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品搶賺(Make money buy)致力於解決全球青年就業、小商戶生存、跨國供應鏈的困境,有效的連結賣家與買家。通過5G新零售跨境拼搶模式,實現用戶、商家、消費者三方受益,打造新時代的共贏電商。
最近關於「996」工作制度的熱議,遠比996的三個數字複雜。
今天的文章主要是從幾位普通工人的角度談談對「996」的感受和看法。這並不意味著為首都方面洗刷土地,也不意味著為工人們喊冤的企圖
只是想讓大家聽聽不同的聲音。
1.比周一來了更可怕的是,周六日就在工作
阿拿丨社群運營
1997年我在一個行動社區看到一個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今年剛成為職場常客。他自己在小組裡說:
這個說法對於我而言,是個偽命題。因為我是一年
老闆很慷慨。他為剛進公司的應屆畢業生解決住宿問題。住宿條件很簡單。他在會議室裡加了一張床。白天是會議室,晚上是睡覺的地方。
一開始,他感謝老闆節省了一兩千元的房租。發現這對老闆來說是個好交易。
因為他從此以後就兼顧了本職工作之外的很多工作,
令人費解的是,成誠公司的兼職保安就住在這家公司,負責公司的財產安全。每天早上8點起床,晚上開門、關窗、關燈、鎖門。這是免費保安。有嗎?
其次,成為大家眼中的兼職清潔工。每天早上我們掃地、擦桌子、扔掉垃圾,有時還煮開水喝咖啡。它是免費的。
關鍵是工作變成了24小時制。有好幾次,晚上8點我和朋友在外面吃飯時,老闆打電話過來,只好扔下筷子跑回公司幫老闆做PPT。
有時,在外面喝酒後,老闆會回公司和他開個會。事實上,這是一個重複的句子,來回半個小時。之後,老闆拍拍屁股回去整理會議記錄,
他可算是明白了:
說白了,反正是隨意抽取員工的價值。如果你不做,就會有人做。後來,男孩說他並不討厭所謂的996。他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與工作無關的瑣事上,比如寫計劃,寫一半的時間要下樓給老闆買包煙。這不是為老闆創造價值,而是給員工增加負擔。
最近幾年,我看到很多所謂的職場領袖教他們的新員工年輕人該多吃苦大的壓力。老實說,這樣的領導人能力水平極低,會用無腦雞湯嚇唬走遍世界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有三種觀點。他們只是想把你帶到一份好工作,他們可以阻止這樣的成功。
2.大家都在吃著青春飯,只是有人青春熬沒了飯還沒吃飽
慧錦丨記者
我們不能在這個行業談論996,因為它基本上是7×24小時。
在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年,我每晚12點以後就上床睡覺,基本上沒有周六,一日三餐,外賣。我記得那一年,我長了7公斤。就在那時,我開始相信過度工作和肥胖。
有一次我們寫了一篇重要的手稿。我連續兩天每晚睡三個小時。稿子寫完後,我從椅子上坐起來,眼前一片漆黑。差不多過了一分鐘。
那個時候,我媽媽剛好在北京跟我住一起。我看見她扭過頭去偷偷抹眼淚,然後跟我說:
你每天晚上都在做噩夢說夢話,你要不然去做個體檢,不行換個工作吧。
去年我去體檢,體檢報告說我有心律失常和乳腺增生。不過,我敢把結果告訴我的家人,因為他們會擔心的。
這個行業的記者尤其需要別人的認可。如果他們不被認可和鼓勵,你就沒有自信。有一段時間我壓力很大,編輯對我不滿意。一天,我一個人在家哭了三個多小時。
很久以來,我的眼鏡比以前老了50度。每次我的朋友看到我,他們都會說,你加班嗎,你的黑眼圈還沒消失,吃飯也要一個月。
這就是這個行業。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重要的消息發生。事情發生了,你熬夜好幾個晚上,你只是碰巧做了,你還得全身心地去做一篇稿子,這消耗了身心的能量。
其實,沒有什麼可以抗拒的。記者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他們去哪兒都一樣。人們說記者吃的是青春食品。我覺得我的青春即將逝去,我沒有足夠的食物。
3.你有你的996,我有我的選擇與自由
勝哥丨創業者
有人說,馬老師「996福報論」是在用世俗的成功指點和定義別人的人生,並且質疑他憑什麼來指點和定義。
生活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經常糊裡糊塗地生活。這個話題,很多時候,不是對與錯,什麼是世俗的成功,什麼不是,是定義,難有對與錯。
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這是我以為的人生。
但有一條,你選什麼,就得忠於什麼,承受什麼。想要有回報,就要有付出。
你可以說它很美,因為有可能回報,你也可以說它很殘酷,因為你必須付出,有可能得到回報,有可能得到,不可能得到。
996實際上是一個選擇。不想那麼累,去上班,有大願望一定要多付出。
事實上,很多人想要996的工資和公務員的待遇。同樣,許多企業希望支付3000份工資和996名員工。
歸根結底,職業發展與市場經濟,是雙向選擇,雙向選擇是博弈,最終價值。
如果你能創造這麼高的價值,公司肯定會通過提高你的薪水和晉升來留住你。如果你想加薪,而公司不給你加薪,那可能是你有認知偏差,因為你可能創造不了那麼多價值。
我有一個朋友在體制內,羨慕我們外面的人掙得更多。我們會羨慕他的舒適生活和低壓力。
嫉妒屬於嫉妒。我們不會再選擇過彼此的生活。在我看來,這是兩個平行的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
特別是,我不主張996應該由公司強制執行。那些想要照顧家庭和生活的人應該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想得到更多,跑得更快的人應該承擔更多的工作。
我遇到過一些不能完成工作又不想加班的人。最後,他們希望得到加薪並辭職。我認為這是辭職的好方法,因為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被資本剝削了。
但說句實話,也有很多人其實根本就創造不了價值,談什麼剝削呢?
4.請不要把我的自願,當成理所當然
丨新媒體運營
我明白馬雲想表達什麼。沒有人能向我要996,我也沒有權利評價我的生活。我們公司上班打卡8小時;我們有那麼多工作要做,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提到電腦寫作。
996是新媒體編輯行業的常態。我們實際上是007。我回老家趕高鐵熱點,和朋友一起在飯桌上修改草案,出差時深夜寫活動報告。我的朋友來北京玩。當他看到我的工作條件時,他問我,我要掙多少錢?
我帶著一點雄心壯志離開家來到北京。我認為996/007應該是我實現抱負的唯一地方。我的努力是自願的。我想我工作越努力,我就越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
沒有人能把我的自願視為理所當然。我有權選擇戰鬥和浪費。工作時間應由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能力決定,而不是12小時。無獨有偶,公司食堂、計程車報銷、加班所有福利,都是公司留住優秀員工的手段和方式,不是你叫我加班。
不得不提的是,存在一個如何面對和處理的問題。例如,你選擇什麼?你喜歡什麼?你在找什麼?你喜歡什麼?王石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很多人覺得很好玩,我覺得,好苦啊。它在寫作。很舒服。有些人認為寫手稿很難。我很喜歡。
你選擇你愛的,更不用說痛苦了。你心中有期待和愛,一切都不苦。
5.如果不想無休止的加班,至少可以做這3件事
其實,在職場工作過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時候不想加班,只能加班。比如,領導不走,大家都不走。例如,公司規定他們工作11小時。例如,小公司的錢少了,從別人的狼文化中學習的東西多了。
很多人說,因為沒有錢,他們想用生命換取金錢,加班加點。有時候,為他們的生命而戰並不一定是為了錢。其實,我們值多少錢,只與我們的「不可替代性」有關。你為什麼這麼說?
比如拿職場的薪酬舉例:
當老闆決定你的薪水時,他心裡有一個標尺。量表的左邊是你的當前收入,右邊是你的當前價值。
注意,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現在,不是你一年前的價值,不是你過去的總價值,而是你現在的價值。第二個詞是價值,而不是貢獻。貢獻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少業績。價值意味著如果我不利用你,我去主幹道招聘一個人要花多少錢。
歸根結底,不可替代的人,在職場的主動性和議價能力,可以主動選擇避免部分無效工作和加班。它被定義為三大核心優勢,即「硬核技術」、「跨界思維」和「認知突圍」。這三個層次的不可替代性正在滾動。稍後,它們將被替換。
技術碾壓
阿里巴巴有個傳說中的人物,花名叫「多隆」,就是鹿鼎記裡面被周星馳整得團團轉的那個多隆。
自從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以來,他做了一件事:敲代碼,解決問題。目前,他在阿里的排名是P11(高級管理),多隆仍然堅持在第一線寫代碼。在阿里,工程師多隆是一個「神」般的存在,被稱為阿里的「掃地僧」。淘寶的第一行代碼,他敲了。阿里的工程師中有一句話:「有問題,找多隆」。
多倫不可替代的是他的技術。這項技術很容易理解。在專業領域,以五年十年為人生尺度,專注於此,成為專家。別人不會的,你會的,別人解決不了的,你能解決。
跨界思維
比如一個有著10多年網際網路背景的人,對網民的需求有著深刻的洞察,一年150多場線下講座積累的講課能力,讓我做這個網上知識支付產品,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突然之間,對其他人來說有了不可替代的優勢。
換
換句話說,我越境搶劫教師和學者。他們不能代替我。這種跨境滾動有足夠的障礙,不能用努力來填補。就像當年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演講中提到的「生命中的點連接起來」,這是一種跨界積累,創造了蘋果視覺系統的「不可替代性」。
認知突圍
說到吃火鍋,十有八九的人會提到海底撈。人們認為服務是海底撈成功的秘訣。然而,對服務的深刻理解邏輯來自於張勇最初的創業經歷
「吃到一候,舌頭麻,能感知到的是服務,沒有味道。」。
去過海底撈的人都知道,在其他餐館排隊吃東西要等十多分鐘,可能會很煩人。如果你不在海底撈煩惱,你會覺得那是一種享受。在這期間,你可以下棋和打牌。在一些地方,你可以打麻將。
當你點餐時,服務員會提醒你可以點半餐。他會告訴你順序差不多。這是一種浪費,與一些餐館服務員極力向你推薦大餐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結帳的時候,儘管不會很便宜,但你會覺得很值,下次還想來,甚至介紹朋友來。
有一句話說的好:
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值得用網際網路理念重新做一遍。
同樣,每一種認知都值得在原有的理解中重新定義,包括個人職業發展。在過去的2020年,我看到許多運營商成為朋友圈的社區領袖,許多線下班主任成為網絡主播。每個人對原始行業都有自己的理解。
這種認識,往往在困境中尋找機會,在死胡同中獲得重生。
寫在最後:
王小波說:
根據我的經驗,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
這是真的。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無法清楚地知道自己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有某個方向,有時沒有方向。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幹了996份工作,不願意辭職去找真愛的原因。無論如何,你都願意選擇996/007,選擇按時加班,慢條斯理,帶薪釣魚。
我相信每個成年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你的選擇和你的經歷負責。陸遊說:
能追無盡景,始是不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