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大傳》的作者,當代心學大師岡田武彥說陽明學是「體認之學,培根之學,是身心相即,事上磨鍊之學」,是「行動哲學」。
為什麼這麼說呢?
體認就是認識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根(或者說心)。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或者這麼問:「你這輩子是來幹什麼的?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請認真準確而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
每個個人的人生使命都不一樣,有的要當個作家,有的要當醫生,有的要當科學家,還有的要飛上藍天當個飛行員,有的人只是想快樂地活著,無憂無慮地活著,這些都是你的本心
在明白你自己的人生使命以後請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才能完成你的人生使命?」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說你不知道怎麼完成你的使命,那就是你還不弄明白自己的使命在哪裡。弄明白了就一定知道怎麼去完成它,這是個因果的關係
這就是身心相即,是知行合一
你的生命和你的時間都很有限,如果不「用心」,不奉行「身心相即」「知行合一」,那麼還沒等到完成使命你就嗝屁了。王陽明說:「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想明白這些問題,你在這個世界上浪費的時間就真有點多了。
如果在找到你自己「本心」的路上你真不知道你的使命是什麼,那麼陽明心學絕對就是一盞明燈:王陽明說「有行必有知,有知必有行」還說:「心在行動中展示其自身。」也就是說通過行可以了解知,通過知也可以了解行。你的心是知,通過認真觀察你自身的行為就窺探出你的能力,性格,趣味,進而知道你的本性本心,你的人生使命也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考察你自己的行為,聆聽你內心的聲音,找到你自己的使命或者說你的心。
現在,你找到了你的人生使命了,也知道踐行實現你的人生使命了。這時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面對這個紛雜的世界你要會分辨是非善惡,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就是格物),你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
為保持你的人生不出現偏差,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並時刻保持「知行合一」與「格物致知」的理念
學陽明心學有些日子了,它的好處我的總結就是:
認識自我,不虛偽,做真實的自己,修身養性,解放思想,反威勢和傳統陋習,大膽創新,解決一切毛病和問題,預測行為,天然自信,所向無敵,樂天無憂,無往而不勝……
總之,還是岡田武彥總結的精闢:陽明學是「體認之學,培根之學,是身心相即,事上磨鍊之學」,是「行動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