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2020-11-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即使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木星的構成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作為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它的大氣層也是太陽系中規模最大的,其高度超過5000公裡(3000英裡),在這裡還存在著極端的溫度和壓力,此外,木星大氣層還造就了太陽系中最強大的極光。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研究木星極光現象一直是「朱諾」號探測器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分析了探測器儀器收集到的數據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以下取其英文縮寫:JHUAPL)的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木星強大的磁暴與地球上的磁暴有著不同的來源。

這項研究詳細闡述了這些發現。並以「木星強大極光中的離散和寬頻電子加速」為題發表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由JHUAPL的科學家巴裡·莫克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朱諾的紫外光譜儀(UVS)和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器(JEDI)收集的數據來研究木星的極地區域。

朱諾紫外光譜儀上木星的紫外極光圖像。圖片來源:NASA/SWRI/Randy Gladstone

與地球相同的是,在木星上,極光是強烈輻射、木星磁場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帶電粒子與磁場線對齊時,它具有加速電子以高能量水平向大氣移動的作用。在檢查朱諾數據的過程中,JHUAPL團隊觀察到電子在能量水平高達40萬電子伏特的情況下朝向木星大氣加速的信號。

這大約是地球上所經受的能量水平的10到30倍,在地球上,通常只需要幾千伏就可以產生極為強烈的極光。考慮到木星擁有太陽系中最強大的極光,研究小組在木星大氣中看到如此強大的力量產生了作用並不感到意外。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通過進一步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並不是產生如此強度極光的來源。

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莫克博士也是Auk製造JEDI儀器的課題小組負責人,他在JHUAPL新聞稿中解釋道:

「在木星,最亮的那類極光是由某種我們不太清楚的湍流加速過程引起的。在我們最新獲得的數據中有跡象表明,隨著極光產生的能量密度越來越強,這個過程變得不穩定,並被一個新的加速過程接管。但我們必須持續分析這些數據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結論。」

這張圖片是用朱諾的紫外光譜儀的數據編譯而成的,圖片標記了木星極光的路徑。圖片來源NASA/SWRI/Randy Gladstone

這些發現可能對木星的研究有重大意義,木星的組成和大氣動力學仍然是一個謎。這項研究也對太陽系外的氣態巨行星和行星系統的研究有一定的意義。近幾十年來,對這些系統的研究揭示了數以百計的氣態巨星,它們的體積從小至海王星般到大至木星的許多倍(又名 「超級噴射器」)。

這些氣態巨行星在軌道上也表現出顯著的變化,從非常接近各自的「太陽」到距離中心恆星非常遙遠(即「熱木星」到「冷氣態巨行星」)。通過研究木星將帶電粒子加速的能力,天文學家將能夠對太空氣象、輻射環境以及它們給太空任務帶來的風險做出更有根據的推測。這種認知將有助於未來對木星考察的任務,也有助於對深空及星際的探索。

正如莫克所解釋的:

「我們在木星極光區觀測到的高能量令人敬畏。這些產生極光的高能粒子是了解木星輻射帶故事的一部分,這些輻射帶對朱諾和即將研製的前往木星的太空飛行器任務構成了挑戰。圍繞輻射的衰弱效應進行工程設計一直是太空飛行器工程師在地球和太陽系其他地方執行任務的挑戰。我們在朱諾數據中了解到的信息,以及從美國宇航局的範艾倫探測器(Van Allen Probe)和正在探索地球磁層的MMS等太空飛行器研究的成果,將向我們揭示更多關於太空氣象以及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保護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的知識。通過比較木星和地球,對於檢驗我們對行星物理學工作原理的看法具有非凡的價值。」

在「朱諾」號任務預定結束(原定2018年2月結束,後美國宇航局(NASA)批准了允許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將軌道飛行任務延長41個月至2021年7月的計劃)之前,探測器很可能會揭示這個星球的組成、重力場、磁場和極磁層等諸多信息,它將有助於解決關於行星如何形成和演化的長期謎團,也將揭示更多太陽系和太陽系外的歷史的秘密。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丸子&土豆- JHUAPL, Nature-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朱諾」探測木星三大看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美國「朱諾」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那麼這次探測任務都有哪些看點?業內專家會重點關注科學意義和工程難度,而如果只是想看熱鬧的話,了解一下西方的天體命名和科學家如何「八卦」神話人物也挺有意思。  看工程  完成「朱諾」探測器項目究竟有多難?  在科學意義之外,鄭永春還很關注「朱諾」探測器項目的工程難度。「朱諾」探測器2011年8月5日發射,飛行約5年後靠近木星,但如果最後入軌這一下沒做好,整個探測任務就會功虧一簣。美國航天局為此讓「朱諾」探測器執行了35分鐘的入軌動作。
  • NASA在金星和木星合璧時做了件大事
    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發布的一組太陽系旅遊目的地海報吧,其中就有一張關於木星的充滿極光景象的美好畫面。NASA提醒我們,今年8月的每個夜晚,即便不藉助望遠鏡,你都能看到金星和木星,快去試一下!
  • NASA公布木星最新圖像:木星南極又多了一個新氣旋
    (原標題:多圖|「6+1」,木星南極又多了一個新氣旋)
  • NASA朱諾號將對木星系統展開全面探測
    這似乎已經成為NASA探測器的光榮傳統,它們總是在完成主要任務的基礎上瘋狂延長任務期限,收穫遠超預期的太空探索成果。近日,NASA宣布,朱諾號的任務期將再次延長,直到2025年9月或是壽命結束,以對木星系統——包括木星、木衛以及木星環展開全面探測。朱諾號是NASA於2003年提出的木星探測任務。
  • 木星標誌性大紅斑發現水的跡象,含水總量有待進一步確定
    木星標誌性大紅斑發現水的跡象,含水總量有待進一步確定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望遠鏡等設施,對木星的標誌性風暴——大紅斑進行觀測,在大紅斑深處發現了水的化學特徵。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於是,科學家們5年前發射了一枚名叫「朱諾」的木星探測器。  昨天,朱諾終於來到了朱庇特的身邊,一部都市情感劇似乎就要上演……  ——朱諾來了!  成功被木星引力捕獲  在歷經近5年、跋涉27億公裡的「愛情長跑」後,北京時間5日11時18分,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木星探測器點燃主引擎,執行「木星軌道嵌入」動作。
  • 木星高清照放出 一個風暴的直徑就有地球那麼大(圖)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開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收集的最新數據及研究報告,包括木星兩極的高清照片。圖像顯示,它的表面覆蓋多個直徑堪比地球的風暴。科學家對新發現感到興奮,認為有助重新認識木星運作。
  • NASA公布木星兩極照:布滿巨型風暴 直徑堪比地球
    中新網5月27日電據《文匯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開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收集的最新數據及研究報告,包括木星兩極的高清照片,顯示它們表面覆蓋多個直徑堪比地球的風暴。科學家對新發現感到興奮,認為有助重新認識木星運作。
  • 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是什麼樣的星球?這裡有太陽系最驚豔的極光
    1973年12月,先鋒10號飛越過木星,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到達木星,距離最近在13萬公裡處拍下木星的照片。雖然很模糊,但這比望遠鏡好多了,這算是我們第一次和木星親密接觸,相互有個了解。這個是木星的地標——大紅斑,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自1830年以來,它已經持續存在190年了,相比於木星,地球上持續最長的風暴可能只有十幾天。
  • 木星或曾被「傷了心」 45億年前遭行星撞擊改變內核
    木星或曾被「傷了心」 45億年前遭行星撞擊改變內核 2019-08-20 08:20:48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木星「朱庇特」探索之旅:必知的9大發現,有些有點「萌」
    木星是太陽系第5顆行星,距離太陽比地球遠,所以公轉周期長,即木星的「年」非常長,長達12個地球年,但是,木星的自轉又非常快,即木星的「天」非常短,短到只有10個地球小時。有沒有覺得木星有點「矛盾萌」!剛剛我們說過了木星是個大傢伙,但忘了說這個大傢伙其實有點「外強中乾」:巨大的木星其實是一個氣巨星!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至此,「伽利略」號飛船已踏上為時6年、行程約38億公裡的漫長徵途飛往木星。為了研究木星大氣構成,其實「伽利略」號探測器還向木星釋放了一顆大氣探測器。但這顆探測器「命運悲慘」,在進入木星大氣一小時後,就在與木星大氣劇烈的摩擦和強大的壓強下被摧毀了。而「伽利略」號發射後,先是不停地朝向太陽軌道飛行了兩年。
  • 朱諾號拍到的木星照片,赤道布滿白點,這些到底是什麼?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木星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也是一顆氣態行星,大氣主要由氫和氦,由於它是氣態行星,因此木星是沒有實體表面的,木星上最壯觀的景象就是超級風暴,木星上大大小小的亂流和風暴是非常多的,這比拍攝到的木星表面圖就可能出來。
  • 木星是顆什麼行星,為什麼人類對它如此痴迷?
    它朝向太陽(直徑的7到21倍或木星本身)磁場60萬到200萬英裡(1到3百萬公裡),並逐漸變成蝌蚪狀的尾巴,延伸超過木星6億英裡(10億公裡),至於土星的軌道。木星巨大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6至54倍。它隨著行星旋轉並掃過帶電荷的粒子。在行星附近,磁場捕獲大量帶電粒子並將它們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產生強烈的輻射,轟擊最裡面的衛星,並可能損壞太空飛行器。
  • 木星兩極近照曝光 「獨一無二」的木星(雙語)
    這組照片是木星探測器「朱諾號」首次飛掠木星時拍攝的。「朱諾號」於2011年八月從弗羅裡達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歷經五年時間,終于于今年七月4號到達木星。   雖然科學家仍有很多數據需要分析,但是他們已經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發現,比如,大理石花紋是木星的標誌性紋理,可是這樣的紋理在木星的北極呈現的景色裡卻一點兒也沒有。
  • 為什麼木星被稱為行星之王?
    其中有一個神秘的行星,被稱為行星之王,那就是木星。那麼為什麼木星被稱為行星之王呢?木星在太陽系中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其實我國在古代就發現了木星,稱為「歲星」,它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為12年,我國曆法中的地之也是12年,代表12生肖生命的輪迴。木星就像掛在天上的一個時鐘,古人通過它那規律的運行記載天幹地之。小編真的很詫異,古人沒有望遠鏡,是怎麼發現木星並利用她的周期就行曆法演算的?
  • 伽利略號舊數據披露了木星衛星磁場的有趣細節
    ▲這是一幅藝術家創作的插圖,「伽倪墨得斯」(Ganymede)是圍繞木星運行的最大衛星。該圖中帶有極光的伽倪墨得斯,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景象。眾所周知,木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氣體巨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曾圍繞它運行了8年時間,雖然該任務早在2003年就已終止,但最近科學家從伽利略號第一次飛越木星最大衛星「伽倪墨得斯」(Ganymede)時的舊數據中發現,該木星衛星的環境與條件在太陽系中是獨一無二的。
  • 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
    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其實在現代科學的演技中,科學家們認為,閃電現象是行星上很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無論是巖石行星還是氣態行星,都會有閃電出現,比方說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出現閃電現象的星球,就是木星了。
  • 雙子座望遠鏡觀測的木星雲層深處,揭示了這顆巨大行星的新秘密
    與哈勃和朱諾的觀測結果相結合的雙子座圖像顯示,雷擊以及形成它們的一些最大的暴風系統,形成於水冰和液體深層雲層上方的大型對流細胞內和周圍。新的觀測結果還證實,著名的大紅色斑點中的黑點實際上是雲層中的縫隙,而不是由於雲的顏色變化所致。NSF的NOIRLab計劃使用國際雙子座天文臺進行了三年的成像觀測,深入研究了木星的雲層。
  • 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 獨眼巨人還有6大謎團有待破解!
    2019年2月12日,探索木星的NASA朱諾號探測器第17次飛掠木星,在距離雲頂上方26,900公裡至95,400公裡處拍下木星標誌性的大紅斑和風暴肆虐的南半球。最近NASA發布經過圖像增強處理後的照片,顯示木星如同獨     原標題: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 獨眼巨人還有6大謎團有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