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扔了多少武器?給中國抗戰就不用八年了

2021-01-13 清史留名處

最近電影《敦刻爾克》上映,可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場二戰期間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939年九月一日,德國向波蘭發動閃電戰,僅僅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佔領了波蘭,9月3日,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英國和法國聯合對德國宣戰,但只是宣而不戰,英法聯軍僅僅將軍隊派到了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被稱為不可攻破的防線,英法聯軍就在這道防線後面靜觀其變,並沒有前去支援波蘭,唯一做的事就是在外交上痛恨的譴責德國的行為,德國對此很不解,稱其為「靜坐站」或「奇怪的戰爭」。

英法聯軍並不想與德國交戰,於是就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德軍如果想要攻打法國,就必須要攻破這個防線,而英法聯軍對這道防線的穩固性很有信心,做好了嚴防死守的準備,可英法不想打德國,德國卻想要佔領了法國,1940年5月10清晨,德軍派了136個師以及3000多輛坦克分為AB兩個集團準備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而且德軍並沒有選擇強攻馬奇諾防線,而是選擇繞開,馬奇諾防線的北端是崎嶇森林和高大山脈,任何人都覺得德軍不可能通過這延綿的高山,可是希特勒就是做到了。

僅僅十天,德軍就繞開了馬奇諾防線,裝甲部隊橫穿了法國大陸,直逼英吉利海峽,一時間,幾十萬的英法聯軍被德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包圍,把他們向敦刻爾克港口步步緊逼,距離大軍僅有十英裡時,希特勒卻下達了停止追擊的命令,有人認為希特勒這個命令是個愚蠢的行為。

5月22日,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三面受敵,一面臨海,敵眾我寡,唯一的退路就只有從海上撤退,可是三十多萬的大軍怎麼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撤退?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英法聯軍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與德軍小小的交了一次火,德軍竟然選擇了後退,停止追擊英法聯軍,於是這就給英法聯軍一個撤退的機會,5月26日, 英軍正式下達了撤退命令,這次行動叫「發電機行動」,當晚,第一批人順利的撤退了敦刻爾克,共有1312人,次日,德軍發動了三次航空襲擊,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三萬枚燃燒彈,將敦刻爾克夷為平地,英軍損失慘重。

不過在九天之後,英法聯軍還是順利的從敦刻爾克撤退,這次共有338226人成功撤退,英軍約有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隊3萬人,這次撤退為英法兩國保留了實力,不過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丟棄的大量重武器,為了快速撤退,英法聯軍只攜帶了幾百挺輕機槍,其餘全部丟棄在敦刻爾克海灘上,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7.5萬輛摩託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多萬噸的軍需物資,還被俘虜了四萬餘人,2.8萬人陣亡。

英法聯軍丟棄的這些武器裝備如果全部送給中國,也許就能順利的抵禦日軍的全面佔領,抗戰也不會打了八年之久,要知道,我們在二戰期間購買的大炮所有總量也不過只有1500門左右,英法聯軍丟棄的大炮都夠我們用八年了,從這也可以看出二戰期間我們有多窮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醜的軍車英國莫裡斯C8,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德軍撿了不少
    導讀:世界上最醜的軍車英國莫裡斯C8,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德軍撿了不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手握12萬大軍,為何見死不救?
    由於中西貿易逆差,英法兩國決定給大清朝一點教訓。正好借著林則徐虎門銷煙一事,派出艦隊攻打大清。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皇帝打著狩獵的旗號,跑到了熱河,成為清朝首個逃跑的皇帝。就在八國聯軍縱兵劫掠皇宮,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晚清的擎天之柱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不北上勤王,而是按兵不動呢?是因為曾國藩懷有二心麼?
  • 它是英格蘭最大的城堡,計劃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撤退奇蹟
    清晨遊覽了坎特伯雷大教堂後,我無心在老城閒逛,便匆匆趕到多佛爾。這裡吸引我的,只因那座多佛爾城堡(Dover Castle)。前幾年的一部電影《敦刻爾克》,就改編自二戰著名的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5月21日,二戰正酣,德軍把近40萬英法聯軍逼退到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小城敦刻爾克(Dunkirk),在無路可走的緊急關頭下,執行了大規模的海上撤退行動。
  • 二戰敦刻爾克上空大殺四方的腦洞戰機,為何3個大國都棄之不用?
    但是,這類武器一般都是作為「自衛武器」來使用的!▲為何保全自己才會在轟炸機上加炮塔而無畏式戰鬥機,這個奇葩東西開發出來就是為了主動出擊!它甚至沒有任何前射武器!▲堪稱飛機中的抖M「求求你來打我吧~」本來的設想是,這樣戰鬥機就不用「對頭」了嘛~可以打擊上方和後部的敵人了嘛~▲設想中的場景是這樣的很快,英國人在和德國的空戰中嘗到了甜頭,而其大顯神功的戰役竟然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不知道電影《敦刻爾克》中 我們的奇葩主角會不會出場呢?
  • 漢斯·季默《敦刻爾克》有個德國人無處不在
    作為一部描繪二戰重要戰役的戰爭影片,觀眾驚嘆於《敦刻爾克》全片沒有出現一個德國敵軍的正面鏡頭,但卻忘記了有一個德國人在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那就是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漢斯·季默。當影片在德國放映後,不少觀眾開玩笑說:「雖然是部主打英國人(導演諾蘭也是英國人)的電影,但我們德國人不但提供了故事題材,還貢獻了影片最大的亮點——音樂。」
  • 英法聯軍兩次火燒圓明園時,還燒毀了哪些園林?
    它不僅直接導致三山五園被損毀,大批文物丟失,還導致西方勢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國。  提到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的惡行。實際上,早在1860年,英法聯軍就將圓明園燒毀殆盡。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再次搶劫了圓明園,致使圓明園徹底毀壞。  另外,從當時的史實來看,英法聯軍燒毀的不只是圓明園一處,還包括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火燒圓明園,卻沒燒紫禁城,為何?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疑問,那就是:「英法聯軍既然已經攻入北京,那為何只燒了圓明園,而沒有燒紫禁城呢?要知道,相對於圓明園來說,紫禁城可是滿清皇室的根基呀!」關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如下兩個原因!其一,英、法兩國政府並不希望清政府垮臺,我們在上文也說了,他們此舉不過是想在華取得更大的特權和利益而已,所以英法聯軍才會儘量避免進攻紫禁城。
  • 1860年英法聯軍兩次火燒圓明園時,還燒毀了哪些園林?
    清末圓明園銅版畫 諧奇趣樓北側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周年紀念。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它不僅直接導致三山五園被損毀,大批文物丟失,還導致西方勢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國。提到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的惡行。實際上,早在1860年,英法聯軍就將圓明園燒毀殆盡。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再次搶劫了圓明園,致使圓明園徹底毀壞。另外,從當時的史實來看,英法聯軍燒毀的不只是圓明園一處,還包括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這些行為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 「英法聯軍」又要來了?打腫臉充胖子也要圍堵中國
    英法開始跑來亞太刷存在感了。  這兩天日本和歐洲媒體炒作的兩個事情,一個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將在明年部署亞太,而且很可能要在這裡長期部署。  作為歐洲的主要國家,英法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在中國「亮肌肉」?中國海軍的實力能打破他們的「對華包圍網」嗎?  「英法聯軍」,這個詞很多中國人聽起來都很熟悉,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就是英法聯軍用堅船利炮打破了中國的「大門」。之後,逼著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而令當時的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的深淵。
  •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勿忘國恥!
    英、美、法、俄、日、意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 議和與談判 1900年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奧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十一國公使聯合向奕劻、李鴻章遞交《議和大綱》十二條,清政府於27日同意接受。 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鴻章在《議和大綱》十二條上正式籤字畫押。
  • 1860年10月7日 英法侵略軍火燒圓明園
    1857年春,「亞羅」號事件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大資產階級掀起戰爭叫囂,英國議會通過了擴大侵華戰爭的提案。3月,(LSSDJT.COM)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陸海軍來中國;同時向法、美、俄等國發出照會,提議聯合出兵,迫使清政府籤訂新的不平等條約。
  • 盤點抗戰八年中日22場大會戰
    中國軍民浴血苦戰,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敵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為我國後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後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天津被八國聯軍攻陷,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1990年7月13日,也正是歷史上的今天,八國聯軍攻陷天津。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津從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轉眼間變成一堆堆廢墟,到處都是人們的哭喊聲,慘叫聲。許多居民被侵略軍打死街頭,屍體堆積成山,聯軍還搶走幾百萬的白銀和武器彈藥,破壞了無數的藝術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