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格?人的人格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看完這篇豁然開朗

2020-11-24 文眼看世界

壓抑的人格特質造就壓抑的人,開放的人格特質造就開明的人。

——題記

一些先天的因素對我們人格的影響被低估了;同時,我們還沒有形成記憶時的人生最早期的關係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也往往會被我們忽略。在我們小時不注意發生的很偶然一件事,可能會在長大後以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方式顯現於我們的生活和記憶中。為何如此呢?因為我們的人格特質在對你產生著作用。

什麼是人格?人的人格特質或者說是性格特徵是如何慢慢形成的?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聊下這個話題。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曾經提到過,「人,並非是一個純粹由生物因素決定的、由原始衝動欲望堆砌的一成不變的個體,也並非絕對由文化環境所操縱的木偶」。我們人格的形成,是由先天與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弗洛姆提出人越成長,越獨立,越與外界減少聯繫,越少束縛,也就越自由,相對地,越孤獨。逃避自由就是逃避孤獨,所以要重新與外界建立聯繫。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主動地用愛與工作與外界建立積極的聯繫,一種是將自己交給別人,臣服於別人,放棄對自身的掌控和探索,一切任由外界安排。後者顯然是不利於我們的人格發育的,是一種人性的退步。弗洛姆認為我們應該堅持第一種,無論這個實施起來有多麼困難。

何為人格?

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

人格,指的是人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的自身在思想、價值觀、社會關係、行為模式、情感體驗等各個方面的大體趨勢,以及在這些方面上與其他個體之間的差異。眾多研究者認為,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先天因素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其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人格形成的後天因素,主要指的就是成長環境與經歷,而這其中,家庭,是人們最初的社會化場所、最主要的成長環境。這些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早在我們的記憶產生之前就開始了。我們有時候無法理解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是和人生最初的記憶的缺失是有關的。你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襁褓中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人作為生命存在體,具有自然人、社會人、主體人屬性和物質體、生命體、社會體、意識體特徵,以及物理性、生理性、倫理性、心理性等人性特質。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精神品質統稱為人格。人格反映了個體相對穩定的內心感受、內在動機及行為傾向。人格包含積極和消極兩股力量,積極心理學倡導關注人格中的積極力量,認為引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潛在能力和力量,促進其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幫助個體緩解消極的心理因素,從而有益於其身心健康,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

積極人格心理學認為個體身上具有仁愛、正義、節制等6種良好美德,而這6種美德各自包含不同的積極人格品質。

儘管人格特質是個體相對穩定的特性,但研究者發現,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和耦合作用會對人格特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因素對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

有學者在走訪中發現,中國的貧困大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會受到家庭因素(原生家庭愛的力量)、自身因素(理智力量)和環境壓力因素(壓力事件)三方面因素的顯著影響,因此中國的貧困大學生在人格特質形成的過程中,會更多的遇到一些棘手問題。他們會受到消極人格心理的影響,進而走向另一個墮落和罪惡的方向。因此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以便消減消極人格特質的影響。

從積極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具有積極人格特質的個體具有較強的心理彈性和靈活性,即使面對困境也能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尋找新途徑和新方法,以期改變現狀,實現目標。然而現有對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雖然較為豐富,但缺少系統深入的探討,關於積極人格特質與個體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為促進個體成功提供進一步的理論支持。

人格形成的基礎:精神胚胎

氣質性格,也就是所謂的「秉性」,是那些在我們僅出生幾天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的「脾氣性格」,它被看作是奠定了人格的最基本的趨勢特徵。我們所熟知的,責任心、親密性、外向性、開放性及情緒穩定性,即「大五人格」,就是最常被用以描述人格的基本趨勢的五個維度。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人們在新生兒的床邊製造出一些聲響的時候,有些新生兒會自然地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而另一些新生兒的反應則相反,他們會默默地轉開。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那些會轉向聲源的新生兒,更有可能在之後成長為外向的人,而相對的,另一些新生兒則更可能成長為內向的人。

可以說,在每個人的身上似乎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神胚胎」,它在生命的最初,表現為了氣質性格,影響著人們對於外部刺激的反應,也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了個體人格特質的基礎內核。

保護好這個最初的精神胚胎,不僅是父母的任務,更是每一個父母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相關焦點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原標題: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嫌棄」不講衛生,行為不規矩,自己的房間也收拾不好,大人們惆悵孩子行為作風太紊亂的同時,也有人糾結著,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太在乎細節?
  • 「人格心理學」,你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今天這一講,我們要講的是「人格特質」。首先,人格特質並不是一個人的天性或本性,而是後天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體現的,比如通過你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研究了一位叫珍妮的女性所寫的信件。這些信件一共有300封,是珍妮在生命的最後11年,寫給一對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夫妻的。
  • 《人格》認識自己人格的5個特徵,以及如何利用人格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群體長期的進化中,遺傳是形成人格特質的最關鍵因素,它通過優勝劣汰的機制 將最有利於人類生存的人格基因一代代傳下來,讓人類群體變得越來越強大。 比如為了齊心協力戰勝邪惡的環境,人們都懂得在緊要關頭一起合作,這就是宜人性特質在發揮作用。
  •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後來,卡特爾在哈佛大學與奧爾波特、亨利·默裡工作期間,就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人格。二、卡特爾的因素分析在探索人格結構的過程中,卡特爾使用了因素分析這種統計技術。本書的篇幅無法使讀者全面了解這一方法,但有例子可以說明因素分析是如何確定基本人格特質的數量的。假如你要用一些測驗測量下列十個特質:抱負、同情、合作、決斷、忍耐、友好、仁慈、堅持、創造性和關懷。
  • 什麼是「高潛力人格」?這6個高潛力人格特質,你都具備嗎?
    每個人都渴望取得成功,但成功似乎永遠只青睞於少數人,這讓很多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也陷入了孜孜不倦的研究:究竟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成功,換言之,成功者,都具有哪些人格特質?最近,心理學家大衛·羅布森在BBC上發表了文章:《高潛力人格的秘訣》,就是在以往心理學家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歸納了6種高潛力人格。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雖然希波克拉底的生物學知識或許並不準確,但是他是身心聯繫這一觀念最初的提倡者,也是第一個將人格進行分類的學者。2.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分類現代心理學擁有多個人格分類體系。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
  •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1)能力特質:是指個體所擁有的根源特質中決定他如何有效地完成預定目標的特質。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質之一。(2)氣質特質:指人們存在著遺傳決定的特徵,它決定人的一般風度與速度。氣質特質決定一個人對情境做出反應的速度,能量和情緒。它決定一個人的舉止,脾氣和堅持性的程度。因此,氣質特質決定一個人的情緒的體質根源體質。(3)動力特質。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
    體質特質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決定的,而環境特質是由後天的環境因素決定的。4. 能力特質、 氣質特質和動力特質這是人格的最下層特質,同時受到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1)能力特質:是指個體所擁有的根源特質中決定他如何有效地完成預定目標的特質。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質之一。(2)氣質特質:指人們存在著遺傳決定的特徵,它決定人的一般風度與速度。
  • 人格神經科學:探索人格特質的神經生物機制
    近年來,人格神經科學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為人格特質的生物學基礎提供了新的理論方向。人類的經驗與行為是由生物性過程產生的,尤其是大腦的生物性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認為這些經驗和行為構成的人格規律與大腦的生物性規律有關,這也使得人格神經科學有跡可循。使用神經科學方法來研究有關心理的個體差異變得越來越容易。
  • 人格特質的分類
    核心提示: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人格特質是我們組成人格所必須的一個因素,可以引導人的行為,會讓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種類的環境等保持相對一致的反應。人格特質的分類   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
  • 人格特質包含盡責性、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外傾性,不同人格對...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突破天性》這本書。在解讀這本書前,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否曾經歷過這樣的一天?在向上司匯報工作的時候,儘管事先做足了準備,但你還是很緊張,面對上司,容易心跳加速,身體僵硬,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可此時,你的同事卻異常興奮,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分享他的工作成果。
  • 銳學教育:大五人格特質
    試點地區衛生健康、宣傳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健全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在內的科普宣傳網絡,運用報紙、雜誌、電臺、電視臺、網際網路(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等,廣泛宣傳「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識和科普知識。【答疑】大五人格特質不包括( )。
  • 那些活得舒服的人,都有這種人格特質
    換句話說,她的人格特質是高適應性、高聰慧性。好勝心、喜歡挑戰和學習的心態,才是她在讀書時期保持優秀的原因。但她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特質,反而因為父母覺得女孩子不用太爭強好勝,而被迫做了公務員。正如武志紅老師所說:漫漫人生長路上,人格才是核心競爭力。它決定了我們會過怎樣的人生、在怎樣的位置上更容易出眾。所以,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契機,去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幫助自己過「順風而行」的人生。
  • 看完這篇人格色彩你就知道了
    戀愛中的人不僅頭上冒著粉泡泡,還看什麼都是色彩斑斕的,如果要是問相愛的人愛情是什麼顏色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交一個空白卷。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顏色,有可能是五彩斑斕的,也有可能是純白的,又或者是像天空一樣的湛藍色,等等,總之它可以很多顏色,而這些顏色都是兩個人內心的顏色。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說:性格色彩,跟我們本身的人格是分不開的。
  • 解讀丨「和而不同」與人格特質
    目前大家都被君子、小人這兩個主語卡住了,在我們中國人的語境中「君子」「小人」是有非常明確的褒貶之分的。因此談到君子小人,就難免不與道義掛鈎。其實,我們還可以有另外的視角,那就是從人格特質的角度——自然語言中被稱作性格特點——去看「和而不同」。
  • 大五人格特質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人格是什麼呢?心理學對人格的定義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也就是說,人格是每個人能夠區別於他人的、特有的心理上或行為上的特性,是每個人獨有的行為思考方式。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由內在的心理特徵和外部行為方式共同構成,並不是單一的心理特徵或行為方式,而是心理特徵與行為方式的多側面、多層次與多維度的統一體。那麼大五人格特質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英國科學家高爾頓爵士注意到我們的語言中有好多好多描述人性格特點的詞。
  • 成為一個不同的人,期待和你再次重逢!改變人格特質6步走!
    生活中,我們感到那些被一群人圍著,侃侃而談的人非常迷人,工作、戀愛中,那些外向的人似乎更容易吸引別人。有時候我們也想變得跟他們一樣健談,來提升自己的魅力。當時我也有這樣的想法,看了很多口才演講的書籍,到最後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有時候為了表現而表現,感覺自己渾身彆扭。
  • 心理測試:第一眼你看到的是什麼?測你的人格特質!
    說道人格特質,可能很多人都有一點陌生,其實人格特質是指害羞,進取,順從,懶惰,雄心,忠誠以及畏縮等等。人格特質能夠引發人的行為和主動引導人的行為,所以你的一些行為是由你的人格特質所引導產生的。同樣的通過你的一些行為,就能夠看到你具有哪一些的人格特質,那麼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小測試,看一下你有哪一些人格特質,讓你更了解自己。在下面的這一幅圖片中,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 認識自身的人格特質,做一個成功的職場人!
    你是否具有讓人喜歡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的「大五人格理論」在關於人格特質的各種心理理論中,有一種被稱為「大五人格理論」的模型,它認為人格的基本機構由5大類元素組成。這5大類元素分別是:神經質、外傾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謹慎性。
  • 利用九型人格,如何確定自己的性格
    這段時間以來,有的人知道九型人格,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九型人格是什麼。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利用九型人格測試自己性格的題目,題目的數量也不相同,有20個題目的測試題,108個題目的測試題,也有180個題目的測試題,作為一個只是想要知道自己性格的人,如何來選擇這些測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