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你有多少福報,懂得這2點,或能化難為福

2021-01-09 平平聊圈子

王陽明說過: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王陽明《傳習錄》裡常說的福氣,福是福氣,報便是果報的意思,說白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你有沒有體驗過人生順境,即便不怎麼努力,許多 事兒都順你意來,樣樣事兒讓你滿意,那你有沒有遇到過困境?即便你在怎麼努力都得不到你該得到的,運來時鐵也可以變成金,運去時金子也可以變廢鐵便是這個意思。

那福氣從哪能反映出來呢?大致分作順境、困境2種來區別,是由以前所做的因,形成出來的果,福氣大的人比如做大官、有溫馨的家,孝順的孩子,舒適的環境,不以金錢功利所困惑、什麼事情都很順、更關鍵的是心情始終愉悅。沒有福氣的人正好相反,能量急劇下降、智慧也越來越低、相貌逐漸變醜陋、易於發生精神上的疾病與身體好幾倍,多災多難處處遇見逆緣。

不管你現在是不是身在順境還是困境,一定要記住這兩點:

一丶在順境時一定要小心與謹慎,做人要謙虛謹慎,說白了驕兵必敗,通常人到這個時候最易於摔倒,這在王陽明《知行合一》中有具體的說明,一定要珍惜身旁的任何人事物,要明白忽視亦是失去了它本來的面貌。

二丶在你深陷困境情況下,還可以學習《傳習錄》中的,安忍如大地,常維持1個不驕不躁的清淨心,把困境看淡,多積累福氣,多修善德,不可以被困境牽著走不出來,假如你對你所在意的思想點忘不掉,那困境會愈來愈糟,連破境的機會來了你仍在思考忘不掉的事而錯過了,因小失大,因此 道法中的"清淨心"很重要。

王陽明《傳習錄》中準確講到正所謂福氣便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困境重要還是順境重要,實際上心境最重要,不管外境怎樣,心境不變極其重要,要明白,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困境是最佳時期還可以安忍修身,不能急躁。

王陽明心學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讀王陽明無疑能涵養福報,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傳習錄》不僅是一本書,而是一位人生導師,其中包含了識人術、修心法、處世法等智慧,幫助很多人少走彎路,少吃虧。

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我們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讀書也是如此,多看一本好書,一本經典,就少走很多彎路,因此,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去看一看這套《知行合一》《傳習錄》,不做21世紀的糊塗人。

兩本王陽明心學《傳習錄》《知行合一》精裝版,原價199,限時特價78元,不到一頓飯錢,少抽兩包煙,便能受益終身,買來送給子女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睡前讀一讀,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我的儒家文化學思歷程:從陽明心學到心學心理學⊙張辰
    這句話讓當時的我產生了非常震撼的感覺,居然有的人臨死的時候說自己很安心,很光明,沒有什麼想說的,這對當時的我而言,如同救命的稻草。為了探究清楚王陽明如何能死得如此康莊坦然,我開始了研習陽明心學的歷程。通過學習陽明心學才知道,儒家的學問原來不是吃人的禮教,而是非常活潑靈動的學問。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為何能給人強大力量?一篇文章讀懂心學
    起源於中國,卻發達於日本,王陽明的「心學」究竟有何等魅力?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誕生了諸多璀璨的文化明星,隨便列舉出一個就足夠華夏兒女自豪萬千。而有這樣一門「學問」,它起源於中國,卻發達於日本,這就是「陽明心學」。心學是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時期。在北宋程顥時開始發展,到南宋陸九淵是逐漸壯大,心學開始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說」,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沒有人能與其交談,說話的方式和聊天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善於交談的人總是使人如沐春風,可許多人卻不善於交談,常常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和別人說話?有什麼問題需要注意?心學大師王陽明早在明代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諫言。王陽明曾經說過:和人說話,少說三件事,多說一句,就能養福。
  • 人這一輩子,福報或有定數,懂得分享,福報滾滾來
    但是《易經》又說有錢卻不一定都能帶來幸福,這是為什麼呢?看看《圖解易經》中的例子是怎麼說的:人這一生,每一個人都希望福報越多越好。由於我們的潛意識裡,福報就代表著過家財萬貫的生活,坐享人生的榮華富貴,還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要的物質,都可以擁有。人生一輩子,能夠擁有多少福報,實際上是有定數的,不是無限增長的。
  • 陽明心學是體認之學,培根之學,是行動哲學!你找到你的心了嗎?
    貴州陽明洞體認就是認識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根(或者說心)。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或者這麼問:「你這輩子是來幹什麼的?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弄明白了就一定知道怎麼去完成它,這是個因果的關係這就是身心相即,是知行合一你的生命和你的時間都很有限,如果不「用心」,不奉行「身心相即」「知行合一」,那麼還沒等到完成使命你就嗝屁了。王陽明說:「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
  • 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若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我在心境不好時所發的許多說說,言論裡總是充斥著消極、憤慨與無奈,總是會有友人善意的規勸抑鬱的我:你走不出來,是因為你的內心世界少了一種信仰……所謂信仰,說白了就是一種精神的支撐。不可否認,信徒們中也有很多人,他們走進宗教,是以研究生命哲學、純粹內在精神、升華自我靈魂、尋求心靈歸宿為信仰的目的。
  • 佛說:人這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要懂得惜福
    無須盲目羨慕他人,也不必自輕自賤、貶低自己,每個人這一生都有他的晴空萬裡,也有他的陰雲密布,福禍相依、此起彼伏。生命是充滿無常的,萬事皆沒有永恆。這世間,本來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 命苦福薄的人,往往喜歡講這四種話,你有嗎?(老祖宗的忠告)
    許多成功人士,例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後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的福報並非老天賜予的,反而是自個修來的;人的命運並非上天註定的,反而是自個造作的。我們這張嘴最易於造業,最易於折福。王陽明勸誡:一般命苦福薄之人,通常喜歡講下面這四種話,看一看你有嗎?
  • 什麼是福報?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做到四點,五福齊來
    一個人想要得到福報,必須要種下善的種子。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主動與人溝通,助人為樂,廣結善緣。「助人者,人恆助之」,即便做好事的初衷是不求回報的,而福報也自然會找到你。老子《道德經》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是公平。第二、勤儉節約老子《道德經》中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人生中就是充滿了坎坷,命運總喜歡捉弄人。所以古人也常講:「人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不要因為命運坎坷,就迷失了自己。」命運發展的軌跡,總會讓人事與願違,有時候又會打的我們措手不及,有一句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話聽起來挺消極,不過有時候,當你遇到人生的一些問題,你會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做,都無濟於事,只能把事情歸結為命運的安排。
  • 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完全由自己決定!
    導讀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辛苦,心中就認為不公平!他們怨嘆世間怎麼有的人:要金錢有金錢、要事業有事業;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別人的福報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呢?星雲大師告訴你:廣結善緣,有了善緣,好運就會隨之而來。
  • 王陽明心學的終極願景:聖人之道,天地萬物,一體之仁
    陽明心學的修悟,需要一個從「心悟、體悟、到證悟」的三層悟道過程,再加上「致良知」和「心學終極願景」,構成了陽明心學層層遞進的漸悟脈絡。所以本課的陽明心學十六法門,就是循序漸進遵循這「三大悟」的修習大綱。十六心法中,共有心悟層面4節,體悟層面7節,證悟層面5節。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這2個字,註定是人上人
    我國歷史上有兩位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自誕生起,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政治家西鄉隆盛就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 修行懂得一個道理,不僅有福報,且功德無量,圓滿究竟
    人生總是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有順境、有逆境。逆境中,很多人想求福報,想有福報,那麼就要懂得一個道理,古人云:「天欲禍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禍之。」即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福分滋長他的驕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福報有多少,全憑自己修!
    其實,福報不是神力可給予的,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那麼怎樣才能有福報呢?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由於浪費奢侈,不懂節約,最後免不了窮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嘆:「像紂天子這般奢華,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國者!」相反的,有些人勤勞節儉,所以福報隨之而來,如臺塑企業王永慶先生。
  • 增加福報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多積累福報,保佑家人平安!
    增加福報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多積累福報,保佑家人平安!我們平時都說要多行善積德,這其實就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積累福報的方法。一個人要多積累福報,自己的運勢也會變得順利很多,也會有好運圍繞著你。那麼我們平時除了可以多行善事之外,還可以如何去增加福報呢?
  • 難為造句和解釋_難為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瞿秋白《東洋人出兵》:「總司令末叫退兵,國民黨末叫鎮靜,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 多虧。多用於表示道謝。 [老舍《四世同堂》:「長順,難為你!好孩子!」]
  • 「命苦之人,一看便知」,命苦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3個特徵,精闢
    許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終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命由己造,福由心生。有一些先天的命運,儘管沒法更改,但後天性的命運,卻完完全全把握在自個手上。你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正所謂「修行」,便是要更改我們的身上的各種各樣習氣和毛病,而求提高自己,改變現狀。
  •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
    王陽明告誡: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要少做王陽明是我國唯一一個能與孔子孔聖人並列齊名的人,並同樣被尊稱為「聖人」,他將畢生精力都致力於研究「心學」,甚至在結婚當他晚上,洞房花燭夜還跑去山上道觀裡和道人談論聖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