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官員: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錢

2021-01-07 騰訊網

民國官員

民國是一個意氣張狂的年代,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個有著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識分子的年代。如果向當時的人們徵集他們的「中國夢」,會有些什麼樣的內容呢?

恰巧,歷史上有這樣一份能滿足我們好奇的資料。

胡愈之主編的《東方雜誌》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國各界知名人物遍發通啟約400餘份,徵集「中國夢」。到12月5日截止時,共收到答案160餘封。在1933年元旦,《東方雜誌》刊登了去年11月徵集來的142個人的244個未來夢想。(梁漱溟和朱自清等人行動太慢,過了截止日期才將夢想送到,沒趕上刊登,只好來了個「夢想補遺」。)

加上兩個遲到的,在144個做夢者中,身份地位各有不同,其中算得上知識分子的至少有107人,佔75%以上——大多是大學教授、作家、新聞工作者等知識分子,如柳亞子、鄭振鐸、巴金、鬱達夫、林語堂、鄒韜奮、周作人、馬相伯、張君勱、周谷城、俞平伯、章乃器、茅盾、顧頡剛、楊杏佛、施蟄存、傅東華、葉聖陶、謝冰瑩、夏丏尊、徐悲鴻、老舍、樓適夷、周予同、孫伏園、馮自由……即使是官吏、實業家、銀行家幾乎也都是知識分子出身。

他們回答的是這樣兩個問題:

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請描寫一個輪廓或敘述未來中國的一方面。)

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這夢想當然不一定是能實現的。)

民國知識分子的中國夢是個什麼範兒?

民國人設想了怎樣的一個未來中國?

1931年,日本侵佔東三省。1932年初,日軍又進攻上海。面對外敵入侵,國內並無萬眾一心之景象,軍閥割據,內戰不斷,獨裁專制,貪汙腐敗……在貧窮落後的中國裡,民不聊生,中國正處在一場噩夢之中。這個時候,人民更能直接體會到「國家」的意味,一方面能否使國民在外國人面前有自尊感,一方面,國家的行為是否「天下為公」。民國的知識分子對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中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富強的國家 林語堂只希望有一小片淨土

《現代雜誌》主編施蟄存:「一個太平的國家,富足,強盛。中國人走到外國去不被輕視,外國人走到中國來,讓我們敢罵一聲『洋鬼子』。

教育部的戴應觀:「幾十年後的中國,完成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鐵路、公路、航海、航空、教育、科學都有巨大的發展」。

林語堂則說:「我不希望有全國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國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無苛捐,換門牌不要錢,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樂業的乾淨土。」

天下為公夢 鬱達夫想中國人個個都不要錢

面對外敵的入侵,中國卻仍在私利的鬥爭中動蕩,國家應是大家的,知識分子對於國家有著這樣的夢想。

上海市政府參議武育幹:「那時的中華民國是一個真正名符其實的『民』國,不是實際上的什麼『軍』國,『匪』國,『官』國,『×』國。」

鬱達夫:我只想中國人個個都不要錢,而只把他們的全部精力都用到發明、生產,互動,與有意義的犧牲上去。將來的中國,可以沒有階級,沒有爭奪,沒有物質上的壓迫,人人都沒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財產」。

《時代畫報》編輯章克標:「一切的夢想,一切的夢,是一種超越的飛躍,所有界限和藩籬,須是完全撤除,國家這種界限,在任何人的夢想中或夢中是不配存在的。」

北大教授李宗武:「中國的軍人不要只能內戰,不能抗外」;「軍事當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禦侮」;「學者們不要相率勾結軍閥,聯絡要人」;新聞記者「不要成為御用的宣傳者」;「中國民眾能監督政府,使政府不為少數軍閥所私」等。

上海銀行張水淇:「……沒有靠了槍桿壓迫無武裝的人民貢其膏血的英雄。……政治之設施決之於國民的公意,公意一決,個人不拿陰謀鬼計來破壞。」

《東方雜誌》文藝欄編輯徐調孚夢想「未來的中國沒有國學,國醫,國術……國恥,國難等名辭。」

光華書局編輯顧鳳城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沒有階級,沒有種族,自由平等的一個大同社會。」

世界夢 柳亞子:沒有民族階級的大聯邦

弱肉強食的世界令國人飽嘗辛酸,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文化,也體現在民國人的世界夢中,中國如今的和平發展道路,對和諧世界的構想,早在當時已初見端倪。

柳亞子夢中是一個「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階級的區別,全世界成功為一個大聯邦」,「沒有金錢,沒有鐵血,沒有家庭,沒有監獄,也沒有宗教;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女作家謝冰瑩:「一個沒有國家,沒有民族,沒有階級區別的大同世界。」

鐵道部一科長吳嵩慶:「廢除軍備,國界,種族而臻於大同。」

民國人的民生夢 周谷城:人人有機會用抽水馬桶大便

制度不能真正解決一切問題,循著中國傳統的人治思維,解決民生問題,也許先要一批聖賢出來,但聖賢難成,科學可以幫忙嗎?想像中的具體的生活又呈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國立上海商學院教授俞頌華夢見「中國出了一位大科學家,能夠改造國人的生殖細胞,使得未來一代新國民都富於創造衝動,沒有佔有衝動。

中學生雜誌編輯葉聖陶對民生夢有個抽象的構建:「個個人有飯吃,個個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飯絕不是什麼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絕不是充塞一兩個人的大肚皮。」

法政學院教授錢嘯秋則具體得多了:「吃飯不是各辦各的,而是持票赴農村公共食堂去吃。」

暨南大學教授周谷城:「未來中國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

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姜解生夢想「全國的人民都住在莊嚴偉大的公共住宅。他們底工作每天只有四小時或六小時。等到全國的電鐘放出了上工的聲號,他們已一秒鐘不差地到達各人群底工作地點。」

《生活周刊》主編鄒韜奮夢想的中國「連現在眾所公認為好東西的慈善機關及儲蓄銀行等等都不需要,因為用不著受人哀憐與施與,也應不著儲蓄以備後患。」

林語堂說得卻不是未來,更直指現實:「我不做夢,希望內地軍閥不殺人頭,只希望在殺頭之後,不要以25元代價將頭賣與死者的家屬。」「我不做夢,希望全國禁種鴉片,只希望鴉片勒捐不名為『懶捐』,運鴉片不用軍艦,抽鴉片者非禁菸局長。」

南京國立編譯館的劉英士:「未有人民不健全而國家不衰弱者!未來中國的命運不決定於我們的『夢想』,而決定於我們的行為。……未來中國的國家身份,仍舊是和它的構成分子的知識,能力,和道德相稱。」

說了那麼多理想,讀者金丁則直指現實的問題:「人人都能享受香水汽車電燈跳舞書報。香水、汽車、電燈、跳舞、書報,……為什麼甲能享受乙不能享受?未來的中國是不該如此的!」

對當官的有何期待?

外交部長羅文幹:「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錢。」

蘇州振華女學的王季玉:大小官長有誠實和犧牲的品格。

林語堂:「我不做夢,希望監察院行使職權,彈劾大吏,只希望人民可以如封建時代在縣衙門擊鼓,或是攔輿喊冤。」

「我不做夢,希望貪官汙吏斷絕,做官的人不染指,不中飽,只希望染指中飽之餘,仍做出一點事情。」

「我不做夢,希望政府保護百姓,只希望不亂拆民房,及向農民加息勒還帳款。」

制度夢 鄒韜奮:政府不是統治人民的

林語堂:我不做夢,希望民治能實現,人民可以執行選舉、複決、罷免之權。只希望人民之財產生命,不致隨時被剝奪。我不做夢,希望中國政治人才輩出,只希望有一位差強人意,說話靠得住的官僚。

鄒韜奮:政府不是統治人民的,而是為全體大眾計劃,執行,及衛護全國共同生產及公平支配的總機關。

暨南大學教授衛聚賢主張「國家應如建築塔的形勢,最上一層的中央政府權最小,最下一層的人民權最大」。

中華書局編輯周憲文:「那裡沒有法律,也沒有軍警。可是國民從無爭執,國裡沒有貨幣,沒有工資,可是國民都很勤力。」

蘇州振華女學的王季玉夢想未來的中國,「一切利源得到發展;平凡國民有普通知識;學術人才得盡其所長;大小官長有誠實和犧牲的品格;政治設施,入於軌道;國家地位,我不侵人,人也不敢侵我」。

上海銀行的張水淇夢想「凡是人對於國家所當負的義務,所當享的權利一律平等」,「政治之設施決之於國民的公意」。

清華大學教授張申府「理想中的中國」「是能實現孔子仁的理想,羅素科學的理想與列寧共產主義的理想的。」

天津女子師範學院教授韋叢蕪「夢想著未來的中國是一個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凡成年人都是社員,都是股東,軍事、政治、教育均附屬於其下,形成一個經濟單位,向著世界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的目標走去。」

上海法學院教授朱隱青:「無階級專政的共產社會。」

燕京大學教授鄭振鐸:「一個偉大的快樂的國土」,「我們將建設了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國家」。

馬相伯夢想「未來的中國既非蘇俄式的一黨專政,亦非美國式的兩黨更替,乃民治的國家,法治的國家。」「根本大法,保障人民應有的天賦人權:即身體自由權,財產所有權,居住權,營業勸,思想發現於外,言論出版集會權,並信仰『無邪術害人』的宗教等權。」

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楊杏佛的夢想「是一個物質與精神並重的大同社會」。

教育夢 顧頡剛:知識分子肯到民間去

顧頡剛:知識分子肯到民間去,使全國民眾都能受到教育,不要只管自己享樂,也不要只管喊口號。

奇幻派的中國夢

徐悲鴻的夢想可謂「夢幻」而富有文藝情調:「在西安之西,忽成一八千裡周圍大湖。俾吾人遊歷新疆、青海,可以航行。湖中有小盜出沒。又略賣違禁品,如鴉片之類,而吸者不甚多。湖流南下,直達洞庭,以其清澈,使揚子江水,及江浙海面,悉成蔚藍之色。」

作家們的勵志派 巴金:痛苦就是我們的力量

巴金說:「在寒冷的冬夜做噩夢,但仍希冀。痛苦就是我們的力量,痛苦就是我們的驕傲。

自由地說我想說的話,寫我願意寫的文章,做我覺得應該做的事,不受人的幹涉,不做人的奴隸,不受人的利用。靠著自己的兩隻手生活,在眾人的幸福中求得自己的幸福,不掠奪人,也不被人掠奪。」

茅盾說:「對於中國的未來,我從來不作夢想;我只在努力認識現實。夢想是危險的。」

文藝界的憤青

戲劇家洪深:「在這一年中,那些妨礙社會改革和進步的人……會多死去幾個。」

夢想世界的悲觀派 周作人:做夢不是人人能獲得的

北京大學教授周作人:「信仰與夢,戀愛與死,也都是上好的麻醉。能夠相信宗教和主義,能夠做夢,乃是不可多得的幸福的性質,不是人人所能獲得。」

安徽大學教授周予同說:「我們早已空無所有。現實的生活窒息到這樣的程度,連你皺眉嘆氣捱磨各自的生命的耐力都沒有了。東北三千萬人民固然在帝國主義的槍刺下活受罪,我們又在誰的槍刺下受罪呢?」

畫家錢君匋則:「未來的中國是一團糟」。

孫伏園直陳:「只有回憶沒有夢想!」

中央大學教授凌夢痕認為「理想的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我生平從沒有做理想國的夢」。

開明書店編譯所長夏丏尊做了幾個噩夢:「夢見中國遍地都開著罌粟花,隨處可聞到芬芳的阿芙蓉氣味。」「夢見中國捐稅名目煩多,連撒屁都有捐。」

不論是奇幻派、悲觀派、務實派,他們的夢想,都讓人感受到當年人們對生活的關注,投入以及思考。

相關焦點

  • 觀文武身份的二元對立,論武官貪功好戰的利與弊
    不過,王樸的四個兒子,有兩位是武官,另外兩位則考中進士,在北宋擔任文官。宋太祖時代的參知政事劉熙古也是一個例子。劉熙古的長子成為武臣,但他的另一個孩子則考上科舉,擔任文官。在宋太宗時代,文人可能會出任武官,然而依舊認為自己是儒生,這顯示文人與武人的文化差異不必然決定一個人的仕宦生涯。
  • 中國古代官員的品階
    官員的品階,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表示級別高低的標誌。我國從魏晉時期開始,官員才正式以品來表示等級高低。西周時期,官有九命之別。九命為最高級別,一命最低。通常是天子上公九命,王之三公為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 東漢硬核循吏,身為武官竟帶百姓下田種菜,還給上千男女拉郎配
    因此,任憑隗囂百般勾引,任延打定主意,始終不理不睬,堅決不上賊船。公元23年,劉邦後裔劉玄,即更始帝,初統天下,登得大位,聞知「任聖童」尚待業在家,正在到處網羅人才的更始帝,也未多想,遂任命任延為會稽都尉。是時的會稽郡包括現在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及福建省全部,乃富庶之地,而都尉一職,則是輔佐郡守掌管軍事的武官,相當於現今南京軍區司令員。
  • 民國傳奇女官員,前半生堪比竇娥、潘金蓮,後來竟成辛亥革命元勳
    劉一本名李淑卿,是共進會會長、湖北軍政府總監察劉公的如夫人,當時擔任負責總監察處文案收發工作的監印員,是中華民國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官員。劉一早年人見人愛據《沔城志》記載,李淑卿,原名遠寶、淑貞,字文華,嫁給劉公之後改名劉一,別號徵清子。光緒十八年即1892年,出生於湖北沔城(現仙桃市)下關街龍家灣。
  • 民國100萬銀元能建立多少軍隊?來看看北洋軍閥總數量,就知道了
    民國100萬銀元能建立多少軍隊?來看看北洋軍閥總數量,就知道了 民國,是很多人喜歡的時代,畢竟,在那個時代,有大師輩出的時代,也是商界大佬雲集時代。這兩天,我看到一個帖子,非常喜歡,給大家分享一下。 民國可以很浪漫。
  • 人販子在民國判幾年
    A、唆使民眾放火燒船    B、免費坐船,還送三個包子    C、你降到8角,我在你基礎上再打半折    D、提高安保,霸道搜身    3、民國時期,胡德初與彭六安,他們曾從事何種職業?    A、拋錨靠岸B、自鑿自沉C、放火燒船D、交給日軍    5、1921年11月5日,長沙城內一位官員的小孩被人販子拐走了,這位家長是?
  • 禮拜天禮拜六休息是西方之規定,我國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上帝休息發福利也不讓人們幹活了,規定這一天除了敬拜之事,其他的事一律不許做,因此這一天也叫禮拜天。 到了民國,為了和國際接軌,我國採用了公曆紀年,於是我國有兩種曆法並存,即陽曆和陰曆,星期天禮拜天休息之說,這才流行開來。 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沒有採用西方曆法,也就是說沒有星期天星期六休息之說,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
  • 八旗最高武官為將軍、都統,綠營為提督、總兵,那麼湘軍是什麼?
    駐防八旗最高統帥為八旗將軍,不設將軍之駐防地為都統或副都統,其下設城守尉、防守尉等。綠營前期是明朝降軍和新募漢兵改編而成的各省軍隊,以營為基本建制單位,最高長官是文職出身的總督或巡撫。但實際上,綠營的最高武官為提督,提督有陸路和水路之分,每省一至二人。一省之內又分若干鎮,每鎮由總兵統領,各鎮守一方,每省設二至六人。
  • 民國保長這個官到底有多大?當保長是好人嗎?
    說起民國官員大家都會想到什麼?有些朋友可能想到的就是電視劇裡那些大軍閥們。大軍閥的官職往往都是自封,換句話說只要的你士兵足夠精銳,你的武器足夠強大,你不僅僅能夠給自己封個什麼督軍之類的官職,甚至還可以在搞場復闢行動,把自己在推上皇帝的寶座。
  • 清朝官員不愛買房,曾國藩在北京奮鬥13年,當了大官仍以租房度日
    面對如今北京高不可攀的房價很多認直呼一輩子也買不起,只能無奈的選擇租房,殊不知天子腳下的房子在歷朝歷代都屬於奢侈品,別說外來的商賈百姓,就是朝廷大員都不一定買得起房,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曾國藩在北京住了13年一共搬了8次家,直到他離開北京的那一天也沒有買過一座屬於自己的宅院。
  • 【春節】官員不相信因果報應?
    [摘要]現在的官員迷信,卻並不信因果報應,在他們看來,只要賄賂了神佛,買通了術士,按照術士說的去操作,就自然吉人天相,一路順風,哪怕作惡多端,哪怕天良喪盡,好像神佛也必然會保護他們。就人們的視線所及,出名的佛寺、道觀,出入其間,大把布施的不是老闆就是官員,有點名氣的卦師和風水先生那裡,常來常往的,也是官員居多。時常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知哪裡來的肉頭和尚,打著名號都是下山的活佛,周圍晃動的,依舊不是老闆就是官員。做官的人,有點兒迷信,一點都不奇怪,特別是環境不確定,機遇也不確定的時候。
  • 落馬官員信仰什麼 不信佛仍拜佛
    然而,如不探究官員的心理變化,亦無法得知貪腐在官員個體身上如何發展演進、由微而著的歷程。  基於該認知,十年前,時為江西行政學院政治學系主任的肖唐鏢著手在地方官員中進行採樣調查,在調查中,他罕有地「叩擊」到了官員們不為人知的信仰、精神層面。
  • 今年年底南京頤和路民國建築群中的20%左右部分將對市民開放
    9月12日,荔枝新聞網友來到了南京頤和路,欣賞南京的民國建築群。在頤和路街區的37.8萬平方米區域內,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建築就有200多幢。其中最著名的有汪精衛公館、周佛海公館、馬歇爾公館、司徒雷登公館、岡村寧次公館、日軍憲兵司令部、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使館……等。
  • 民國時期的地主老財,是窮兇極惡的惡霸還是勤勞致富的守財奴?
    圖為民國時期被批鬥的地主。眾所周知的黃世仁、周扒皮、胡漢三等惡霸地主成為了這些群體的典型。這些地主真的如同文學作品塑造的那樣吃香的、喝辣的,專以剝削為生嗎?圖為民國時被批鬥的地主。地主階層有好有壞,不能以偏概全。舊時代的很多地主都是靠幾代人的辛勤勞作積累下的家產,並非是依仗權勢強行霸佔而來的。
  • 臺當局要廢「民國紀年」搞「去中國化」
    雖然臺灣當局的高官及「臺獨」媒體一再宣稱此事不涉及政治及「統獨」意識形態的爭論,但島內主流媒體及泛藍陣營認為,臺灣當局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在他們一再搞「去中國化」、「漸近臺獨」的大背景下,紀年的變動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架空「四不」承諾的系列「臺獨」陰謀之一。臺《聯合報》稱,「終統」風暴剛過,島內的第二場政治風暴正在醞釀成形。
  • 陳賡將軍的第386旅有多強,讓侵華日軍畏懼,美國武官翹起大拇指
    有一次,美國大使館武官卡爾遜來到386旅考察,禁不住連連稱讚說:「386旅,中國最好的旅。美國大使館武官卡爾遜有人曾算過,在抗日戰爭中,386旅轉戰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先後戰鬥850餘次,斃傷俘日偽頑軍2.5萬餘人,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壯大了我軍力量。
  • 桑兵:清朝遺老日記裡的民國元年
    驟然進入民國,一時間最難以適應的人群當屬前清的大小官員。一方面,退位的小朝廷依然存在,而且正式受到民國政府的優待,各種衙門機構暫時還在虛應故事,許多實官尚未解除與清朝的關係,至少形式上仍然是清朝的臣子。即便後來各衙門陸續被民國政府接收,小朝廷仍然保持了一些機構。
  • 官員學歷稜鏡:從天之驕子到階下囚
    工人和知青成了最普遍的選擇,這批落馬的官員裡——有17名官員都是工人出身,13名官員都有過做知青的經歷。1968年的7月22日,毛澤東親自在《人民日報上》上寫:「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大學要辦。」。根據毛澤東的「七二一指示」,工農兵大學生走上了歷史舞臺。80名官員中,產生了10名幸運兒,以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被「推薦上大學」。他們中有8個人的專業也都屬於理工方向。
  • 明朝官場奇葩事,假官員被發現,真官員不打假卻忙著給其轉正
    古代的官員如何辨別真偽呢?主要依靠官印和委任狀,但是官員也不可能天天將這兩樣東西帶在身上,所以這就給了冒充者可乘之機。一天,明朝江寧縣的施御史和秦中書分別在家收到了另一位官員的請柬,這位官員在翰林院做官,大家都叫其高翰林,高翰林邀請施御史和秦中書到家裡聚聚,會會另一位到訪的官員。
  • 抗日戰爭亂世開端,民國內部亂象頻出,蔣介石為何卻志得意滿?
    1930年11月,中原大戰以反蔣聯盟的徹底失敗而告終,民國內部再一次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而在中原大戰中獲利最大的蔣介石也志得意滿,準備借勢完成心中大業。但是僅僅數月之後,民國內部的局勢就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等主要河流同時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