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建軍夫婦的幸福笑臉
養殖能手評比
企業黨建引領產業文化牆
為貧困戶發放扶貧羊
肥料化驗檢測
2萬平方米標準化舍飼肉羊養殖基地
巍巍老頭山下,涓涓蛟流河畔,在山的環抱、水的滋養下,突泉大地上產業發展勢頭猛烈,一個個優秀的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而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的發展勢頭尤為搶眼。
2014年誕生在突泉縣的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作為我盟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始終以高科技為基礎,為傳統的牧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將有機農業、農業微生物研發和利用、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與畜牧養殖有機結合,使三陽牧業在短短的6年時間裡成長為一支在延長產業鏈、富民強企、促進突泉縣肉羊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養羊建聯盟 抱團取暖提效益
「當初,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上我盟千萬隻優質肉羊養殖工程,國家大環境、地區政策促成我們養羊。我盟有著豐富的農業和土地資源,發展什麼產業能帶動地方經濟、增加百姓收入,我們第一個選擇養羊,因為羊周期短,用的飼草料基本當地都有。」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志民向記者娓娓道出企業發展養羊的初衷。
選擇發展羊產業,三陽牧業開始研究確定飼養品種,並著手發展舍飼養殖。
「咱們當地品種羊一年產羔一次,舍飼養效果不明顯,所以我們轉向其他品種。從多羔多胎選擇小尾寒羊,從肉質選擇杜泊,既有產羔率,又有出肉率。」常志民說。
舍飼養殖小尾寒羊帶來的複利模式,使產羔率呈現幾何式增長,1隻母羊一年就能產出3隻羔羊。目前,三陽農牧業現代化循環經濟園區內的舍飼羊養殖繁育基地現有7000隻基礎母羊,羔羊、種羊10000隻。
但三陽牧業養羊的發展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經歷過很多挫折。2015年遭遇羊價大跌,每隻1200元購入的基礎母羊跌到400元,2600隻基礎母羊共損失了208萬元。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包寶山回想起創業時的艱辛,感慨地說:「一隻母羊一天費用3元,2600隻母羊就是7800元。兩窖黃貯變質,母羊吃完中毒、流羔,損失了400多隻羊。那段時期真的很艱難,我們白天工作,晚上開會,不斷調整思路。經歷了一年的艱辛與摸索,我們才摸索出一整套飼養管理模式。」
企業在發展中挺過了困難和艱辛,堅持規模發展的決心從未動搖。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在2018年7月1日攜手全縣95家羊產業企業和合作社成立了突泉縣肉羊產業聯盟,帶動農牧民走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讓養羊從放牧破壞生態的生產模式走向舍飼規模化養殖之路。
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針對突泉縣肉羊產業聯盟入會的肉羊養殖企業、合作社及會員開展技術培訓,聘請天康飼料、禾豐飼料的專家講課,圍繞飼料種植、舍飼養殖、疫病防治、飼草料及營養配比等實用技術,採取課堂教學和實訓相結合,讓農牧民能夠學到真正實用的技術。
同時,以羊產業聯盟為載體,推廣四統一服務模式,制定了統一會計核算、統一宣傳推廣飼草料、統一疫病防治(疫苗供應)、統一品種改良的四統一服務模式,還在突泉縣政府的溝通協調下和蒙銀村鎮銀行合作,通過「互助金」的形式,面向羊產業聯盟成員單位低門檻、高額度發放養殖貸款。截至2018年底,32家成員企業獲得蒙銀村鎮銀行的金融支持,羊的存欄數增加10萬餘只,實現規模增效。
突泉縣肉羊產業聯盟抱團取暖,集聚資金、技術、資源、服務等優勢,聯合將羊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為突泉縣脫貧攻堅、產業興旺注入了強勁動力。
飲餵高科技 變廢為寶促增收
過去,突泉縣田野裡雜亂堆放的玉米秸稈是困擾農民的大問題,焚燒秸稈既汙染環境,又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近年來,突泉縣農民在春耕前格外忙碌,但不是忙著焚燒秸稈,而是忙著積極地「打包」秸稈。
這秸稈何時成了「寶貝疙瘩」?突泉縣學田鄉勝利村村民馬銀山笑呵呵地說:「現在這秸稈不用燒了,直接還田,還能有效增加耕地的腐殖質和土壤肥力。」對此,突泉縣永安鎮哈拉沁村種植戶張玉軍也有話說:「以前每年秋收後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這秸稈咋整,拉回家用不了,放在地裡影響第二年耕種。去年三陽牧業挨家挨戶收這秸稈,不僅幫我解決了大難題,還能讓這廢秸稈給我增加收入,我真是開心得不得了!」
三陽牧業通過回收秸稈製造飼料、肥料,讓小小秸稈「搖身一變」,實現變廢為寶。常志民告訴記者:「我們每年要收購接近10萬噸的秸稈,一是做成飼料,提供給養殖戶。二是做成有機肥,把糞便和秸稈有效利用,提供給農戶。並與農戶籤訂秸稈換取肥料、飼料協議,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
三陽牧業立足長遠,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契機,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投資興建集微生物菌劑研發及複合微生物肥料生產於一體的生物科技公司,採用農業農村部農用微生物菌劑重點實驗室技術,生產具有藥、肥、菌功能的新型產品,建設有機肥生產線2條、廠房11000平方米,生物菌劑生產線1條、車間1200平方米。年產有機肥能力達到20萬噸,年可消化利用羊糞便15萬噸,玉米秸稈15萬噸,收購玉米秸稈及羊糞為當地農牧民多創收1200萬元。
通過科技創新將微生物菌劑添加到飼料、肥料裡帶來的好處多多。「我們把研發的微生物菌劑加入肥料中,對改良土壤、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提高產量有很好的效果,並且微生物代謝的各種酶通過作物產生,人攝取後對人健康很好。羊肉好不好吃,跟它吃的東西有關,把微生物菌劑加入羊的飼料中,羊吃的東西裡微生物代謝的各種酶豐富,羊的肉質提高了、產量也上去了。」常志民介紹說。
微生物菌劑研發與利用,讓三陽牧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切實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成果轉化率,不僅延長產業鏈增加了就業,還以科技驅動創新,成為縣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
力排社會憂 脫貧攻堅帶民富
「現在歲數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企業幫我們養羊,還給我們分紅,這個政策真是太好了。」突泉縣永安鎮四家子村村民高秀芝手裡緊握著分紅款,樂得合不攏嘴。
像高秀芝這樣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把羊託養給企業,既能降低養羊投入成本,還能規避市場和技術風險,不用操心在家就能把錢領,這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這一切都得益於「鐵畜分紅」模式。
「鐵畜分紅」模式作為一項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是突泉縣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政府支持、企業主導、農戶配合」和「權責明確、平等公開、互惠互利、擇優發展」的原則,打造「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作為本地一家扶貧龍頭企業,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通過同突泉縣政府合作,形成「政府+企業+貧困戶」的資金收益扶貧發展模式,與貧困戶組成「扶貧羊聯體」。
2017年至今,突泉縣對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投入整合扶貧資金1115.349萬元,企業通過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累計帶動全縣1015戶、2008名貧困戶盡享產業發展成果,累計為貧困戶分紅371.183萬元。政府主導、企業運作、貧困戶受益的聯作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其中。
與此同時,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還為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大學生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共吸納5名貧困大學生在企業實現就業,還為當地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養殖場提供近60個就業崗位,每年支付工資總額100多萬元,每年每位貧困戶多創收近4萬元。
眼下,正是接羔繁育的關鍵時期,當記者走進羊舍,突泉縣永安鎮四家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建軍和妻子李海豔正在忙著給羊為餵料添水,忙得不可開交,但夫妻倆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2016年11月我們通過招工來到三陽牧業做飼養員,工作倆月就脫貧,心裡敞亮!」肖建軍笑呵呵地說,「現在我們每人每月就能賺3000元,一年下來就能賺7.2萬元。」「政府給的3萬元扶貧資金錢我們買了羊,放在公司養呢,長得也特別好,每年3000元的收益款準點進腰包。」一旁的李海豔也連忙補上一句。
資產收益期間,肖建軍家的25隻基礎母羊全部寄養在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母羊所產的羊羔歸公司所有,公司則全權負責母羊的「衣食住行、看病吃藥」,解決了肖建軍夫婦養殖需要操心的種種問題,讓他們能夠安心打工賺錢。李海豔盤算著再過幾年,等錢攢夠了,養殖技術也都學通了,她和丈夫就要趕著羊群回家自己當「羊老闆」。
夫妻倆也曾因為種地效益差、供學生上學條件困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而心裡惆悵,沒了笑模樣。但如今,穩定可觀的收入和不操心就能得到的收益款,讓夫妻倆徹底甩掉「窮帽兒」、卸下了心裡包袱,日子越過越好,笑容越來越多。
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不僅通過吸收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自主脫貧,還將有創業意願的當地村民「扶上馬」。企業通過以免收三年租金的方式,提供16個近4000平方米商業門市樓,幫助創業村民降低創業難度,解決創業場地和費用難題,按年租金5萬元計算,每年為村民節省房屋租金80萬元,三年門店租金幫扶共計達240萬元,為促進當地經濟繁榮貢獻了企業的一份力量。
非公強黨建 企業增強原動力
走進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的會議室,滿滿一牆的獎狀、證書熠熠生輝,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內蒙古自治區星創天地」「紅旗黨組織」「興安盟優秀民營企業」「興安盟扶貧龍頭企業」「光彩事業示範單位」「興安盟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待到記者走上前去細細地觀望,其中「紅旗黨組織」和一張董事長常志民獲得的「2019年度全縣模範黨組織書記」的榮譽證書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民營企業不僅有黨組織,有的還是享有紅旗黨組織美譽的優秀黨組織和突泉縣模範黨組織書記,這令記者很是驚訝。民營企業黨組織有多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黨組織又對企業發揮著什麼作用?
「三陽牧業黨支部現有員工70人,其中黨員5人,入黨積極分子5人,包括員工3人、農民2人。黨建積極引領產業發展,公司成立之初規模小,成員都是黨員,黨員就自己帶頭幹,鑽進羊舍裡搞養殖、飼喂,就這樣摸索出產業發展的整個流程。雖然我們是民營企業,但是我是共產黨員,通過我們公司能幫助當地老百姓幹點實事兒,讓他們實現增收,我這心裡就有一份自豪感!」三陽牧業黨支部書記常志民真切地說。
黨建已然成為引領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發展的先鋒力。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提升企業黨建先鋒力,引領民營企業發展,為產業增強動力。
2016年11月,企業與突泉縣永安鎮四家子村成立了聯合黨支部,在開展基層黨組織活動中,同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服務、聯繫群眾等方面發揮頭雁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並積極拓展服務功能,提升企業黨建組織力,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依託企業平臺和企業黨支部的陣地,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先後在企業建立了共青團志願者實踐基地、社區人員矯正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鄉土人才孵化等多個實踐基地,組織社會各層面人員到企業開展實踐活動,提升企業黨建組織力,助力企業發展。
企業在黨支部書記常志民的帶領下,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企業黨建的凝聚力,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把全縣肉羊產業95家企業、合作社的精英力量凝聚在一起,成立了突泉縣羊產業聯盟,把羊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羊產業市場佔有率,擦亮了興安肉羊品牌的招牌。
同時,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提升企業黨建的服務力,積極聯繫困難群眾,為他們送思路、送技術、送服務,幫助他們增加養殖收入。還為當地種養大戶和農民群眾提供培訓服務,培養致富典型和鄉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三陽」開泰幸福來。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助力、產業發展,壯大了企業,興盛了突泉縣肉羊產業,帶富了一方貧困人口。
□ 韓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