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喪事晦氣,這話卻在唱反調?

2021-01-10 每日鄉土民情

在民間總能聽到很多老話,這些話語聽起來很簡單,卻是老農們的經驗之談,讓百姓們能夠及時的規避風險,也能豐富人生的韻味和哲理,讓年輕人也能提前去了解和認識這些不同的老話。

老人所說的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它們是農民生活的指南和準則,一旦有什麼問題,農村人總能對號入座,尋找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那麼老人常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話怎麼去理解?包含了哪些哲理?

從字面上並不難解釋,寧可將自家的房子讓出來,給別人辦理喪葬之事,也不能出借給別人當作婚房。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明白,喪事晦氣、婚事喜慶,為何這句俗語卻在唱反調?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一、「寧可借屋停喪」

老人在離世了後,需要先停喪幾日,方便親友們的悼念,之後才能入土為安。只是,在過去百姓們的家庭多半很貧困,辦理喪葬需要一個較大的場所。很多人家只有一間薄房,如何才能停喪呢?

一旦得知這家人沒有多餘的房子停喪,鄰居們就會伸出援助之手,幫忙提供一個房間,讓逝者得以安頓。

農村老人認為,人在死後,會帶走一切的邪惡和晦氣,會保佑家庭的平安,不會被邪氣所侵染,因此他們並不會認為這是晦氣的表現。

正是這一觀念的影響,才有了「借屋停喪」的說法,這也是農村老人和諧友愛的見證,有困難後總能相互幫助和支持。

二、「不可借屋成雙」

既然能讓人家前來「停喪」,為何不準別人來「成雙」,這其中有何講究嗎?

農村人認為,小夫妻之間如果在自己家居住,那就會讓家裡的好運消散,反而多出了厄運,家庭成員會受到影響。婚事說到底是喜慶之事,這一天福利和好運都會被小夫妻給吸走,鄰居家只剩下黴運,因此他們才會拒絕別人成雙。

如果生孩子也一樣,古人有出嫁女在娘家臨盆,被父親趕到路邊會豬圈的事情發生。在古人看來,孩子出生後會吸收周圍的好運,但這樣一來鄰居家裡可就麻煩了,這樣自己家裡成為了兇煞之地。

這個俗語從今天的角度來說已經沒有什麼道理和意義了,大家需要本著辯證的觀念去看待。

農民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老話?可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到底是啥意思?細思恐極!
    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通俗短句,大部分俗語都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有些卻讓人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寧可把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寧可借屋停喪 古人非常注重規矩,強調該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許多規矩往往都是約定俗成的。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現在人看來,借屋停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誰會把自己住的房子借給別人去停怕你呢?但是借屋成雙,這種事情卻經常發生。一對戀人借居朋友的房子過夜,這似乎非常正常。但是存在即合理,老一輩人對「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的信奉,往往是年輕人不可以理解的。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今天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初讀時也是覺得這句話就是封建迷信,直到最近再次品讀,方才發覺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它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表達的那般,寧可將屋子借給他人辦白事,也不要將屋子借給情侶或者夫妻兩人。可能你會疑惑:為什麼寧願把屋子借給人停喪,也不要把屋子借給人「停雙」呢?
  • 老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老祖宗忌諱什麼
    老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老祖宗忌諱什麼諺語在我國非常流行,民間流傳了很多這樣的話,都是祖先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總結,給後人一些警示和借鑑。俗語聽起來很簡單,但它們有很多含義。比如「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祖先為什麼要這樣告訴後代?他們在忌諱什麼呢?「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鄰居會主動幫忙,這時,出事兒的家庭房子底盤可能容納不了這麼多人和東西,所以這時鄰居家附近空地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看看古人有什麼禁忌
    就此如這句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現在在不少的地方有這個講究。 寧可借屋落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的好客是刻在骨子裡面的,就算你是不是朋友,對於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來說也像客人一樣,是受到尊敬的。所以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會發現,很多人半夜的時候去別人家落宿,不管多晚,主人家與也是很熱情的。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迷信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物資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住同一間房,就算是自己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不允許和丈夫同住一間房,否則會導致家破人亡。」聽起來似乎有點傳統迷信可怕了,很多人會說這是真的嗎?怎麼會這麼嚴重?讓人聽起來毛骨悚然的。
  • 農村老話說「寧給人停喪,不給人成雙」,是什麼規矩?
    ,不給人成雙》的民間風俗。是這個說法,無論喪事,喜事,都不會借房子的,都是不好的照頭,借給死人辦喪事,會留下陰影。下代子孫不吉利,那叫大兇。只有家親才能引外鬼。野鬼是不能單獨進家的,別說房子借給死人停喪,就連孝子,三天內都不能進別誰家院子,就是借個用的東西,戰在門處等著送出來,還得拿個利式。何況外人死了借給房子停喪。
  • 「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農村三大禁忌,你覺得有道理嗎
    就好比「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家破人亡」這句俗語,這其中的三大「禁忌」仍讓被農村地區所深信不疑。而這句俗語中包含的道理,你懂嗎?一、生人借房這裡的「生人」指的並非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關係,而是是生育、臨產、分娩的意思,也就是生孩子這件事。在古代至近代早期,由於醫療機構並不是很發達,分娩時往往不是在醫院,更是不醫生在分娩,而是富有經驗的產婆在一手操辦。
  •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最後的目的也不過是餘生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 「寧給人停喪,不給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按說喪事更不吉利了,為啥還能答應把房子借給別人呢?二、喪事本身確實不吉利,但是如果把房子借給了辦喪事的這家,通過這個喪事,反而可以把家裡本來存在的不吉利的隱患,都一掃而光,留下來的就是好運氣了。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不借?有何不能借?
    不過那時是農民對節氣和耕種創造出的民謠,傳至現在被人改編成了乘法口訣。那時的農民創造的九九歌,是對耕種和天氣的解答,其中包含了許多民間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民間有許多傳遍大街小巷的民間風俗。雖然封建迷信不可取,但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間社會特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標誌。
  • 遼寧省政協原常委周連科被雙開,借操辦父親喪事之機收受禮金
    遼寧省政協原常委周連科被雙開,借操辦父親喪事之機收受禮金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2017-03-31 17:51
  • 「寧可試人棺,不可試人鞋」啥意思,道理很深刻,可惜很多人不懂
    比如有這樣一句俗語「寧可試人棺,不可試人鞋」,我們乍一聽上去的確不好理解,而且從表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棺材可以替別人試用,但是鞋子卻是不行的。那麼這句老話為什麼這麼說,別人的鞋子為什麼不能穿呢?背後的道理的確引人深思,可惜很多人都不懂。
  • 「出家人」找古稀老太討水喝,說其屋有「晦氣」,黃紙騙走近萬元
    「出家人」找古稀老太討水喝,說其屋有「晦氣」,黃紙騙走近萬元春節已經結束,不少農村的年輕人也陸陸續續踏上了回到工作崗位的路途中去,為了生活,迫於無奈,有時候不得不遠行,只能留下家中年邁的父母。而在休息攀談的過程中,尼姑十分隨意的一句話,卻讓姚老太的內心頓時緊繃了起來,尼姑告訴姚老太,當她踏進這屋中時,便感覺到這裡有一種「晦氣」,這種晦氣會持續地影響她的健康,嚴重的甚至會禍及子孫,因為自己身體長期不舒服,姚老太對此深信不疑,並且一再懇求尼姑幫她解決這個問題,看到對方對自己這麼信任,尼姑便掏出了一尊佛像,表示兩人有緣,自己願意幫她這個忙。
  • 湖南桂陽一對夫妻校長借喪事違規收禮金近十萬元,雙雙被立案
    湖南桂陽一對夫妻校長借喪事違規收禮金近十萬元,雙雙被立案 三湘風紀網 2016-05-21 12:28 來源:澎湃新聞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屋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住大房子不好嗎?農村這一俗語是說農村人在日常生活裡,富裕的人不喜歡住大屋,窮人怕走遠路出遠門的道理。哪麼。這句農村俗語說明了農民什麼問題?究竟有什麼道理呢?符合社會現實嗎?下面農村老人鄂東三農,憑藉對農村俗語的了解,談談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