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立教已有一千八百餘年。道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一些民俗節日中都會看到道教的影子。生活中也會接觸一些道教文化知識,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四個關於道教的常識。
道教開光
在參觀道觀時,會發現大殿裡供奉著很多神仙的塑像,這些神像是由工匠用木雕或泥塑而成。道教認為,最初製作出來的神像是沒有神靈依附的,僅僅只是一尊雕像,只有經過高功法師舉行開光科儀之後方可供奉。
開光是道教特有的一種宗教科儀,道教認為凡是所塑的神像都要經過一道程序,即裝藏。根據道教典籍《全真秘旨·神像裝藏》記載:凡塑神像,必先裝藏,以應五臟。故先選五金即:金、銀、銅、鐵、錫。然後選用五色糧、五色線,新淨無殘黃表一張,新淨筆書「藏符」。開光是一種複雜而又莊嚴的科儀,遠遠不是網上一些所謂的「大師」簡單用硃筆點幾下那麼簡單。道教的高功法師需要準備多種法器,在步罡踏鬥之時還要念動咒語。總之開光的科儀是非常複雜的。
三元五臘
三元五臘是道教的傳統節日,據《赤松子章歷卷二》記載: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三元日也是三官大帝的聖誕。三官大帝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三位神仙,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上元日在民間又被稱作元宵節;中元日俗稱鬼節,人們會選擇在這一天祭祀逝去的親人;下元日道教會舉行科儀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什麼是「五臘」呢?同樣在典籍《赤松子章歷》中記載:「正月一日為天臘,為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五月五日為地臘,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為道德臘,是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之日;十月一日為民歲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為王侯臘,是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之日。」這裡的五帝指的是道教的五方五老神仙。五臘也是五個傳統節日,像五月五日的地臘就是傳統的端午節,十月初一的則是祭祀先人的寒衣節。
正一派的祖庭
正一派的祖庭有三處,分別位於龍虎山,茅山和閣皂山。在歷史的長河中,道教也如一些王朝般分分合合,道教有諸多的派別,後來總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正一派以符籙為主,龍虎山,茅山和閣皂山構成了正一派的「三山滴血」,同時它們也是正一派的祖庭。
東漢時期,正一道的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龍虎山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張道陵的第四代孫張盛開始在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已承襲六十多代。在東晉之時,南嶽魏華存的弟子楊羲、許謐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壇」,道教中以經籙授受就是從他們開始的。東漢時期,道教靈寶派祖師、著名醫藥家葛玄來到閣皂山,創「元始宗壇」於江西的閣皂山。
道教的最高尊神
受到很多神話小說文學作品如《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的影響,有人認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也有人甚至還認為在道教神仙體系不存在的鴻鈞老祖是最高神。其實三清才是道教正統神仙譜系裡的最高神明。三清指的是道教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在《崆峒問答》記載「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是為天宗」。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祖太上老君常常分身降世,傳教度人,弘揚道法。
我是白雲黃鶴道人家,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