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投意合的關鍵是什麼?《易經》告訴你「人情社會」的玄機

2021-01-08 符號帝國

由於前幾年有很多被滲透的公知在國內極力宣揚主子的西方價值觀,影響還不小,很多人被洗腦,以為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只要是自己的、傳統的東西統統是垃圾。

所以我們看到前些年社會上出現了一股針對「傳統文化」的「大清算」的逆流。很多年輕人都因此而變成了憤青,不長腦子,跟著瞎起鬨,看到教室裡的桌子板凳就不順眼,要踢上兩腳才顯得自己很個性,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其中一個觀點就是:中國社會是落後的「人情社會」,這是民族的「劣根性」,各種腐敗和灰暗地帶滋生的溫床,只有改變這種「對人不對事」的陳腐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振興華夏。

《易經》是直接從自然大道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它與《道德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樣,整個是一脈相承的,事實證明人必須遵循天道,敬畏自然。看了《易經》中的一個卦辭,我們就會發現,上面這些批評都是無中生有,很荒謬,只不過是西方價值觀排除異己的一種陰謀,是毫無根據也無科學性可言的。

01 為什麼要先做人,後做事?

最近些年,很多人都提倡一些西方的價值觀念,什麼「對事不對人」,你看人家多理性,我們就不能那樣簡單愉快地相處嗎?但是稍加分析就發現這一套東西根本行不通,而我們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才是符合天道的。

《易經》中的比卦之中就暗藏著人際關係的玄機,揭示了「人情社會」的存在為什麼是合理的。

古代兵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中國人最看重的就是人際的和諧和團結,盡力去維護群體和民族的凝聚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夠傳承上下五千年而屹立不倒,始終沒有人心離散。

俗話說:「先學會做人,再學著做事」。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認做出來的,事在人為。如果沒有人,就不會有任何事情的成功實施。

我們來舉個例子,如果按照西方那一套,只對事,不對人;只管做事,不管做人,會出現什麼結果呢?一種是唯利是圖,就像西方很多國家葡萄牙西班牙那種,為了發展自己,不惜把整個國家打造成一個「海盜集團」,航船所到之處,到處搶劫擄掠。

二是這種模式不可持續,很快就會崩潰。因為誰也不是傻子,你騙一次可以,欺負一次也就忍了,誰會一直讓你欺負?

比如在一個公司,你只管自己的業績,不管人際關係,下一個單子就得罪一個人,一個月下來可能下了不少單子,但公司的人也差不多讓你得罪個遍,試問你還怎麼待得下去?甚至會被眾人聯合起來掃地出門,吃進去的還得吐出來。

而如果我們反過來做。先做好人,再求做事,單位大部分人都很喜歡你,少數幾個雖然不喜歡,但也不討厭,無冤無仇,也不會背後給你使絆子。這樣一來,業績上去只是個時間問題,還愁沒有單子嗎?很可能跟你關係好的有人業績做得好,還會主動讓給你幾個客戶。

當然《易經》並不是要你去搞什麼小集團、溜須拍馬那一套,而是說與人相處,就要用上自己的十二分誠意,不管是對待親人情侶還是朋友同事,只要你誠意滿滿,不用說,情投意合的人就會被你吸引,大家都能感受到你的誠心。

就像比卦初六爻辭中說的: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用真心與人相處,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總不會錯的太多。你滿懷誠意總會換來真心實意的回應。

02 用真心換來有緣人

比卦的卦象是「地上之水」。首先,地上的水是流動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所以作為一個群體的領袖和靈魂人物,你就得有這種心理準備,要懂得包容,君子和而不同,不要什麼都要求統一,什麼都得聽自己的。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這樣就會出事。

只要大家的志向是一致的就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其次,地上的水要受到向心力的影響,主動向大地靠攏,這就是說,作為下屬,一定要對上級忠心耿耿,不能有二心。而且這種忠誠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喊口號,不是嘴上表忠心。

孔夫子說過「聽其言而觀其行」,尤其是領袖人物,他不會只聽你說,主要是看你怎麼做。而且忠心這種東西向來都不是用來說的,如果你整天跟在老大後面念叨:「老大,我最忠心了,我對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日月可鑑」。

大佬會怎麼想?這小子是不是心虛,是不是在背後搞我?

所以忠心只能放在心裡,用實際行動去表達,老大又不瞎,也不是傻子,誰對自己忠誠,誰是叛徒他自己心裡跟明鏡似得。

對待老闆和愛人也是這樣,你不能整天把「我愛你」掛在嘴邊,行動上沒有半點實際的。人家很容易就看出來你是個偽貨,只會耍嘴皮子。

要以真心換真心,不問收穫,只問耕耘,把自己的人品經營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別人以同樣的真心待你,那是你的幸運,算是求仁得仁。即使不能被溫柔以待,這些都為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心終會有回報,有緣人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

所以六二的卦辭是:比之自內,貞吉。真心付出,總歸不是什麼壞事。

03 要警惕「所託非人」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盲目付出,絲毫不堪對象是誰。《易經》是變易之學,也是變通之學,它才不會讓你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道走到黑。比卦的上卦是坎,坎代表著危險,這就是在提醒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在結交朋友、選擇情侶的時候,難免有風險。如果你所託非人,錯付了真心,就會受傷害,換來一身傷痕。

六三是陰爻在陽位,不相應,所以自然會有兇險,卦辭就是「比之匪人」。它帶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三點。第一,與人相交,不能有私心和二心;第二,要慎重選擇自己的結交對象,不能不管不顧不管什麼人,上去就掏心掏肺,這樣結果會很慘;第三,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有承擔一切後果的心理準備。

有個典故叫「不食周粟」,說的是兩位商朝遺老叔齊和伯夷的故事。他們倆本來是商紂王朝的臣子,紂王殘暴無道,被周武王給滅了。叔齊和伯夷就說了,我們是大商朝的臣子,誓死效忠紂王,所以寧願餓死,也不吃你周朝的糧食。

結果真的就餓死在首陽山了。後代很多人都歌頌他們的忠誠,其實這是迂腐,就是冥頑不化。商紂王如果是一個明君,你忠於他當然是對的,他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你還要一片真心付溝渠,這不是找死,不是活該嗎?

04 如何做一個英明安靜的大佬?

比卦的六爻當中只有一個陽爻,那就是九五。可見它就是整個卦的主卦,如果說比卦是一個組織,它就是所有人都應該效忠的對象,大家都應該聽他的。

六四是距離九五最近的,這就相當於總經理秘書,這個位置也很重要,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你安守本分,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得很好,讓老大少操心,提拔你是很正常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也發現了,在九五上面還有一個陰爻,這又是什麼情況呢?相當於古代的太上皇,或者說是「背後的大佬」。比如秦始皇時期的呂不韋,秦始皇就是他一手扶持上去的,但是後期他還有更多的野心,以為自己還可以離權利中心再進一步。

結果被秦始皇清算,他的勢力徹底被瓦解,前期的所有經營毀於一旦。

所以作為背後的老大,一定要懂得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一定要和實際在位者九五一條心,不能有其他的想法,否則最後一敗塗地的肯定是你自己。

九五這個爻的卦辭也很有意思:「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什麼意思呢?我們看古代的歷史劇,裡面都有皇室狩獵的情節。很多人可能就會有疑問:打獵不是在殺生麼,為什麼古代帝王還如此大張旗鼓,難道就不怕老百姓說他殘暴嗎?

還真不會。因為什麼呢?因為「王用三驅,失前禽」。帝王走在中間,然後三面都圍著網往前走,碰到那些跑得快的動物就放任它們逃命,那些老弱病殘跑不動的,就被網住了。因為君王「網開一面」,而且只捉那些跑不動的禽獸,所以「邑人不誡」,老百姓都認可他的做法。

這就相當於大自然優勝劣汰的法則,不但不會傷生,反而會促進生態的平衡。所以是「吉」,不會出現什麼兇險,也不會造殺業。

好,這期就聊到這裡,如果喜歡,歡迎大家分享和留言。

相關焦點

  • 人情如紙薄,《易經》教你如何打好「人情牌」,避免招惹是非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藐視人情,不要拒絕人情。藐視人情,就是藐視自己;拒絕人情,就是拒絕世界。人情如水,可隨形而至;人情又如雲,可隨風而去。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單打獨鬥非常吃力,畢竟現在是一個講究「合作共贏」的時代,一個人一沒資源、二沒背景,想要出人頭地屬實困難。但是找人幫忙,就需要還人情債。人情,又是一個不能透支的東西。那今天就用《易經》當中的道理來和大家說說這人情怎麼用好。
  • 《易經》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什麼是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社會認為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往往,僅指獲得財富和名利地位。但這些並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這是什麼呢?就是要獲得一種充分的自由,達到心境與外界的一種高度和諧平衡的狀態。
  • 數字財富玄機揭秘:玄妙的奇門遁甲到底有什麼用?
    如果你接觸過數字財富學,那麼你可能對奇門遁甲多少有所耳聞。數字財富玄機任秋飛也一直對奇門遁甲很是好奇,最近也開始慢慢學習。古代術數裡最為玄妙的,非奇門遁甲莫屬了。歷史上,奇門遁甲在古代與大六壬、太乙神術並稱為帝王之術,也是一種至高的技術,主要用於行軍打仗,是帝王平定天下的秘密武器。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曾仕強,是我國的國學大師,曾著有《胡雪巖的啟示》、《中國式管理》等書籍,最讓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仕強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吸引了大量的國學愛好者。而有很多人學習易經半途而廢,覺得易經並不準確,其實他們是沒有讀懂易經。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曾仕強教授的5句智慧箴言,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 《易經》在告訴我們什麼?答:只有兩個字,不是「吉兇」
    《經》,讓《易經》被定性為了「佔卜之書」,直到《傳》的出現,才讓《易經》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它已經是一部「哲學之書」。不過,無論是「佔卜」,還是「哲學」,《易經》都在告訴我們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卻不是與《易經》形影不離的「吉兇」。那麼,《易經》告訴我們的這兩個字是什麼呢?「規律」,沒錯,就是「規律」!為什麼說「規律」這兩個字,才是《易經》要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兩個字呢?
  • 《易經》智慧:三個字告訴平安順遂的真諦
    《易經》中三個字,告訴你如何獲得一生的平安順遂。上——君子上進。正——正位凝命。止——適可而止。古人說話,言簡意賅,字字珠璣,《易經》更是如此,僅用六十四個卦象,向世人傳達著高等文明的智慧,只看人有多少的悟性和多大的機緣可以領悟。
  • 告訴你如何用《易經》佔卜(2),八卦是什麼?
    很多人非常的崇拜《易經》,羨慕那些個能夠用《易經》佔卜的人,但是到了現今的時代我們也很能夠的清楚所謂的佔卜並沒有傳說的那麼神乎其神,玄之又玄。所以更多人在乎的就是《易經》裡面的哲學部分,就是義理。對於我們一個平凡的人來說可能哲學又太遙遠,太枯燥。
  • 《易經》:讀懂了賁卦,你就懂得了文與質的關鍵
    象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文飾顛倒的人,弄錯了文與質的本末關係,所以其結果就很令人惋惜,如果他們學習了《易經》賁卦的知識,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毀容的悲劇了,因為賁卦會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文飾的關鍵所在。賁卦圖賁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二卦,為下離上艮異卦相疊而成,為山下有火之象,全卦闡述的是文與質的辯證關係,教會人們在面對需要文飾的時候,什麼才是真正的重點與關鍵
  • 《易經》乾卦三爻告訴了我們什麼?
    易經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我們知道古代是沒有標點的,具體怎麼加標點也都不一樣,所以小編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了。首先這句話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君子終日乾乾。知道「乾乾」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就想到那些穿著八卦道袍的道士,或者跟算命先生聯繫起來。大家也有一種觀念(吹出來的),好像學了《易經》後,便可以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道的樣子。可現實情況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易經》?什麼是《周易》?《易傳》跟他們又有啥關係?
  • 從《易經》的角度告訴你,人為什麼不順?學會這3招,可化解困難
    從《易經》的角度告訴你,人為什麼不順?學會這3招,可化解困難許多 人覺得《易經》是精通算命的書,有些人尊重也有些人貶低。《易經》的最開始發源,在目前的記述材料中事實上是根本不能追查的。個體覺得《易經》的存在比黃帝早得多,講宇宙空間變化趨勢,到黃帝階段豐富起來,周文王演譯三書變成《周易》,慢慢發展壯大成佔卜書,再到周公填補八卦。
  • 人生其實很簡單,用易經智慧解讀數字2與3中隱藏的人生哲學
    今天,我們從易經的兩個數字:「2」和「3」來解析易經與人生的玄機。2和3有什麼不同?在易經裡,2是兩儀,3是三才。兩儀是陰陽,三才是天地人。那麼這2和3究竟有什麼區別?陰陽是我們的老祖宗關於天地萬物一分為二的對立區分,其實就是西方哲學系統裡的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財,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也行我們不能做什麼頂天立地的事情來,但我們必須充滿活力和努力。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一寸金。如果你不強迫自己努力工作,你老了會後悔的。第二句、順天應人,適時而動所謂順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行事,重視存在,順應自然,尊重規律,遵守「道」。我們也可以把這理解為理解如何利用形勢,順應潮流,而不是逆風而行。
  • 《易經》用5個道理告訴你,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能懂幾句
    人之所助,信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出自《易經繫辭上》。意思是對人最有幫助的是誠實守信。對於那些經常幫助人,使他人工作、生活順利,不去障礙他人的人,工作生活自然也會順利,更不會遇到無端的麻煩。而一個人如果信譽很高,從不欺誑別人,言行若一的人,大家都會願意幫助他,為他出力。這告訴人們,多積德行善的重要性。
  • 告訴你易經佔卜的方法,你能看懂嗎?
    大家都知道易經可以算卦預測吉兇,那麼到底是如何算卦的呢?其實,《易經》只講了佔到這一卦代表了什麼,佔到那一卦代表了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算卦——這就好比有人給你一副撲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有人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呢!
  • 如果你學習易經對自己有什麼變化?
    我說:「乾坤陰陽你都懂了,我還講什麼?那我走了。」其實不是這兩個字,有哪兩個字看得懂呢?就是「吉、兇」,這誰都看得懂。《易經》的文字一般都是這樣的:前面一句話什麼什麼,後面一個「吉」或「兇」,就是前面一句話,後面一個判斷語。前面那句話我們一般都看不懂,但後面的吉兇我們都看到的董,所以《易經》不就是成為講吉兇的嗎?那就錯了!《易經》的精華就在前面那個「什麼什麼」你看不懂的地方。
  • 《易經》經典5句話:明利害,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
    《易經》經典5句話:明利害 ,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易經》,但是真正研讀過《易經》的朋友並沒有多少。《易經》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難,真正領略其中的奧妙之後,你會從《易經》中感悟到很多人生中的大智慧,尤其是領略到《易經》中的這五句精華,相信你會對人生有不一樣的見解,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易經》中的這五句精華,明利害 ,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1.君子以恐懼修省。君子因為內心有恐懼,自然會對改善自身的問題,對自身進行反省,從而達到一個高度。
  • 《易經》究竟是什麼?告訴你3件事,讓你瞬間領會老祖宗的智慧!
    自古以來,《易經》的語言就被認為是模稜兩可的,在現代,很少有人能理解《易經》,甚至古代人也沒有真正的能力進入易經的世界。特別是在漢代,自從荊芳義和華竹林誕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不使用宜清的卦線來作出預測。但是,預測變化之書誕生的傳統方法是使用卦圖和線條。很難判斷易經用五行生剋理論取代六卦和六行的預言是進步的還是機會主義的。
  • 《易經》到底講是本什麼書
    易經的總思想是包含但不限於道家的文化思想的。因為易永遠是最變幻莫測的,要說個一清二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就是根據《易經》思想來編著的五千字真言,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但事實就是如此,《易經》是為人民群眾講解「道」的一本書,而《道德經》是為高等人所著的。沒到一定境界是看不懂《道德經》的。誠然人人平等,但思想覺悟上確實有些許待提高。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易經是我國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一部充滿無窮智慧的經典書籍,素來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群經,指的就是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包括後人所撰寫的治世理論,而大道既可以是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可道」,也可以是百姓經常說的「道理」,謀略家所言的「道術」。易經在現代社會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