翻譯。
  • 蕭紅在魯迅先生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做了什麼?
    文/張麗華【作者簡介】張麗華,女,筆名麗華心語。天津市人,曾從事政府研究室工作,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網絡刊物的副主編。散文隨筆作品曾發表在在《天津日報》《渤海早報》《名鎮世界》等報刊雜誌。也喜好歷史人文,有100多篇文章被推薦新浪博客首頁和新浪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