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2)】非遺傳承·永登民間建房習俗!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永登文旅徵集 永登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文化承載著地域發展的根基,文藝傳承著永恆的人文精神。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書寫永登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謳歌永登縣改革發展的時代風景,永登縣文旅局創辦《「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選輯,將定期在每周六刊載,在各節慶期間推出「節慶」特輯,同時結合黨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法制建設、掃黑除惡等工作不定期推出特輯,充分發揮「三區」人才文化志願者和青少年的才能,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關愛殘疾人、關心下一代、服務農民工和社會各界,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力精神脫貧扶志扶智。《「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的創辦既是加強和改進永登文化、文藝、旅遊、體育工作的全新舉措,也能更好的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承擔起文藝繁榮的重任,承擔起守護我們精神家園的使命,為更好展示和宣傳永登新形象,提高永登美譽度和影響力,貢獻一份文化人的力量。

01

每周一歌

全國第八批「中國夢」主題創作歌曲展播(五)

《武漢伢》

作詞:段思思 譚旋

作曲:譚 璇

演唱:陳戈、陳思思等

02

文苑之窗

連城,我美麗的故鄉

作者:魯志雲

朗誦:魯志雲

故鄉,常常是每個人深藏在心中永不磨滅的眷戀和榮光,

至今,我從沒忘記孩提時代對故鄉的記憶,

故鄉啊!那是一部榮耀千秋的珍藏。

我少女時代的夢想,

也在這古老的街衢啟航。

悠悠歲月,漫漫時光,

那裡是我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的地方,

透過宏偉的魯土司衙門和威嚴的牌坊,

我似乎看到了祖先金戈鐵馬的英姿颯爽。

眺望群山環抱的吐魯溝美景,

我每每陶醉在大自然賞賜的天然畫廊,

遠看大通河畔微風捲起翻滾的麥浪,

我情不自禁要為豐收的喜悅歌唱。

故鄉啊!

多少回夢裡回訪,

我曾撫摸你的每一縷朝陽,

你富甲一方的輝煌,

讓名勝古蹟的遺韻滋潤著每一個村莊。

我雖是遠嫁的姑娘,

故鄉從元末到民國600餘年的滄桑底蘊,

哺育我,薰陶我,慢慢成長,

每當我在故鄉古色古香的街道徜徉,

與老人、孩子感慨著70年變遷的時光。

如今,我雖身處縣城的優越與明亮,

但我深知故鄉不是遊子遠離的城邦,

我深愛的故鄉啊!

那是我青春展翅的地方!

七十年的風雨歷程,

我的故鄉大變樣,

我始終將目光定格在那一方,

守望我的故鄉更加燦爛的景象!

作者簡介

魯志云:永登縣城關小學教師。

路燈下的隨想

作者:張瑾

指導老師:魯志雲

一天晚上,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排排路燈好像一條條長龍照亮了我腳下的路。突然,颳起了一陣狂風,我看到行人急忙把手放進了口袋裡,急匆匆地往家裡趕去。只有路燈依然在寒風中挺立著......

「唰、唰、唰」當你還在熟睡時,當天空還沒有完全大亮時,辛勤的清潔工就已經在忙碌了。她們拿著笤帚的雙手長滿了厚厚的老繭。清潔工的工作單調且平凡:不論驕陽似火,還是颳風下雨,每個朦朧的清晨,烈日炎炎的晌午,寒風刺骨的傍晚,清潔工總是在街道上默默打掃著,在路燈的照映下她們那原本瘦弱的身影顯得高大了。

「小朋友,小心」這個親切的聲音就是我們學校門口的警察叔叔工作時的常用話語。每天放學時,警察叔叔就站在馬路中間,指揮來往的車輛,保護我們,當最後一位同學安全通過馬路後,他們才下班。有時候,路口的紅綠燈壞了,警察叔叔就筆直的站在十字路口,一絲不苟地指揮交通,好像一棵挺拔的松樹。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他們都忠於職守。在路燈的映照下警察叔叔的影子顯得更加具有英雄的氣魄、更加的帥氣、更加的令人敬佩!

和路燈一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教師評語:小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由路燈而想到了像路燈一樣默默奉獻的人,並表達了對他們深深的崇敬之情。

作者簡介

張瑾:永登縣城關小學五年級五班學生。

魯志云:永登縣城關小學教師。

書籍——人生最大的財富

霍成剛

指導老師:金淑珍

人生,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著這場電影票。心中期待而又迷茫,幻想著美好的一生,同時也堂皇迷離......

從牙牙學語到垂暮之年,人這一生都在奮鬥努力,目的只不過為了更好的人生。人們朝九晚五,只不過圖這世間幾兩碎銀,往往忘記了他們的初衷。最終卻換來一生的碌碌無為。沒有燈塔,再聰明的海鷗也會迷路。沒有書籍的薰陶,再努力的人也會誤入歧途。

古往今來,多少書籍令人敬佩。從《孫子兵法》到《百草綱目》,大到戰爭,小到百姓生活。蘇軾吃氈毛,寧死不屈。因為他知道,大丈夫成大事者,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餓其體膚。最終回到故鄉;毛主席一生酷愛讀書,他讀的第一本著作《共產黨宣言》也最終使他築成新中國。

書籍也像是一種思想,也正是因為如此,書籍才會變得長久,偉大。他是文人墨客的足跡,是將才華封存書本的封條,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它就是一種財富,一種經歷時光的財富。書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將它用運是一種本領,將它牢記心中便是一種財富。高爾基曾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生活中鳴響了。」若不是看見了書本中的財富,他怎會寫出這樣的名言?可見其書本對他的影響。古人也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韓信苦讀兵法,受胯下之辱,正是因為他心懷大志,受到書籍薰陶。最終當上君王......

書籍也像是一種人對美好嚮往的寄託。《駱駝祥子》它就是通過描寫祥子的種種遭遇,最終,他放棄了抵抗命運,成為了行屍走肉。這本書的結局引人深思。這是時代的悲劇?還是自己誤入歧途?《人間失格》是現代青少年讀書的熱門選項,作者描述一人一生的真實想法,文中的,他漸漸的迷失自我,走在人間「邊緣化」。作者想告訴我們,不要活在他人的世界,更沒必要討好這個世界。做好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作者透過書本看清楚本質,從中受到啟發,運用生活實際,這才是一種可貴的財富。

有人說,二十世紀不缺努力的人,只缺思考的人。是啊!若人人都能從書上思考出一些東西,那人人都「是百萬富翁」!

作者簡介

霍成剛:永登縣第二中學高二年級(四)班學生。

金淑珍:碩士學位,畢業於西北師大,現為永登二中語文教師。

追夢(外二首)

王永德

追夢

雲沉沉,天蒼蒼

農家雄雞連聲唱

夢醒處,懶梳妝

那管山前菜花黃

立窗前,淚幾行

情深深,盡思量

無題

夕陽

早已落到了山後

連一絲餘輝也難得看見

很輕

輕得一點兒也感覺不到

要是沒有那漫飄的炊煙

那能知道有風呢

瘋跑了一整天的孩子們

也累的回了家

倦鳥亦投了棲息的樹林

一聲狗吠也沒有

四野出奇得靜

落葉

行走在天氣漸涼的秋天裡

撿拾起一片生於土

歸於塵的落葉

把它慢慢展平

夾進已經泛黃的書卷

等待來年回憶

今天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永德:永登苦水人,一線教師,紮根鄉村30年。

新元雜吟

韓本孝

人遭大疫怨庚子,

新歲仍存克難憂。

最恨世間多黠鼠,

揮鞭卻向樂奔牛。

作者簡介

韓本孝:永登縣人,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楹聯學會會員,甘肅韻文學會副會長。

零下一度

山魂

誰要是在小寒未及走

大寒尚未到的節骨眼上裸奔

都會定格成瞬間

不管是正活得熱血沸騰

還是低調深沉

大地上掛滿溫度

風如刀

摧枯拉朽削出時代的冰雕

詩行裡也有博鬥

言似劍

金戈鐵馬只剩文字的骨頭

別再裝著微笑

零下一度

那是最冷酷的節奏

破舊的水車

也在黃河的冰灘灘上發抖

作者簡介

本名戴振峰,自號落魄山人,永登縣通遠鎮臨坪村人,喜歡文字、詩歌和遠方。

雪花(外一首)

張生清

雪花

絨絨的六角冰稜

在冬夜的幾何裡

一片片

被天公悄然書寫在大地的黑板上

自此

大西北的山川溝壑

屏住了呼吸

步入了漫長的休眠期

春姑娘懷裡

絲絲暖流開始湧動

玉骨冰肌輕輕抽身將去

你做出的最大犧牲是

滋潤土地的每一寸肌膚

讓種子生根發芽

使世間萬物復甦

你的美在於

裝點江山

銀裝素裹

春盼(平水韻)

千山阻斷吟不倦

萬裡寒霜點壑丘

且盼春來辭玉鼠

遙望冬去捧金牛

作者簡介

張生清:自謀職業,坪城鄉鶯鴿嘴村人,現客居新疆阿克蘇。

零下一度

嵐洲

我用滿腔的熱情

迎著獵獵的西風

迎娶二零二一的小寒

她的冰清玉潔使我悸動

她的晶瑩剔透使我迷戀

她的純潔無瑕使我嚮往

窗戶上的冰凌花是她的眉眼

莊浪河邊的冰花是她的肚兜

在零下一度

我的呼吸要為她準備

我的心跳要為她加速

我願在零下一度裡

用我紅色的心為她做蓋頭

作者簡介

嵐洲:本名趙軍,永登縣大同鎮人,樹屏鎮中心小學教師,喜歡文字。

03

書畫攝影

陳立梅 貼畫

陳立梅:女,1973年生,國家稅務總局永登縣稅務局職工。

種世祿 書

種世祿:男,1966年生,永登縣第八中學教師。

錢文聚 畫

錢文聚:男,1971年生,永登縣第八中學教師。

尚再國 書

尚再國:男,1967年生,祁連山集團永登分公司總經理。

高峰仙 畫

高峰仙:男,1955年生,永登縣河橋鰲塔村人。

王學明 攝影

王學明:1982年出生,永登縣教師。

04

藝苑風採

秦腔折子戲《斬秦英》

演出:甘金鳳等演員

05

好書推薦

永登縣圖書館好書推薦

讀書越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高爾基

《鄉土中國》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傳世經典;暢銷七十餘年,一版再版的社會學必讀書;本書入選教育部推薦全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植根家國熱土,砥礪成長擔當。了解鄉土,讀懂中國。研究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與社會結構,認識中國國情的傑作。

人生、讀書與思想

把你的思維帶到未曾去過的地方

童強 |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現實是最好的書,也最難,我們不得不讀很多的書來讀懂它。書,應該是現實這本大書的註解。讀書因人而異,讀書應該為自己,讀書應該關注自己精神性的成長,關於人生我們需要讀書需要思索。

主 講 人

童強,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及思想文化研究,空間哲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項目多項,出版著作《空間哲學》、《嵇康評傳》以及論文數十篇。

永登縣圖書館 推薦

06

文博天地

感恩寺壁畫欣賞

—觀音普門品經變畫

感恩寺力士殿右壁壁畫為典型的漢傳佛教觀音普門品壁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觀音救難圖。觀音普門品全稱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記錄了諸多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種應身救苦示現的事跡。曾以單行本流行,被後世稱之為《觀世音經》,普門品告訴世人,只要真心信仰,在遇到困難苦厄或心有所求時,只要默念觀音菩薩法號或者一心供養,菩薩就會隨時解救你,幫你實現所願。在寺廟、石窟等地宣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信仰的壁畫就是普門品經變畫。

力士殿正面

此幅壁畫描繪了巍峨秀麗的群山峻岭,掩映於雲煙繚繞之間,如夢似幻,宛若仙境。上部畫有祥雲環抱的六組五彩光輪,每輪中皆示現一尊行方便之力為眾說法的觀音菩薩化現之像,均屬於三十三觀音變相。每尊觀音下面,均對應有一組觀世音救難的場景。觀音救難圖有救十難、八難、六難不等。感恩寺力士殿現存救難圖有六難,分別是火難、水難、墜難、墮難、賊難和刑難。

《觀音普門品》左半部分

《觀音普門品》右半部分

《觀音普門品》菩薩像

這幅壁畫與《六道輪迴圖》同繪於明弘治六年(1493年),屬於明中期壁畫,對於研究當時的宗教信仰、壁畫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紅城感恩寺文管所 供稿

精品文物

茶爐 [清]

長34釐米,高29釐米,寬24釐米;爐身長方體,兩側有提環,下有四虎頭狀的足撐起爐身。爐面有五孔,中間為點火,其餘四個放置壺。

該文物現藏於永登縣博物館。

永登縣博物館 供稿

07

非遺傳承

永登民間建房習俗

一、立木上梁

修建房屋在民間向來被視為人生大事之一,深受人們的重視,其中尤以立木上梁最為隆重。

房梁是房屋的主體骨架,它承擔著整個房頂的重量,房梁的歪正又決定著房屋修建的成敗,俗語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足見其重要,因此,立木上梁就成了建房程序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立木上梁之日必須舉行隆重儀式。

木質房屋,其材主要用於「順水(音)」、橫梁(又叫檁條)、椽子等部件。三間簡易屋用兩根「順水(音)」、三根橫梁、四根柱子和三十多根椽子。立木上梁,實際上就是將中間的那根橫梁安裝到位或架起。(立木上梁是兩個程序,先立木,後上梁。)建房前要請陰陽先生事先選擇好上梁的黃道吉日,然後再按計劃提前打地基、砌牆壁等。一切就緒後,單等著吉日吉時立木上梁了。

上梁之前,先在粱的正中鑿兩個小洞,稱為「左倉」「右倉」,有錢人家常在其中放置銀錠,一般人家則放麻錢或硬幣,還放入「十二精藥」。用尺二方紅布,呈十字狀包裹在大梁的正中,大梁紅布上橫綁一雙紅漆筷子,掛上五色彩條布,代表五方五地。還要縫一個小布袋,內裝大麥、小麥、糜、谷、青稞等五穀雜糧,置於梁上,寓意五穀豐登。

吉時將到,開始立木,把柱子豎立起來,「順水」固定在梁柱上,將其他房梁一一安置到位。吉時一到,開始上中粱。人們拴繩拉起大梁,兩位兒女雙全、生肖與上梁吉日時刻相合的貴人站在大梁的兩旁,覆蓋著紅綢被面的大梁,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和眾人的吆喝、嬉笑聲中徐徐上升,與此同時,木匠提起茶壺向大梁灑澆清水,謂之「澆粱」,此時老天能下幾滴雨,那更是大吉大利。將中間的房梁安置到位後,相鄰及親戚還要在梁柱子上貼紅色對聯,如「立木喜逢黃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立玉柱千秋永固,上金梁萬年長新」等,以祈吉祥。

吉時一到,主人跪地焚香化表,祈求吉祥平安,木匠一邊用斧頭敲打「中粱」,一邊把主人準備好的紅棗、核桃、糖果、錢幣、面豆等拋撒地上,並念念有詞:「中梁好比一條龍,輕輕直上升天宮」,「打一斧,響三響,魯班祖師到中梁。打兩斧,響叮噹,福祿壽星入華堂。打三斧……」「頭一把撒在黃土裡,千石穀子萬石米;第二把撒在宅子裡,金銀財寶滿柜子;第三把撒在房子裡,子孫滿堂好福氣……」

院子裡幫工的親鄰、孩子,紛紛上前爭搶拋下之物,希望沾些「福氣」,粱下點起一堆火,意為火燒財門開,日子紅火,財源茂盛。

大梁安放停當,木匠還要「跑粱」,就是從已經懸起的大梁一端快速走到另一端,這項工作多為藝高膽大的年輕「掌尺」承擔,「跑粱」時,要面不改色,步履輕健,邊走,邊念,邊拋撒糖果,如天女散花,把上梁儀式推向高潮。

跑粱結束後,主人要給跑粱的「掌尺」披紅掛彩,以盤(頂上嵌有紅棗的十個饅頭)相贈,以表謝意。

炮響過了,梁上穩了,人們開始釘椽子、鋪纖子、壓草、上房泥、房子的雛形就出來了,剩下就是的抹灰鋪瓦了。

立木這天,親戚朋友持「紅」(舊時多為七尺紅綢緞,如今多為大紅色緞被面)、提禮(10個花餅或一副盤),鳴放鞭炮,前來祝賀,鄉鄰們也紛紛前來鳴炮賀喜,並主動運土和泥,幫工建房。

上梁儀式結束,主人家要準備足夠的臊子麵和茶水菸酒,熱情招待前來賀喜幫工的親友。

二、破土回土

「破土」和「回土」,是過去人們建房動土前後祭祀土地神的儀式,源於人們對土地的崇拜。

民間把土地神叫「土地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居中央,一塊土地,如果不種植五穀,不論是蓋房子,還是修道路,都是對土地爺的侵犯,這種侵犯叫做「破土」。破土被看作是一種罪過,因此,動工前必須先舉行破土的祭祀儀式,希望得到土地神的諒解和批准。選擇吉日良辰(一般在天亮以前),在院子中央設祭臺,其上擺放盤(頂部鑲嵌棗的饅頭)、水果等供品及五色神線、五色紙(紅黃綠黑白),點燈上香,誦讀祭文,祭撒茶酒及供品,然後將五色神錢、五色紙化之。有的還要拉羊抓雞、出血祭奠,以向土地神通告:我要動土了。

房屋建成後一定要回土(也稱「謝土」),感謝土地神的庇佑並希望以後能賜福於房主人。與破土一樣,回土也要選擇吉日良辰(一般在天黑夜深人靜時)。取五方土裝入鬥中,插上12炷香(有閏月時插13炷香)。在煮熟的雞蛋上畫土地神像,供之於鬥上。擺放桃子、水果等供品及五色神錢,插上五色旗。點燈上香,誦讀祭文,祭撒茶酒及供品,然後將五色神錢、五色旗拿到門外乾淨處燒掉。謝土儀式一般在冬至前進行。

破土和回土儀式,都要選擇良辰吉日。謝土儀式各地有所不同,多數地方的謝土儀式,只在完工後舉行一次;有的地方,要在完工之後的三年裡,舉行三次謝土儀式,稱之為「大謝土」。一般只在完工後舉行一次。

破土和謝土,更多是表達一種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是古人樸素的耕地保護意識的表現。

三、暖房

「暖房」是永登城鄉流傳很廣的一種慶賀喬遷的習俗。喬遷新居,是人生大事之一,因此,入住新居之日,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們都要攜禮前來慶賀,主人也要設宴盛情款待。

暖房除了表示慶賀外,還有它另外的意義,因為新房子沒有人住過,所以缺乏「人氣」,入住後會不吉利,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因為身體較弱,會不適用新的環境,容易患病。所以喬遷後,主人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增添人氣,並將房子裡的陰暗汙濁之氣(古人覺得房子沒人住就會有鬼怪住進來,所以有陰邪之氣)驅趕出去,因此搬新家,首先要放鞭炮驅邪。

過去,普通人家多不富裕,蓋完新房後,常常會出現經濟拮据的情況,來暖房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紛紛送來錢物、禮品或添家庭用具,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度過困境,同時,也增進了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促進鄰裡之間的和睦,讓遷居者儘快適應新的居住環境。

四、建房中的其他講究:

講究門面:鄉俗以為大門臨街示人,視為門面或叫財門,也叫街門,要高大氣派,顯示家庭實力和名望。因而大門的朝向、結構、用料、做工都很講究。民居大門不居正中,不佔正南正北子午線(這是寺廟官衙開門專用線)。門檻高,用整木,高約20—40釐米,可拆卸,供車進出,門扇厚重,門樓歇山筒瓦覆頂,獸頭瓦當,漆以橘黃色或青色。門楣上懸掛「耕讀傳家」、「積善人家」牌匾,用「兩溜水」挑簷。在門樓橫梁上用紅布呈稜形包五穀糧食,橫別一雙筷子,寓意五子登科,五穀豐登。

窗比門大:正房(堂屋)三開間,中間雙開門,為明間。旁邊兩間安窗。認為窗欞(ling)是民居雙目,既要明亮便於採光,又要好看,稱為綺窗。窗形從長方形、六角形、八盤、棋盤形或繁複的滿天星各種圖案,變化多樣。有的窗戶可開可合,稱為「虎張口」,糊上白紙,貼上窗花,通透敞亮,美觀大方,有的貼上書法花卉「窗空子」,表現出高雅顯貴。普通人家不用木板裝修,用磚和土塊裝修,窗格簡潔,粉刷一新,保暖性強,透光透氣性卻遜於木裝修。

炕比地大:炕是滿間炕。兩間房中炕就佔一間,其餘又被桌櫃佔去一部分。若是單間房,也叫小房子,除留單扇門開合併能放一個小柜子和一隻凳子的窄過道,其餘全是炕,進門脫鞋上炕,叫「忙上炕」。冬天家境好的使用木製火箱,普通農家取暖主要靠燒炕。來客脫鞋上炕盤腿而坐,炕上擺著特製的炕桌子,端茶、續水、敬煙、吃飯,主客圍坐敘談就餐。炕沿子用一長塊木板鑲在兩柱間,刨去邊楞,好倚炕邊半坐。緊挨後牆放著鋪蓋床子,也叫炕柜子,也有叫炕琴(衾)子的。一木三色,長與炕齊,高寬二三尺、中開兩扇小門,兩邊有兩層隔板,內盛衣物。柜上有雕花木罩,碼放被褥、枕頭等寢具。講究些的人家在炕邊裝飾木製壁飾花罩(俗名壁子),上掛帘布,雕刻圖案,兩邊各懸窗簾鉤。

永登縣文化館 供稿

08

休閒旅遊

詩意綠韻武勝驛

文/圖 祁重泰

武勝驛,絲路咽喉之地,是無數邊塞詩人心的故鄉,是無數西徵將士志的遠方,歷史的長河裡,詩歌傳世,功勳流芳。

武勝驛,秀美山川構成一幅壯闊無垠的綠韻畫卷,古今往事譜成一首生機盎然的詩意華章。這裡既有自然天成的廣闊原綠,又有老百姓繡花功夫的精彩播綠;既有古代文人的磅礴高歌,更有當代草根的淺吟低唱。

走進武勝驛,賞綠醉綠,心曠神怡,品詩作詩,愜意盈懷。

武勝驛,地處永登莊浪河谷地最西北端,與天祝藏族自治縣相接,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是進出蘭州地區的西大門。這裡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民族眾多,是多元文化交融並匯之地,如今漢、回、藏、土等多民族和諧共榮。

武勝驛有「三川一溝」的地形,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屬於典型的二陰高寒山區。全鎮總面積470平方公裡,總耕地13.2萬畝。高原夏菜、中藥材成為富民產業,因此2020被評為全國第十批「一村一品」示範鎮。

烏鞘嶺下的武勝驛峽谷,莊浪河從中流過,水流湍急,武勝驛驛站所在地,東邊邊牆嶺懸崖刀劈的山峰如劍,西北群巒聳峙,沿河畔一條天然的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歷史的武勝驛,是顯武勝地、軍事要衝。出土的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缽為國家一級文物,見證著古先民在這裡創造的燦爛文化。自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開通河西以來,此地始終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扼守金城蘭州的西大門,是保障絲路暢通的咽喉。漢、明長城橫穿而過,一幅雄奇險要的戰略要地,明萬曆年間建有「涼莊孔道」之稱的武勝驛橋。武勝驛自當為絲綢古道之要衝,河西走廊之咽喉,現在更是一帶一路上的西部孔道。

這裡山川秀美,是塊風水寶地。奮威將軍嶽鍾琪祖塋,曾任西寧、涼州總兵的張世偉墓均在大川之中。這裡自古民風淳樸,崇文尚武,文化發達。明代連城魯土司將獎俊嶺林區劃出專門用於獎勵永登優秀人才。無數徵人、過客在這裡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文章,清代史善長有詩「用武何年勝,連峰隱若城。雙輪爭鳥渡,一逕入雲平。水自朝宗急,心曾折板涼。旗亭容小住,馬喘有餘聲。」清代楊巨川有詩句「只今剩有強藩在,驛站空留武勝名。迢遞徵途何所有,滿川開遍馬蘭花。」清代祁韻士有「村落銜接,水木清腴,居民豐實,蘭草芬芳」記述。

在武勝驛的西北部,高山峻岭中有幾座山峰相連,雄偉壯觀,標杆山(3631米)、獎俊嶺(3455米)、雞冠山(3261米)。獎俊嶺青松疊翠,雞冠山如雄雞傲立,這些高山峻岭構成了永登的最高山嶺帶,群峰競秀,雲霧繚繞,松柏挺拔,草毯如茵,天然森林近10萬畝,植被覆蓋60%以上,生態良好。

清嘉慶十年,著名地理學家祁韻士記述:「所過之地遍生蘭草,馬足芬芳,為西來第一沃壤」。

墨綠是獎俊嶺的主色。林海松濤的獎俊嶺風光秀麗,獎俊嶺林地中為雲杉松,碩大筆直,冬夏長青,蓊蓊鬱鬱,蒼茫連片,峰峰嶺嶺,溝溝岔岔,萬千青松,蔚為壯觀。現在獎俊埠林場保護總面積達12萬畝。張克復到此賦詩「松柏森森草似茵,群峰競秀白雲深。花叢小坐賞幽景,野鳥啾啾傳好音。」

碧綠是石家灘草原的主色。秀美的草原牧場,綠茵如毯,油菜花金黃如緞,掩映在這綠茵和黃緞之中的村舍恬靜而幽美,遊逸在綠野中的羊群、犛牛怡然自得。丘巒連綿,溝谷清幽,碧綠的山體與田疇融為一體,一抹無垠的碧綠川野,讓人賞心悅目。

濃綠是魚龍山的一片綠蔭。向陽村的魚龍山山形奇妙,後山若鯉魚躍起,前山如臥龍入海,魚龍相融為一靈秀山嶺,一處祥瑞福地。魚龍山下的皇壇據傳曾是清雍正年間迎接過聖旨的地方,大殿後來成為小川地區最早的私塾、完小,有一幅對聯「門迎筆架三峰青山藏虎豹,風拂硯池一勺碧水起蛟龍」。近年來通過綠化、建設,形成一片松柏楊柳成蔭的生態景觀,魚龍文化園成為觀光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翠綠是大小兩川的底色。大小兩川歷來是五穀豐登之地。清《五涼全志·平番縣誌》載:「縣之東,地勢高而天氣寒,禾稼不登。自南至西,山勢平低,土燥地瘠,多雨則豐,少則歉。唯西北之大小川一帶,土潤地饒,每歲必獲。」大小兩川如今是高原夏菜種植基地,曾經的廣種薄收變成今天的繡花功夫萬元田,三萬畝高原夏菜,綠野萬頃,碧波泛翠,娃娃菜是農民致富的金娃娃,紅筍是高原的優質品牌,適宜的冷涼氣候成為夏季菜園,為南方送去高原美味、盛夏清涼。關閉礦山,生態修復,退耕還林,封山禁牧,一條條政策措施讓這裡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牛羊更壯、蔬菜更優。

奇綠是大利村的神奇之處。大利村,地處雞冠山南麓,溝谷狹長,青嶺環抱,山巒疊翠,風景秀美,生態良。有神奇睡佛、奇峰怪石;有萬畝林海、廣闊草場。做對青山,天光雲影、雨沐霧繚,景奇綠奇。近年來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山青水秀。依託綠水青山發展生態旅遊,農耕記憶館內陳列千餘件古舊物品,向遊客訴說著悠悠歲月,留住鄉愁記憶。

綠色美食是武勝驛的一道盛宴。武勝驛街道素有「民族風情街,絲路美食城」之稱。絲路名驛,街道綠柳成蔭,花團簇錦,車飛馬龍,人流如織,民族情濃鬱,生態美食飄香。以穆斯林風味的手抓羊肉發展起來的餐飲業,成為絲綢之路上讓人留戀的地方。來自就近大草原的鮮嫩羊肉,用穆斯林廚師的精心烹飪,加工成手抓,色美味鮮,而受到來往過客的青睞。武勝驛手抓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長城內外》欄目以《長城下的堅守》全面介紹了這一民族美食。

武勝驛,絲路名驛,休閒小鎮,山水畫卷,生態富民,美麗鄉村,產業興隆,群眾在這裡詩意的棲居,有尊嚴的生活。

文化的千古蘊涵、自然的秀美風光和老百姓美好心靈的追求,讓這裡歷代文人不絕,詩文佳作讓這一方山水更有靈秀、人文更有風情。古往今來,無數名人、過客在這裡留下了佳作、詩篇。現代本土詩人,心繫故土,情懷鄉梓,寫下了大量詩歌華章。武勝驛,從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的詩和遠方。

武勝驛,一座歷史的驛站,讓您站在中西交流的節點上,古往今來,思緒聯篇;一座心靈的驛站,讓您站在文化融合的絡脈上,昂揚向上,繼續前行,帶著詩意邁步遠方,醉著綠意夢回故鄉。

縣文旅局旅遊股 供稿

09

「睛」彩視頻

冬之望·雪景

視頻來源:永登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回顧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1)】縣文旅局開展元旦春節節前安全大檢查!【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0)】我們的節日——元旦特輯!【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9)】展現青春風釆,抒發童真情懷——學生作品特輯!【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8)】永登風味小吃!【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7)】休閒旅遊:冰雪吐魯!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徵稿啟事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編委會現面向全縣廣大文學、文藝、書畫等愛好者徵集有關文學、文藝、書畫、美術、歌曲、音視頻等作品,所有徵集作品一律經「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編委會嚴格審查後每周星期六在永登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微信公眾平臺推出。

徵集要求:

(一)主題鮮明突出:作品要緊扣時代脈搏、傳播正能量,謳歌先進典型、先進人物的動人故事和全縣文旅事業發展的可喜變化。

(二)內容積極向上:作品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感染力強。

(三)形式不拘一格:作品必須為原創,例如:詩歌、散文、書畫、音樂、舞蹈、朗誦、攝影、短視頻、民間手工藝術等作品。

(四)作品要求:作品字數要求在1000字以內;音視頻節目格式為mp3、m4a、mp4、mpg、mpeg等常用格式,時長不超過10分鐘;圖片作品要求高清原圖,大小1M-5M;作者簡介不超過25字。

(五)徵集作品聲明:徵集到的作品必須是原創,嚴禁抄襲,作品中凡涉及到的違反法律和版權問題,作者本人自負,編委會概不負責。

(六)投稿方式:加入「永登縣文旅作品創作交流群」和各專欄負責人聯繫,凡在交流群中發布的作品視同允許我方採用。

各專欄聯繫人:

[每周一歌] :劉永芳

[文苑之窗] :劉永潔

[書畫攝影] :羅發峻

[藝苑風採] :劉永芳

[好書推薦] :劉永潔

[文博天地] :李 甜

[非遺傳承] :李 甜

[休閒旅遊] :張 晶

[全民健身] :趙 延

[睛彩視頻] :趙 延

[讀往編來] :劉永潔

掃描下方二維碼後由編輯邀請入群

點擊關注

永登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原標題:《【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2)】非遺傳承·永登民間建房習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3)】工作動態:縣文旅局開展文化市場...
    由永登縣文旅局主辦、各鄉鎮綜合文化站承辦,創刊《「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選輯,該選輯將定期在每周六刊載,在各節慶期間推出「節慶」特輯,同時結合黨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法制建設、掃黑除惡等工作不定期推出特輯。
  • 傳承非遺文化 品味「和合」魅力
    依託重要資源 奠定傳承基礎   新會書院是解放路小學的前身,現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邕劇的展示中心。2015年,杜小鷺擔任校長後,思考學校創新發展之路,希望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學校打造成一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校」,創出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在傳承發展中,學校依託非遺場館,文脈相承。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而在此前,政協委員們一直通過提案等方式呼籲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僅今年以來就有100多件提案為此建言。 大量非遺仍面臨消亡危險 非遺是不斷傳承的民族文化基因。
  • 探索非遺傳承 廣州舉措領先
    這是廣州市頒布的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至此,廣州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到151名。他們涉及了9大門類的30個非遺項目,既有「20後」的前輩,也有「80後」的後生。廣州層次合理而穩態的非遺傳承隊伍逐漸成型。可以說,廣州經過十年探索、建設,在非遺保護的「傳承」這一關鍵問題上,逐漸找到了一條既有自己特色,又有實際效果的路子。
  • 非遺傳承——李氏樹皮筆畫
    非遺傳承——李氏樹皮筆畫 2020-06-19 0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翼天文旅集團|婺源籍非遺傳承人齊聚「夢裡老家」,共謀非遺發展
    5月23日下午,婺源縣非遺傳承人座談會在【夢裡老家】景區召開。會議由婺源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縣文廣新旅局局長汪春輝主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揭凌峰、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施傑平,以及徽劇、儺舞、菠蘿漆器、烙畫、板凳龍、燈彩、山臘梅、甲路紙傘、抬閣、古法釀酒、歙硯、三雕、棕編、山茶油傳統提煉等非遺領域的傳承基地代表和傳承人參與座談,共謀「非遺+旅遊」的融合發展之路。
  • 許氏瓷塑220周年非遺傳承展暨「百福」作品首發式舉行
    中國當代藝術網訊,10月14日,許氏瓷塑220周年非遺傳承展暨「百福」作品首發式在德化縣城市規劃館舉行。  活動現場,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泉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黃金跋,德化縣委副書記林祖傳,德化縣收藏家協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德化縣佛教協會會長釋傳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百福」創作者許瑞峰共同為「百福」作品首發式揭彩
  • 木葉盞裝滿「非遺傳承扶貧夢」
    木葉盞·楊樹葉  木葉盞,這項源於宋代的「黑科技」,是中國陶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是我國亟待保護傳承的非遺技藝,也是屠金歌「非遺傳承扶貧夢  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深深吸引著兩位女生。「那一瞬間,我們被震撼到了。就在那一剎那我們就想一定要讓這麼美的作品,以及它背後精巧的技藝、燦爛的文化走進更多人的心裡。」  至於到底怎麼幹,屠金歌坦言當時並不清楚,就想「先把左腳邁出去」。「旅遊專業的教育給了我們更多對文化的熱愛,有這種推廣文化的使命感。
  • Get非遺傳承新玩法,太極拳化身行走的表情包標題
    12月22日,騰訊文旅聯合騰訊QQ,與河南省溫縣人民政府,通過數位化形式推動太極拳進入大眾視野,觸達更多年輕人,促進河南省黃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的傳播傳承。值得一提的是,12月17日,太極拳已成功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非遺是打造世界級...
    成都在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上已經走入世界前列,截至目前,世界矚目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已經在成都成功舉辦六屆,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各類文化團體的參與。圍繞「文化+」,面向全球的引入國際化高端產業研發中心及文化龍頭企業總部辦公基地,擬引入高新科技、文創研發、教育、貿易、影視動漫、金融服務等行業;二是對成都國際非遺文化產業園原來的項目進行提檔升級後納入招商範圍——定位為體驗式文化休閒商業體之「世紀舞」,以酒店及會展功能構建的多元文化交流中心之「五洲情」,國際品牌文化產業基地之「西城事」,全球非遺文化娛樂及產業集群之「時空旅」等項目。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
  • 非遺「掌門人」如何守護浦東「老底子」,來看小布的調查
    近日,隨著《關於公布第七批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印發,浦東新增18名區級非遺傳承人。至此,浦東擁有國家級、市級、區級非遺項目79項,各級非遺傳承人151人,數量均位居全市前列。非遺技藝,是衣、食、住、行的民間智慧;非遺傳承人,堪稱是各派武功的「掌門人」。
  • 非遺與動漫 跨越千年相見恨晚
    現場照片非遺與動漫有哪些可以融合的點呢?周廣明認為,非遺最根本的特點,是活態傳承。非遺是以人為核心,以生活為載體的活態傳承實踐,非遺的生命在於生活,非遺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的活態呈現,並在傳承中不斷被賦予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非遺在很多方面都適合於動漫的融合。有很多非遺的項目本身就是動漫的雛形,比如皮影、剪紙、面具、壁畫、年畫等。
  • 非遺共傳承 成都邛崍市2020年南寶山羌歷新年慶祝活動啟動
    為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發揮好邛崍市羌族文化資源優勢,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傳承意識,2020年11月21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邛崍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邛崍市委宣傳部、邛崍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邛崍市南寶山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年南寶山羌歷新年慶祝活動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
  • 柴進丨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
    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文、柴進借著難得的假期閒暇,今天讀完了界首女作家王璐琪《刀馬人》一個淘氣孩子被「流放」到母親的家鄉,或許是宿命,或許是血脈中的一線牽引,他在自己所不熟悉的環境中,感受到令自己為之震驚的鄉土文化。
  • 箏樂傳承·共譜華章—2019非遺華夏大型箏樂盛典啟動儀式在京舉辦
    箏樂傳承·共譜華章——2019非遺華夏大型民族箏樂盛典啟動儀式在京成功舉辦5月23日下午,由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盛世華影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箏樂傳承·共譜華章』非遺華夏大型民族箏樂盛典」啟動儀式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行,主辦單位領導、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嘉賓
  •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汕頭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美術專委會主任陳旭南創作的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徵集評選活動獲獎作品在年度展覽亮相。該活動自2020年11月啟動以來,共徵集到來自全省各地市446件投稿作品。主辦方組織專家組成評審團,從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應用價值5個維度對作品進行綜合評選。終評綜合得分最高的10個案例獲選「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主辦方同時根據「市場價值/應用價值」與「創新價值」得分排名,產生「優秀實踐案例」與「優秀創意案例」各5名。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截圖那麼,這些項目為什麼能列入國家級非遺?又有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非遺?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
  • 龍陵建房的那些習俗
    建房,從古至今都是人生大事,從選址到動工,從選料到製作,每個步驟都有諸多程序講究。祈求吉祥,相互祝福,希望房屋平安長久,家庭和睦,尤其房子上梁,更是注重儀式。據記載,我國建房上梁儀式始於魏晉時期,明清時已經遍及全國。宅基地選擇:宅基地址及房屋向至,按風水論講求「左有流水招青龍,右有長道求白虎,前有窪池落朱雀,後有丘陵居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