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上皇帝,跟劉太公見面行禮怎麼辦?好辦,讓老爹當太上皇!

2021-01-09 劇透歷史

劉太公創造了一項記錄,是歷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大部分被尊為太上皇的本身就當過皇帝,例如李淵、趙構、乾隆等。唯有劉太公沒當過皇帝,因子而貴,享了三兒子劉邦的福。

不過,在享福之前,劉太公已經為這個兒子操碎了心。

史料中記載劉太公的名字叫「劉煓」,在這裡咱們還是以劉太公稱之。他有四子一女,兒子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女兒名不祥,後被封為宣夫人。

光從名字就能看出劉家沒什麼底蘊,伯、仲、季代表的是排行,類似於老大、老二、老三。劉季起事後,覺得這個名字不夠正式,於是改為劉邦,劉仲改為劉喜,劉伯沒改,因他早已亡故了。

除了劉邦之外,這一家都是勤快人,日子也還過得下去。劉太公最擔心的就是三兒子,因為他不愛勞動,整日遊手好閒,夥著一幫狐朋狗友四處閒逛,如同個鄉間浪蕩子,連老婆都娶不上。

劉太公數次斥責劉邦,說他不如老二會經營家業。劉邦對此耿耿於懷,直到登基為帝後還記得此事,不無炫耀地問劉太公,您看現在是我的家業大,還是二哥的家業大?

這話讓劉太公沒法接,只得訕訕而笑。估計他在心裡吐槽,就你以前那德性,誰看得出你小子竟然能當皇帝?

其實還真有人慧眼識英才,提前看出了劉邦的不凡。那個人就是呂雉他爹呂太公,不知怎麼的,一眼相中了來家裡騙號騙喝的劉邦,認定他是個有出息的人,硬是上趕著把女兒嫁給了他。

劉邦喜出望外,吃頓飯白得個富家千金當老婆,這種好事兒上哪兒找去?歡天喜地迎娶呂雉歸家。

這件事簡直跌破眾人的眼鏡,大家忍不住去想,莫非這劉季真有我沒看出的能力?否則呂太公怎會下嫁愛女?

如果呂太公只是個普通老頭子,他做什麼人們都不會在意,但呂太公在當地算是個知名人士,家境富裕,還和沛縣縣令是好朋友,是個有身份的人,說的話很有影響力。這就是名人效應。

就連蕭何,也因此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原來他看不上劉邦,覺得他只會說大話,做不成什麼事兒。現在他和劉邦成了朋友。

這門親事也讓劉太公大為吃驚,左看右看,看不出自家兒子有半點乘龍快婿的模樣,不過他還是為兒子感到高興。成家立業,家已成,接下來兒子就會收心立業了吧?

立是立了,可劉太公萬萬沒想到這業居然這麼大!從小沒出息的三兒子,有朝一日竟當上了皇帝老爺!這真是祖宗十八代積了大德。夜深人靜時,劉太公甚至會有做夢的感覺。

建立漢朝後,劉邦最初定都洛陽,之後遷到長安。當時長安受到戰爭的破壞,不復往日繁華,皇宮也需要修繕,劉邦便將父親安置在遠離皇宮的櫟陽居住,並給他配備了管家和許多僕役。

劉邦少時不聽話,打江山時也有點狠心,項羽為逼他退兵,說要烹了劉太公,他大大方方地表示,我們曾經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請你烹好後分我一杯羹。這話涼透了劉太公的心。

當上皇帝後,劉邦卻表現得很孝順,哪怕政務繁忙,他也五天看望一次劉太公,倆人像民間父子一樣相處,只論父子情,不論君臣義。但他們自己不覺得奇怪,管家卻看不下去了。

某次,劉邦離開後,這位不知名的管家就對劉太公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您雖然是皇帝的爹,卻也是皇帝的臣子,怎能讓他拜見您呢?這可就失了君臣之間的禮數。

劉太公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了,覺得管家這話有道理。於是劉邦下次到來時,劉太公執帚相迎,以表恭敬。

劉邦大為吃驚,一問才知是怎麼回事,回去思考了一番,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都是皇,作為父親的劉太公就不用向兒子劉邦行禮了。

這名管家也得到了劉邦的獎賞。原因很簡單,他維護了劉邦至高無上的地位,讓君權凌駕於父子之情上。這正是劉邦所需要的。

說起劉太公的這個太上皇,政治上沒有任何權利,他唯一插手的政事是孫子劉信的封侯。

劉信是劉伯的長子,劉邦立朝後封了自家所有親戚,唯獨不封劉信,原因是劉信的母親,也就是劉邦的大嫂當初不給他臉面,在他帶朋友回家混飯時說飯已經吃過了,刮鍋底給他們聽。

朋友走後劉邦到廚房一看,明明還有飯嘛。從此恨上大嫂,還遷怒到侄兒身上,說他有那樣的母親不配封侯。

劉太公一再說情,劉邦才封了劉信為羹頡侯。羹頡,是指羹已喝到鍋底,再盛就會發出刮鍋的聲音。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藉此嘲諷大嫂。

如果真的孝順劉太公,劉邦不會讓侄兒頂著這麼個侮辱性的封號。

不過,吃喝玩樂方面,劉太公無論想要什麼都能得到滿足。皇宮修好後,劉太公也遷入了深宮,後來覺得寂寞,劉邦還為父建了座新豐城,邀請父親的老朋友們到此居住,讓他的晚安過得十分安逸。

相關焦點

  • 劉邦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對待自己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的?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在少數, 不說每個朝代都有,但至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個太上皇,比如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乾隆皇帝等等,雖然他們成為太上皇后,手中握著的權力不盡相同,但也大同小異,而且歷史上基本所有的太上皇都是做過皇帝的,當他們主動或者被動退休後就成為太上皇。
  • 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那麼太上皇又自稱什麼?乾隆是這麼說的
    採用三皇之中的「皇」以及五帝之中的「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丞相李斯建議用「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秦始皇嬴政很高興地應允了。其實「朕」這個稱呼在先秦之前,是一個很平常的稱呼。沒有什麼特別,不分尊卑貴賤,所有人都可以自稱「朕」。據《爾雅·釋詁》記載:「朕,身也。」也就是說「朕」其實就是是第一人稱,和「我」這個詞沒有什麼不同。
  • 劉邦父親劉太公高壽八十六秘訣被發現,竟因其暗暗俢此道
    此前坊間一度傳聞,劉邦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后又再續弦有子女留下。我看來,此說荒天下之大謬也!不知諸位可知古人常說的「晚節不保」是為何物,那劉太公等到劉邦稱帝自己被奉為太上皇時已是80高齡,正是老毛老至的耄耋老人了。
  • 劉邦當上皇帝後,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瑕眥必報,他實在太小氣了
    劉邦當上皇帝後,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瑕眥必報,他實在太小氣了 劉邦是劉家裡最小的兒子,估計劉太公的文化基礎比較一般,所以,才會給他起了「劉季」,劉老么這麼個淺顯的名字。劉季長大了,接觸的層面廣了,覺得自己的名字和「狗剩」、「狗蛋」之類的小名一樣俗不可耐,這才把名字改為了「劉邦」。
  • 皇帝自稱「朕」,太上皇自稱什麼你知道嗎?
    大家會經常看到影視劇中,皇帝一般自稱「朕」,比如說「朕的大清都亡了。」但是皇帝的父親,在世的話,被稱為太上皇,但是太上皇一般都自稱什麼呢?這個歷史的細節,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不清楚。其實這也不足為怪,畢竟中國歷史幾千年,做過太上皇的人,沒有幾個,史料統計,大概只有17位太上皇。
  • 乾隆帝在太上皇的歲月裡,都幹了哪些事呢?
    弘曆為了表達對其祖父的敬重,把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61年)的皇帝的桂冠,讓給康熙帝。所以他準備在位60年(85歲)就會「歸政退間」。在太上皇的歲月裡,他還成為了「十一全老人」呢!  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實際上乾隆的禪位並非如宋高宗一樣真心實意,而是給康熙帝一個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諾的。乾隆帝自然不會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徹底放手的。乾隆對權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歸政不歸權,那麼他在做太上皇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 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起初,亭長是由徭役已滿,或者有一定軍功的老兵擔任,但是六國剛剛統一,對六國亭長的要求也就沒那麼高了,咱劉邦因為在當地還有點威望,於是當上了泗水亭的亭長。後來,因為亭長說話管點用,對百姓具有一定的威懾力,因此朝廷就讓亭長也負責治安。鄰裡之間,誰家豬牛羊丟了,那你就去找亭長,他一準給你辦嘍!
  • 劉邦帝王相之五,劉邦腿有72顆黑痣,放大宣傳,意欲何為?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水滸人物有七十二位地煞,咱們的大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也不含糊,左腿上生有七十二顆黑痣!黑痣之說《史記》也有記載劉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即左腿有72顆黑痣。72顆痣全長在左腿上也可謂星羅密布了,左腿差不多都成黑腿了。
  • 二八年華的呂雉,為什麼肯嫁給遊手好閒、人到中年的劉邦?
    劉邦這個人,早年確實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就連他老爹劉太公也時常埋怨他不如兩個哥哥會種地打糧食。後來晃蕩來晃蕩去,混到了一個泗水亭長的崗位。 劉邦喊了一句「賀錢一萬」,然後就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吃好喝好去了。實際上,一個錢都沒給。 他這一吹牛可了不得了,一萬錢!那可是個大數目。 呂公好奇心上來,就想看看這個包一萬錢紅包的,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物。結果用他相面的目光打眼往劉邦身上一瞧,啊呀,不得了啊!當真是氣度不凡。
  • 嬴政和劉邦差不多同齡,嬴政做人質、做傀儡的時,劉邦在幹什麼?
    劉邦和盧綰兩個人從小一起玩到大,劉邦從小就調皮搗蛋,闖禍的時候就把責任推給盧綰,盧綰就一個人把責任扛了下來,不僅是劉邦的小跟班還是背鍋俠。他們兩個人還一起上了學堂,劉邦打小就不愛讀書,天天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盧綰倒是一個好學生,成績一直都不錯,說不定經常替劉邦做作業。當劉邦還在學校裡邊兒瞎混的時候,秦王嬴政已經回到了鹹陽,並很快成為太子。
  • 呂雉有沒有給劉邦戴綠帽子,她和審食其究竟有沒有曖昧關係?
    劉邦、呂后和審食其三人的關係現代人懷疑呂后可能給劉邦戴綠帽子的事主要是認為呂后出軌闢陽侯審食其,主要是出於《史記》所記載呂后可能和審食其有曖昧關係。因為審食其被劉邦封為闢陽侯,而審食其和呂后的緋聞在歷史上被傳的是非常廣泛,所以後世也把大臣與後、妃私通稱為「闢陽之寵」。
  •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個皇帝,怎麼算呢?
    在我國歷史上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封建王朝的代名詞,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的話,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因為答案不唯一。皇帝都不唯一,他們的事更多了,你又了解多少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炮聲種宣布退位止,一共經歷了2132年。
  • 劉邦升職記:從一介農民到大權在握的皇帝,我是如何逆襲上位的
    《史記》中司馬遷一再神話說劉邦的母親曾在大澤的堤上休息小睡,夢見與「天神相遇交合」,現在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他媽與別的男人相好生下了劉邦。 一個成長在小村莊的有著特殊身份的孩子,是怎樣的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寶座呢?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劉邦十二項第一: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御駕親徵而統一天下的皇帝。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和「統一戰線」軍事戰略戰術的皇帝。4.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展經濟的皇帝。
  • 歷史上最獨具慧眼的嶽父
    要說起歷史上挑女婿眼光最好的,莫過於劉邦的嶽父呂文、呂叔平。時人皆稱呂公。給自己兩個女兒選了一個帝王,一個將相。大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後來成了皇后;小女兒呂嬃嫁給了大將軍、左丞相樊噲。令人稱奇的是,選婿的時候,這兩個女婿當時一個是窮光蛋混混,一個是賣狗肉的。
  • 從劉邦到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怎樣的異象?
    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漢書·高帝紀》中的記載也大同小異:「母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也就是說,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感孕而生」的,他的生父並非劉太公,而是蛟龍。對於劉邦的「真龍之身」,史料中還有後續記載。
  • 乾隆禪位給嘉慶後,仍在養心殿當了3年太上皇,這3年他幹什麼了?
    而在未來,禪讓都成為一種工具,大多是一些「亂臣賊子」為了獲得皇帝的權力的同時,又能保住自己的名聲而使用的手段。比如當年王莽建立新朝之時,就是強逼著皇帝禪位。後來李世民稱帝時,也是逼迫李淵交出皇位,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