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學雜誌》:科學家破解神秘熱土星形成之謎

2021-01-10 科學網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非常靠近母星且包含巨大巖核的氣態巨行星。
(圖片提供:ESA/NASA/M. Kornmesser)

巨大的巖核加上厚厚的大氣層,行星HD 149026b似乎正在打破太陽系的演化規律。然而,如今兩名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終於能夠解釋這顆「熱土星」是如何形成的,這一發現同時強化了天文學家耗費20年心血建立的太陽系形成標準模型。

 

自從上世紀90年代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建立了學說和計算機模型用於解釋像太陽系這樣的系統是如何起源的。每個系統基本上都始於一個擴散的氣體和塵埃雲——被稱為原行星盤,隨後其內部的引力逐漸將物質凝結在一起。當母星點燃後,其所產生的太陽風會吹散大部分的氣態雲,從而形成了一個內核為巖層的小行星。而在距離母星較遠的區域,其他巖核會吸引冷卻的氣體並形成氣態巨行星,例如太陽系的木星和土星。在一些系統中,氣態巨行星會向著恆星的方向運行,並且在距離母星很近的軌道上消亡。天文學家將這些天體稱為熱木星。

 

然而,在2005年發現的行星HD 149026b——距離地球約260光年——卻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儘管大小與土星類似,但是這顆系外行星的巖核卻很重——大約是70顆地球的質量。同時它還具有一個很厚的大氣層。迄今為止,所有模型都無法解釋這一矛盾的現象,這是因為氣態巨行星不應該擁有這麼大的巖核,而巖石行星更不會包裹著這樣厚重的大氣層。最似是而非的解釋是,這顆系外行星是由兩顆或更多顆氣態巨行星經過原始碰撞後形成的。

 

然而,發生這種碰撞的機率非常低,因此,美國帕薩迪納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Sarah Dodson-Robinson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天文學家Peter Bodenheimer嘗試著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在對HD 149026b的母星進行分析後發現,就像太陽一樣,這顆恆星包含了兩倍濃度的重元素,例如鐵和鎳。考慮到這種因素,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假設,即這顆行星始於攜帶了更多重元素的雲團。

 

來自這一塵埃雲的巨大的重力能使得HD 149026b的巖核積聚得特別大,其間它還會吸收周圍的氣體。接下來,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開始向著恆星的方向轉移,就像其他星系中的氣態巨行星一樣。Bodenheimer指出,這一假設發生得非常自然,「我們並沒有胡亂地擺弄輸入模型的參數或試圖以任何重要的方式修正理論」。Bodenheimer和Dodson-Robinson在4月份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行星科學家Jonathan Fortney指出,儘管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在嘗試解釋HD 149026b的形成,但是這項研究「指明了一條朝向看似最可信的假設的道路」。

 

(群芳 譯自www.science.com,4月21日)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天體物理學雜誌》:計算機模擬技術再現黃道光之初
    黃道光塵埃來自短周期彗星《天體物理學雜誌》:計算機模擬技術再現黃道光之初 位於地球上低緯度和中緯度地帶的人們可看到,春季太陽西沉,黃昏過後之時,西方地平線有著微末的三角形光錐;而秋季太陽東升,晨曦未現之時,東方自地平線向上伸展出些許「火舌」。這就是黃道光,一般在西方地平線出沒的,會趁夜色籠罩前自行消逝;於東方地平線現身的,隨著天色吐白而隱匿於晨曦。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據美國「每日科學」網5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加州大學天文學家利用歐航局(ESA)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與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4億光年之處,發現巨大的星系際氣體儲存槽。
  • 科學家解開神秘恆星爆發之謎 麒麟座爆發似夢幻
    科學家懷疑這種爆發是由所謂的「共包層事件」引發的,一種兩顆恆星共享同一氣體外殼產生的爆發。北京時間1月28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近日科學家監測到被氣體面紗蒙住的一對恆星似乎正在爆發,這標誌著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直在尋找的太空爆發類型之一。大多數恆星爆發會形成兩種形式——新星或者超新星。新星是一種由白矮星驅動的熱核爆炸,爆炸的燃料主要來自伴星。新星並不會導致它們恆星的毀滅,但是超新星會。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天體物理又成贏家
    獲獎名單【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18時4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一半授予Roger Penrose,獲獎原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另一半授予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原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
  • 我國科學家探測到一批8億年宇宙年齡的星系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  宇宙大爆炸後約30萬年,整個宇宙一片漆黑,沒有恆星、沒有星系。隨著第一代天體的形成,宇宙才逐漸被恆星和星系點亮。宇宙到底如何走出「暗黑時代」?人類對此展開了持續探索。  研究發現,大爆炸後的宇宙,無數中性氫充斥其間。「暗黑時代」末期,宇宙第一代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孕育。
  • 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通常認為,要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需要相當長的努力的積累才行,一些天體物理學家終其一生也未有所突破與發現。但這也不盡然。最近,哥本哈根大學波爾研究所的三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在天體物理學領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昨天的《天體物理學通訊》學術期刊上。
  • 神秘世界十大未解之謎:個個詭異細思極恐
    未解之謎都是真實發生的但至今無人破解,本文帶大家探索下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世界之大有很多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發生過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秘」。這導致很多謎底都無法解開,成為大家猜測探索的領域。
  • 70億年前發生的故事,被科學家成功破解,這個引力波不簡單!
    去年五月份的時候,科學家們探測到宇宙中一個強烈的引力波信號。在短短的一百毫秒內,這起引力波釋放出來的能量足以在地球上掀起萬丈海浪。這也是人類探測引力波以來,第一次探測到如此強烈的引力波。前段時間,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終於將這個引力波神秘的面紗揭開了一點。究竟這個引力波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土星(Saturn)上的一天有多長?
    對於土星來說,事實證明,答案在平面視圖中漣漪,在行星的光澤環中。  科學家本月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導,在閱讀了土星引力振蕩造成的那些波段中的小波浪之後。上,一個土星日只有10小時33分38秒,用地球時間來衡量。  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任務的項目科學家琳達·斯皮爾克說:「這些環不僅美觀,而且還可以很好地診斷地球內部正在發生的事情。」
  • 科學家第一次證明,它可以形成
    就拿我們經常說到的土星系統中的土衛六來說吧,研究人員發現,環行星盤中的塵埃可以形成一個「安全區」,起到了防止衛星在系統演化過程中落入行星的作用。天文學家認為,平常我們在太陽系中看到的許多行星,特別是那種大衛星,其實都是與母行星一起形成的。如果是上述那種情況,一般衛星是由圍繞仍在形成中的行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
  • 金字塔建造之謎終於被破解了,這次的解釋近乎完美?
    當然,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金字塔的建造工藝有些特殊,有些不可思議,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不僅是因為這種建築特異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期屹立在沙漠之中4500年不倒,高超的工藝水平足以令世人折服。因為無從破解,許多人認為那是外星人曾經降臨過地球的證據。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
  • 物理學規律在其他天體上也同樣適用嗎?還是只適用於地球?
    從古至今,其實無論是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曾經非常詳細地論述過宇宙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他們也曾經試圖去解釋宇宙的各種現象,以及地球上的各種現象。古希臘時期關於這個這部分的討論尤其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天界完美不變?
  • 黑色立方體是土星之眼的神秘顯現
    大洪水之前,土星被視為全人類至高無上的神和國王們的統治者;神秘學研究人員確認,土星統治亞特蘭蒂斯王國,和成為所有世俗族長和國王的神聖始祖。蘋果公司紐約市的24/7全天候門店的一角同時黑色立方或者立方被廣泛應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宗教崇拜中。紐約市曼克頓土星代表黑色立方體,也代表了「審判之神」。
  • 神秘新疆:十大未解之謎.
    對於樓蘭古國為何神秘消失,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從各自的觀點來解釋這個未解之謎:有人認為是由於羅布泊的枯竭,自然環境的變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認為是孔雀河上遊不合理地引水、蓄水,認為造成的。更有人認為是絲綢之路改道、異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究竟哪方面更接近歷史真實呢?  樓蘭消失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
  • 困擾天文界的難題,被「天眼」破解,宇宙中的「怪物」原來是假象
    —《自然》雜誌上。它是一種宇宙中非常神秘的自然現象,多年來,也曾有觀點認為,快速射電暴的出現,可能和神秘的「外星文明」有關。比方說曾經有科學家表示,或許是超級文明在宇宙中駕駛著飛船前進時,燃料燃燒釋放出的神秘電波。當然,這種觀點在科學界並不被認可,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快速射電暴和尚未發現的「外星文明」有關。
  • 他非常神秘「奧陌陌」,現在科學家有了新的解釋
    浩瀚的星空是神秘的,美麗總是讓人嚮往;美麗的一次意外可以讓天文學家無窮無盡地研究他。有那麼多神秘的天體,為什麼「奧陌陌」如此吸引人?1、「奧陌陌」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的一個從其他地方闖入太陽系的小天體,由於第一次的發現引起轟動,這是不可避免的。
  • 土星上的一天有多長?利用土星環這個「地震儀」,這一謎團終被解開
    土星獨特的磁場和無地標的地表長期以來一直阻礙著科學家確定其自轉速率的能力。但是,多虧了卡西尼號的數據,他們現在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土星環上的粒子捕捉到的振動第一次為了解土星內部的運動提供了一個窗口,揭示了這顆冰冷行星上的一天只持續10小時33分38秒。
  • NASA在獵戶座方向發現一顆神秘行星,體積接近木星,或與地球有關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文明——蘇美爾文明的遺蹟,令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在蘇美爾文明出土的一塊星圖之上,竟然雕刻著12個天體,這是太陽系的雛形,上面不僅存在著太陽、月球以及各大行星,而且,還存在著一顆現代人類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星球。
  • 底本城遺址發現神秘石碑,專家說:上面的字破解兩個千古之謎
    在世界考古史上,有一塊神秘的石碑。它出土於十九世紀,石碑發現於位於約旦的底本遺址,雖然,這塊石碑只有34行字。但是,通過對其內容的解讀,卻破解了兩個重要的歷史之謎。這是塊什麼樣的石碑,又破解了怎樣的歷史之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