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期再次延長!NASA朱諾號將對木星系統展開全面探測

2021-01-21 三體迷

加班!加班!!不擇手段地加班!!!這似乎已經成為NASA探測器的光榮傳統,它們總是在完成主要任務的基礎上瘋狂延長任務期限,收穫遠超預期的太空探索成果。

近日,NASA宣布,朱諾號的任務期將再次延長,直到2025年9月或是壽命結束,以對木星系統——包括木星、木衛以及木星環展開全面探測。

朱諾號是NASA於2003年提出的木星探測任務。2011年8月,朱諾號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在太空中飛行近5年後,於2016年7月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由於推進系統出現故障,朱諾號無法進入原計劃周期為14天的軌道,只能在離木星更遠的周期為53天的軌道上運行。幸運的是,這並不影響其完成主要科學任務。

自進入木星軌道以來,朱諾號已經對木星內部結構、木星大氣、木星磁場等方面進行深入探測,獲得大量寶貴數據。與此同時,朱諾號還在一次次近距離飛掠木星之際,拍攝了大量驚豔無比的木星照。

這是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大紅斑:

這是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大氣:

這是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南極:

不過,NASA並不滿足於朱諾號現有的累累成果,希望讓其價值發揮到極致,決定延長朱諾號的任務期。實際上,這是NASA第二次延長朱諾號的任務期。

按最初計劃,朱諾號的主要科學任務只持續20個月。2018年6月7日,NASA宣布朱諾號的主要科學任務延長至2021年7月,到時朱諾號將脫離軌道,以受控形式衝入木星大氣焚毀。

現在,NASA為朱諾號制定了拓展任務,再次延長朱諾號的任務期,直到2025年9月或是壽命結束。

據介紹,朱諾號的拓展任務涉及42次額外運行軌道,其中包括近距離飛掠木星北極氣旋,飛掠木衛三、木衛二和木衛一,以及首次探索微弱的木星環。這將使朱諾號成為全面探測木星系統的探測器,並為下一代木星系統探測任務——NASA的歐羅巴快艇探測器和ESA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的實施提供寶貴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NASA的工作人員為朱諾號拓展任務做了巧妙設計——通過多次飛掠木衛,藉助木衛引力節省燃料,同時降低朱諾號運行周期,使科學探測成果最大化。

朱諾號飛掠木衛始於2021年6月7日低空飛掠木衛三,軌道周期將從53天縮短到43天;然後是2022年9月29日近距離飛掠木衛二,軌道周期進一步縮短到38天;再之後,2023年12月30日和2024年2月3日先後兩次近距離飛掠木衛一,軌道周期縮短至33天。

相關焦點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研究木星極光現象一直是「朱諾」號探測器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分析了探測器儀器收集到的數據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以下取其英文縮寫:JHUAPL)的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木星強大的磁暴與地球上的磁暴有著不同的來源。這項研究詳細闡述了這些發現。
  • 「朱諾」探測木星三大看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美國「朱諾」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那麼這次探測任務都有哪些看點?業內專家會重點關注科學意義和工程難度,而如果只是想看熱鬧的話,了解一下西方的天體命名和科學家如何「八卦」神話人物也挺有意思。  看科學  探測木星能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演化  「通過『朱諾』,我們可以調查木星巨大的輻射帶,可以深入了解這顆行星的內部,還可以了解木星是如何誕生的,以及我們的整個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宣布「朱諾」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聲明中說。
  • NASA在金星和木星合璧時做了件大事
    ☝  NASA太陽系旅遊目的地海報北京時間8月27號的 21:44,NASA開啟人類歷史上「離木星最近」的一次觀光之旅,主角就是NASA的朱諾(Juno)號木星探測器。在不遠的將來,科學家們解析了收集的數據,將對外發布部分內容,系不系很激動。|-> 朱諾號創造木星探測歷史朱諾號,是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新疆界計劃」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發並執行。
  • NASA公布木星兩極照:布滿巨型風暴 直徑堪比地球
    中新網5月27日電據《文匯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開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收集的最新數據及研究報告,包括木星兩極的高清照片,顯示它們表面覆蓋多個直徑堪比地球的風暴。科學家對新發現感到興奮,認為有助重新認識木星運作。
  • NASA公布木星最新圖像:木星南極又多了一個新氣旋
    木星大紅斑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2011年8月接替「伽利略」號發射升空,於2016年7月進入木星軌道。剛剛到達不久,「朱諾」號已經發現木星南北極存在大量小型氣旋,且亂中有序,均是以一個極點氣旋為中心,簇擁成一圈。具體來說,北極呈現出「8+1」的結構,而南極則是「5+1」。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這個動作難度高、風險大,是「朱諾」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關鍵步驟。稍有疏忽,耗資11億美元的探測項目和數年努力將功虧一簣。  不少探測項目團隊的科研人員咬著指甲、神色緊張地緊盯屏幕,等待「朱諾」發回進入木星軌道的信號。  35分鐘後,「朱諾」將速度降至每秒542米,成功被木星引力捕獲,最終將自己推入木星軌道。
  • NASA決定拓展在火星和土星的飛行任務
    「我感謝高級審查小組成員的全面分析,也感謝任務小組,他們現在將繼續提供令人興奮的機會,完善我們對木星和火星動態科學的理解。」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的圖片震驚了網際網路 朱諾號在木星上有很多發現,包括捕捉到了引人注目的、從未見過的圖像,以及一場「雪白」的橢圓形風暴。 朱諾任務於2011年啟動,原計劃2021年7月停止運行,但現在將持續到2025年9月或其壽命結束,以先到者為準。
  • NASA首次分享木衛三(蓋尼米得)北極的多彩圖像
    作為一顆龐大的氣態巨行星,木星還有許多個衛星。 在本周的一份新公告中,美國宇航局(NASA)就首次展示了木衛三(蓋尼米得 / Ganymede)北極的首張彩色照片。 去年 12 月,朱諾號太空飛行器在執行飛掠木星的任務期間拍下了這些精彩畫面。值得一提的是,木衛三也是太陽系統唯一自帶磁場的衛星。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是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發射的,是美國航天局第一個直接專用探測木星的太空飛行器。這一探測計劃由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進行。萬張照片在內的3萬兆比特數據,在木星的三顆衛星上發現了地下液態鹽水存在的證據,第一次從軌道上對木星系統進行了完整考察,第一次對木星大氣進行了直接測量。
  • NASA宣布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本文轉自【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任務。這些延期是在經過審查程序後作出的。
  • 木星高清照放出 一個風暴的直徑就有地球那麼大(圖)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開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收集的最新數據及研究報告,包括木星兩極的高清照片。圖像顯示,它的表面覆蓋多個直徑堪比地球的風暴。科學家對新發現感到興奮,認為有助重新認識木星運作。
  • NASA首席太空人教官:登陸火星第一人應是女性
    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來獲得更強大的技術——以便能夠建造可以讓你停留得長久一點的生命支持系統、太空服和其他系統。」  她希望自己的團隊做好準備——但他們的目光也許並不盯向月球。  納爾遜說:「我們正在談論進入月球軌道,你得對其中的某些技術的應用進行演練。一旦我們可以再次朝那個方向進發,那麼我們如今的太空人隊伍將不全是男性。今後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中自然有一些會是女性。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這是國際宇航聯合會創立70年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授予中國科學家。這三位中國科學家分別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
  • 雙子座望遠鏡觀測的木星雲層深處,揭示了這顆巨大行星的新秘密
    與哈勃和朱諾的觀測結果相結合的雙子座圖像顯示,雷擊以及形成它們的一些最大的暴風系統,形成於水冰和液體深層雲層上方的大型對流細胞內和周圍。新的觀測結果還證實,著名的大紅色斑點中的黑點實際上是雲層中的縫隙,而不是由於雲的顏色變化所致。NSF的NOIRLab計劃使用國際雙子座天文臺進行了三年的成像觀測,深入研究了木星的雲層。
  • 木星標誌性大紅斑發現水的跡象,含水總量有待進一步確定
    木星是氣態巨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太陽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NASA最近在一份聲明中說:「圍繞木星的70多顆衛星大部分由水冰構成,這意味著木星的大氣層裡應含有相當數量的水,但此前升空的『伽利略』號探測器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水的蛛絲馬跡。」
  • 零度攝影:美國宇航局NASA,拍攝的30張木星照片分享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3、在木星的第24次近距離飛行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了這顆行星北半球一個混亂、風暴的區域,被稱為摺疊的燈絲區域。木星沒有固體表面,就像地球一樣。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6、2020年2月17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任務在木星接近木星時捕捉到了木星動蕩的北部地區。
  • 木星「朱庇特」探索之旅:必知的9大發現,有些有點「萌」
    也就是巨大的木星外殼基本由氫氣和氦組成,只在星球中心可能存在部分堅硬的巖石結構。巨人擁有柔和的外表,是不是也很「反差萌」!太陽系的行星中,從顏值上看,我猜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自帶主角光環的土星,那巨大的土星環實在太引人遐想了。但是,你知道嗎:1979年,旅行者號就發現了木星也有微弱的木星環!所以誰還不是個自帶女主光環的「小公舉」了!
  • 木星兩極近照曝光 「獨一無二」的木星(雙語)
    本周五,太空飛行器「朱諾號」發回了史上第一組木星北極景色的圖片。美國宇航局稱,從這組照片上來看,木星上的風暴系統和天氣活動不同於目前為止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太陽系任何一顆氣體巨星上的景象。   These images were captured during Juno’s first orbital flyby of the planet.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翻譯:汪榮鑫校對:牧夫校對組編排:陶邦惠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原文連結:https://go.newsfus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