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親王、雍正、雍和宮都有個「雍」字,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嗎?

2021-01-09 鄂G闖天下

前言:清聖祖康熙老爺子8歲登基,聰敏好學,仿佛就是天生的皇帝胚子。漢昭帝用了一輩子都依然擺脫不了權臣霍光的陰影,漢宣帝一直熬到霍光去世才得以大權獨攬,康熙老爺子僅用了8年時間就除掉了權臣鰲拜,16歲的年紀就實現了親政獨尊。老爺子平三藩、收臺灣、徵準格爾,完成疆域大一統後絲毫不見懈怠,整頓河務、與民休養,大力發展經濟,清朝國力得以持續發展,待到老爺子的孫子乾隆帝即位以後,乾隆帝文治武功兩手抓,成就了十全武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祖孫倆的努力下,打造出了康乾盛世,被譽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後世大多都把這耀眼的成績歸於這祖孫倆,殊不知在他們中間還有一位承上啟下的皇帝同樣功不可沒,他就是老爺子的四子胤禛,胤禛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貴為雍親王,登基為帝後,年號為雍正,原來的雍親王府叫雍和宮,年號、王號和潛邸都有一個雍字,歷史上絕無僅有,這難道是巧合嗎?

雍:和平、和睦、團結之意。

一、雍親王的"雍"字

封建王朝的皇子王號可以追溯到漢高祖,高祖是在秦朝滅亡的基礎上建立漢朝的,在他看來,秦朝的郡縣制很不利於他的家業傳承,就實行分封制。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來鞏固他們老劉家的錦繡江山,用地名作為他們的封號,如齊王劉肥分管齊地、淮南王劉長分管淮南之地等,曹丕終結了漢朝以後,魏晉、隋唐、宋元到大明都延續了漢高祖這種用地名作為王號的方法,如魏陳留王曹植、明燕王朱棣等,這裡面有一個弊端,古人以一字王為尊,可是一字的地名是有限的,皇子皇孫的存活率隨著社會生存環境的改善越來越高。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長成的有24個,從這24個開始到明朝滅亡之前,他們這個大家族發展到了明朝後期萬曆年間達到了30多萬人,封王者不知凡幾,想找個沒有被用過的地名都難。

明初藩王分布圖

正是有感於此,清太宗皇太極在給兄弟子侄們封王的時候沒有用地名,而是單純用一些有內涵的字作為王爺們的封號,如同禮親王的「禮」字、睿親王的「睿」字、肅親王的「肅」字。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不管實封也好,虛封也罷,不用地名,王爺們也就少些想頭,就像唐朝秦王李世民硬是把秦字給賦實了。有此兩點好處,加上這是太宗皇帝定下的規矩,後世皇帝們也就按此辦理。

康熙老爺子循例給自己的兒子們封王時也用一些吉祥字作為兒子們的王號,如同老大的王號用了個"直"字,老三用的"誠"字,老四胤禛給了個"雍"字。老爺子這麼個有講究的政治家的一言一行都自有深意。

老爺子是在康熙四十八年給老四封的王,這個時候老爺子已經被兒子們的家務事弄得焦頭爛額,老大、老二、老三、老八等等,一群兒子們各自培植勢力,朝堂和地方上誰也不能動誰的奶酪,頭一年把老二的太子之位給廢了,本想可以消停會兒,沒想到兒子們反而鬥爭的更加激烈。這種狀態下給老四了一個有"和睦"之意的"雍"字作為王號,用意如何可想而知,無非就是希望老四能夠為兄弟們做出表率,少鬧家務,講大局,家和萬事興,以此封號也能看出老爺子對老四是寄予厚望。

雍正皇帝畫像

二、雍正的"雍"字

康熙老爺子英雄一輩子,臨到老被兒子們搞得是心交力瘁,但是兒子們再怎麼鬧,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一位父親,他真心不希望自己駕崩後,兒子們骨肉相殘,那麼選繼承人就必須得選一位能顧全兄弟情義的兒子。好在從康熙四十八年到康熙六十一年,老四這個雍親王當的還是很稱職,為人處事都還對得起老爺子當初給他的這個"雍"字。老四這些年一心為君父解憂,老爺子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絲毫沒有怨言。雖然老四性格上有些不苟言笑,但也沒有像老大、老八他們那樣想著對兄弟們下死手。當初老二被廢的時候,老爺子問老大的意見,老大竟然想讓老爺子殺了老二,完全不講兄弟之義,反而是老四還時不時去探望下老二。老爺子臨終前把這些年的事情縷了又縷、權衡再三,最終留下遺詔,指定老四繼位。

九子奪嫡

老四一直以來都是實幹家,沒有像老八他們一樣高調的結黨營私,勢力上也就略顯薄弱。他主要是憑著老爺子的一紙遺詔當上的皇帝,他的那些個兄弟們當然就不服氣,那些個兄弟都是手上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兵有兵的主。他這些兄弟不服氣之下就到處散播謠言,謠傳老四是篡改遺詔登上皇位的,畢竟輿論決定了主動權。

老四都坐上皇帝寶座了,是斷不能坐視兄弟們這樣搞。自古謠言就很難應對,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老四和一幹心腹想了好久,最終想到可以從年號上面做文章,前任皇帝去世以後,第二年的第一天開始會啟用新皇帝的年號來紀年、鑄錢等,年號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比任何東西都更快、更廣。可是年號發展到這個時候的傳統就是由兩個字組成,不像宋朝建立之初由4個字的年號。這就要求老四的年號必須言簡意賅,用兩個字儘可能地去把關於遺詔這個事情向天下臣民作出說明,最後取"雍親王得位之正"之意,用"雍正"二字作為年號。雍正帝用這個年號還能有額外的作用,向老八他們釋放出自己想要"和睦"的意願,警告他們不要鬧得太過分。

勝利者:雍正帝

三、雍和宮的"雍"字

雍正帝能從眾多兄弟之中脫穎而出,自不是庸碌之輩,他有自己的政治追求,不說像他老爺子一般功業彪炳千秋,起碼也要做個讓老百姓豎大拇指的皇帝。偏偏老四的那些個兄弟在他當上皇帝後依然不老實,老八在朝堂和地方上各種給老四使絆子,老十四外在統領著大軍,稍不留意,老四不說實現自己的追求,就是他這個皇帝的位置都難保。

老四深知溫水煮青蛙的政治哲學,一邊穩住眾兄弟,另外一邊利用自己作為皇帝的地位優勢開始大量重用和栽培屬於自己的人才,讓自己的人逐漸取締老八他們控制的那些個關鍵位置。老四經過兩年的努力,總算穩住了陣腳、鞏固了皇權,話語權和統治力都得到明顯強化,期間老四讓自己的嫡系年羹堯逐步接手了老十四在西北軍隊中的大部分權責,另外委任的田文靜、李衛等人也在不斷地挖老八他們的根基。

老四原本想著解除了兄弟們對皇權的威脅就算完事,不用鬧到兄弟相殘的局面,免得將來去到地下時不好給老爺子交代。可是老八他們不這樣想,不到最後一刻,他們就不死心,老八他們已經看出來再繼續把老十四往前頂的話沒什麼勝算可言,就把注押在了老四的兒子弘時身上,古時候不是經常有叔叔取締侄子皇位的事情發生嗎?這就給老八他們很大的啟發。

康熙皇、雍正和乾隆祖孫三代畫像

老八他們也確實算得上行動派,想到就要去做到,使勁地把老四的兒子弘時往前頂。弘時也有野心,他本來多少就有點不服氣所有人都把弘曆當作未來皇帝的最佳人選,要知道他也是雍正帝的兒子,這會兒有勢力很大的叔叔們支持自己,正中下懷。

可是老八他們和弘時都是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已經觸碰到老四的底線。老四自己當初就經歷了這種兄弟之間龍爭虎鬥的局面,現在自己的兒子和一直以來都覬覦皇位的老八他們攪合在一起搞這些事情。雍正三年年初老四就直接下詔公布老八他們的罪行是國法難容,然後宣布斷絕和弘時的父子關係。最後把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包括他們的小圈子都給處理了,執行力度相當大。這時很多人都認為雍正做法有失仁義,兄弟和兒子都不放過,哪個帝王不想有個好點的名聲,雍正也不例外。

正苦於沒有辦法給自己正名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來之前禮部循慣例請他批准將原來的雍王府改為宮殿,就像唐太宗在登基之後原來住的秦王府就改為大安宮,加上前面的年號故事,效果很不錯,老四就給自己的潛邸起了個雍和宮的名字,畢竟這是必須上袛報的大事情,信息同樣可以很快的傳遞出去,正好把「雍和」二字潛在的意思告訴大家,讓大家知道其實他是一位以和為貴的皇帝,實在是被兄弟們逼得太狠了才下的狠手。

結語:佛家講,萬事皆有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古代中國還有一句話,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所有的歷史事情都有其內在的因緣關係,這也是我們熱衷探究歷史的一部分原因。雍親王、雍正和雍和宮都有一個共同的"雍"字並非巧合,三者都有各自的因緣關係,透過表現看本質,它們都蘊含了帝王的政治哲學,就是因為這個,才關聯在一起了。

參考文獻:

《太祖實錄》

《清史稿》

《大義覺迷錄》

相關焦點

  • 【王府】往事傳奇系列之三:雍親王府
    上次我聽侍衛說過你有個兒子書讀得不錯,把他倆叫出來給我看看。」這一見,弟弟弘晝沒有給老皇帝留下什麼印象,倒是哥哥弘曆,康熙喜歡得不得了!,和VIP人物初次見面,選擇一個跟主人氣質符合的設宴地點,並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有多重要——分分鐘讓自己的事業有個大飛躍!
  • 雍正王朝:整垮太子的始作俑者是雍親王胤禛,假借老八之手幹的!
    他的兒子們為了太子位你爭我奪,既然太子胤二次被廢,就必然有其他兄弟推波助瀾,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都要嫌疑,最終是誰把太子擊垮,除了太子本人失德以外,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嫌疑最大。清王朝關於雍正帝的傳說太多,說是雍正帝得位正統,可歷史記載也沒有可靠的依據,如果深入到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去仔細分析,整垮太子胤礽的始作俑者就是雍親王胤禛。
  • 雍正王朝:雍親王胤禛是如何利用「反間計」通過老八整倒太子的?
    康熙朝的康熙帝還沒駕崩,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了明爭暗鬥,雖然最終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登基做了皇帝,但奪嫡過程一定很神奇,我們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了好多細節值得回味。俠肝義膽的十三阿哥胤祥雍親王胤禛留下太子胤礽的那封信必然有他的用意,對十三阿哥胤祥的那些話只是搪塞而已。那麼雍親王胤禛想向康熙帝告發太子胤礽嗎?是的,不過他不想自己親自去告發,他在愛想辦法。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結局是什麼?鄔思道這個人只在小說《雍正王朝》裡出現過,所以,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因此我們就以小說為參考對象進行分析。
  • 商子雍:新絲路 要在文化遺產中找到支撐雍先生
    絲綢之路不僅在歷史上為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作出了貢獻,如今它將再次以新的紐帶帶動沿線國家經濟互動,開闢新的經濟引擎。   在這新一輪的變革中,西安當有何作為?這是因為,任何民族要生存,要改革,要發展,都離不開傳統,都必須要在前輩留下的思想文化遺產中找到深入改革和穩妥發展的支撐點,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達到更好生存的目的。  具體說到我們生活著的西安。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從胚胎、童年、興旺的青年、成熟的今天這麼一種完整的生命歷史。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對上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下至皇子龍孫百官臣僚的刻畫細緻入微。為什麼年羹堯入朝晉見雍正皇帝時,雍正皇帝會給予其特殊優待?而廉親王胤禩也極力抬舉年羹堯?本來年羹堯就居功自傲跋扈得沒邊了,現在又令百官跪迎,這豈不是把年羹堯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嗎?這君臣二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別看廉親王貌似抬舉年羹堯,但心中的真實意圖卻是打算將其「捧殺」!廉親王此舉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要利用年羹堯的跋扈增加百官對年羹堯的怒氣。這個時候的年羹堯最風光,正值得勢受寵之時。
  • 官場謎題:雍正時期兩位高官的「大降級」
    除了這倆古代官場降級的「極端」案件,我們發現古代官員丟飯碗真不叫事兒,甚至「降職」可能還是「復出」的資本呢。  年羹堯崛起路:「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  進四川 定西藏 年羹堯向上「要官」  康熙五十六年,年羹堯在給康熙帝的奏摺中說:「臣屬雍親王門下,八載於茲。」
  • 雍正妃子畫像,烏拉那拉氏端莊,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年氏生涯坎坷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個兒子。雍正帝共有后妃三十人,高位者包括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懿皇貴妃耿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等。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 年羹堯是如何被雍正賜死的?一個人情商的重要性,這是職場規則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並且得到雍正的優厚待遇,次年十二月,就被雍正削官奪爵,被羅列九十二條大小罪名,最後賜令自盡。說到年羹堯,我們都從影視劇中得到信息比較多,比如說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同時也是親戚關係,年羹堯的妹妹在雍正還是雍王時就嫁給了雍正,在雍正奪位的過程當中,年羹堯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雍正繼位了,更是給予年羹堯大權。
  • 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帝王雍正,你認為他是「暴君」還是「仁君」?
    雍正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於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個兒子當中的第11個兒子。康熙皇帝35個兒子有24個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胤禛45歲當了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雍正之所以飽受爭議,是因為這位帝王發生了太多與其他帝王所不同的事情。其一,他的上臺和去世都是迷霧重重。
  • 被南宋朱熹稱之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都做了些什麼?
    隨後完顏雍把都城遷到中都(當初海陵王遷都中都就遭到很多人反對),此時也有許多大臣建議他還都舊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縣南白城)。 完顏雍充分分析,認為上京偏於一隅,對於已經進入中原地區的金王朝來說,不利於控制全國,不利於中央集權,因此,完顏雍毅然決然以中都為京城。
  • 為何會有這麼多說法?
    乾隆自己反覆強調,他出生在「雍和宮」,在他的詩和詩注中,也曾反覆暗示。關於這個說法,他的父親倒是從沒有「證實」過。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這麼理解,這是他自己的認為呢?乾隆曾寫下 「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指出雍和宮東廂房,就是其出生地。皇帝本人都這麼確定了,應該不會有錯吧?
  • 金國賢君完顏雍:開創「大定之治」緣於妻子的一往情深,捨命相救
    經過幾次殘忍地殺戮之後,剩下了一些表面忠順的親貴,這裡面就包含有完顏雍。其實金熙宗知道完顏雍才華過人,威望極高,他早就想找藉口除去他了。烏林答氏雖是個女流之輩,但她心思細膩,聰慧美麗。完顏雍時刻都處於危險之中,烏林答氏想盡辦法,費盡心機地保護自己的丈夫。
  • 年羹堯作為兩朝老臣,為何雍正一定要將他置於死地呢?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演繹的很悲慘,不肯認錯,但真實歷史中的年羹堯不是不向雍正認錯,而是連真正認錯的機會都沒有。他執著的是傲慢與貪婪,最終為自己安排了一條不歸路。年羹堯與雍正本身「感情」基礎薄弱對於年羹堯來說,從情感角度來看,他更感激的是康熙帝,與雍正帝的結合,看上去更像「拉郎配」。一個人家世好,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佔據著一大優勢。
  • 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
    導語:雍正上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呢?下手為何如此狠心清朝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其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皇帝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在這幾件事情中最為廣為流傳的的就是康熙末年的他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為何爭奪會如此激烈呢?
  • 新生兒名精選:10個宛如天仙的雍姓女寶名字,好聽又有氣質
    一、「雍姓」起源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周朝剛建立時,周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於雍地,就是現今河南省焦作、沁陽一帶。為伯爵,稱雍伯,春秋時滅於晉。其後人以國名為氏。本文由 吉生起名 寶寶科學起名改名專業人工服務平臺獨家原創。二、宛如天仙的雍姓女寶名字1. 雍連枝連:連,負車也。
  • 為什麼康熙讓雍正繼位,理由非常簡單,其他皇子知道會吐血
    康熙去世以後,其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胤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中,關於雍正皇帝的段子一抓一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更改聖旨傳位,在民間傳說中,康熙的皇位是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康熙皇帝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 當時,在宣布聖旨的時候,就有大臣站出來質疑雍正把聖旨改了,說聖旨上本來寫的是十四阿哥,被他把「十」改成了「於」。
  • 廣東陸河:昂塘時雍樓,汕尾最早的「土洋樓」,藏有什麼景觀
    時雍樓,位於廣東汕尾市陸海縣河口鎮昂塘村.當地稱作"土洋樓".始建於清末年間(1905年).是由昂塘富商葉康俊建造.歷時13年完工.建築面積1828平方米,共有房子99間.是汕尾地區樓房建築中最早最大型的一座水泥結構建築物.下面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景觀?
  • 從青花來看雍正的藝術造詣
    雍正上臺以後謠言四起,如篡改遺詔等等,使雍正下決心整治康熙晚期遺留的歷史問題,舉國上下大規模清查貪汙腐敗、虧空錢糧、假公濟私、結黨懷奸等行為,雍正要求一查到底。雍正皇帝曾經對怡親王說:"爾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親自查出。"話說得非常重,振聾發聵。雍正這個態度,使清朝吏治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局面。雍正元年正月,雍正皇帝雷厲風行地連續頒發了十一道御旨,進行整頓。
  • 雍正把胤祥的么女收養在自己身邊,其目的是不是為了牽制胤祥
    有的說是胤祥沒有參與過奪嫡,有的說是胤祥幫助過雍正,有的說是胤祥後期受康熙打擊讓雍正信任他等等。不過因為沒有史料佐證,這至今都是一個謎。)胤祥倒也沒有辜負雍正,他在經濟、軍事、賦稅、刑獄等民生國計的問題上大刀闊斧地改革,將康熙晚年造成的問題逐步撥亂反正。特別是清查虧空,收繳積欠等事務上,更是鐵面無私,就算是王親貴族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