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界首境內,潁河自西向東,亙古不息,兩岸沉積的黃膠泥土層十分豐富。黃膠泥可塑性強,極適合在陶瓷製品上以原材料的形式出現。靠著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界首陶」應運而生。
界首彩陶迄今已有千年歷史,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盧山義是界首彩陶界的泰鬥,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作品曾多次榮獲國家輕工部獎項,並出口到波蘭、捷克、前蘇聯、保加利亞、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他的作品被20多個國家博物館收藏。盧山義老人為界首彩陶藝術的發展創新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盧山義病故後,喜愛界首彩陶的人以為「刀馬人」手藝要失傳了。沒想到,盧山義的女兒盧莉華自幼深得父親嫡傳,不經意間接過了父親的刻刀。如果拿女兒與父親刻畫的作品比較,二者在伯仲之間,連內行人都不能輕易辨別出作品到底出自誰手。盧莉華告訴記者,刻畫技藝最難的是她父親盧山義獨創的「刀馬人」刻陶,它不僅線條複雜,而且還要表現出「刀馬人」戲劇人物的內心活動以及它的神韻。為了能夠準確掌握這一技藝,逢年過節唱舞臺大戲的時候,盧山義就帶著女兒盧莉華去看古裝戲,邊看邊講解,把舞臺中人物的服裝、道具轉化為畫面。就這樣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盧莉華的刻畫技藝不斷提高。
2006年,盧莉華榮獲省經委、省文聯等幾家單位評定的首屆「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稱號。2007年,盧莉華成立了「界首彩陶工作室」,製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彩陶精品,並多次獲得好評。同年10月,彩陶工作室的作品代表界首彩陶參加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得到了參觀者的讚賞。同年11月她刻畫的作品《八仙酒罈》榮獲首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工藝精品評比大賽金獎。
來源:安徽日報 記者 範柏文(阜陽發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