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了了分明」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每日一首佛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34

下面才開始說的要極令了了,我們一般用詞叫做了了分明,就是要非常清清楚楚,看得很真切,特別是講到不管你眼睛開和閉的時候都不能散失。眼開眼閉,如果真正相應了以後,確實眼根的睜開或者合上跟它的關係不大。主要是你的心識在起觀,這個時候確實跟我們常說的,它是真的。西方三聖、清淨海眾,確實就跟三維立體圖一樣如對目前。就跟所有的人俱會一處了。要觀成這樣,這如此想者名為粗見,這樣的國土才叫粗見極樂國土。

這裡還講到,要在心中恆憶這個事,唯除吃飯的時候,這樣其實就是指吃飯睡覺除外,二六時中都要提起來這個情形。粗見極樂國土可以稱之為相似見,要明白這不是真實見,粗見就是一個輪廓,但是這句話也很重要,講著講著為什麼出來這麼一句?就是語重心長,觀到這種份上才只能算作粗見國土。

在我們這裡修觀法,它有一個,比如世間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一個定一個定的,你入到這個定之前,還沒到定中的時候,都叫做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就是功夫是有了一些相續了,不斷地在增進,但是還沒有恆守地相應住到其中。

所以粗見極樂國地也可以從這裡這麼理解,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到了進一步,得到三昧的時候,心跟極樂的寶地才完全吻合,融二為一。融二為一的時候現前就是這個境界,這個時候才叫了了分明,不可具說。

三昧是什麼意思?這裡又叫做三摩地,印度話,有時候把三昧叫做三摩地,有時候又叫做正受,就是不是邪受,是正的這種覺受。還有一個叫等持,就是平等的一動不動的相續一個狀態,這叫做等持,這都是三昧的異名。

如果證到三昧的時候就不是粗見了,是真實見到了,這種殊勝的莊嚴是你親自見到的時候,就沒辦法說了。可能我們不能理解,見彼國土了了分明,應該描繪一下,法喜充滿地跟大家分享,怎麼就了了分明,不可具說呢?這句話是這麼理解的,不可具說就是所有的極樂境界,要觀的條件達到了以後,它全部現前了,現前的時候你跟它完全相應,等於你就等持在這其中,你已經在這個境界其中了,怎麼說呢?

我們現在有沒有得三昧?現在有,現在不是極樂世界三昧,是娑婆國土三昧,而且還不是粗見,是已經了了分明。就這個樣子,這個情形,你跟我,咱們和他,我們每天的吃喝拉撒這些情形,還需要格外地說嗎?要說不說了?不說了,一目了然,就是這樣子了。修到極樂世界修成如此,就等於說入到三昧了,成功地轉化了。

是從這樣理解才叫作了了分明,不可具說。就是信也不要說了,願也不要說了,念也不要說了,為什麼?說和不說都不可得了,就是這樣子的,信不信都不用多此一舉去說了。現前了,這才叫做不可具說,是為地想。

相關焦點

  • 佛教中施主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施主是什麼意思?施主,梵語檀越,也音譯為陀那缽底、陀婆。意為行布施的主人,一般指出資供養僧眾或者舉辦法會的在家信眾。廣義來說,樂於布施者都可以稱施主。《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發願說: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
  • 佛教中小乘、中乘、大乘、一乘是什麼意思?
    一般大家都知道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說,但具體什麼意思,不一定都很明白。其實佛教不僅有小乘和大乘,還有中乘和一乘,但大家可能見到的不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看看一乘、大乘、中乘、小乘都有什麼意義。乘。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卍」字在佛教中怎麼讀?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正所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你不好好了解說不定你都是一個假中國人,我們中國的文字也是存在著很多不同意義的文化的,有一些文字甚至很多人都不會讀,例如饕餮兩個字很多人就會讀成「pan chan",這個時候就要被取笑了,還有」卍「這個字對於佛教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字,但是很多人都不會讀。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 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 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中國地域的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通。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佛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論大家是否信仰佛教,相信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我們到寺院禮佛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寫得有這六個大字,而且許多僧眾的嘴裡也常常念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信眾並不理解,甚至有許多人讀音都不正確,將「南無」按照習慣性的讀音來讀。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在佛教寺院裡,這六個字也隨處可見,它們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淨土法門主要就是通過稱念佛號往生淨土,因此,在佛教裡,這句「阿彌陀佛」被人稱誦得最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出家修行人都要日日念此佛號,精進道業。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今天筆者就整合中國佛教中比較常用的各種稱謂並詳細註解整理,以供諸君參考之用。一、和尚:現今社會,一說起和尚,大家的慣性思維認為是稱呼出家人的,在現代人心目中覺得這個稱謂很普通,甚至會拿它開玩笑,這是末法時期眾生不敬重法、不明佛法的緣故。因為此稱謂是如今人們對於佛教稱謂誤解最多的一個,所以筆者將它放在開頭。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那麼就以此篇文章,分享三世的奧妙。三世分別對應佛教所說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但他並不是所謂的「上一世,這一世,下一世」。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持戒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
  •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照見五蘊皆空」。當觀自在菩薩行持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用般若智光照見五蘊悉皆空幻,無有實際。「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佛法中的「色法」,指物質現象。「蘊」是聚集之義,因緣和合是就會聚集起某種暫時的現象。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科普:佛教中「唵嘛呢叭咪吽」應該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六字真言:藏傳佛教名詞。從字面上解釋,六字真言是「如意寶啊,蓮花呦!」這一感嘆語句。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寶部心、蓮花部心及金剛部心等內容。具體解釋是:「唵」,表示「佛部心」,謂念此字時,自己的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認為身、口、意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白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瑕;「
  • 「天龍八部」到底是什麼意思?佛教術語中對應劇中8個角色
    導語:「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小說中對照八名角色,你猜到是誰了嗎?《天龍八部》,公認為金庸先生武俠生涯的巔峰之作,其宏大的格局,豐富的故事線,令人讀書時欲罷不能,掩卷沉思後有感盪氣迴腸。但是關於它的題目——《天龍八部》,究竟是何用意?金老先生希望用這個題目表達什麼樣的內涵?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佛教專屬。佛教道場寺院裡各處也都貼著這樣的標識,僧眾與居士相互見面打招呼,也是這句佛號不離心。雖然許多人常念這句話,但是其中的真實含義鮮為人知,大多數人只是盲目地一味念誦,如此念佛,功德利益是不圓滿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南無阿彌陀佛」背後的深意,希望大家能受益。
  • 《佛教的特質是什麼》
    佛教,是一個宗教,當然也擁有豐富的教義,深奧的哲理,其中,更有異於一般宗教哲學之處,此即佛教的特質。那麼,佛教的特質是什麼?在這裡我向各位介紹幾點:一.業力業力是佛學的基本理論,在佛學思想中,可說是一種最重要、最困難、最易令人誤解的教義。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就人數規模開看,卻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第一大教,已經超越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又反過來影響著傳統文化。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