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價值在於傳遞真實有效的信息,為投資鏈產業而輸出。「高山仰止,一步一行」,希望您能看到【國金策略 】對研究的執著與努力。國金策略團隊:自上而下、行業比較、企業盈利、主題策略等。
(轉載需註明:「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
【國金證券】四月金股組合
普萊柯、邁瑞醫療、普洛藥業、恆華科技、伊利股份、海天味業、中旗股份、ST撫鋼、中興通訊、中公教育【會議時間】3月30日(周一)19:30-20:30
主講人:李立峰、羅露、王明輝、鄭慧琳、袁維、倪文禕、鄧偉、寇星、沈嘉妍
李立峰:lilifeng@gjzq.com.cn
羅露:luolu@gjzq.com.cn
王明輝:wangmh@gjzq.com.cn
鄭慧琳:zhenghuilin@gjzq.com.cn
袁維:yuan_wei@gjzq.com.cn
倪文禕:niwenyi@gjzq.com.cn
鄧偉:dengwei@gjzq.com.cn
寇星:kouxing@gjzq.com.cn
沈嘉妍:shenjiayan@gjzq.com.cn
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資本市場,海外市場的波動對A股走勢造成了一定擾動,主要體現在海外資金從A股小幅淨流出(3月份北上資金淨流出約近700億),A股的籌碼已出現鬆動,滬深兩市成交量由2月下旬的1.4萬億回落至當前的7000億左右規模,滬深兩市融資規模亦回落了近五百億規模。總的來講,我們傾向於A股受到短期海外風險衝擊後,其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再者,考慮到國內逆周期政策陸續開始發力,將一定程度上對衝經濟下行的壓力,全國「兩會」召開臨近有望提振市場信心,我們預計4月份A股市場運行更多的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要特徵,另外A股將逐步進入季報期,對個股業績的「去偽存真」亦成為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短期內建議投資者以守代攻,均衡配置;中長期我們對A股仍持積極樂觀的觀點。行業配置上,我們建議投資者重歸均衡配置,主要以低估值的為主。聚焦在兩條確定性的配置主線上:
一條主線是受益於「擴內需」的「建材建築、房地產、通信、電氣設備」等行業;另一條主線是具備一定必需消費品屬性的「醫藥生物、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行業。風險提示:海外黑天鵝事件(政治風險、主權評級下調、中美貿易等)、政策監管(金融去槓桿等)。
中興通訊推薦邏輯
結構優化,經營全面向好。從收入結構看,盈利能力最強的運營商業務佔比繼續提升,從18年的67%升至19年的73%,消費者業務佔比從22%繼續下滑至17%,政企業務佔比小幅下滑1pp至10%。從營收地區結構來看,毛利水平較高的非洲和中國區業務增長明顯,佔比分別提升至5.86%和64.16%;受手機業務銷售下滑影響,毛利水平最低的歐美及大洋州地區業務收入佔比下滑2pp至15.45%。公司經營結構優化帶來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毛利率由18年的32.9%大幅增至37.2%。費用方面,期間費用為26.16億,同比增長10.8%,主要系法律事務費用及利息費用增加所致。研發投入125.48億,同比增加15.06%,營收佔比提升1pp至13.83%,預計未來公司研發投入將保持在當前水平以獲取持續競爭力。總體看,公司經營全面向好,即將進入利潤釋放期。5G核心優勢鞏固,政企業務亮點突出。5G方面,公司在全球已獲取46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70+運營商開展5G深度合作。7nm晶片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商用,下一代5nm晶片正在導入。政企方面,公司在能源、交通、政務、金融等四大重點市場精耕細作,自研伺服器、資料庫、作業系統等核心產品得到廣泛應用;GoldenDB分布式資料庫在中信銀行信用卡核心業務投產。長期看政企業務有望成為運營商業務外第二條S曲線。拐點確立,進入新成長周期。受COVID-19疫情影響,公司全年業績預計會呈現明顯前低後高走勢,全年總量預計不受影響。5G作為科技基建最核心方向,全年5G投資存在較大超預期可能,預計20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強度將比19年提升5pp左右。20年,中國5G全球市場份額將從19年的25%上升至60%左右,同時5G組網從NSA向SA轉變,有利於公司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公司經營拐點確立,5G時代有望成為全球設備商市場再平衡最大受益者。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2年整體營收分別為1090/1277/146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1/110/147億元,對應EPS 1.54/2.39/3.20元。看好公司成為5G時代設備商市場再平衡的最大受益者,維持目標價72元不變,重申「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國內運營商集採招投標份額不達預期,海外市場拓展不達預期;5G投資不及預期,運營商資本支出不達預期。
1、蒙牛年報告一段落,我們預計兩強基本面一季度有較大差異,這可能歸因於兩強各自戰略和策略的不同導致,主要體現在品牌宣傳方式、聚焦產品和渠道效率方面,短期優勢在伊利端。這種不同導致了兩強的投資策略的不同。簡單來說,投資蒙牛建議從長期淨利率提升空間角度,結合當前僅20倍考慮(接近前期最低點)當前買入。而投資伊利建議儘快買入,年報和一季報我們預計均至少符合預期。市場對伊利季報有預期差,我們當前仍維持此前觀點,一季度預計有望持平,利潤預計下降10%-20%。從收入角度來看便有望超預期。
2、從全年角度來看,伊利收入目標(1000億)、利潤率目標(扣非後6.3%,我們拍整體淨利率7.4%)相對剛性,內部要求務必完成,類似我們之前強力推薦海天邏輯,在年報未披露之前很難想像公司對全年的樂觀。我們認為伊利將對外傳達出和蒙牛截然不同的預期。而在此之前將是好的買入點。
3、整體來看,乳業全年將呈現上半年保收入,下半年逐步保利潤的趨勢,而本應今年顯現的趨緩只不過經歷了一次坐山車而已,遲早會到來,最差的時機即是最佳的長期布局時點。從食品子行業1月份全國動銷數據來看,大部分增速都已經是近年最高(不僅是基數原因),消費升級內在驅動力仍在,建議儘早布局伊利(當前23倍)。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伊利19-21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902.9億元/1003.0億元/1113.0億元,分別同比+13.5%/+11.1%/+11.0%;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1.6億元/74.0億元/85.5億元,分別同比+11.2%/+3.3%/+15.6%;EPS分別為1.17元/1.21元/1.40元,對應PE分別為25X/23X/21X,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奶價格過高;費用率提升風險;行業競爭加劇。
1、渠道反饋打款進度:根據渠道反饋測算一季度收入有望至少達到個位數增長。以上均為一季度海天在餐飲端6成動銷受損下通過渠道壓貨完成。這便繼續超出市場預期。
2、渠道庫存:當前全國庫存預計1.5-2個月,現代和線上渠道庫存正常,壓力主要在餐飲渠道(預計4月餐飲行業才恢復),庫存略高。
3、終端動銷:根據我們全國24省終端數據反饋,1月份海天醬油+23%增速,蠔油+42%增速,預計為基數和節前因素推動;2月份終端調研來看較同期水平下降,3月份在餐飲逐步微弱回暖下預計銷量有所恢復。
4、費用投放及份額提升:(1)渠道反饋2月底開始不限量對餐飲渠道大包裝產品給高達6%的費用投入(往常2-3%);(2)把給經銷商全年費用預算前移到2-3月。因李錦記等對手並無明顯動作(李錦記還下調目標),海天堅持不調目標還立刻加大費用投放,預計將在3-4月略搶佔對手的餐飲渠道份額。
5、當前觀點:年報披露全年預期15%增長,利潤18%增長,收入目標維持高增長的前提是公司對後期目標的樂觀,同時這種樂觀還是建立在一季度疫情受損而後期需要去庫存的基礎上(因份額加速搶佔,使得這一全年預期有望達到)。當前市場對於海天一季報收入預期逐步升溫,由最開始的下降預期,提高到可能持平,當前繼續在提升,不斷增長對全年目標完成的預期。增速穩定的前提下估值將極大可能繼續得以修復,當前49倍,估值較前期有所抬升,但仍然有空間,後期預計將大概率繼續攀升。短期看20%以上空間,強推買入。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2年收入分別為228.1億元/263.5億元/305.1億元,同比+15.2%/+15.5%/+15.8%;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3.3億元/75.6億元/88.0億元,同比+18.2%/+19.5%/+16.4%;對應EPS分別為1.95/2.33/2.72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53/45/38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影響超預期;原材料價格變動;食品安全問題。
短期業績修復,長期穩定發展。2019年由於321響水爆炸事故,公司淮安車間和南京車間開工情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2019年2季度開始,業績有所下滑,公司2019年2季度、3季度、4季度業績分別為2336萬、2335萬和2823萬元,2019年12月份,公司淮安車間復產,根據公司2020年1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季度盈利4500萬-5500萬,我們認為公司淮安車間的復產將帶來短期的業績修復。公司長期成長看好。公司淮安國瑞400 噸HPPA 及600 噸HPPA-ET 項目、中旗作物300 噸氟醯脲原藥及300 噸螺甲蟎酯原藥項目、江蘇中旗作物500 噸甲氧咪草煙及500 噸甲咪唑煙酸原藥項目均已2019年上半年建設完成,根據公司2019年報,這些項目均已投入生產,預計2020年正常生產將為公司業績帶來增長。國際農化巨頭整合帶動供應商整合,公司未來訂單有望進一步增加。2017年開始,國際農化巨頭相繼開啟了整合之路,隨著下遊農化巨頭不斷整合,產品的原有供應商亦將呈現逐步集中態勢。公司原來的主要合作客戶是陶氏益農,2017年陶氏和杜邦完成合併交易,分拆出各自的農化業務板塊創建了獨立公司科迪華。科迪華於2019年6月份獨立上市,2018年科迪華實現營業收入142億美元,佔種子和作物保護市場的14%左右,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農化公司,公司作為原陶氏益農供應商,隨著科迪華對原陶氏杜邦供應商的整合,公司未來有望在科迪華獲得更多訂單。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8億元、3.72億元和4.22億元。成長性向好,短期市值看到60億。
風險提示:全球農藥需求下滑;農藥產品價格下跌;產能建設及投放進度不及預期。1)18年初新大股東沙鋼入主,通過財務去「水」,積極重整,甩清歷史包袱,實現輕裝上陣,經驗管理改善顯著,19年業績預告2.2-3.2億元。2)公司國內軍工材料的老牌龍頭企業,核心產品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鋼,國內規模第一,市佔率80%以上,處於絕對領先低位。按公司目前產品結構和產能,合理利潤空間應該在4-5億元。3)由於歷史問題導致目前市值被大幅低估,與高溫合金可比公司普遍50-60倍估值比較,有較大提升空間。4)隨著利潤正常釋放,市場有望重新給予公司合理定價。預計公司20、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49億元、4.46億元,同比增長35.2%、31.2%,對應PE分別為21.2倍、16.0倍。給予公司2020年30X估值,目標價市值100-120億元;考慮未來擴產預期,中期市值150億以上,翻倍空間。維持「買入」評級。行業層面:一是是目前在高豬價預期下擴產復產的主力軍主要是規模型集團企業,疫苗需求量回升;二是下遊養殖業規模化率大幅提升、市場化改革都在推動行業擴容,因為散養戶在疫情防控、資金實力及管理水平相對較弱,在疫情情況下會大量去化,養殖業規模化提升將帶來疫苗滲透率提升,行業向市場化發展會推動疫苗單價的提升。公司層面:補齊口蹄疫、禽流感兩大強免疫苗資質,高研發投入鑄就多產品轉化;去年四季度公司收購南京梅裡亞擁有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產品的生產資質,今年公司將會推進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產車間的生物安全三級改造,今年一季度公司和中牧合作的中普生物已經拿到了口蹄疫OA二價滅活苗的產品批准文號,後續產品落地將主要走市場化銷售;同時公司掌握成熟的基因工程苗技術,產品力領先有望充分受益,目前新品圓副二聯等也在持續推出,後續公司在研發的口蹄疫基因工程苗偽狂犬等潛力單品也有望上市帶來業績新增量。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公司高研發投入+多產品布局,我們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研發落實業績,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5/1.71/1.93億元,EPS分別為0.45/0.53/0.59 元/ 股,給予目標價21.66元,對應2020年為40倍PE,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遊養殖行業波動、疫病風險、新品銷售不及預期及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政府招標採購政策變動的風險、人才流失風險。公司是國內醫療器械綜合龍頭,產品布局優勢突出,不管在國內市場進口替代還是海外突破立足方面均有望佔得先機;公司生產的監護儀、呼吸機、血球診斷等產品在本次疫情中需求提升,2020一季度和全年有望迎來業績提升;在疫情後的衛生事業持續建設和發展中,公司受益於基層醫療建設、分級診療、重症醫學建設、公共衛生建設、生物安全建設等進程。預計20年-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7.65、70.45億元,分別增長23%、22%。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化;中美貿易摩擦相關風險;匯率波動風險;經銷商模式風險。做精原料藥,業務穩定增長:公司定位:公司為國內原料藥龍頭公司,2018年西藥原料藥出口排名全國第3,公司在美國擁有21個DMF(國內企業排名第6),環保、質量基礎紮實;公司現有七十餘個在銷售品種,其中銷售上億的品種有十餘個。3個核心品種羥酸系列、D酯、沙坦聯苯具有全球話語權,頭孢克肟、金剛烷胺、(偽)麻黃鹼等原料藥佔有重要市場地位;原料藥業務穩定增長,為公司提供穩定現金流。做強CDMO(合同研發生產服務),將成增長亮點:公司CDMO業務規模約為7.22億元,具備「合成+發酵」雙輪驅動,以高端獸藥為核心,與碩騰、默克等頭部獸藥企業保持長期合作,客戶粘性強、盈利能力高;獸藥相對於人藥具備長生命周期,2020年預計開始高速增長。做優製劑,公司研發思路清晰:承接原料藥優勢,一方面抓住帶量採購改革紅利(左乙拉西坦片全國擴圍中選,後續品種持續推進),一方面布局高壁壘品種待2021年放量(鹽酸安非他酮緩釋片ANDA獲批)。管理層換屆後提質增效,激勵到位:2017年管理層換屆後公司內部不同子公司重複部門整合,優化員工結構、提質增效,人均創利快速提升;控股股東及高管頻繁增持彰顯發展信心,2019年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激勵到位。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別為0.62/0.77元,對應PE 31/25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料藥價格下行風險;豬瘟持續延長風險;環保、質量風險;匯率風險;烏苯美司調出醫保目錄導致銷量下降風險;減持風險等。中公教育2019全年實現收入91.8億元,同比增長47%,扣非歸母淨利潤17.0億元,同比增長53%,遠超業績承諾。中公教育作為招錄類職業教育龍頭,我們認為其具有強大的工業化管理能力,突出的品牌效應,頭部地位有望持續加強,疫情影響下行業整合速度可能會有所加快,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受到復工時間和部分考試時間延後因素影響,部分線下課程延後,我們預計一季度業績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但因為中公教育是一種「剛性非日常培訓」,所以同樣的需求,疫情後會有所補償的,預計全年業績受影響相對較小。短期增長看點:2020年國考招錄人數為24128人,同比增長66%,出現大幅回升,行業整體市場邊際向上。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較2019年同比增加40萬人,達歷史新高。2020年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預計同比增加18.9萬,相較2018年研究生擴招幅度超過22%(2018年85.80萬人,其中全日制73.93萬人)。同時,教育部表示將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擴大重點領域的招聘,比如中小學教師,特別是急需教師的高中和幼兒園,同時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參軍入伍。考研業務是中公教育目前成規模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模塊之一(綜合序列),預計未來三到五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此外,整體穩就業的環境下,中公教育多項其他業務(教師序列-教師招錄、綜合序列-軍隊文職等),潛在需求也有望持續增強,核心資產建議重點關注。長期增長看點:①中公教育所處賽道是「模糊且重要」的培訓領域,馬太效應非常明顯;②工業化運轉,大後臺小前臺,管理體系優勢顯著,利潤率有望提升;③橫向擴張細分領域值期待;④縱向覆蓋低線城市,需求廣泛且深入,下沉能力強;⑤中公教育的主要需求來源,在於參培率的提升。對於質地足夠好,增長足夠確定的品牌消費品公司來說,持有時間足夠長,即使不考慮估值上漲,漲業績也能帶來可觀的收益。盈利預測:我們預計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24.2/162.1億元,同比增速35/30%,20-21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24.5/32.1億元,同比增速36/31%,20-22年對應pe水平分別為55/42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影響;政策風險;招錄人數下滑等風險。
1)三項主營業務均受益多項預期反轉,電力物聯網重新被明確作為重點建設,增量配網具體政策出臺,電網總體投資有望超預期。2月7日國家電網黨代會和國網2020年重點工作計劃均明確提出要權利推進電力物聯網高質量發展,並重申其發展的重要性和高規格,公司基建數位化軟體(已有數千萬訂單)、三維設計軟體(2019年全年100%+增長)將繼續迎來良好發展機遇。同時增量配網改革釋放積極信號,國網明確提出加大配網建設,公司配售電業務有望觸底反彈。最後國網再次釋放諸多「強投資」信號,因此我們認為2020年國家電網實際投資額完全有可能大幅超過年初設置的4080億的投資預算。2)中交信息收購進展較順利,BIM業務有望取得快速發展。中交信息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收購進程,目前國資委待批,進展較為順利。本次引入國有資本,利於公司加速成為全球知名BIM及智慧基建領域知名公司。以BIM為核心技術打造的智慧基建解決方案已在國網具備較強競爭優勢,本次引入中交集團將利於公司進一步將電網BIM向交通等多行業進行加速拓展,提升BIM及基建管理信息化領域自主可控能力。此外中交信息、中交集團作為「一帶一路」生力軍,將協助拓寬公司全球化銷售渠道,嫁接全球優勢資源,提升國際化行業標準參與度。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參考2019-2021年公司和中交信息對賭歸母淨利潤(3.53億、4.24億、5.08億,大概率2020年開始正式考核,涉及賠償指引意義高),我們判斷公司2020-2021年歸母淨利潤4.1億、5.1億,2020-2021年EPS分別為0.67、0.84,對應最新收盤價PE分別為19x、15x,估值處於歷史絕對底部。給予公司30x-35x估值,2020年目標市值125億-145億。
風險提示:電網信息化投資不及預期;公司應收帳款大幅上升風險。
投資評級的說明:
買入:預期未來6-12個月內上漲幅度在15%以上;
增持:預期未來6-12個月內上漲幅度在5%-15%;
中性:預期未來6-12個月內變動幅度在 -5%-5%;
減持:預期未來6-12個月內下跌幅度在5%以上。
國金策略團隊對研究領域執著鑽研、小心求證,勤奮、前瞻、務實、敬業、高效,我們有著完備的策略研究體系,跟蹤主題政策最緊密、專家電話會議最及時高效、數據分析等基礎工作最紮實,團隊成員均為國內名校碩士研究生,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團隊連續榮獲「第九屆、十屆、十一屆」水晶球策略最佳分析師團隊,公募組第一名。
本公眾號的觀點、分析及預測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也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 建議。本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僅供《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專業投資者使用;非專 業投資者擅自使用本公眾號信息進行投資,本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 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未經本人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將此報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進行派發、複製、轉載或發布,或對公眾號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版權歸「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證券」)所有,未經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報告的任何部分製作任何形式的複製、轉發、轉載、引用、修改、仿製、刊發,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經過書面授權的引用、刊發,需註明出處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
本報告的產生基於國金證券及其研究人員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或實地調研資料,但國金證券及其研究人員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對由於該等問題產生的一切責任,國金證券不作出任何擔保。且本報告中的資料、意見、預測均反映報告初次公開發布時的判斷,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可能會隨時調整。
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參考,不作為或被視為出售及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邀請或要約。客戶應當考慮到國金證券存在可能影響本報告客觀性的利益衝突,而不應視本報告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證券研究報告是用於服務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者和投資顧問的專業產品,使用時必須經專業人士進行解讀。國金證券建議獲取報告人員應考慮本報告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以及(若有必要)諮詢獨立投資顧問。報告本身、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也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國金證券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
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國金證券的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涉及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並進行交易,並可能為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爭取提供多種金融服務。
本報告反映編寫分析員的不同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故本報告所載觀點可能與其他類似研究報告的觀點及市場實際情況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會因為收到本報告而成為國金證券的客戶。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報告僅供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風險評級高於C3級(含C3級)的投資者使用;非國金證券C3級以上(含C3級)的投資者擅自使用國金證券研究報告進行投資,遭受任何損失,國金證券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此報告僅限於中國大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