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特質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2021-01-10 懂球帝官方

人格是什麼呢?心理學對人格的定義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也就是說,人格是每個人能夠區別於他人的、特有的心理上或行為上的特性,是每個人獨有的行為思考方式。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由內在的心理特徵和外部行為方式共同構成,並不是單一的心理特徵或行為方式,而是心理特徵與行為方式的多側面、多層次與多維度的統一體。那麼大五人格特質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

英國科學家高爾頓爵士注意到我們的語言中有好多好多描述人性格特點的詞。那為什麼不弄一本靠譜的詞典,把這些詞都找出來,歸納整理分類呢?他在《性格評估》(Measurement of Character,1884)一文中寫道:」我檢索了好些詞典的目錄,發現有一千多個描述性格的詞,有些詞的意思差不多,但又有微妙的差異。」

這就是詞彙學假說的起源。詞彙學假說認為,重要的人格特徵一定會在母語語彙中體現出來,越重要的特徵,就越有可能被濃縮成一個詞來表示。這個想法實在高明:你是什麼個性,你有什麼特點,大家都能看得見。如果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特點,大家肯定就會找個詞來描述這個特點。如果把意思相近的詞歸類,就能對人格進行分類了。

根據高爾頓提出的方法,1936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Gordon Allport)和奧德伯特(Henry S. Odbert)整理發表了一份史無前例的人格詞表,包含17953個英文單詞。看來兩位心理學家也知道自己整理出來的詞多得可怕,他們在論文裡自黑了一把,稱這個詞表是「語義的夢魘」(a semanticnightmare)。

詞表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關於個人特質(traits)、當下狀態(status)、社會評價(evaluation),以及其他一些難以歸類的特徵的。

雖然這也算是一個大致的分類,但並不清晰,類別與類別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邊界。

不過,關於特質的4504個詞成了後來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核心。這些詞是整個詞表最重要的部分,也最接近於現代心理學家描述人格時所用的術語。所謂特質(Trait),指的是一個人在行為、思維和情緒方面的習慣性模式,比如:有攻擊性的、好交際的。特質是相對穩定的,不容易隨著時間而改變。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質,特質會影響人的行為。有證據表明遺傳對所有的人格特質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四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aymond Cattell)採用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的方法,將這四千多個詞縮減為35個變量,接著又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最終提取出12個人格因素。(這12個主因素加上通過自陳問卷所發現的4個因素成為卡特爾編制16種人格問卷量表的基本材料。)

後來,這些因素被收入了「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問卷」(Cattell’s 16 PF)。這是研究者第一次採用統計分析方法從紛繁複雜的特質(變量)之中提取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這些因素相互獨立,又能涵蓋所有變量。至此,人格研究終於逐步建立起清晰、簡潔而有代表性的結構模型。心理學界終於得到了一個可操作的、明確有序且區分度高的人格分類系統。

根據學術界的老規矩,一個新發現出來了,自然就會有人提出挑戰,驗證這新發現到底靠不靠譜。結果大家發現,不僅因素分析法是靠譜的,這12個因素還能繼續提煉!美國心理學家託普斯(ErnestC. Tupes)和克裡斯託(Raymond E. Christal)比較分析了八個不同的人格測評結果,就被自己的驗證結果驚呆了。

他們發現,不管你測的是男是女,是高中學歷的飛行員還是本科生研究生(測評的對象/樣本不同),不管你是在軍校課堂還是在兄弟會宿舍做測試(測評的環境不同),不管你是要他們自我評價還是讓專業人士施測(測評的方法不同), 最後的結果都能分析提取出五個相同的因素。

他們在論文裡寫道:「在差異如此之大的樣本和環境中都發現了相同的因素,這真是令人驚訝。如果說只需5個基本概念就能貫穿35個因素……那麼可以推斷,35因素所涵蓋的一切特質都應該與這5個基本概念相關。」

1981年,美國心理學家戈爾德伯格(Lew Goldberg)給這五個因素起了個綽號叫「大五」(Big Five)。五大因素分別是:情緒穩定性、外向性、親和力、盡責性、經驗開放性,這五個因素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每個詞下面都能包含很多很多特質。因此,「大五」並不是把人分為五類,而是為了強調這五個因素廣泛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換言之,大五人格結構並不意味著多種多樣的人格可以簡化為五個因素;相反,它在五個維度上對人格進行了高度提煉,每個維度都概括了許多確切具體的個性特點。

人們一直認為,測評工具所基於的理論不同,所測的內容肯定也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它們卻常常重疊。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ansJ Eysenck)發現,絕大多數的人格測評其實都集中於兩個主題:

1. 要麼測量慢性負面情緒——這是精神病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所關注的;

2. 要麼測評人際交往活動——這是社會心理學家所關心的。

艾森克將這兩個主題歸為神經質(Neuroticism)和外向性(Extraversion)兩個維度,並研發了相應的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 EPQ)。

不過,兩個維度肯定不足以窮盡形形色色的人格特徵。1975年前後,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雷(Robert R.McCrae)等人提出了第三個人格維度:經驗開放性(Open to experience)。這些研究者都採用了艾森克的策略:尋找一個概括性的主題(維度),把一批特質納入這個主題之下,並不斷拓展新的主題,納入其他的特質。就這樣,用一些公認的術語來解釋儘可能多的特質,再儘量為那些未被解釋的特質尋找共同之處,通過這種方法,研究者逐漸將繁雜的人格特質納入一個有序的系統。

八十年代,柯斯達(Paul Costa Jr)和麥克雷開發出著名的NEO人格問卷(N-E-O PersonalityInventory,NEO-PI),用於測量神經質、外向性和經驗開放性三個人格維度。後來兩人發現,NEO正好佔全了「大五」的三樣,那何不拓展一下,試試將另外兩個主題也納入問卷呢?

1992年,兩人再次發表了修訂版問卷NEO-PI-R(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修訂版考察了「大五」所代表的五個因素,每個因素囊括六個子維度。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FFM)。

終於,自下而上的詞彙學傳統和理論導向的測量學傳統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大五」結構與「五因素模型」來自於不同的研究線索,卻表現出極高的同質性。這恰恰說明大五/五因素模型 (Big Five/FFM)是一個很卓越的人格分類系統。麥克雷在他1992年發表的綜述中寫道:「如果我們能從人格理論的研究歷史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許許多多不同的途徑最終都通向了五因素模型——這是(人類)共通的人格維度。」

2005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50種不同的文化,並考慮了性別差異等影響因素,發現大五人格在所有的人類群體中都是共通的。

「大五」人格模型作為一套人格分類學理論,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以大五作為理論基礎,可以開發出各種各樣的量表,不單單是人格測評,也可以是相關的工作行為方面的測評,可以用於員工的評估、選拔和培養。

美國認知行為學研究中心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提出了職場大五及校園大五模型。五個因素分別為:平穩性(Need of Stabi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創新性(Originality)、順應性(Accommodation)及執著性(Consolidation)。五個因素下包括23個子維度。

Pierce Johnson Howard 霍華德博士

校園大五模型在上篇文章已有介紹,職場大五模型會在後續文章作進一步介紹。

相關焦點

  • 銳學教育:大五人格特質
    【答疑】大五人格特質不包括( )。A.宜人性B.精神質C.開放性D.盡責性【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了人格心理學的大五人格類型。大五人格理論認為人格類型包括:開放性(openness):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異、創造、智能等特質。
  • 什麼是大五人格?它有哪些特質,你的那個特質係數高!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多年來很多學者都在進行這一領域的調查,其中研究最深入被廣泛承認的人格模型是大五人格,這一模型評估了一個人五個特質的係數強度,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特質。經驗開放性這一特質描述你的思維是開放還是封閉,高度開放的人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藝術和科學,開放的人常有的表現: 奇思妙想、愛好冒險當然還有喜歡新體驗,而低分的人趨向於有更多傳統的愛好,他們喜歡舊事物勝過新事物,並不是很喜歡改變。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2.2 人格與特質特質是存在於個體內部,在不同環境中指導個體思想與行為的多種穩定的人格特徵.它是我們的動機,情緒和認知在行為上的表達方式。人格是不同特質的集合。
  • 人格神經科學:探索人格特質的神經生物機制
    大五人格模型假定幾乎所有特質形容詞都可以被五個顯著的領域分類:外傾性、神經質、宜人性、盡責性以及開放性。在人格神經科學發展的早期階段,把人格特質與神經生物學基礎聯繫起來非常具有發展前景。大五人格模型為人格神經科學提供了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分類方案,有助於確保研究結果能在不同研究中進行比較。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4 五因素模型 & C5 對特質論的...
    B6 人格特質理論C4 五因素模型一、大五模型/簡述人格因素模型(一)基本假設格爾頓最先提出了詞彙假設的觀點。(三)基本特點1.大五因素結構提供了一套高度驗證性的維度,它以簡潔的方式廣泛地描述了現象學的個體差異。2.不同的人格定義導致不同的選詞標準。3.大五模型中的5個因素的重要性和驗證性並不等同。4.大五模型的每一個因素不是由單純分離的特質變量所組成。5.人格屬性的分類須包含其意義的平行和垂直特徵。
  • 靠譜的大五人格和不靠譜的 MBTI
    大五在學術上是最被科學家們歡迎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大五人格分類也在不斷地演進完善。 大五在實際的使用中遇到的第一個主要問題是精細度的問題。大五固然好,但是過於籠統,每一個維度都可以區分出一些更細分的子維度。於是造成在預測的時候欠缺準確性。
  • 認清自己的人格特徵:大五人格!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提出了人格的五種模式, Goldberg(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彙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 大五人格理論
    但重要的是要記住,識別一個人的性格並了解他或她更像是一個謎,而不是人格特徵的組合。所以,就像我們在拼圖遊戲中把紅色的和綠色的分開一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把匹配的人格碎片分組來解決人格拼圖。據小編了解,迄今為止,將人格特質結合起來的最普遍、最牢固的體系被稱為「五大體系」(其他體系,如人格測試,在心理學中沒有廣泛使用)。
  •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後來,卡特爾在哈佛大學與奧爾波特、亨利·默裡工作期間,就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人格。二、卡特爾的因素分析在探索人格結構的過程中,卡特爾使用了因素分析這種統計技術。本書的篇幅無法使讀者全面了解這一方法,但有例子可以說明因素分析是如何確定基本人格特質的數量的。假如你要用一些測驗測量下列十個特質:抱負、同情、合作、決斷、忍耐、友好、仁慈、堅持、創造性和關懷。
  • 新研究認為:「大五人格量表」不適用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群
    大五人格的誕生可以追溯到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編制的《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簡稱 16PF),他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取出 16 種人格的根源特質。1961 年,美國心理學家託普斯(Ernest C.
  •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B6 人格特質理論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格界定卡特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的一種預測。(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
  • 服務設計起源與發展歷程
    無論你聽沒聽過「服務設計」,無論你是服務設計還是管理、營銷等領域的相關學習、研究或從業者,甚至並非來自設計背景,你都應該了解「服務設計」,那麼你清楚服務設計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嗎?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
    B6 人格特質理論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格界定卡特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的一種預測。(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
  • 認識自身的人格特質,做一個成功的職場人!
    人格特質的「大五人格理論」在關於人格特質的各種心理理論中,有一種被稱為「大五人格理論」的模型,它認為人格的基本機構由5大類元素組成。這5大類元素分別是:神經質、外傾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謹慎性。這些人格特質同時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而塑造出來,不同人在這5方面的狀態各不相同(水平高低組合不同),因此將一個人在這5方面的狀態綜合起來就可以準確描述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下面我們來看看5大類元素的內涵及相互之間的關係。1、「神經質」反映情緒的不穩定性程度。這一方面的特質包括焦慮、不安全感、易怒、易尷尬、情緒化和擔憂幾個特質。
  • 大五人格?MBTI?你真的懂嗎?
    他們將人格劃分為16種類型,分別從四個角度對人進行分析,用字母代表如下:(圖片出自網絡)特質論:如大家所熟知的由圖普斯和克羅斯特爾 (Tupes & Chirstal, 1961)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論,約翰將其重新命名為OCEAN(開放性,嚴謹性,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如同等待人們探索的人格海洋一般。
  • 人格特質包含盡責性、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外傾性,不同人格對...
    當你精疲力盡躺在床上,準備結束這一天時,你在思考,在一天之中面對不同的人,你的性格為何差距這麼大?膽小拘謹,友善風趣,暴躁易怒,哪個才是真正的你?同樣是匯報工作,為什麼你和你的同事表現不一樣?在朋友面前口若懸河的你為什麼在上司面前總也放不開?為什麼在孩子面前你總是容易著急上火?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疑惑,那麼你將會在今天我們解讀的《突破天性》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 人格測試 | 一道題測出你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
    你的個性上有什麼特質呢?或許你還有一些自己從未發現的特質哦!你不為人知的人格特質是什麼呢?
  • 大五人格圖片測試:測測你最吸引人的特點是什麼?
    正因為每個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都有其特有的模式,這些特徵的總和構成了一個人獨特、穩定的人格。 Tupes & Christal 運用詞彙學的方法對人格特徵進行分析,找出了5個相對穩定的因素,形成了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
  • 什麼是人格?人的人格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看完這篇豁然開朗
    壓抑的人格特質造就壓抑的人,開放的人格特質造就開明的人。——題記一些先天的因素對我們人格的影響被低估了;同時,我們還沒有形成記憶時的人生最早期的關係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也往往會被我們忽略。儘管人格特質是個體相對穩定的特性,但研究者發現,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和耦合作用會對人格特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因素對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
  • 人格特質的分類
    核心提示: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人格特質是我們組成人格所必須的一個因素,可以引導人的行為,會讓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種類的環境等保持相對一致的反應。人格特質的分類   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