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恐狂症?你應該去看精神科

2021-01-17 澎湃新聞

原創 界弟 醫學界

一隻狗從她身邊跑了過去,她就注射了全程狂犬疫苗。

因為無法被治癒,而讓人產生深深的恐懼感、甚至催生出一個龐大的「疑病症」群體的疾病有兩種:狂犬病和愛滋病。恐狂症和恐艾症患者雖然恐懼的疾病不同,但共同點都是被這兩種疾病嚇壞了。

然而在一些精神疾病專家看來,這個群體可能得了另一種病——強迫症。

被狂犬病嚇壞的人

「今天走在一條剛被噴過水的大路上,有很多大車,輪子濺出來很多水,有很多都噴到了我臉上和腿上,當時嘴裡有口腔潰瘍,腿上有一處剛弄破的傷口,萬一大車剛壓死一隻有病的狗會不會通過濺出來的水到傷口或者口腔潰瘍傳染啊......」這是一位網友於9月10日在百度「恐狂吧」中發的一則求助帖,有網友安慰他:放心,絕對不會有事的。

9月15日,另一位恐狂症網友發貼講述了他「害怕被狗咬了」的經歷。他於8月6日到一家工廠面試,廠子裡有一隻狗衝著他大叫,還有另外一隻狗跑到他鞋子邊上聞了聞,他在和老闆講話,沒有注意到狗有沒有咬他。但他怕被咬了但自己沒感覺到。十多天後,他特意再通過微信問那位老闆,那兩隻狗是否還活蹦亂跳的活著……

2019年7月,一位恐狂症網友在豆瓣分享了她的恐狂經歷。那天,她的恐狂症達到了巔峰,她走在小區裡,僅僅是聽到別人在談論狗,她根本沒有看到狗的影子,就開始恐慌了。「一定是我剛才低頭看手機,沒有注意到一條狗從我身邊走過了,萬一是四處流竄的流浪狗呢?說不定它咬了我而我不知道……」

這位網友此前打過兩次全程狂犬疫苗,都是源於恐懼。第一次是她遠遠的看表妹為一隻野貓洗澡,貓在水盆中掙扎,濺起了許多水花,她根本沒有觸碰那隻貓,但她決定去打狂犬疫苗。第二次是她在小區中走著,一隻狗突然從她的後面開心地跑了過去,她沒有感受到任何疼痛,甚至沒有被狗觸碰到的感覺,但她還是又去打了全程狂犬疫苗。

與一些恐狂者不同的是,這位網友同時還恐艾,她害怕不明液體,摸到了就會懷疑自己會不會得狂犬病或愛滋病,即使去打疫苗,也會擔憂護士打針操作不規範,她會不會通過注射被感染。

知名狂犬病專家嚴家新曾在《南方周末》撰文稱: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他在自己的博客「獨輪車上的博導」上發表了大量關於狂犬病的科普文章,也吸引了大量的恐狂症患者前去留言諮詢。

然而,很多恐狂或恐艾患者不知道的是,他們這種症狀真正應該去找的,是精神科醫生。

專家解讀:是強迫症,也可能是特定恐懼症

「多數是強迫症,這種病人有很多。」一聽到詢問的是關於恐狂症的話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振立刻回復道。強迫症是王振的專業主攻方向之一,他告訴「醫學界」:「不管是恐狂症還是恐艾症,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強迫症,其餘的可能是特定恐懼或疑病症。」 王振認為,當一個人發生了高危性行為,或者被狗咬、被貓抓了,在短期內產生了恐懼心理,這屬於正常的焦慮表現。大多數人做了愛滋病毒檢測或接種了狂犬疫苗後,這種恐懼焦慮心理就會隨之消失,但有一部分人在事情過後,還是會反覆擔心自己會不會得愛滋病或狂犬病,並為此去反覆檢測或注射疫苗,甚至嚴重到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了,就應該儘快去精神科就醫。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康寧醫院臨床心理2科的劉家洪醫生,正在治療一位30來歲的恐狂症患者,這位患者被朋友家的狗抓了一下,手上被抓,傷口出了點血,她回去後就在網上搜索會不會得狂犬病,越看越怕,第二天就去打了狂犬疫苗。但打完疫苗後,她又想疫苗會不會是假的,會不會失效了,還去醫療機構反覆確認。

醫療機構的保證也難以讓她安心,她整日處於焦慮恐懼之中,緊張的時候還會胸悶、呼吸困難,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出門怕遇到狗,見到寵物店都要繞道走,最後嚴重到了不肯再出門,工作也無法繼續了,家人帶她到了康寧醫院就診。

這些患者的診斷直接關係到治療方案的選擇。恐狂或恐艾是強迫症還是特定恐懼症,我們需要首先明確強迫症與特定恐懼症的特點或區別。王振解釋,強迫症的顯著特點是,即使患者根本沒有接觸到真實危險,也會擔心害怕,如碰到了紅色液體就會想這是不是血?我會不會得愛滋病?被貓狗觸碰一下就擔心會不會得狂犬病,然後去反覆做檢查,無法消除這種恐懼。特定恐懼症是看到某種東西,條件反射一樣的就害怕,根本沒有去思考害怕的原因。

「另外,屬於強迫症的恐狂和恐艾患者,還會伴隨其它的強迫表現,而不僅僅是表現為恐狂或恐艾,醫生如果仔細詢問,會發現這些患者可能會關門時反覆檢查啊,或者洗手頻率很高、或反覆思考等其它強迫症表現,只是恐狂和恐艾的症狀比較突出。」王振說。

不管是強迫症還是特定恐懼類型的恐狂/恐艾患者,暴露治療都能緩解患者的症狀。在王振看來,特定恐懼類型的恐狂症者治療周期相對較短,療效更快更好一些,但如果恐狂症者被診斷為強迫症,治療周期會相對較長,症狀緩解的速度也會更慢。

好消息是,除了極少數的疑難患者,絕大部分上述症狀患者都可以做到臨床治癒,但即使臨床治癒後,也同樣有復發風險。「所以我們強調治好之後再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強迫症類型的,要維持治療一到兩年,甚至更長,就是為了防止復發,如果症狀消失兩三個月就停止治療了,復發風險非常大。」

壞消息是,大多數恐狂和恐艾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應該去看精神醫生,同時,能夠對這些患者提供專業規範治療的精神科醫生少之又少。

王振和劉家洪醫生都認為,和所有疾病一樣,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規範的治療可以降低疾病的復發風險,因為隨著時間延長,患者的神經系統、神經環路會發生神經可塑性變化,有的甚至會導致器質性改變,治療起來難度更大。這一點王振團隊進行過相關專業研究,他們發現:患者從生病到獲得有效治療的時間(即:疾病未治時間 DUP)的長短會直接影響治療療效和復發風險。

2018年底,王振發起了長三角強迫症治療聯盟,加入聯盟的醫療機構可以把患者轉診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王振團隊確定好治療方案,再轉回當地繼續治療。「每個季度聯盟都會舉行關於強迫症診療相關的學術論壇,都是為了擴大和提升精神科醫生治療強迫症的規範性,提高識別率和規範治療比例,讓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來源:醫學界

作者: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原標題:《得了恐狂症?你應該去看精神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狂犬病日|專家估計中國「恐狂症」患者或達數十萬
    雖然恐狂症與心理問題密切相關,但劉金鵬告訴記者,目前,按照國際和國內的疾病分類標準,恐狂症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名稱,也沒有相關的診斷標準,比如症狀標準、時間標準、社會功能標準等。「所以我們無法直接將患者診斷為恐狂症,只能將其診斷為伴隨產生的其他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強迫等,在後面標註與恐狂相關。」天津市安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羅國帥說。
  • 以為自己得了強迫症?周筆暢帶你一起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我應該沒鎖門吧?」「我辦公室桌子上的東西,一定要橫平豎直擺著放!」……啥?這樣你就覺得自己是強迫症晚期啊?拉倒吧!強迫症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在這支視頻裡,你可以看到關於強迫症的真相筆筆周筆暢專門請教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醫學博士範滕滕無論你是不是有超~~~級多的疑問往下看,馬上得到解答~一個動作就重複那~~~麼多遍,你累不累?累!可不做,就方!
  • 如何打破強迫症預後不良、難以治癒的「魔咒」?
    本平臺此前推出了7篇強迫症系列文章,從遺傳度、病因、診斷、共病和治療方面都進行了分析。 可能很多患者、家屬已經看過了上述文章,但心中疑團仍未得到解決:得了強迫症,到底應該怎麼辦?怎樣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復速度?
  • 我得了強迫症,通過「四種臨床經驗」的施行,我的強迫症康復了
    有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總是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如果不去做某件事,內心就會比較掙扎,比較難受。然後去把這件事做了,內心就舒坦了,但是隨後又會出現一種後悔的心理狀態。一位來訪者說他總是去檢查窗戶有沒有關上。
  • 心理學:看上去無比「盡責」的母親,造就了「恐女症」男生
    心理學中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恐女症」,是一種由原生家庭造就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那些從認知上逃避女性,從情感上疏遠女性,無差別的不信任女性的人,意味著他們在逃避母親。追溯到童年時期,他們和母親的關係始終處在一種緊張之中。長期與母親的摩擦,使得男生在情感上無法信任母親,長大後的男生也無法信任身邊的女性。
  • 那個曾讓人患上恐狗症的AD,自己卻害羞了
    自從英雄聯盟上個賽季結束之後,關於IG和RNG的話題就一直沒斷過,有人認為IG得了世界冠軍,他們的實力是最強的,但是也有人認為,世界冠軍又怎麼樣,那不還是敗給了RNG,而且RNG還打敗了韓國隊,拿了那麼多的冠軍呢,對此網上議論紛紛,但是一直沒有得出真正的結論。Uzi心態被theshy打崩?
  • 抑鬱自評量表 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
    抑鬱自評量表 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 時間:2020-10-12 11:32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抑鬱自評量表,其實對於抑鬱症,是一種自我估量的測試表,只能做為大概的測量,不能作為結論。具體的還需要到專業的精神科醫院進行就醫問診。
  • 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
    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 時間:2021-01-05 15:39:45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精神病前兆有哪些症狀?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告訴你,換者會出現認知功能的下降、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下降,原來學習成績比較好,突然學習成績開始下降,有的時候會出現睡眠節律的紊亂,原來睡眠規律,突然出現失眠或者說日間睡覺、夜間清醒等。除了認知功能、睡眠節律的紊亂,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或出現情感的症狀等,所以精神疾病要在早期時預判,及時的發現患者的前期症狀,進而得到及時的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
  • 全國好的精神科醫院排名 廣州比較好的精神科醫院
    核心提示:全國好的精神科醫院排名 廣州比較好的精神科醫院?信息表明,從首次出現精神症狀到首次治療這段時期。所說的未經治療的精神病階段,大約持續1至2年。對精神障礙進行早期診斷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將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產生重大影響。
  • 強迫症有哪些表現,哪些現象證明得了強迫症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多多少少的都會有些強迫症,但是有很多的表現對正常的生活是沒有多大的影響的,但是強迫症厲害了還是非常的苦惱的,那麼強迫症都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下面就帶領大家去學習一下,朋友們可以對號入座一下的,看看自己是否有強迫症傾向。
  • 王熙鳳年紀輕輕,為什麼得了「下紅之症」?你看她與來旺做了啥
    更嚴重的結果是因流產引發的「下紅之症」。 由於身患「下紅之症」時好時壞,王熙鳳再懷孕極難。到最後演變為可怕的血山崩,要了她的命。 那麼,王熙鳳為什麼會得「下紅之症」呢?其實「下紅之症」體現出《紅樓夢》的因果觀,王熙鳳一定要以下紅之症為終結才對。
  • 人為什麼會得強迫症
    痛苦不堪的碧拉終於去看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她需要幫助。這個故事出自一本書——《無法停止的人:強迫症及一個迷失在思緒中的真實人生故事》。2015年1月底,它在美國出版。書的作者大衛·亞當(David Adam)曾是英國《衛報》科學與醫學記者,現為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編輯。
  • 廣州的精神科醫院排名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
    廣州的精神科醫院排名,目前大多數人都患有精神科疾病,這使得許多精神科疾病患者遭受著疾病帶來的痛苦,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健康,也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嚴重的話,患者可能會失去生命。對於精神科疾病來說,我們的大多數患者都意識到了它的危害,並且非常清楚這是非常難以治療的。畢竟精神科疾病複雜。所以治療時間會比較長。治好精神科疾病並不難。
  • 你知道嗎?大多數人只是有強迫症行為傾向
    我們就來看一下到底怎樣從根源杜絕強迫症,怎樣預防強迫症的發生。1、不要過分太在意、在乎自我形象,不要過於追求完美。不要老是問自己我做得好嗎、這樣做行不行、別人會怎麼看我等問題。2、學會順其自然。不要刻意老是琢磨某一些事來糾結自己。在思考問題時,要學會接納他人、不要鑽牛角尖,學會適應環境而不要刻意改變環境。
  • 如何區別「強迫症」和「強迫行為」?
    但是孩子還沒玩完,我就收拾了,導致孩子總哭……可我也沒辦法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之前有位早孕媽媽也和老六說,因為之前流產過兩次,現在每天她都要看自己的內褲二十多次,檢查有沒有出血。不看就會擔心是不是又出血了,看了才會放心一點,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強迫症。
  • 強迫症來訪者的目的是減輕焦慮
    為什麼強迫症來訪者要控制那些想法呢?目的就是要減輕焦慮。過分的控制不僅無效,還會增強強迫症狀表現。讓來訪者的腦袋中想像一個動物,比如大象,兩分鐘內努力去想像大象,讓這個大象兩分鐘一直停留在你的腦子中,如果大象不見了,那就是分心了,這樣就繼續讓大象待在自己的腦子裡。
  • 心理學家:別再說自己有強迫症了,原來強迫症還分等級?學習下
    雖然你不是完美主義者,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頭腦中總是浮現前一秒的事情,哪怕是剛鎖了門還沒進電梯,就感到鑰匙是不是還在門上忘了拔下來,又或者是剛按下了鎖車鍵,又不由自主的拿起遙控器對著車的方向再次按下三遍鎖車鍵,似乎不聽到這響亮的三聲警報聲響,就總感覺車沒鎖好一樣。如果你時不時出現這些類似的情況,你有可能患上了——強迫症。
  • 人人都有強迫傾向,測測你離強迫症有多遠?
    別人會怎麼看我等問題。2、凡事順其自然強迫症的另一個特點是喜歡琢磨,鑽牛角尖。一個芝麻大的事情往往會想出天大的事來。因此,在思考問題時,要學會接納他人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要學會適應環境,而不要刻意去改變環境。3、學會享受過程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過分看重結果。有所為,有所不為。
  • 疫情下的你是否有了「強迫症」?
    疫情期間,很多人發現自己多了一些新習慣,比如每過一會兒就必須去洗洗手,而且洗得特別仔細,不然就沒辦法做別的事情;隨身攜帶含有75%酒精的消毒紙巾,無論接觸什麼都要用紙巾擦過才能安心;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一定是打開手機,看完新增確診病例的數字才能開始一天的生活……很多人因此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強迫症」。那麼,這些行為是不是精神病學意義上的強迫呢?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或許你可能有強迫傾向,甚至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據有效數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每五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經歷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