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個季節,最滋補的食物是什麼,很多人想到的會是羊肉。羊肉熱量較高,暖中祛寒、溫補氣血、滋陰補陽,冬天食用最佳。
在咱們湖南有的地方,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冬至羊肉當人參」,寓意冬天裡羊肉大補,在咱們湖南吃羊肉,不少食客首選黑山羊。像瀏陽高坪的黑山羊,湘潭馬家河的羊肉那都是鼎鼎有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食材的要求越來越高,價格貴一點也無所謂。
像現在,市場上的羊肉價格一般在40-60元之間,有的地方的黑山羊甚至賣到了80元一斤。也因為價格比較好,市場需求量比較大,不少地方把山羊養殖當成了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那麼,山羊養殖需要注意些什麼?對於老百姓來說又怎麼來挑選正宗的黑山羊?
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副主任省草食動物產業技術體系湘東試驗站站長李昊幫上線嘍
Q:
李老師,咱們很多聽眾都喜歡吃羊,咱們湖南不少地方也有養羊的傳統。那咱們湖南養的主要是什麼品種的羊,主要分布在哪?
A:
湖南固有的地方品種有湘東黑山羊和馬頭山羊,湘東黑山羊主要分布在瀏陽、平江、醴陵、湘鄉等地,馬頭山羊主要分布在石門、慈利、芷江等地。近年來,我省也從國內外引入過一些優秀山羊品種,比如波爾山羊、南江黃羊、川中黑山羊等,對非保種區進行雜交改良。
Q:
我們前面也說到了,現在不少地方把山羊養殖作為脫貧致富的產業來發展。既然是產業,自然就有一整套的流程和標準,您是這方面的專家,能不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山羊規模化養殖的標準?如何達到最佳盈利模式?
A:
所謂規模化養殖,其實是個階段性的概念。規模的大小,取決於場區的自然資源環境、場舍的硬體設施、管理與技術應用水平,以及投資者的資金實力。一般我們認為母羊數少於50隻的是小型規模,50隻到300隻是中等規模,300隻以上是大型規模。針對不同規模的發展要求,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技術,是實現養殖盈利的基礎。
從技術角度來說,養羊要賺錢,要過五關。
第一關,建設關
羊場的選址與布局很重要,建設規模與過程,要符合當前的需求和發展的預期,這部分投入佔到總投資的30%左右。
第二關,引種關
羊只的引種,應選擇有種畜禽經營許可證的正規羊場引種,羊群的質量和免疫會比較好。對於母羊應該採用就近原則,減少長途運輸應激疾病,公羊應該選擇較遠的地方,避免近親交配,這部分投入佔到總投資的30%左右。
第三關,防疫關
引種時要避免到傳染性疫病發生的地區引種,不要貪圖價格便宜,引入病羊,引種後要先隔離,做好免疫與驅蟲,避免與原有羊群交叉感染,日常要定期對羊場內部進行清掃消毒,做好春秋兩次免疫與驅蟲工作,羊場的疫病管理成本應控制在總投資的5%以內。
第四關,營養關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羊只想要長得快,每天要保證4小時以上的放牧時間,懷孕母羊與哺乳母羊,配種期種公羊和斷奶後的育肥羔羊,每天還要按照體重1~2%的比例進行補飼,這部分投入佔到總投資的30%左右。
第五關,繁殖關
母羊的懷孕期平均是152天,也就是5個月左右的時間,加上產後恢復和配種期,一個繁殖周期大概是8個月,也就是說兩年可以產三胎左右,平均產羔數是2個左右。要增加繁殖效率,對於母羊,首先要配種管理,減少空懷時間,懷孕後加強營養,確保產羔多,個體大、成活率高,產後恢復快,形成良性循環,這部分投入應不少於總投資的5%。
Q:
我們常說,「櫻桃好吃樹難栽」,這要養出肉質鮮美的山羊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養殖戶來說,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或者說手段來提高山羊的肉質或者說品質?
A:
要提高羊肉的品質,一是要做好疫病控制,注重環境衛生與消毒,加強常規免疫與驅蟲,避免發病後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二是要給予充足營養,在日常放牧的基礎上做好補飼,羊只生長快,出欄時間短,羊肉就更細嫩鮮美;三是對於臨近出欄的羊只,要合理控制出欄體重,加強運動,減少脂肪沉積,提升羊肉的品質。
Q:
眼下這個季節,您對於山羊養殖戶有怎樣的建議或提醒?
A:
冬至節氣已過,冬春季節氣溫低,溫差大,羊場內要做好通風採光與保暖的協調,晴天羊群放牧時,應打開門窗通風採光,改善羊舍內空氣品質,利用紫外線殺菌消毒;陰雨天和晚上要關緊門窗或窗簾,做好保溫,產房或哺乳羔羊舍應有加溫裝置,保持在18℃以上,漏縫地板上可加裝木板或鋪墊稻草保溫吸潮;氣溫忽冷忽熱時要注意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發現病羊及時隔離治療,防治傳染。
Q:
最後替廣大吃貨們問個問題,怎麼來辨別或者說區分正宗的黑山羊?(可以以市場上挑選黑山羊為例)
A:
市場上挑選黑山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黑山羊的皮膚是青白色,皮膚較薄且比較緊緻,皮下脂肪少;二是,生鮮的黑山羊肉色鮮紅或暗紅,肉絲比較細,北方的凍羊肉解凍後肉絲粗,血色比較淡且不勻;三是,儘量到超市等正規市場購買,購買時要注意羊肉的皮膚和肌肉顏色,皮膚上有痘皰,或者肉色局部發黃變色的不要貪圖便宜,避免買入病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