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書法史上,小楷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書體,在魏晉時期基本有了獨特的面貌,以鍾繇和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將小楷寫到了一個最高峰,這個時期的小楷蘊藉非常,有著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極富變化,是後世書法家很難企及的一個高度。
到了唐朝,小楷從另外一個方面追趕上了魏晉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楷書極具特點,有著大唐盛世獨特的氣質和美感,從而到了另外的一個高峰。
唐朝人有抄經的傳統,就是抄襲佛經然後品讀或者供奉,由於萬國來朝,佛教文化極為盛行,從而湧現出了許多的抄經生。
在這些抄經生當中一般是以落地的秀才或者寺院的和尚,但是都是寫得一手好的小楷,這個時候的小楷變化極多,極為精彩,多是以懸臂寫成,跟明清時期的「館閣體」不是一回事。
在這些抄經生當中有一個傑出的人才就是鍾紹京。
鍾紹京傳說是鍾繇的第17代孫,鍾繇是當年三國時期的魏國大將,在書法史上被稱為「大鐘」而鍾紹京則被稱之為「小鍾」,兩個人並立於書法史上。
鍾紹京的代表作是《靈飛經》,而《靈飛經》曾被譽為「唐人第一小楷」,後世之人無不敬仰。
這件作品寫得極為精妙,每一個筆畫都極具神採,傳說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子昂曾經一生學習《靈飛經》,晚年時候曾說不及《靈飛經》十之三四,可見這件作品的高妙之處。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
「如新鶯歌白囀之聲」
楊守敬評:
「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
《靈飛經》的章法很和諧,縱有行,橫無列,通篇的字跡大小、長短、錯落有致,極富變化,並且通篇極為和諧,不僅有楷書的端謹之美,同時也有行書的靈動之美,是中國小楷的一個高峰。
《靈飛經》全名是《靈飛六甲經》,內容是道家的經書,教人如何飛升的寶藏,是中國小楷的名篇。這件作品書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無書者名款,舊傳為鍾紹京所書。
《靈飛經》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既有魏晉風度,又有唐楷風韻,自這件作品問世之日起,便成為了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件作品後來被不斷被翻刻,從而廣為傳播,甚至影響到整個清代。
如今,我們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1:1的比例進行複製,採用超高清的宣紙列印技術,清晰還原出了原作一模一樣的狀態。
欲購此帖,清點擊下面惠購: